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鸢尾素通过STAT6重编程小胶质细胞且预防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王佳昕(译) 风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53,共1页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作为老年病人麻醉、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较高,且无有效的防治方法。POCD不仅早期损伤病人认知功能,远期还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和死亡风险。中枢神经炎症反应是POCD...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作为老年病人麻醉、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较高,且无有效的防治方法。POCD不仅早期损伤病人认知功能,远期还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和死亡风险。中枢神经炎症反应是POCD的重要病理机制。已有动物研究表明,适度运动能够有效改善POCD小鼠的认知损伤,但对于临床中不便于运动的老年病人仍存在巨大挑战。目的:探讨鸢尾素(irisin)预防中枢神经炎症的机制及其预防POCD发生的效果。方法:(1)在临床研究中,ELISA结果表明70岁以上术后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术前血清irisin水平低于术后认知正常组。(2)在基础研究中,通过蛋白质组学检测发现,FNDC5-KO小鼠(FNDC5为irisin的基因名)表现为神经免疫系统异常,尤其补体信号通路被显著抑制,提示irisin缺失可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鸢尾素 STAT6 死亡风险 小胶质细胞 老年病人 PO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杏仁核的神经元类型及其对恐惧条件反射的转录反应
2
作者 杨海龙(译) 风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53,共1页
学习和长期记忆形成需要神经元持久的改变-即“记忆印迹”。内在的、与情感相关的记忆印迹存在于杏仁核。由于记忆的特异性可能是由特定的分子细胞类型所编码,因此该研究对23只正常/恐惧状态下小鼠的杏仁核进行了单细胞RNA测序,并绘制... 学习和长期记忆形成需要神经元持久的改变-即“记忆印迹”。内在的、与情感相关的记忆印迹存在于杏仁核。由于记忆的特异性可能是由特定的分子细胞类型所编码,因此该研究对23只正常/恐惧状态下小鼠的杏仁核进行了单细胞RNA测序,并绘制了杏仁核亚区神经元类型的空间分布,来探索参与恐惧学习的神经元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记忆 神经元 杏仁核 细胞类型 恐惧条件反射 特异性 单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中的微塑料通过细胞阻塞导致脑血栓形成并引发神经行为异常
3
作者 赵涔希(译) 风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5-195,共1页
环境微塑料(microplastic,MPs)污染对人类健康构成很大威胁。在人类的血液和多种组织中,可以检测到MPs。纳米级别的微塑料(nanoplastics,NPs)可以穿透血脑屏障,导致神经毒性。然而,微米级别的MPs(micron-sized plastics)通过什么机制影... 环境微塑料(microplastic,MPs)污染对人类健康构成很大威胁。在人类的血液和多种组织中,可以检测到MPs。纳米级别的微塑料(nanoplastics,NPs)可以穿透血脑屏障,导致神经毒性。然而,微米级别的MPs(micron-sized plastics)通过什么机制影响脑功能,目前尚不清楚。目的:利用高分辨率激光成像技术,实时跟踪MPs在小鼠脑部血管中的移动情况,揭示MPs诱发大脑功能障碍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形成 大脑功能障碍 脑部血管 微塑料 激光成像技术 血脑屏障 神经毒性 脑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的新机制——应激动态调控外侧缰核的神经元自噬
4
作者 一璇(译) 风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2-442,共1页
重度抑郁症是最致残的精神疾病之一,全球终生患病率高达10.6%。压力是抑郁症的重要风险因素。短期适度压力对生存有益,但长期压力则会扰乱情绪稳态并诱发抑郁。自噬是一种关键的细胞分解代谢过程,通过形成自噬体包裹胞内蛋白,并将其转... 重度抑郁症是最致残的精神疾病之一,全球终生患病率高达10.6%。压力是抑郁症的重要风险因素。短期适度压力对生存有益,但长期压力则会扰乱情绪稳态并诱发抑郁。自噬是一种关键的细胞分解代谢过程,通过形成自噬体包裹胞内蛋白,并将其转运至溶酶体进行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自噬 应激 抑郁症 外侧缰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的Piezo2受体感知血管运动触发阵发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5
