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矿区Cd污染稻田生物炭生态原位钝化及Cd形态转化
被引量:
1
1
作者
蒋鑫
林大松
+5 位作者
胡钧铭
李婷婷
刘顺翱
吴昊
韦翔华
赵茹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0-1016,共7页
为探究生物炭对矿区Cd污染稻田土壤原位钝化生态修复效果,进行稻田土壤Cd污染修复试验,设置海泡石(BC1)、生物炭(BC2)、空白对照(BC3)3种处理。采用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研究水稻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性,明确其对水稻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
为探究生物炭对矿区Cd污染稻田土壤原位钝化生态修复效果,进行稻田土壤Cd污染修复试验,设置海泡石(BC1)、生物炭(BC2)、空白对照(BC3)3种处理。采用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研究水稻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性,明确其对水稻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性和土壤Cd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影响矿区Cd污染稻田水稻根际土壤Cd形态比率。生物炭改变稻田土壤中Cd形态,明显提高土壤中残渣态Cd含量占比,提高幅度达27.84%,利于其他形态Cd向更稳定的残渣态转变。生物炭改变矿区Cd污染稻田水稻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性。与空白对照相比,生物炭使水稻收获期的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性降低了40.90%,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降低了9.53%;海泡石处理的土壤Cd生物有效性比生物炭处理的土壤Cd生物有效性降低了83.90%,海泡石处理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比生物炭处理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低了7.73%。生物炭可提升矿区Cd污染稻田土壤质量。生物炭改善了水稻土壤质量;与空白对照相比,生物炭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提高了6.75%,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升高了8.44%,土壤pH值提升了7.44%;与海泡石对照相比,生物炭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提高了2.95%,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升高了9.22%,土壤pH值降低了13.33%。研究表明,生物炭原位钝化能有效降低矿区Cd污染稻田土壤Cd生物有效性,提升生态修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污染稻田
原位钝化
Cd形态转化
生物炭
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蚕沙与海泡石联合施用对水稻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性及籽粒Cd富集的影响
被引量:
8
2
作者
刘顺翱
胡钧铭
+6 位作者
吴昊
林大松
张俊辉
李婷婷
韦翔华
蒋鑫
刘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86-1695,共10页
矿区重金属稻田土壤治理对水稻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为探索蚕沙与海泡石联合施用对矿区重金属Cd污染稻田土壤的生态修复效果,明确其对水稻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性和植株不同部位Cd富集及稻米安全性的影响,进行稻田原位土壤修复试验,早稻设置...
矿区重金属稻田土壤治理对水稻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为探索蚕沙与海泡石联合施用对矿区重金属Cd污染稻田土壤的生态修复效果,明确其对水稻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性和植株不同部位Cd富集及稻米安全性的影响,进行稻田原位土壤修复试验,早稻设置蚕沙+海泡石(T1)、蚕沙+腐植酸钠+海泡石(T2)、蚕沙(T3)3种钝化处理及不添加改良剂为对照(CK)处理,晚稻进行老化效果跟踪试验。采用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研究稻田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性,探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Cd富集、籽粒Cd累积与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蚕沙单独施用及与其他钝化材料联合施用均可降低Cd污染稻田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性,与CK相比,早稻T1、T2、T3处理Cd生物有效性显著下降,分别下降88.36%、82.00%、74.18%;晚稻T3处理下降29.71%。蚕沙与海泡石联合施用减少水稻对Cd的吸收。水稻根系、茎秆、叶片、谷壳和籽粒Cd含量下降31.71%~55.54%、17.01%~84.60%、18.21%~57.09%、44.94%~49.69%和47.62%~53.84%。蚕沙与海泡石联合施用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土壤pH提升0.13~0.27,电导率提高16.45%~121.54%,土壤有机质提高15.51%~39.64%。在老化效果跟踪试验中,蚕沙与海泡石施用处理下水稻籽粒的Cd含量达到安全水平,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的相关标准,对稻田Cd污染作用的持续影响效果最久。蚕沙与海泡石联合钝化有效阻控了土壤-水稻Cd之间的传递,可作为一种稻田Cd污染逆境生态调控的应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沙
联合钝化
矿区污染稻田
根际Cd生物有效性
富集提取
籽粒Cd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田重金属土壤健康钝化技术研究及应用趋势
被引量:
13
3
作者
刘顺翱
吴昊
+3 位作者
胡钧铭
张俊辉
金晓丹
李婷婷
《农学学报》
2020年第3期6-11,共6页
受农用品投入、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水农灌及大气沉降等因素影响,导致农田土壤退化、农产品安全等问题愈发严峻,重金属污染通过食物链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成为中国农业环境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中国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从有机...
