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浓香型瓶储年份酒品质差异分析
1
作者 刘青茹 张晓娟 +9 位作者 牟雪莹 郑蕾 谢若兰 陆震鸣 柴丽娟 王松涛 李宾 张宿义 沈才洪 许正宏 《酿酒科技》 2025年第5期65-72,共8页
陈酿是优质白酒风味品质提升的重要路径,明晰陈酿过程中风味成分变化规律对科学认识白酒品质、推动年份酒标准化监管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感官品评和理化分析对酒龄在28~46年之间的浓香型瓶储年份酒进行等级判定,采用顶空固相微萃... 陈酿是优质白酒风味品质提升的重要路径,明晰陈酿过程中风味成分变化规律对科学认识白酒品质、推动年份酒标准化监管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感官品评和理化分析对酒龄在28~46年之间的浓香型瓶储年份酒进行等级判定,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液液微萃取和BSTFA衍生化3种风味成分提取技术联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实现白酒的低、中、高沸点风味成分的定量分析,使用PLS-DA进行年份分类和关键差异风味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在贮存28~46年后仍符合优级酒标准;筛选出己酸乙酯、糠醛等含量和香气贡献值(OAV)均占优势的10种量大香大风味成分,主要贡献花果香、烘焙香和酸香;首次发现12碳以上风味成分在所有检出成分中的含量百分数随白酒年份的增加而增加,而且油酸、油酸乙酯、棕榈酸乙酯、长叶烯等是不同年份样品间的重要差异风味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酿 浓香型白酒 风味 长链风味成分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和翻转课堂的食品分析实验教学设计
2
作者 刘青茹 刘庆庆 +2 位作者 黄玉坤 关统伟 袁永俊 《中国食品工业》 2025年第8期165-167,共3页
食品分析实验是理论和应用并重的实用性课程,目前存在知识点多、仪器设备和数据分析方法更新快、教学资源和授课学时较少的问题,需针对现有授课模式、教学内容、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基于OBE理念和翻转课堂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结... 食品分析实验是理论和应用并重的实用性课程,目前存在知识点多、仪器设备和数据分析方法更新快、教学资源和授课学时较少的问题,需针对现有授课模式、教学内容、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基于OBE理念和翻转课堂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结合、任务导向、自学和过程指导结合、过程评价和期末闭卷考试结合等方式,基于实验方案设计报告、实验结果分析报告、闭卷考试和PPT汇报4部分的考核成绩,计算教学目标达成度。当达成度低于前一年或低于预设合格标准(≥0.70)时分析原因并调整教学策略,依据多轮达成度评估的改进设计方案,使得达成度从0.80稳步提升至0.84。研究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设计方案、沟通协作、终身学习等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 翻转课堂 食品分析实验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桔汁脱苦降酸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刘青茹 高彦祥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27-133,共7页
"全食"概念日渐为消费者青睐的情况下,柑桔全果制汁是柑桔精深加工的重要方向之一,有效的脱苦降酸工艺对促进柑桔汁生产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柑桔汁脱苦的9种方法及降酸的6种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柑桔类果汁 脱苦降酸 柚皮苷 柠檬苦素 柠檬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工艺对绿茶丙烯酰胺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彬 刘青茹 +3 位作者 叶兴乾 张晓伟 刘婧 汪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20-224,共5页
目的:研究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对绿茶丙烯酰胺生成的影响。方法:利用三重串联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定量,对比杀青方式、揉捻时间、干燥方式等对丙烯酰胺生成的影响规律,并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得出减少丙烯酰胺生成量的最佳加工方... 目的:研究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对绿茶丙烯酰胺生成的影响。方法:利用三重串联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定量,对比杀青方式、揉捻时间、干燥方式等对丙烯酰胺生成的影响规律,并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得出减少丙烯酰胺生成量的最佳加工方式。结果:通过L_9(3~4)正交试验,对绿茶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影响程度排序为热风干燥温度>揉捻时间>滚筒杀青温度,滚筒杀青温度150℃、揉捻时间30 min、热风干燥温度150℃为优选工艺。结论:茶叶加工过程中,常规热处理方式较微波热处理方式更不利于丙烯酰胺的生成;其中,随着滚筒杀青温度的升高丙烯酰胺的生成量增加,揉捻时间延长和热风干燥温度升高则丙烯酰胺的生成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丙烯酰胺 杀青 揉捻 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阳高香白茶加工及品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婧 刘青茹 +1 位作者 谌珍 王彬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1-155,共5页