作者 郭田雨(译) 风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55-555,共1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由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慢性疼痛。病人常出现自发性疼痛,如阵发性枪击样痛或者刺痛。近期研究表明这种疼痛可能与“簇状放电”有关,即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 DRG)感觉神经元同步放电。然而,触发这...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由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慢性疼痛。病人常出现自发性疼痛,如阵发性枪击样痛或者刺痛。近期研究表明这种疼痛可能与“簇状放电”有关,即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 DRG)感觉神经元同步放电。然而,触发这种簇状放电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既往研究提示,神经受损后,DRG中血管分支增加并且迂曲,并在受损伤的神经元周围形成血管袢。目的:探讨DRG中血管活动是否诱发簇状放电及自发性疼痛。结果:(1)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 SNI)小鼠模型中,DRG血管运动(如血流变化、血管收缩或扩张)与簇状放电在时间上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运动 神经病理性疼痛 Piezo2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不足引起痛觉敏化的机制-去甲肾上腺素能通路 被引量:3
6
作者 邓敏智(译) 风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3-403,共1页
睡眠不足与许多生理障碍有关(包括疼痛敏化等),影响人们的生活。已有研究表明,机体在经历被动睡眠剥夺与主动睡眠剥夺(active sleep deprivation,ASD)时,出现痛觉敏化。本研究探讨ASD后痛觉敏化的神经环路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与对照... 睡眠不足与许多生理障碍有关(包括疼痛敏化等),影响人们的生活。已有研究表明,机体在经历被动睡眠剥夺与主动睡眠剥夺(active sleep deprivation,ASD)时,出现痛觉敏化。本研究探讨ASD后痛觉敏化的神经环路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接受ASD的小鼠表现出显著的痛觉敏化。9 h-ASD诱导的痛觉敏化在小鼠中持续至少15 h,并在24 h时恢复到基线阈值;(2)在ASD模型小鼠,初级感觉皮层后肢区的谷氨酸能神经元(S1HLGlu)的活性增强,且S1HLGlu神经元活性的增加是疼痛阈值下降所必需的;(3)通过病毒示踪等技术,发现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LCNA)向S1HLGlu神经元发出功能性单突触传入,即LCNA→S1HLGlu通路;(4)通过c-Fos染色和在体多通道电极记录,发现ASD模型小鼠LCNA神经元的活性增强。并且,LCNA神经元活性的增加对于ASD小鼠痛觉敏化是必要的;(5)抑制LCNA→S1HLGlu通路活性可以消除ASD引起的痛觉敏化。激活LCNA→S1HLGlu通路可以引起痛觉敏化。结论:睡眠不足激活LCNA→S1HLGlu通路,引起痛觉敏化。该研究拓展了我们对疼痛处理中多系统相互作用的理解,为睡眠不足引起的痛觉敏化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觉敏化 模型小鼠 睡眠不足 睡眠剥夺 疼痛阈值 感觉皮层 生理障碍 神经环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边缘皮质神经元自噬功能受损是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焦虑共病的基础 被引量:3
7
作者 Fu S Sun HJ +2 位作者 Wang JX 付苏(译) 风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0-370,共1页
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在慢性疼痛的预测、发展和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神经可塑性适应不良是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与焦虑共病的基础,但其分子和神经元机制尚未阐明。该研究以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结扎切断(... 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在慢性疼痛的预测、发展和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神经可塑性适应不良是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与焦虑共病的基础,但其分子和神经元机制尚未阐明。该研究以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结扎切断(spared nerve injury,SNI)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大鼠在以焦虑样行为为特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特定阶段,mPFC的一个核心亚区,前边缘皮质(prelimbic cortex,PrL)的作用。研究者首先发现,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晚期,大鼠出现焦虑样行为并伴有PrL神经元自噬损伤。随后通过带有神经元特异性启动子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AAV),特异性下调(模拟自噬损伤)及上调PrL神经元内自噬水平(挽救自噬损伤),研究神经元自噬与慢性痛诱发的焦虑样行为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自噬 神经病理性疼痛 慢性痛 神经可塑性 共病 慢性疼痛 腺相关病毒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突和小动脉平滑肌细胞间“类突触样传递”驱动脑部神经血管偶联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海龙(译) 风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55-955,共1页
