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甾醇的抗炎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
作者 刘雅谦 李琳 +1 位作者 孙万成 罗毅皓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3-99,共7页
植物甾醇作为一种食物来源中的功能性成分,对人体产生有益的影响。近年来,植物甾醇由于其安全性和有效的抗炎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为系统介绍植物甾醇的抗炎作用,综述了植物甾醇对多种炎症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包括对细胞因子和其他炎症... 植物甾醇作为一种食物来源中的功能性成分,对人体产生有益的影响。近年来,植物甾醇由于其安全性和有效的抗炎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为系统介绍植物甾醇的抗炎作用,综述了植物甾醇对多种炎症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包括对细胞因子和其他炎症相关因子、NF-KB信号通路及免疫系统的影响,介绍了植物甾醇对结肠炎、前列腺炎、肝炎及其他炎症的作用。植物甾醇是一种有效抗炎的活性物质,未来仍需系统研究其抗炎分子机制及进行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 炎症 抗炎作用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酥油脱胶和脱酸工艺优化及对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珊 孙万成 +2 位作者 罗毅皓 刘雅谦 于瑾如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13,共8页
为了提高牦牛酥油的品质,以青藏高原牦牛乳为原料制得牦牛酥油后,采用水化脱胶和碱炼脱酸法对其进行精炼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50%柠檬酸添加量、脱胶温度和脱胶时间对脱胶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脱胶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 为了提高牦牛酥油的品质,以青藏高原牦牛乳为原料制得牦牛酥油后,采用水化脱胶和碱炼脱酸法对其进行精炼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50%柠檬酸添加量、脱胶温度和脱胶时间对脱胶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脱胶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脱酸温度、超碱量、碱液质量分数和脱酸时间对脱酸率的影响,同时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脱酸工艺。采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析精炼前后牦牛酥油的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最佳的脱胶工艺条件为50%柠檬酸添加量0.6%、脱胶温度60℃、脱胶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脱胶率可达94.12%;最佳的脱酸工艺条件为超碱量0.4%、碱液质量分数10%、脱酸温度60℃、脱酸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脱酸率达91.85%;经脱胶和脱酸处理后牦牛酥油磷脂含量、过氧化值和酸值均显著降低,色泽呈黄色且透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挥发性成分中醛类、酮类化合物含量均显著增加,酸类化合物含量显著减少。综上,经脱胶和脱酸精炼处理后,牦牛酥油色泽和风味明显改善,品质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酥油 水化脱胶 碱炼脱酸 脂肪酸组成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油酸在调控肥胖症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琳 刘雅谦 +1 位作者 孙万成 罗毅皓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24,共5页
综述了棕榈油酸的富集方法、棕榈油酸在调控机体肥胖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肥胖相关疾病中的作用,为棕榈油酸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棕榈油酸 肥胖 脂肪组织 炎症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集沙棘果油中棕榈油酸的工艺优化及脂肪酸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琳 刘雅谦 +1 位作者 孙万成 罗毅皓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8-141,162,共5页
以青海沙棘果油为原料,利用化学酯交换法对沙棘果油中棕榈油酸进行富集,以棕榈油酸乙酯转化率为指标,分别研究了醇油体积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KOH质量分数对沙棘果油中棕榈油酸富集的影响。再采用尿素包合法对棕榈油酸乙酯进行富集... 以青海沙棘果油为原料,利用化学酯交换法对沙棘果油中棕榈油酸进行富集,以棕榈油酸乙酯转化率为指标,分别研究了醇油体积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KOH质量分数对沙棘果油中棕榈油酸富集的影响。再采用尿素包合法对棕榈油酸乙酯进行富集,并通过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棕榈油酸富集物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化学酯交换法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时间1.5 h、醇油体积比7:1、反应温度70℃、KOH质量分数1.60%,此时棕榈油酸的相对含量由27.81%提高至56.06%。采用尿素包合法得到的最终提取物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75.57%,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10.18%,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14.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油酸 沙棘果油 脂肪酸 化学酯交换法 尿素包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