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S与GIS技术的西藏多龙矿集区生态环境监测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俊华 代晶晶 +2 位作者 令天宇 王松 刘青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57-970,共14页
西藏多龙矿集区铜多金属矿产资源丰富,铜储量约2500万吨,排名中国第一。矿集区矿产资源的开发能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有限,矿山开发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不可逆破坏。本文基于高分二号、Landsat8等遥感影... 西藏多龙矿集区铜多金属矿产资源丰富,铜储量约2500万吨,排名中国第一。矿集区矿产资源的开发能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有限,矿山开发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不可逆破坏。本文基于高分二号、Landsat8等遥感影像数据,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提取多龙矿集区有关人类活动、水文、荒漠化、金属氧化物污染及草地覆盖等信息,进而分析研究区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环境整体仍处于较原始状态,未遭受过大型工业活动及人为活动破坏;区内主要植被类型为高原草原和高原草甸,高草地覆盖区面积较小且分布较集中;研究区荒漠化形势较为严峻,主要荒漠化类型包括沙漠化、石漠化及盐碱化等;矿区地表出现大面积褐铁矿化及孔雀石化,周边土壤及水系金属及重金属矿物含量超标;区内砂金矿盗采、超载放牧及地质勘探等人类活动均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利用RS与GIS技术开展多龙矿集区生态环境调查研究,可为矿山的绿色选址及绿色矿山开发建设提供建议及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龙矿集区 生态环境 高分二号 遥感监测 绿色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南缘鑫龙金矿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陈伟 宋扬 +8 位作者 刘青枰 张建珍 孙渺 宋壮壮 刘腾飞 王强 俞嘉嘉 李阳 刘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45-1257,共13页
西藏鑫龙金矿位于西藏那曲市尼玛县,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在中国地质调查局1∶5万矿产地质调查项目支持下发现的一处具有勘探潜力的金矿床。文章通过野外详细的1∶1万矿区地质填图、激电测深测量、山地工程以及室内详细的岩... 西藏鑫龙金矿位于西藏那曲市尼玛县,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在中国地质调查局1∶5万矿产地质调查项目支持下发现的一处具有勘探潜力的金矿床。文章通过野外详细的1∶1万矿区地质填图、激电测深测量、山地工程以及室内详细的岩相学及矿相学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鑫龙金矿产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南缘中拉萨地体中部则弄群火山岩中,主要受北北西向断裂控制,其矿化和蚀变特征与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的特征类似。目前矿区共圈定4条矿体,其矿石类型主要为团块状、稠密-稀疏浸染状和角砾状矿石,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黝铜矿族矿物,其中包括锌锑黝铜矿、锌砷黝铜矿和铁砷黝铜矿,其他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辉硒铋矿、斑铜矿、铅矾、自然金、硒银矿等。鑫龙矿床发育的蚀变主要为硅化和中-高级泥化,硅化表现为则弄群扎列拿组火山岩被后期火山热液交代发生硅化而形成的硅质蚀变岩石,在断裂通过的构造破碎带中硅化强烈,发育有孔洞状石英;中-高级泥化主要表现为叶蜡石化和高岭土化。激电测深测量和山地工程揭示出鑫龙金矿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以及巨大的成矿潜力,综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认为拉萨地体中部,沿着申扎-措勤-革吉-狮泉河一带可能存在一条和陆缘弧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带,鑫龙金矿的发现将为藏北的岩金矿找矿工作开启新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 鑫龙金矿 中拉萨地体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尕尔勤矿床区域性土壤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青枰 邓时强 +1 位作者 赵元艺 李小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1-490,共10页
研究矿床开采前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背景及其来源对后续矿床开采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尕尔勤矿区位于多龙矿集区东南部,隶属于西藏改则县物玛乡。前人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多龙矿集区成矿理论、地球化学、成矿流体方面,而环境... 研究矿床开采前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背景及其来源对后续矿床开采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尕尔勤矿区位于多龙矿集区东南部,隶属于西藏改则县物玛乡。前人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多龙矿集区成矿理论、地球化学、成矿流体方面,而环境方面的研究匮乏。本文以尕尔勤矿区为例,在研究区系统采集835件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样品中的Cu、Pb、Zn、Cd、Cr、Hg、As 7项重金属元素含量和pH值,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尕尔勤矿区环境现状进行评价,并结合GIS技术、多元统计学来研究矿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呈碱性-强碱性,Cu、Pb、Hg的最大值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GB15618—1995Ⅲ级标准,仅Cr的平均值超过Ⅲ级标准;尕尔勤矿区土壤重金属累积程度具有Cr>As>Cd>Zn>Cu>Pb>Hg的特征,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1.96,表明有一定程度的累积;除Hg无空间变化特征外,其余6种元素均有一定程度空间分异特征。