神经血管偶联(neurovascular coupling, NVC)对脑功能很重要,其功能障碍导致很多神经系统疾病。虽然在NVC中可能存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但是大脑中神经元如何将信息主动传递给对应的小动脉还知之甚少。本研究证明,轴突和小动脉平滑肌细胞... 神经血管偶联(neurovascular coupling, NVC)对脑功能很重要,其功能障碍导致很多神经系统疾病。虽然在NVC中可能存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但是大脑中神经元如何将信息主动传递给对应的小动脉还知之甚少。本研究证明,轴突和小动脉平滑肌细胞间“类突触样传递”驱动脑部NVC。结果:(1)首先识别出“类突触”的结构和特性。通过对小鼠躯体感觉皮质中一段长约450μm的穿支动脉血管的三维重构,发现其上存在许多星形胶质细胞的终足不连续区。血管周围神经元的一些轴突小结穿过这些不连续区,插入小动脉平滑肌细胞(arteriolar smooth muscle cell, aSMC)外围的基底膜,与aSMC形成“类突触”,这一结构被定义为神经-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偶联(neural-arteriolar smooth muscle cell junction, NsM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血管 小动脉 神经系统疾病 穿支动脉 星形胶质细胞 三维重构 脑功能 基底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与疼痛共病的机制-下行抑制性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功能障碍
9
作者 郭怀瑾(译) 风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44-644,共1页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往往有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冲动等方面的行为问题。ADHD常与疼痛共病,但其机制不清。既往的研究表明,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往往有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冲动等方面的行为问题。ADHD常与疼痛共病,但其机制不清。既往的研究表明,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E)系统功能障碍,均参与ADHD以及慢性疼痛的发病机制。NE再摄取抑制剂和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均用于ADHD以及慢性疼痛的治疗。该研究从下行抑制性NE系统的角度,探讨ADHD与疼痛共病的机制。主要方法:(1)构建ADHD样行为的大鼠模型。前期报道,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SHR)表现出ADHD样行为。研究者对SHR进行旷场和Y迷宫等测试,进一步验证SHR表现出ADHD样行为,即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冲动等。(2)采用伤害性刺激诱导镇痛(noxious stimuli-induced analgesia, NSIA)评价内源性镇痛作用。前足底注射辣椒素后30 min至90 min,可以提高大鼠后足的缩足阈值。主要结果:(1)SHR表现出NSIA阈值降低,提示内源性镇痛系统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下行抑制 神经系统疾病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去甲肾上腺素 慢性疼痛 伤害性刺激 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物种间疼痛特异性丘脑-皮质神经活动模式
10
作者 汪宇轩(译) 邓敏智(译) 风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6-236,共1页
寻找疼痛特异性神经元活动对于理解和控制疼痛具有重要的意义。丘脑是大多数感觉信号的上行中枢,其与大脑皮质的神经连接可能是处理不同感觉信息的基础。既往的动物研究表明,丘脑外侧核到初级和次级躯体感觉皮质(S1和S2)的外侧神经通路... 寻找疼痛特异性神经元活动对于理解和控制疼痛具有重要的意义。丘脑是大多数感觉信号的上行中枢,其与大脑皮质的神经连接可能是处理不同感觉信息的基础。既往的动物研究表明,丘脑外侧核到初级和次级躯体感觉皮质(S1和S2)的外侧神经通路与疼痛感觉的辨别处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活动 神经活动 大脑皮质 神经通路 特异性 丘脑 躯体感觉皮质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PFC-vlPAG投射神经元参与维持疼痛阈值和抗焦虑行为 被引量:27
11
