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动因与现实困境及推进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曹小玉 刘高强 王晓玲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37,共3页
实施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育人战略是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化解创新型技能技术人才供需矛盾和解决产教融合运行机制不畅的必由之路。但其目前还存在产教融合协同机制缺乏创新、产教融合匹配产业需求的精准度低和“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有待... 实施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育人战略是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化解创新型技能技术人才供需矛盾和解决产教融合运行机制不畅的必由之路。但其目前还存在产教融合协同机制缺乏创新、产教融合匹配产业需求的精准度低和“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有待提高等诸多困境。急需创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协同治理能力;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提升产教融合匹配产业需求的精准度;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建设,增强人才培养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协同创新 “双师型”教师 校企合作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黄类真菌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现状及展望
2
作者 于惠琪 罗然夕 +1 位作者 王晓玲 刘高强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6期191-197,共7页
桑黄类真菌是一类珍稀食药用真菌,作为传统保健品在多个国家被广泛使用。多糖是桑黄类真菌的主要活性物质。大量研究表明,多糖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抑菌、免疫调节、降血糖、护肝等多种生物活性。该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桑黄多糖的... 桑黄类真菌是一类珍稀食药用真菌,作为传统保健品在多个国家被广泛使用。多糖是桑黄类真菌的主要活性物质。大量研究表明,多糖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抑菌、免疫调节、降血糖、护肝等多种生物活性。该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桑黄多糖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其相应机制进行综述,并对桑黄多糖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开发利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更好地研究和利用这一新型食药菌类功能食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桑黄 多糖 分子结构 生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毛虫毒素的提取及其基本性质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高强 魏美才 +1 位作者 王晓玲 孙虹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3-155,共3页
为了研究马尾松毛虫幼虫毒素的极性和毒性大小等性质,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对幼虫毒素进行了抽提试验,并试用家兔皮肤刺激试验法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法作为毒素的生物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家兔皮肤刺激试验法可用于马尾松毛虫幼虫毒素的生物... 为了研究马尾松毛虫幼虫毒素的极性和毒性大小等性质,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对幼虫毒素进行了抽提试验,并试用家兔皮肤刺激试验法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法作为毒素的生物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家兔皮肤刺激试验法可用于马尾松毛虫幼虫毒素的生物检测;毒素性质的研究表明,毒素活性成分的极性较大,较易溶于80%乙醇,可溶于水,较难溶于正丁醇和正己烷;家兔皮肤刺激试验表明,毒素水提物中含毒素蛋白的量很小;热稳定性试验表明,活性成分在常压105℃下热处理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幼虫 毒素 提取 昆虫中药 家兔皮肤刺激试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毛虫蛹中蛋白质的提取及其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高强 周虎 +1 位作者 魏美才 章怀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6-150,共5页
为了从新资源昆虫中获得优质蛋白质,采用碱性蛋白酶法对重大害虫马尾松毛虫蛹中的蛋白质进行了提取,并对产品进行了营养价值评价。单因素实验表明:酶量、料液比、提取液pH值和提取温度对该虫蛹蛋白质的提取具有显著影响(P<0.05),但... 为了从新资源昆虫中获得优质蛋白质,采用碱性蛋白酶法对重大害虫马尾松毛虫蛹中的蛋白质进行了提取,并对产品进行了营养价值评价。单因素实验表明:酶量、料液比、提取液pH值和提取温度对该虫蛹蛋白质的提取具有显著影响(P<0.05),但提取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设计优化获得的最佳条件为:酶量为1.8%(3 600 U/g原料),料液比1∶40(g∶mL),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40 min,提取pH值为12。沉淀pH为4.5,沉淀温度为25℃,沉淀时间为60 min。所得昆虫蛋白质产品的粗蛋白质含量为79.3%,得率为48.3%。氨基酸总量为71.91%;必须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2.01%,且氨基酸价均在100以上,表明所得产品为高品质蛋白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资源 害虫 马尾松毛虫 蛋白质提取 碱性蛋白酶 营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马尾松毛虫蛹中制备甲壳素和壳聚糖 被引量:6
5
作者 刘高强 魏美才 刘卫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7-112,共6页
