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弹炮结合防空系统作战部署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刘鸿福 翁郁 王志强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2,共6页
对弹炮结合防空系统部署的依据和方法进行研究,在线形、扇形和环形3种基本的部署模型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弹炮结合防空系统的杀伤区范围及主要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解算了杀伤区的特征值计算模型,利用任务规划系统进行软件仿真,验证了模型的... 对弹炮结合防空系统部署的依据和方法进行研究,在线形、扇形和环形3种基本的部署模型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弹炮结合防空系统的杀伤区范围及主要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解算了杀伤区的特征值计算模型,利用任务规划系统进行软件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规划 弹炮结合防空系统 火力防区 兵力部署 火力分配原则 防御体系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身飞机突防建模及低可探测性轨迹规划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鸿福 周文宏 陈少飞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6-40,45,共6页
针对隐身飞机突防飞行规划,分析了隐身飞机对警戒雷达网突防过程问题特性,建立了雷达探测模型与组网警戒雷达信息融合模型;综合考虑隐身飞机的隐身能力、预警时间和燃料消耗将隐身飞机低可探测性轨迹规划问题形式化为一个复杂多目标非... 针对隐身飞机突防飞行规划,分析了隐身飞机对警戒雷达网突防过程问题特性,建立了雷达探测模型与组网警戒雷达信息融合模型;综合考虑隐身飞机的隐身能力、预警时间和燃料消耗将隐身飞机低可探测性轨迹规划问题形式化为一个复杂多目标非线性连续时间最优控制问题;并提出基于伪谱法的低可探测性轨迹规划方法。仿真实验实现了在组网警戒雷达下隐身飞机的低可探测性突防轨迹规划,证明了方法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戒雷达网 低可探测性 信息融合模型 伪谱法 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提高合训指挥类本科毕业设计的含“战”量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鸿福 张万鹏 +1 位作者 任敏 陈璟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5年第2期11-14,共4页
毕业设计作为学员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一环,提高其含"战"量十分重要。首先阐述了高含"战"量毕业设计的培养目标;其次从毕业设计选题、教学培训、论文撰写、对抗演练和考核评价等多个环节,探讨了提高含"战"... 毕业设计作为学员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一环,提高其含"战"量十分重要。首先阐述了高含"战"量毕业设计的培养目标;其次从毕业设计选题、教学培训、论文撰写、对抗演练和考核评价等多个环节,探讨了提高含"战"量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最后,结合课题组开展的改革试点工作,提出几点思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业设计 战斗力标准 团队对抗演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氡在空气中的运移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鸿福 《山西煤炭》 2003年第3期27-29,共3页
氡在理想条件下的空气中运移究竟是什么规律 ,通过在较理想条件下的实验 ,氡在空气中“自身”固有的运移现象是 :自氡源产生氡气开始 ,氡气就具有很强的向上运移能力。其运移规律是 :氡向上运移能力大于向下及横向运移能力 ,并随着运移... 氡在理想条件下的空气中运移究竟是什么规律 ,通过在较理想条件下的实验 ,氡在空气中“自身”固有的运移现象是 :自氡源产生氡气开始 ,氡气就具有很强的向上运移能力。其运移规律是 :氡向上运移能力大于向下及横向运移能力 ,并随着运移距离加大 ,与横向运移和向下运移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规律 α杯 活性炭 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显微CT的不同煤体结构煤三维孔隙精细表征 被引量:53
5
作者 李伟 要惠芳 +3 位作者 刘鸿福 康志勤 宋晓夏 冯增朝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27-1132,共6页