作者 付苏(译) 风雨() Yin JB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16-916,共1页
慢性痛不仅是持续的疼痛感受,还会导致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慢性痛病人的生活质量。前额叶皮层是疼痛调制的关键皮层,然而慢性痛中前额叶皮层的基本神经通路和特定细胞类型的功能目前仍不清楚。李云庆教授团队结合多种形态学... 慢性痛不仅是持续的疼痛感受,还会导致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慢性痛病人的生活质量。前额叶皮层是疼痛调制的关键皮层,然而慢性痛中前额叶皮层的基本神经通路和特定细胞类型的功能目前仍不清楚。李云庆教授团队结合多种形态学和跨突触病毒示踪的方法,详细阐述了下行疼痛调控神经通路—背内侧前额叶皮质(dorsal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dm PFC)-腹外侧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ventrolateral periaqueductal gray, vl PAG)在慢性痛调控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痛 抗焦虑 前额叶皮层 疼痛阈值 神经通路 投射神经元 细胞类型 P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丘脑神经环路分别调控组织损伤和抑郁样状态引起的机械痛敏 被引量:21
12
作者 Zhu X Tang HD +2 位作者 Dong WY 王佳昕(译) 风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15-515,共1页
丘脑是疼痛传导通路中重要的脑区之一,疼痛的上行传导与下行调控通路中均有丘脑参与调节。组织损伤和负面情绪(如抑郁)都能引起痛觉敏化,但是否由不同的丘脑环路调控尚不清楚。目的:探讨丘脑调控组织损伤引起的痛敏和抑郁情绪产生痛敏... 丘脑是疼痛传导通路中重要的脑区之一,疼痛的上行传导与下行调控通路中均有丘脑参与调节。组织损伤和负面情绪(如抑郁)都能引起痛觉敏化,但是否由不同的丘脑环路调控尚不清楚。目的:探讨丘脑调控组织损伤引起的痛敏和抑郁情绪产生痛敏的机制。方法:(1)动物模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小鼠慢性炎症痛模型或通过保留性神经损伤(SNI)建立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采用慢性束缚应激(CRS)或慢性不可预测应激(CUS)诱导小鼠出现抑郁样行为的同时引起痛敏;(2)行为学实验:采用von Frey hair纤维丝检测机械痛敏;采用社交行为、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检测抑郁样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弗氏佐剂 机械痛敏 组织损伤 悬尾实验 负面情绪 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环路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扣带回皮质投射到伏隔核(ACC-NAc)调控疼痛与镇痛的社会转移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佳昕(译) 风雨() Smith ML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1-281,共1页
共情(Empathy)指接受和感受他人的感觉和情感状态,在社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共情曾被认为是一种仅在人类中存在的高级情感认知过程,但逐渐被认识到,许多物种都表现出进化上保守的共情行为,例如观察性恐惧。前扣带回皮质(ACC)能够编码关... 共情(Empathy)指接受和感受他人的感觉和情感状态,在社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共情曾被认为是一种仅在人类中存在的高级情感认知过程,但逐渐被认识到,许多物种都表现出进化上保守的共情行为,例如观察性恐惧。前扣带回皮质(ACC)能够编码关于他人情感状态的信息,然而其调控共情行为的神经环路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究共情相关的行为状态(包括疼痛、镇痛和恐惧)发生神经环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环路 情感认知 伏隔核 共情 情感状态 ACC 性恐惧 人的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参与慢性疼痛形成与维持的神经环路 被引量:8
14
作者 Zhou H Li M +2 位作者 Zhao R 张明萱(译) 风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42-442,共1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与睡眠障碍高度共病。慢性疼痛病人容易发生睡眠质量下降和失眠。睡眠障碍病人也容易产生疼痛。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周航博士和杨光博士等采用在体双光子成像、光/化学遗传学等方法,解析睡眠在疼痛慢性化中的作用... 神经病理性疼痛与睡眠障碍高度共病。慢性疼痛病人容易发生睡眠质量下降和失眠。睡眠障碍病人也容易产生疼痛。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周航博士和杨光博士等采用在体双光子成像、光/化学遗传学等方法,解析睡眠在疼痛慢性化中的作用。主要结果:(1)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小鼠模型,从SNI术后3天(急性痛)至21天(慢性疼痛)的发展过程,初级感觉皮质(S1)兴奋性神经元的自发性钙活动在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显著增强,且其增强幅度明显高于清醒或其他睡眠时相。(2)S1兴奋性神经活动的加强,是由于此处血管活性肠肽中间神经元(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expressing interneurons,VIP INs)活性增强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神经元 慢性化 慢性疼痛 血管活性肠肽 神经病理性疼痛 睡眠障碍 杨光 NR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脑网状核-外侧缰核环路调节慢性应激和慢性疼痛诱发的抑郁样行为 被引量:3