采用酸碱法对马尾松毛虫蛹中甲壳素的提取及壳聚糖的制备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虫蛹甲壳素提取的最佳工艺为——1)脱矿物质:盐酸质量分数为3%,处理温度为35℃,处理时间为20h;2)脱有机物质(蛋白质):NaOH质量分数为5%,处理温度为70℃,... 采用酸碱法对马尾松毛虫蛹中甲壳素的提取及壳聚糖的制备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虫蛹甲壳素提取的最佳工艺为——1)脱矿物质:盐酸质量分数为3%,处理温度为35℃,处理时间为20h;2)脱有机物质(蛋白质):NaOH质量分数为5%,处理温度为70℃,处理时间为10h;3)脱色:H2O2质量分数为11%,处理时间为2.5h,处理温度为85℃。在此工艺下所得甲壳素产品为白色片状固体,其产品质量指标达到食品级甲壳素标准。虫蛹壳聚糖制备的最佳工艺为:NaOH质量分数为55%,浸泡时间为6h,浸泡温度为100℃。所得壳聚糖产品为白色片状固体,其水分含量为3.73%,灰分为0.89%,脱乙酰度为93.22%,黏度为22.6mPa.s,产品质量指标也达到食品级壳聚糖标准。本研究提出一种从马尾松毛虫蛹中制备食品级甲壳素,以及制备具有上述特性的虫源壳聚糖的应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资源 马尾松毛虫 甲壳素 壳聚糖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法提取害虫马尾松毛虫幼虫中蛋白质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刘高强 魏美才 王晓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1-152,156,共3页
采用单因素实验对盐法提取马尾松毛虫幼虫蛋白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料粗细度、盐浓度、提取pH、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沉淀pH对幼虫蛋白质的提取率有显著影响,而料液比、沉淀温度和沉淀时间对提取率无显著影响。实验确定的最佳条件... 采用单因素实验对盐法提取马尾松毛虫幼虫蛋白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料粗细度、盐浓度、提取pH、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沉淀pH对幼虫蛋白质的提取率有显著影响,而料液比、沉淀温度和沉淀时间对提取率无显著影响。实验确定的最佳条件为:原料粗细度为40目虫粉,盐浓度为1%,料液比为1∶20(w/v),抽提pH为10.0,抽提时间为5h,抽提温度为40℃;沉淀pH为5.0,沉淀温度为5℃,沉淀时间为1h。在此条件下,所得蛋白产品的粗蛋白含量为72.30%±0.16%,总氮提取率为39.13%±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资源 马尾松毛虫 幼虫 蛋白质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我国有机食品的发展对策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高强 王晓玲 刘云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02年第6期9-11,共3页
在新世纪,食品的安全和无污染已是国内外的消费时尚。有机食品既顺应世界环保的要求,又与食品的消费时尚相吻合,因而,在全球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在分析了我国有机食品的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发展对策。
关键词 有机农业 有机食品 发展策略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毛虫幼虫蛋白质的提取及产品营养和安全评价 被引量:9
8
作者 刘高强 魏美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1-105,共5页
采用缓冲液法对马尾松毛虫幼虫中的蛋白质进行提取研究。结果表明:原料粗细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沉淀pH对幼虫蛋白质的提取率有显著影响(P<0.05),而料液比、蛋白质的沉淀温度和沉淀时间对提取率无显著影响。试验确定的最佳条件为... 采用缓冲液法对马尾松毛虫幼虫中的蛋白质进行提取研究。结果表明:原料粗细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沉淀pH对幼虫蛋白质的提取率有显著影响(P<0.05),而料液比、蛋白质的沉淀温度和沉淀时间对提取率无显著影响。试验确定的最佳条件为:缓冲液为Na2HPO4-NaOH(pH为9.5);料液比为1∶15(m/v);原料粗细度为40目虫粉;抽提时间为5 h,抽提温度为40℃;沉淀pH为5.0,沉淀温度为5℃,沉淀时间为1 h。在此条件下,所得蛋白产品的粗蛋白含量为(71.12±0.16)%,总氮提取率为(60.36±1.25)%。蛋白产品中氨基酸总量为69.58%,必须氨基酸占氨酸总量的45.16%。安全评价结果表明:该蛋白产品的LD50在12 050 mg.kg-1以上,属实际无毒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资源 害虫 马尾松毛虫 幼虫 蛋白质 缓冲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药用真菌生物转化液中微量斑蝥素的含量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高强 王林祥 章克昌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8-90,共3页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药用真菌培养液中斑蝥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为SPB-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进样口温度240℃;柱温:120℃(5 min)→8℃/min→240℃(2min);检测器为FID,检测温度240℃。载气:99.999%高纯氮气,流量1.5 mL/m...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药用真菌培养液中斑蝥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为SPB-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进样口温度240℃;柱温:120℃(5 min)→8℃/min→240℃(2min);检测器为FID,检测温度240℃。载气:99.999%高纯氮气,流量1.5 mL/min;尾吹气:99.999%高纯氮气,流量25 mL/min。以香兰素作为内标,采用内标法定量。斑蝥素在1-20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0.01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蝥素 药用真菌 灵芝 姬松茸 毛细管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昆虫食品的开发趋势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高强 王晓玲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03年第6期88-90,共3页
昆虫资源量大,营养价值高,在新时期开发昆虫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既顺应世界环保的要求,又与食品的消费时尚和市场需求相吻合,因而前景广阔。此外,昆虫富含保健功能因子,昆虫功能食品的开发也将具有很大的潜力。