为了定量研究不同煤体结构煤的孔隙连通性和渗透能力的差异性,以渭北煤田韩城矿区为研究区,通过显微CT三维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多孔介质三维逾渗理论,开展了不同结构煤的孔隙三维建模分析,实现了对不同煤体结构煤中孔隙分布三维可视化的... 为了定量研究不同煤体结构煤的孔隙连通性和渗透能力的差异性,以渭北煤田韩城矿区为研究区,通过显微CT三维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多孔介质三维逾渗理论,开展了不同结构煤的孔隙三维建模分析,实现了对不同煤体结构煤中孔隙分布三维可视化的精细表征。结果表明:构造变形对煤的孔隙结构有深刻的影响;不同变形机制对煤的孔隙度、孔隙团数和最大孔隙团规模有着不同的影响,导致逾渗概率发生明显的变化;三维逾渗概率表明煤孔隙连通性和渗透率随变形程度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碎裂煤孔隙团连通性最好,渗透性最强;糜棱煤孔隙团连通性最差,渗透性最弱。研究认为脆性破坏可促进外生孔和微裂隙的发育程度,加强孔裂隙间的连通性,提升煤岩渗透性;在脆韧性-韧性变形作用下,孔隙、微裂隙、矿物以及煤岩分布的非均质性明显增强,造成孔隙连通性变差,渗透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 煤体结构 显微CT 煤层气 逾渗 孔隙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城地区构造煤类型与孔隙特征 被引量:47
6
作者 薛光武 刘鸿福 +1 位作者 要惠芳 李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45-1851,共7页
利用扫描电镜、压汞法、低温氮吸附和等温吸附试验对韩城地区煤岩样品的综合分析,探讨了韩城地区构造煤孔隙特征。研究表明:同一煤级,碎裂煤层理、裂隙发育,在富水文地质单元等条件影响下多被矿物质充填,孔隙连通性变差;碎粒煤、糜棱煤... 利用扫描电镜、压汞法、低温氮吸附和等温吸附试验对韩城地区煤岩样品的综合分析,探讨了韩城地区构造煤孔隙特征。研究表明:同一煤级,碎裂煤层理、裂隙发育,在富水文地质单元等条件影响下多被矿物质充填,孔隙连通性变差;碎粒煤、糜棱煤显微构造、外生裂隙发育,气孔大量出现促使渗流孔隙显著恢复,隔水性能强造成矿物质变少,孔隙连通性变好,渗流能力提升;不同煤体结构的煤孔隙均以吸附孔(微孔)占据主导地位,孔径介于1~100 nm的孔占71.436%~88.152%,其中微孔含量很大,占74.56%~94.70%;同一煤级,随构造变形程度加大,中孔比例增大,开放型孔逐步转化为细瓶颈型孔,碎裂煤微孔比表面积0.002 7 m2/g,糜棱煤增至7.479 0 m2/g,微孔对煤孔隙结构参数影响逐渐占据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孔隙特征 压汞法 吸附回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垮落法残采区上行综采技术条件判定理论及方法 被引量:19
7
作者 冯国瑞 郑婧 +3 位作者 任亚峰 王鲜霞 康立勋 刘鸿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63-1867,共5页
针对垮落法残采区上方遗弃煤层综采问题,分析了现有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方法的不足,从层间岩层结构的角度,提出垮落法残采区上行综采存在层间岩层控制层的思想,并给出了控制层的具体判别方法。充分考虑上下煤层开采对控制层的影响,根据... 针对垮落法残采区上方遗弃煤层综采问题,分析了现有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方法的不足,从层间岩层结构的角度,提出垮落法残采区上行综采存在层间岩层控制层的思想,并给出了控制层的具体判别方法。充分考虑上下煤层开采对控制层的影响,根据上行综采底板岩层不同区域受影响程度及其变形形态的不同,划分了上部煤层直接底板变形盆地中央区与四周区,并分别给出了中央区与四周区上行综采可行性的判定公式,形成了垮落法残采区上行综采可行性判定理论及方法。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判定白家庄煤矿垮落法残采区6号煤层上行综采可行,经工业试验检验,矿压显现不明显,开采情况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垮落法残采区 上行综采 遗弃煤层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学信息复合叠置分析对煤层底板突水的预测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和生 薛光武 +2 位作者 石秀伟 刘鸿福 胡耀青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00-1104,共5页