15
作者 Wang XY Xu X +2 位作者 Chen R 杨海龙(译) 风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46-846,共1页
慢性应激和慢性疼痛是导致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的两个常见因素。外侧缰核(lateral habenula, LHb)参与编码消极结果和厌恶行为,其功能障碍与抑郁症存在很强的联系。既往研究表明,LHb的兴奋性性输入,双向调节抑郁样行为。LHb的抑制性输入... 慢性应激和慢性疼痛是导致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的两个常见因素。外侧缰核(lateral habenula, LHb)参与编码消极结果和厌恶行为,其功能障碍与抑郁症存在很强的联系。既往研究表明,LHb的兴奋性性输入,双向调节抑郁样行为。LHb的抑制性输入如何调节抑郁样行为,目前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应激 丘脑网状核 外侧缰核 抑郁症 常见因素 慢性疼痛 双向调节 心理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额叶皮质长期恐惧记忆印迹细胞介导疼痛长久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济宇(译) 风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35-635,共1页
恐惧可以影响疼痛。一方面,恐惧镇痛。在危险面前,恐惧镇痛对生存至关重要,阿片类和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参与其中。另一方面,恐惧加剧疼痛。由先前疼痛引起的长期联想性恐惧记忆是慢性疼痛的一个关键易感因素。对疼痛的恐惧可以诱发回避行... 恐惧可以影响疼痛。一方面,恐惧镇痛。在危险面前,恐惧镇痛对生存至关重要,阿片类和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参与其中。另一方面,恐惧加剧疼痛。由先前疼痛引起的长期联想性恐惧记忆是慢性疼痛的一个关键易感因素。对疼痛的恐惧可以诱发回避行为并加剧疼痛。恐惧加剧疼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不清。既往影像学研究表明,人的内侧前额叶皮质,相当于小鼠的前边缘皮层,参与长期恐惧记忆的存储及提取。德国海德堡大学Rohini Kuner团队最新研究发现,前额叶皮质长期恐惧记忆印迹细胞介导疼痛长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导 恐惧记忆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 易感因素 前额叶皮质 影像学研究 慢性疼痛 回避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go-A新功能域通过与NgR1结合促进炎症痛和抑制神经突生长 被引量:2
17
作者 Liu HC 怀存(译) 风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5-195,共1页
Nogo-A蛋白作为细胞骨架的关键调控蛋白,可以通过影响细胞骨架的动态平衡而参与调控多种细胞功能。Nogo-A蛋白在成年动物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的神经元中具有很高的表达水平,提示DRG组织中的Nogo-A蛋白很可能参与痛觉... Nogo-A蛋白作为细胞骨架的关键调控蛋白,可以通过影响细胞骨架的动态平衡而参与调控多种细胞功能。Nogo-A蛋白在成年动物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的神经元中具有很高的表达水平,提示DRG组织中的Nogo-A蛋白很可能参与痛觉信息的传导和调控过程。本研究采用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的炎症痛大鼠模型,对DRG组织中的Nogo-A蛋白及其新的功能区Nogo-A aa 846-861参与炎症痛的发生过程及其具体分子机制进行探讨。结果:(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了Nogo-A蛋白两个新的潜在功能域Nogo-A aa 846-861和Nogo-A aa 415-430。行为学结果证明,只有功能域Nogo-A aa 846-861参与炎症痛。因此,Nogo-A aa 846-861作为Nogo-A蛋白的新功能域促进了CFA诱发的炎症热痛敏。(2)Western Blot、活细胞钙成像和行为学实验证实,蛛网膜下腔注射Nogo-A aa 846-861的拮抗肽(846-861 PE)阻断Nogo-A aa 846-861/NgR1信号通路,明显减弱炎症痛大鼠DRG组织中TRPV1蛋白的表达和功能,并且可明显缓解CFA诱发的炎症热痛敏。(3)GST pull-down和FRET实验进一步证实Nogo-A aa 846-861可以和NgR1直接结合,并且新功能域Nogo-A aa 846-861通过其下游的LIMK/cofilin/actin信号通路促进了微丝的聚合作用,进而促进炎症热痛觉敏化过程。