综合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将土壤重金属来源划分为具有相似地球化学过程的4组:(1)Pb、Zn、As、Cd主要来源于黄铁矿化学反应过程;(2)堆积的砂金矿尾矿是Cu的主要来源;(3)Cr具有大气沉降和母岩双重来源;(4)Hg来源于岩石自然风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尕尔勤矿区 来源解析 多元统计 污染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陵兰岛稀土矿资源潜力及对中国的可利用性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青枰 赵元艺 刘春花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86-1395,共10页
格陵兰地处北极,是全球最大的岛屿,经历了约40亿年的地质构造演化,矿产资源极丰富,尤其是以重稀土元素为特色的稀土矿资源。前人主要集中研究格陵兰岛黑色和多金属矿产资源,较少涉及稀土资源。通过研究,为保护中国有限的稀土资源,给中... 格陵兰地处北极,是全球最大的岛屿,经历了约40亿年的地质构造演化,矿产资源极丰富,尤其是以重稀土元素为特色的稀土矿资源。前人主要集中研究格陵兰岛黑色和多金属矿产资源,较少涉及稀土资源。通过研究,为保护中国有限的稀土资源,给中方企业和地勘单位实施"走出去"政策在格陵兰寻找潜在稀土资源提供基础资料。收集资料发现,格陵兰岛的稀土矿床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南部、中东部、中西部,其类型有碳酸岩型、碱性岩型、古砂矿型,可能有IOCG型。格陵兰岛稀土矿资源潜力巨大,通过分析格陵兰岛地质资料确定了4个远景区,由2个Ⅰ级、1个Ⅱ级和1个Ⅲ级组成。下一步重点关注格陵兰岛南部和西南部的2个Ⅰ级远景区,其次关注中东部和中西部Ⅱ级和Ⅲ级远景区。从多方面考虑,格陵兰岛稀土矿资源可利用性评价良好,格陵兰岛的稀土元素矿床值得中国企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陵兰岛 稀土矿 资源潜力 可利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里伍铜矿田黑牛硐矿区矿体地质特征
5
作者 李跃 刘寿航 +4 位作者 徐忠彪 徐峰 邱雄 刘青枰 牛旭宁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413-414,共2页
里伍铜矿床是产于变质岩中的层状-似层状富铜矿,矿床类型较为独特,对其成因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论。目前具有代表性成因观点主要有:'火山-沉积改造成矿说'、'中-高温热液交代成矿说'以及'变形、变质成矿说'。这... 里伍铜矿床是产于变质岩中的层状-似层状富铜矿,矿床类型较为独特,对其成因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论。目前具有代表性成因观点主要有:'火山-沉积改造成矿说'、'中-高温热液交代成矿说'以及'变形、变质成矿说'。这3种成因观点虽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承认在成穹变质作用之前有成矿物质通过火山-沉积作用的预富集,即含矿围岩为成矿之前形成的含矿沉积岩系,为直接的矿源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体 黑牛 铜矿田 矿石成分 江浪穹隆 矿层 致密块状 地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底斯西段措勤县诺仓地区铅锌地球化学特征
6
作者 李跃 丁枫 +5 位作者 徐峰 刘寿航 徐忠彪 邱雄 刘青枰 牛旭宁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017-1018,共2页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是青藏高原腹地内一条与玉龙斑岩铜矿带斜交的重要成矿带。但是目前的找矿进展主要集中于冈底斯东段,先后发现了多个大中型矿床(曲晓明等,2001)。但是在冈底斯西部措勤地区,除了发现尼雄铁矿外,尚未有其它的找矿新突破...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是青藏高原腹地内一条与玉龙斑岩铜矿带斜交的重要成矿带。但是目前的找矿进展主要集中于冈底斯东段,先后发现了多个大中型矿床(曲晓明等,2001)。但是在冈底斯西部措勤地区,除了发现尼雄铁矿外,尚未有其它的找矿新突破。1测区地质概况测区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的中部偏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 冈底斯西段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底斯西段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以西藏诺仓地区为例
7
作者 邱雄 丁枫 +2 位作者 霍艳 刘青枰 牛旭宁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430-,共1页
西藏冈底斯是夹持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缝合带之间一条近于东西走向的巨型构造-岩浆岩带,是青藏高原最大的构造—岩浆岩带,全长约2000 km,南北宽约100 km。有关冈底斯岩浆岩特别是花岗岩类的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这些资... 西藏冈底斯是夹持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缝合带之间一条近于东西走向的巨型构造-岩浆岩带,是青藏高原最大的构造—岩浆岩带,全长约2000 km,南北宽约100 km。有关冈底斯岩浆岩特别是花岗岩类的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这些资料极大地丰富了对这一地区地质演化的认识(莫宣学等,2005;吴旭铃和陈振华,2005)。但前人研究更多的集中于冈底斯中段,西段花岗岩类的研究相对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 花岗闪长岩 花岗岩类 岩浆岩带 怒江缝合带 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演化 钙碱性系列 陈振华 断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