受农用品投入、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水农灌及大气沉降等因素影响,导致农田土壤退化、农产品安全等问题愈发严峻,重金属污染通过食物链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成为中国农业环境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中国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从有机、无机钝化材料、土壤钝化健康技术出发,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健康修复技术进行深入梳理、分析,提出目前农田重金属土壤修复中存在的主要关键瓶颈问题,从有机、无机联合钝化、绿色农产品投入、土壤质量健康提升等方面进行展望发展趋势,为土壤重金属逆境的生态治理、农田废弃物循环利用及土壤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重金属
钝化材料
土壤健康
生态修复
应用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矿区Cd污染稻田生物炭生态原位钝化及Cd形态转化
被引量:
1
1
作者
蒋鑫
林大松
胡钧铭
李婷婷
刘顺翱
吴昊
韦翔华
赵茹
机构
广西大学农学院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广西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0-1016,共7页
基金
农业农村部产地环境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9cdhj-16)
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专项资金项目(2018221)
广西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项目(桂农科2021YT040)。
文摘
为探究生物炭对矿区Cd污染稻田土壤原位钝化生态修复效果,进行稻田土壤Cd污染修复试验,设置海泡石(BC1)、生物炭(BC2)、空白对照(BC3)3种处理。采用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研究水稻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性,明确其对水稻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性和土壤Cd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影响矿区Cd污染稻田水稻根际土壤Cd形态比率。生物炭改变稻田土壤中Cd形态,明显提高土壤中残渣态Cd含量占比,提高幅度达27.84%,利于其他形态Cd向更稳定的残渣态转变。生物炭改变矿区Cd污染稻田水稻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性。与空白对照相比,生物炭使水稻收获期的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性降低了40.90%,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降低了9.53%;海泡石处理的土壤Cd生物有效性比生物炭处理的土壤Cd生物有效性降低了83.90%,海泡石处理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比生物炭处理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低了7.73%。生物炭可提升矿区Cd污染稻田土壤质量。生物炭改善了水稻土壤质量;与空白对照相比,生物炭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提高了6.75%,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升高了8.44%,土壤pH值提升了7.44%;与海泡石对照相比,生物炭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提高了2.95%,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升高了9.22%,土壤pH值降低了13.33%。研究表明,生物炭原位钝化能有效降低矿区Cd污染稻田土壤Cd生物有效性,提升生态修复水平。
关键词
Cd污染稻田
原位钝化
Cd形态转化
生物炭
矿区
Keywords
Cd-polluted rice field
in situ passivation
Cd morphological transformation
biochar
mining area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蚕沙与海泡石联合施用对水稻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性及籽粒Cd富集的影响
被引量:
8
2
作者
刘顺翱
胡钧铭
吴昊
林大松
张俊辉
李婷婷
韦翔华
蒋鑫
刘斌
机构
广西大学农学院
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86-1695,共10页
基金
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专项资金项目(2018221)
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桂科重1598014-4)
+1 种基金
农业农村部产地环境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9cdhj-16)