在松阳传统绿茶加工工艺基础上,结合做青工艺制备松阳高香白茶产品。通过内质成分测定和感官审评,发现产品游离氨基酸含量升高显著,相比传统工艺提高50%以上,产品香气更浓郁,香味悠长,花香明显,且滋味醇厚甘爽,有花果香,整体品质有显著... 在松阳传统绿茶加工工艺基础上,结合做青工艺制备松阳高香白茶产品。通过内质成分测定和感官审评,发现产品游离氨基酸含量升高显著,相比传统工艺提高50%以上,产品香气更浓郁,香味悠长,花香明显,且滋味醇厚甘爽,有花果香,整体品质有显著提升;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样品香气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鉴定及对比分析,结果显示,D-柠檬烯、邻苯二甲酸异丁基辛基酯、香叶醇、雪松醇、顺式-己酸-3-己烯酯、芳樟醇是松阳白茶特征香型的物质基础,经做青工艺处理的高香白茶产品其花香型香气成分含量更高,香气成分种类增加,整体香气更加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做青 内质成分 感官品质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MS/MS法的绿茶丙烯酰胺测定与茶区茶样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彬 田野 +4 位作者 罗劲松 刘婧 刘青茹 蒋玉兰 曾丽珍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8-141,共4页
以^(13)C_3-丙烯酰胺为内标,基于HPLC-MS/MS方法,采用多选择反应监测(MRM)模式,构建绿茶中丙烯酰胺定量分析方法;并根据该定量分析方法对全国主要产茶区的10个绿茶样品进行丙烯酰胺测定,结果表明,10个绿茶样品中丙烯酰胺均有检出,其中... 以^(13)C_3-丙烯酰胺为内标,基于HPLC-MS/MS方法,采用多选择反应监测(MRM)模式,构建绿茶中丙烯酰胺定量分析方法;并根据该定量分析方法对全国主要产茶区的10个绿茶样品进行丙烯酰胺测定,结果表明,10个绿茶样品中丙烯酰胺均有检出,其中江苏绿茶样品检出值相对偏高,究其原因可能为绿茶加工过程中过热处理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丙烯酰胺 绿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桑叶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 被引量:10
7
作者 谌珍 刘青茹 +3 位作者 张晓伟 贺晶 孙军燕 刘婧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2-166,共5页
研究一种快速、精准可同时检测桑叶中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含量的色谱方法。通过研究料液比、提取温度、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确立最佳提取条件为:80℃条件下,料液比5∶1(mg/mL),分两次浸提,每次5 min。以2,4-二硝基氟苯为柱前衍生试剂,Ag... 研究一种快速、精准可同时检测桑叶中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含量的色谱方法。通过研究料液比、提取温度、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确立最佳提取条件为:80℃条件下,料液比5∶1(mg/mL),分两次浸提,每次5 min。以2,4-二硝基氟苯为柱前衍生试剂,Agilent TC-18色谱柱,以乙酸钠缓冲溶液-乙睛(5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此方法在0~0.05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均<2%,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8.024%、114.64%,所建立的方法可以用于桑叶中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含量的检测。为γ-氨基丁酸桑叶茶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Γ-氨基丁酸 谷氨酸 高效液相色谱 提取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指纹图谱和XGBoost机器学习的泸型基酒贮存时间鉴别 被引量:4
8
作者 刘青茹 孟连君 +9 位作者 张晓娟 翟伟绩 柴丽娟 陆震鸣 许泓瑜 王松涛 张宿义 沈才洪 史劲松 许正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310-317,共8页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采集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采用极端梯度提升算法建立回归模型,运用极端随机森林的变量重要性评估、sklearn特征选择模块中的单变量线性回归测试(F_regression)以及连续目标变量的互信息(mutual_i...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采集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采用极端梯度提升算法建立回归模型,运用极端随机森林的变量重要性评估、sklearn特征选择模块中的单变量线性回归测试(F_regression)以及连续目标变量的互信息(mutual_info_regression)确定有效建模变量,对白酒的贮存时间进行鉴别。模型的R^(2)评估结果为0.987,预测模型可靠性较好,为白酒酒龄的判断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年份 挥发性化合物 特征筛选 机器学习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基酒评级关键化合物 被引量:3
9
作者 许涛 刘青茹 +5 位作者 郑蕾 刘光钱 张芮 王松涛 沈才洪 张晓娟 《酿酒科技》 2021年第5期32-38,共7页
传统酿造白酒通常依赖感官评定基酒的等级,然而基于仪器分析的客观分级方法将有助于推进白酒行业现代化升级。本研究以专业的传统感官评定方式为分类定级参照,通过气相色谱法采集六类新收储浓香型白酒基酒的色谱数据,按保留时间一致的... 传统酿造白酒通常依赖感官评定基酒的等级,然而基于仪器分析的客观分级方法将有助于推进白酒行业现代化升级。本研究以专业的传统感官评定方式为分类定级参照,通过气相色谱法采集六类新收储浓香型白酒基酒的色谱数据,按保留时间一致的原则进行共有峰匹配后利用中位数法构建了六类不同等级浓香型白酒基酒的标准指纹图谱。分析了酸类、酯类、醇类物质在各级白酒中的含量差异,再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法(PLS-DA)建模,分析影响基础酒分类定级的因素。筛选出38个与基础酒等级相关性较高的成分。本研究建立的白酒等级分类方法以及关键化合物对其他白酒产品等级分类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图谱 多元统计分析 基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