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高质量教材评价三重确证
- 1
-
-
作者
刘馥达
钱旭升
-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2,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4年度教育学一般项目“中小学教材使用监测指标体系建构与应用研究”(BPA240209)。
-
文摘
高质量教材评价是在新时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政治思想为根本保障,遵循科学适切的评价原则,建构融合多元、立体丰富的评价生态,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呈现出化育全人性、问题导向性、科学有效性与固本融通性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在教材强国建设背景下,高质量教材评价不仅有助于提升教材质量,而且能够驱动主体发展,还可以赋能课堂变革。为此,需要转化思维方式,实现教材评价的理论突破;优化体系建设,建构教材评价的整体格局;深化制度改革,确立教材评价的发展方向。
-
关键词
高质量教材
教材评价
教材建设
-
Keywords
high-quality textbook
text book evaluation
text book construction
-
分类号
G423.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信息时代农村课堂教学变革:可能、动力与路向
被引量:5
- 2
-
-
作者
钱旭升
张芬艳
刘馥达
-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72,共7页
-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国家一般项目“基于‘互联网+’的农村教学点教育质量提升研究”(BHA170120)。
-
文摘
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教育场域的广泛与深入应用,增加了农村教育资本,拓展了农村教育教学资源,重构了农村儿童学习空间,从而使信息时代的农村课堂教学变革得以可能。在信息时代,农村课堂教学变革需要相应的动力机制,并着力践行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构建互联互通的农村教学资源开发管理机制,构建多方合力共办的技术支持体系等三大实践路向。
-
关键词
信息时代
农村学校
课堂教学
动力机制
实践路向
-
Keywords
information era
rural schools
classroom teaching
driving mechanism
practice strategy
-
分类号
G42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走向具身教学:学业负担问题消解的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31
- 3
-
-
作者
孟宪云
刘馥达
-
机构
人民教育出版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3-79,共7页
-
基金
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大数据驱动下深圳市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监测与优化研究”(SZ2020B039)
中国博士后基金会科研资助课题“中小学教材适切性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与应用研究”(2021M701966)。
-
文摘
由于身心二元论的长期影响,客观主义的知识观、抽象主义的学习观、传递主义的教学观充斥于教育进程之中,三者交互影响,共同构成过重学业负担问题生成的内在动因。作为一种具有突破性意义的认知范式,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心一体性、知行合一性与人境相融性,其在教育领域的介入与应用,为学业负担问题的研判与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需要转变离身理念凸显教学人性价值、解放主体身体提升教学实践价值、营造具身环境实现教学对话价值,以期通过教学的身体转向实现过重学业负担问题的有效破解。
-
关键词
具身教学
具身认知
学业负担
身心一体
离身认知
-
Keywords
embodied teaching
embodied cognition
academic burden
unification of the body and mind
disembodied cognition
-
分类号
G42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