分析了影响矿井承压突水的影响因素,介绍了多源地学信息复合叠置法原理,并建立了突水预测流程,以此为基础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工具,对地质构造、含水层富水性及渗透性、水压、隔水层厚度等因素进行了科学的量化,利用多因素... 分析了影响矿井承压突水的影响因素,介绍了多源地学信息复合叠置法原理,并建立了突水预测流程,以此为基础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工具,对地质构造、含水层富水性及渗透性、水压、隔水层厚度等因素进行了科学的量化,利用多因素地学信息空间复合叠置方法,建立了太原东山煤矿矿井承压水的预测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Spatial analyst工具获得突水指数,获取了东山煤矿15号煤层的突水判别模式,以4个突水主要控制因素为前提得出了突水灾害的分区划分指标,并根据东山煤矿15号煤层底板的各影响因素的实际数据,对其底板承压突水进行了预测预报,获取了有效的突水分区模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信息 叠置分析 承压突水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孔隙结构构造变形的压汞法和小角X射线散射表征 被引量:7
9
作者 郑庆荣 刘鸿福 +2 位作者 李伟 要惠芳 阎纪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9-154,共6页
依托渭北煤田韩城矿区煤样,采用压汞法和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SAXS),结合孔隙分形表征,从分形特征的角度探讨了构造变形对煤孔隙结构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煤的孔隙分形维数定量表征了构造煤孔隙结构的差异性变化及其非均质性。强构造变... 依托渭北煤田韩城矿区煤样,采用压汞法和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SAXS),结合孔隙分形表征,从分形特征的角度探讨了构造变形对煤孔隙结构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煤的孔隙分形维数定量表征了构造煤孔隙结构的差异性变化及其非均质性。强构造变形煤具有较高的渗流孔分形维数(DHg),孔隙结构及表面非均质性较高,而渗透率较低,说明强烈构造变形所导致的复杂孔隙结构是构造煤储层低渗透的原因之一。吸附孔孔隙表面分形维数(DSAXS)随着构造变形的增强而增大,表明变形作用造成煤孔隙表面结构在微观上变得复杂。研究认为,分形维数可以指示煤中孔隙结构的构造变形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孔隙结构 压汞法 小角X射线散射 孔表面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小波新阈值函数对低放射性活性炭测氡γ能谱的消噪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新军 刘鸿福 张和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97-901,共5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低放射性活性炭测氡的γ能谱消噪的小波阈值函数。在Matlab平台上,通过对野外实测γ能谱的消噪处理,对比分析了多点均滑消噪、傅里叶变换消噪、小波软阈值消噪及新阈值函数消噪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应用阈值函数对低放射... 提出了一种用于低放射性活性炭测氡的γ能谱消噪的小波阈值函数。在Matlab平台上,通过对野外实测γ能谱的消噪处理,对比分析了多点均滑消噪、傅里叶变换消噪、小波软阈值消噪及新阈值函数消噪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应用阈值函数对低放射性γ能谱的消噪,在反映γ能谱特征的峰本比、峰高、峰面积及本底值参数方面的效果优于传统的方法,且保留了原始信号的细节特征,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阈值函数 γ射线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空间开挖过采空区时覆岩移动变形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冯国瑞 仲丛明 +2 位作者 任亚峰 刘鸿福 康立勋 《隧道建设》 2011年第4期453-456,462,共5页
为掌握在采空区上方开发地下空间时,地下空间开挖对采空区覆岩移动变形的影响情况,以山西拟开发的跨越南坑矿8#煤层部分采空区的某大型地下空间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分析开挖对采空区覆岩的移动变形影响,发现控制层及其... 为掌握在采空区上方开发地下空间时,地下空间开挖对采空区覆岩移动变形的影响情况,以山西拟开发的跨越南坑矿8#煤层部分采空区的某大型地下空间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分析开挖对采空区覆岩的移动变形影响,发现控制层及其稳定性在开挖过程中对地下空间工程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始开挖时控制层在应力作用下纵向下移,在开挖面经过采空区一段时间后停止移动,而非控制层在应力作用下继续移动,导致离层;开挖过程中采空区覆岩横向不同程度的错动,总体趋势是两侧岩层向中间移动;控制层的稳定性对岩层的移动变形有重要作用,控制层稳定存在时,其上部岩层不会产生向下的大变形,否则相反。为进一步开发研究地下空间开挖过采空区时的岩层控制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开挖 采空区 覆盖移动变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CS的三维低可探测性轨迹优化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璟 陈少飞 刘鸿福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9-93,共5页