(4)通过DRG组织和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实验证实,Nogo-A aa 846-861活性肽可以显著抑制DRG组织和皮层神经元轴突的生长,并且该抑制作用可以被Nogo-A aa 846-861特异性抗体阻断。综上所述,DRG组织中的Nogo-A蛋白及其新的功能域Nogo-A aa 846-861参与CFA诱发的炎症热痛觉敏化的调控,可通过与其受体NgR1结合激活下游的LIMK/cofilin/actin信号通路,并上调TRPV1蛋白的表达和功能来实现;其拮抗肽846-861 PE和Nogo-A aa 846-861特异性抗体,可通过阻断Nogo-A aa 846-861/NgR1信号通路发挥镇痛作用,为镇痛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靶点;Nogo-A aa 846-861作为Nogo-A蛋白的新功能域,还具有抑制神经元轴突生长的作用;而Nogo-A aa 846-861特异性抗体可以阻断这一抑制作用,为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和再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痛 蛛网膜下腔注射 抑制神经元 完全弗氏佐剂 聚合作用 细胞骨架 镇痛药物 镇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疼痛的神经影像学生物标志物 被引量:2
18
作者 Jae-Joong Lee 付苏(译) 风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6-366,共1页
疼痛作为当前面临的主要临床和社会问题之一,目前仍缺乏有效的客观评估指标。在美国,大约五分之一的成年人(20.4%)患有临床疼痛,每年的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临床疼痛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持续性疼痛,除感觉辨别过程外,还涉及一系列参与自... 疼痛作为当前面临的主要临床和社会问题之一,目前仍缺乏有效的客观评估指标。在美国,大约五分之一的成年人(20.4%)患有临床疼痛,每年的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临床疼痛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持续性疼痛,除感觉辨别过程外,还涉及一系列参与自上而下的认知和情感处理的大脑区域。但是,由于临床疼痛通常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学习和评估,情绪和情感以及注意力和自我参照过程,因此仍难以客观地评估病人的持续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情绪和情感 持续性疼痛 神经影像学 自上而下 评估指标 成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仁核特定神经元群编码痛情绪 被引量:1
19
作者 Corder G 邵杉(译) 风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3-343,共1页
疼痛作为一种不愉快的主观体验,具有感觉和情绪两个重要维度。以往研究揭示痛感觉的机制,如伤害性刺激在外周神经系统的检测传递,以及在脊髓层面的加工。但是,大脑环路如何编码痛情绪却知之甚少。杏仁核(amygdalar)作为编码情绪的重要脑... 疼痛作为一种不愉快的主观体验,具有感觉和情绪两个重要维度。以往研究揭示痛感觉的机制,如伤害性刺激在外周神经系统的检测传递,以及在脊髓层面的加工。但是,大脑环路如何编码痛情绪却知之甚少。杏仁核(amygdalar)作为编码情绪的重要脑区,可以被恐惧和疼痛激活。杏仁核包括很多亚区,本研究探讨基底外侧杏仁核(BLA)如何编码不愉快的痛情绪。结果:(1)原位杂交实验发现,针刺(pin prick)左足,可以激活右侧BLA神经元表达c-Fos基因。在右侧前中部的BLA,高达50%的兴奋性Camk2a+神经元表达c-F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情绪 主观体验 伤害性刺激 外周神经系统 杏仁核 神经元 原位杂交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转录组分析小鼠初级体感神经元 被引量:1
20
作者 Sharma 付苏(译) 风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9-179,共1页
背根神经节(DRG)体感神经元具有十二种以上形态和生理功能不同的亚型,这些亚型协同感受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目前尚不清楚,体感神经元的不同亚型如何在发育过程中获得其特有的生理、形态和突触特性,从而感受非伤害性和伤害性的热、化... 背根神经节(DRG)体感神经元具有十二种以上形态和生理功能不同的亚型,这些亚型协同感受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目前尚不清楚,体感神经元的不同亚型如何在发育过程中获得其特有的生理、形态和突触特性,从而感受非伤害性和伤害性的热、化学和机械刺激。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的David D.Ginty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使用单细胞全基因组转录组学分析,结合分子遗传学方法探究体感神经元亚型多样化的转录机制,并首次揭示体感神经元转录组图谱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 伤害性 神经元 机械刺激 分子遗传学 转录组分析 不同亚型 单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