广西农业科学院优势学科团队项目“农业逆境生态调控技术研究”(桂农科2021YT040)。
文摘
矿区重金属稻田土壤治理对水稻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为探索蚕沙与海泡石联合施用对矿区重金属Cd污染稻田土壤的生态修复效果,明确其对水稻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性和植株不同部位Cd富集及稻米安全性的影响,进行稻田原位土壤修复试验,早稻设置蚕沙+海泡石(T1)、蚕沙+腐植酸钠+海泡石(T2)、蚕沙(T3)3种钝化处理及不添加改良剂为对照(CK)处理,晚稻进行老化效果跟踪试验。采用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研究稻田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性,探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Cd富集、籽粒Cd累积与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蚕沙单独施用及与其他钝化材料联合施用均可降低Cd污染稻田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性,与CK相比,早稻T1、T2、T3处理Cd生物有效性显著下降,分别下降88.36%、82.00%、74.18%;晚稻T3处理下降29.71%。蚕沙与海泡石联合施用减少水稻对Cd的吸收。水稻根系、茎秆、叶片、谷壳和籽粒Cd含量下降31.71%~55.54%、17.01%~84.60%、18.21%~57.09%、44.94%~49.69%和47.62%~53.84%。蚕沙与海泡石联合施用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土壤pH提升0.13~0.27,电导率提高16.45%~121.54%,土壤有机质提高15.51%~39.64%。在老化效果跟踪试验中,蚕沙与海泡石施用处理下水稻籽粒的Cd含量达到安全水平,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的相关标准,对稻田Cd污染作用的持续影响效果最久。蚕沙与海泡石联合钝化有效阻控了土壤-水稻Cd之间的传递,可作为一种稻田Cd污染逆境生态调控的应用技术。
关键词
蚕沙
联合钝化
矿区污染稻田
根际Cd生物有效性
富集提取
籽粒Cd积累
Keywords
silkworm excrement
combined passivation
polluted paddy fields in mining areas
bioavailability of rhizosphere Cd
enrichment extraction
grain Cd accumulation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田重金属土壤健康钝化技术研究及应用趋势
被引量:
13
3
作者
刘顺翱
吴昊
胡钧铭
张俊辉
金晓丹
李婷婷
机构
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广西大学农学院
出处
《农学学报》
2020年第3期6-11,共6页
基金
广西第二十一批“十百千人才工程”专项资金
广西科技计划项目“重金属污染土壤及水体联合修复技术与示范”(桂科重1598014-4)
广西农业科学院优势学科团队项目“农业逆境生态调控技术研究”(桂农科2018YT08)。
文摘
受农用品投入、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水农灌及大气沉降等因素影响,导致农田土壤退化、农产品安全等问题愈发严峻,重金属污染通过食物链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成为中国农业环境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中国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从有机、无机钝化材料、土壤钝化健康技术出发,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健康修复技术进行深入梳理、分析,提出目前农田重金属土壤修复中存在的主要关键瓶颈问题,从有机、无机联合钝化、绿色农产品投入、土壤质量健康提升等方面进行展望发展趋势,为土壤重金属逆境的生态治理、农田废弃物循环利用及土壤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技术依据。
关键词
农田重金属
钝化材料
土壤健康
生态修复
应用趋势
Keywords
Farmland Heavy Metals
Passive Material
Soil Health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pplication Trend
分类号
S15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矿区Cd污染稻田生物炭生态原位钝化及Cd形态转化
蒋鑫
林大松
胡钧铭
李婷婷
刘顺翱
吴昊
韦翔华
赵茹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蚕沙与海泡石联合施用对水稻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性及籽粒Cd富集的影响
刘顺翱
胡钧铭
吴昊
林大松
张俊辉
李婷婷
韦翔华
蒋鑫
刘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农田重金属土壤健康钝化技术研究及应用趋势
刘顺翱
吴昊
胡钧铭
张俊辉
金晓丹
李婷婷
《农学学报》
2020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