针对基于雷达散射截面(RCS)规避雷达威胁的飞行轨迹优化问题,提出了低可探测性三维轨迹优化的求解方法。通过B样条拟合构建连续可微的RCS数据模型,结合三维飞行动力学模型,建立规避雷达威胁下的飞行运动控制模型。将轨迹优化问题描述成... 针对基于雷达散射截面(RCS)规避雷达威胁的飞行轨迹优化问题,提出了低可探测性三维轨迹优化的求解方法。通过B样条拟合构建连续可微的RCS数据模型,结合三维飞行动力学模型,建立规避雷达威胁下的飞行运动控制模型。将轨迹优化问题描述成为最优控制问题,其中飞行姿态控制、轨迹约束、边界条件作为约束条件,以降低雷达探测概率和减少飞行时间为目标函数。运用高斯伪谱法(GPM)将连续的最优控制问题转换为离散的非线性规划问题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证明本文方法实现了求解单基地雷达和双基地雷达探测环境中低可探测性三维轨迹优化问题,有效降低了飞行过程中的雷达探测概率和暴露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态控制 低可探测性 雷达散射截面 三维轨迹优化 GAUSS伪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射气介质地区浅部土壤氡气迁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伟 刘鸿福 +2 位作者 张新军 陈峰 梁桂玲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2-316,共5页
以内蒙古乌兰察布低放射性地区所测氡浓度作为分析对象,运用分形理论,提出了氡浓度分形分析法,得到在坑深30~60cm范围内氡浓度分布的分形规律和分形维数。结果表明,不同坑深下,氡气分布具有很强的自相似性,符合分形规律,且分形维数在坑... 以内蒙古乌兰察布低放射性地区所测氡浓度作为分析对象,运用分形理论,提出了氡浓度分形分析法,得到在坑深30~60cm范围内氡浓度分布的分形规律和分形维数。结果表明,不同坑深下,氡气分布具有很强的自相似性,符合分形规律,且分形维数在坑深40cm左右达最小值。氡气浓度均值变化系数定量地表征了不同坑深下氡浓度变异程度,得出坑深40cm左右变化率最小,分布相对稳定。两种方法相结合表明,野外测氡时,坑深取40cm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氡浓度 活性炭 氡气测量 分形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峁顶沉陷变形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吕义清 刘鸿福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4-166,共3页
采用地质调查、综合物探和探井等综合方法探测和评价地下煤矿采空区对沉陷变形的影响,得出采煤沉陷变形有效的综合分析结果,以推广应用于其它变形的探测和评价,为地质灾害治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 沉陷变形 综合探测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确定氡值异常下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闻贵 刘鸿福 +2 位作者 张新军 李峰 李伟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8-752,共5页
确定氡值异常下限没有统一的标准,尤其在低放射性区域,氡值异常下限的确定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作者将分形理论运用在氡值数据的处理中,采用含量-频数法、含量-面积法以及含量周长法,以Excel、Sufer及AutoCAD为平台,确定氡值异常下限。... 确定氡值异常下限没有统一的标准,尤其在低放射性区域,氡值异常下限的确定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作者将分形理论运用在氡值数据的处理中,采用含量-频数法、含量-面积法以及含量周长法,以Excel、Sufer及AutoCAD为平台,确定氡值异常下限。研究结论表明:根据分界点评价系数确定分界点,分界点前后分形维数的明显变化反映出背景区及异常区的氡值分布差异。取分形3种方法的平均值作为氡值异常下限,以其为下限圈定的氡异常范围较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为低放射性区确定氡值异常下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氡 分形维数 氡值异常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氡法探测煤层自燃区浅议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建军 刘鸿福 梁仁旺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83,共3页