关键词 绿色食品 有机食品 功能食品 昆虫食品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丁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高强 刘卫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3796-3797,3804,共3页
几丁质/壳聚糖由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而具有很多特殊功能。几丁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食品、纺织、印染、造纸、医药、农业、环保、化工等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在食品工业中,可作为保健食品基料、抗菌剂、果蔬保鲜剂、液体食品的澄清剂... 几丁质/壳聚糖由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而具有很多特殊功能。几丁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食品、纺织、印染、造纸、医药、农业、环保、化工等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在食品工业中,可作为保健食品基料、抗菌剂、果蔬保鲜剂、液体食品的澄清剂、食用包装膜、食品废水处理、饮用水净化剂、固定化酶载体、食品加工剂、霉菌污染检测、肉制品抗氧化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 壳聚糖 衍生物 功能性食品 食品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芝胞外三萜物质的体外抑菌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高强 赵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7-68,73,共3页
通过液体发酵获得紫芝发酵液物质,从中制备了胞外三萜,采用管碟法试验了胞外三萜物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以及黑曲霉和青霉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紫芝胞外三萜物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均具有显... 通过液体发酵获得紫芝发酵液物质,从中制备了胞外三萜,采用管碟法试验了胞外三萜物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以及黑曲霉和青霉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紫芝胞外三萜物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对枯草芽孢杆菌、青霉和黑曲霉的抑制作用较弱。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紫芝胞外三萜物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0、30、60mg/mL,对黑曲霉和青霉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20、60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芝 胞外三萜 抗菌作用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绿色食品的现状分析与发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高强 魏美才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02年第4期18-20,共3页
近年来,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品质、卫生、安全等技术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入世后,随着贸易量的增大,客观上要求我国加快安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的发展。本文在全面分析我国绿色食品的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发展... 近年来,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品质、卫生、安全等技术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入世后,随着贸易量的增大,客观上要求我国加快安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的发展。本文在全面分析我国绿色食品的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食品 现状 发展 食品工业 生态农业 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毛虫作为新饲料蛋白资源的开发及其前景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高强 王晓玲 魏美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4642-4643,共2页
综述了松毛虫饲用研究的进展,并对其作为新饲料蛋白资源的潜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松毛虫 蛋白饲料 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松茸深层发酵生产菌丝体和胞外多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高强 王晓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10707-10707,10722,共2页
[目的]研究姬松茸的深层发酵技术,筛选了适宜姬松茸液体深层培养的碳源和氮源培养基。[方法]对姬松茸的液体深层培养基进行了研究,筛选出适宜姬松茸发酵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对姬松茸菌丝体和胞外多糖的... [目的]研究姬松茸的深层发酵技术,筛选了适宜姬松茸液体深层培养的碳源和氮源培养基。[方法]对姬松茸的液体深层培养基进行了研究,筛选出适宜姬松茸发酵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对姬松茸菌丝体和胞外多糖的影响。[结果]姬松茸菌株生长和胞外多糖生产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浓度为30 g/L;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膏的组合,最适的组合浓度为7 g/L蛋白胨+7 g/L酵母膏。在此条件下,姬松茸菌体干重和胞外多糖产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7 g/L和281 mg/L。[结论]该研究为姬松茸的进一步规模化培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真菌 姬松茸 深层发酵 菌丝体 胞外多糖 碳源 氮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杆状病毒分子生物学及其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高强 余晓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48-1750,共3页