利用室内可控测氡实验台,以煤矸石为氡源对氡浓度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煤矸石中氡射气系数呈有规律地增加。在此基础上,又通过野外探测地下煤层自燃区的实例,说明利用地面测氡技术探测地下煤层自燃区的位置与范... 利用室内可控测氡实验台,以煤矸石为氡源对氡浓度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煤矸石中氡射气系数呈有规律地增加。在此基础上,又通过野外探测地下煤层自燃区的实例,说明利用地面测氡技术探测地下煤层自燃区的位置与范围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煤层 自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变电磁法在河津福星煤业采空区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月雷 刘鸿福 王凯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2年第3期162-164,167,共4页
针对福星煤业采空和采空区赋水情况,为了更好地进行灾害评价和确定重新开采方案,采用瞬变电磁法对该区域进行勘探,根据采空区的地球物理特征,利用瞬变电磁法,通过分析拟视电阻率断面图,准确地探测出了采空区的位置。
关键词 采空区 瞬变电磁法 地球物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电法不同装置的勘探效果对比 被引量:60
18
作者 马志飞 刘鸿福 +1 位作者 叶章 杨建军 《物探装备》 2009年第1期52-55,67,共5页
高密度电法由于自身的优势而在工程地质勘察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工作装置有很多种,在实践中应根据各种跑极方式的特点来选取最合适的装置模式。通过野外实验研究,温纳装置的垂向分辨率相对较高,施伦贝尔1装置对地质体的水平... 高密度电法由于自身的优势而在工程地质勘察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工作装置有很多种,在实践中应根据各种跑极方式的特点来选取最合适的装置模式。通过野外实验研究,温纳装置的垂向分辨率相对较高,施伦贝尔1装置对地质体的水平分辨率很高,温施1装置在测深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了保证物探数据的准确性,野外数据的采集最好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装置,以便于资料的对比和室内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法 温纳装置 施伦贝尔1装置 温施1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变电磁法在溶洞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戚庭野 刘鸿福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2年第5期124-126,共3页
地下溶洞的存在对于建筑物的地基、高速公路路基有安全隐患。以阳左高速地质探测实例,介绍了瞬变电磁的原理及工作仪器,并对数据资料处理进行了详细说明。最终得到视电阻率的结果,根据区域的地质资料,预测出溶洞位置并根据实际野外开挖... 地下溶洞的存在对于建筑物的地基、高速公路路基有安全隐患。以阳左高速地质探测实例,介绍了瞬变电磁的原理及工作仪器,并对数据资料处理进行了详细说明。最终得到视电阻率的结果,根据区域的地质资料,预测出溶洞位置并根据实际野外开挖情况对比,得出瞬变电磁法在溶洞探测中有较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溶洞 瞬变电磁 大定源回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AMT法在山西断陷盆地榆次城区寻找地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新军 海生 +1 位作者 刘鸿福 余传涛 《资源与产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1-145,共5页
山西断陷盆地蕴藏着巨大的地热资源,榆次经纬厂一带位于该盆地中部,地热水资源非常丰富。应用CSAMT法在晋中断陷盆地榆次城区进行了地热勘查,获取了榆次经纬厂一带深部地层的电性结构。采集数据通过静态校正、2-D反演处理,最终确定榆次... 山西断陷盆地蕴藏着巨大的地热资源,榆次经纬厂一带位于该盆地中部,地热水资源非常丰富。应用CSAMT法在晋中断陷盆地榆次城区进行了地热勘查,获取了榆次经纬厂一带深部地层的电性结构。采集数据通过静态校正、2-D反演处理,最终确定榆次经纬厂一带基岩界面埋深500~750 m,奥陶系灰岩顶界面埋深2 000~2 700 m,勘探出未被揭露的4条隐伏断层。综合CSAMT探测结果与地质资料,确定了一眼地热井井位,通过钻孔验证,在该区成功打出第一眼深部地热井,水温95℃,水质分析含盐度接近海水。本次工作为该区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有意义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AMT 地热 断陷盆地 榆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