杆状病毒是昆虫专一性的病原病毒,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首先,杆状病毒是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核心部分,该系统已在药物研发、疫苗生产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杆状病毒载体的不断改进,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获得重组病毒的几率已从最... 杆状病毒是昆虫专一性的病原病毒,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首先,杆状病毒是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核心部分,该系统已在药物研发、疫苗生产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杆状病毒载体的不断改进,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获得重组病毒的几率已从最初的0.1%~1%提高到现在的80%~90%,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宿主域扩大的杆状病毒载体。其次,杆状病毒是非复制型载体,且能高效表达目的蛋白,目前杆状病毒作为基因转移载体在基因治疗中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杆状病毒还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杀虫剂。重组杆状病毒杀虫剂及其安全性也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综述了杆状病毒分子生物学及其最新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杆状病毒 杆状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杆状病毒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体会
17
作者 刘高强 吴玉成 刘新菊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81-81,共1页
关键词 骨折手术 髋臼骨折 治疗体 LETOURNEL 坐骨神经损伤 腹腔脏器损伤 后壁骨折 前壁骨折 2004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水解及超滤提取金耳菌丝多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志才 刘高强 +3 位作者 章克昌 瞿伟菁 张雯 邓云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5-148,共4页
本文报道了用NaOH水解金耳菌丝体,用超滤法浓缩水解液提取金耳菌丝体多糖。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碱法水解金耳菌丝体的最适宜条件:碱量及浓度为25倍菌丝体重量的0.75mol/LNaOH,水解温度为40℃,水解时间为4h。水解液经超滤浓缩、乙醇沉淀... 本文报道了用NaOH水解金耳菌丝体,用超滤法浓缩水解液提取金耳菌丝体多糖。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碱法水解金耳菌丝体的最适宜条件:碱量及浓度为25倍菌丝体重量的0.75mol/LNaOH,水解温度为40℃,水解时间为4h。水解液经超滤浓缩、乙醇沉淀、干燥得多糖制品。其多糖含量高于54.69%,蛋白质含量低于2.5%。总提取率为4.5%,高于水提法的多糖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多糖 碱法提取 超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结晶法富集马尾松毛虫幼虫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晓玲 杨青 +1 位作者 刘高强 魏美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0-74,共5页
为了从昆虫中获得多不饱和脂肪酸,采用低温结晶法对马尾松毛虫幼虫油脂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进行了富集研究。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结晶温度和结晶时间2个因素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富集都具有显著影响(P<0.01)。进一步用正交设计优化获得... 为了从昆虫中获得多不饱和脂肪酸,采用低温结晶法对马尾松毛虫幼虫油脂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进行了富集研究。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结晶温度和结晶时间2个因素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富集都具有显著影响(P<0.01)。进一步用正交设计优化获得的最佳参数为:结晶温度为-8℃,结晶时间为18h。在此条件下,所得多不饱和脂肪酸产品的碘价值和富集得率分别为2.30g(I2)/g和61.75%。亚麻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分别由富集前的24.13%和9.77%提高41.21%和16.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资源 马尾松毛虫 幼虫 多不饱和脂肪酸 低温结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提取薏苡仁油工艺优化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帅 高丽莉 +2 位作者 潘丹阳 黎李平 刘高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5-150,157,共7页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研究了薏苡仁中薏苡仁油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对薏苡仁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薏苡仁油最佳提取液料比为12∶1 mL/g、微波提取温度为60℃、...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研究了薏苡仁中薏苡仁油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对薏苡仁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薏苡仁油最佳提取液料比为12∶1 mL/g、微波提取温度为60℃、微波提取时间为15 min、微波提取功率600 W。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薏苡仁油提取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液料比为12.39∶1 mL/g,微波提取温度为60℃,微波提取时间为920 s,微波提取功率为621 W。在此条件下,薏苡仁油得率可达9.31%±0.10%,与预测值9.41%接近,说明响应面法优化的薏苡仁油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仁 薏苡仁油 微波提取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