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铝合金激光-MIG复合焊接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1
作者 刘长军 吴小翠 +2 位作者 张昊 杜禧悦 邹婷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利用VOSviewer可视化工具,系统梳理了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数据库及谷歌学术数据库中2000—2023年铝合金激光⁃MIG复合焊接领域的相关文献,综合考虑关键文献的被引频次及研究热点演变趋势,得出该领域研究重点为:①激光与MIG热源的相互... 利用VOSviewer可视化工具,系统梳理了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数据库及谷歌学术数据库中2000—2023年铝合金激光⁃MIG复合焊接领域的相关文献,综合考虑关键文献的被引频次及研究热点演变趋势,得出该领域研究重点为:①激光与MIG热源的相互作用,重点探讨光丝间距、热源引导模式对等离子体行为及熔池稳定性的影响;②复合焊接接头,通过研究其形貌特征揭示气孔、裂纹等缺陷的成因及优化策略;③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主要分析显微硬度分布规律及热影响区软化机制。结果表明,采用焊丝合金化方法可成功实现Mg等合金元素的过渡,可热处理的铝合金通过热处理实现时效强化,能显著提升焊缝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后续研究可通过多尺度数值模拟,解析激光⁃电弧动态耦合机制、熔滴过渡与匙孔稳定性的交互作用,优化工艺参数以抑制焊接气孔缺陷,突破速度⁃质量协同提升的技术瓶颈。本文可为铝合金激光⁃MIG复合焊接的性能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VOSviewer 中国知网数据库 铝合金 激光焊接 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 复合焊接 显微硬度 能量配比 焊接缺陷 文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角度稳定的柔性透明频率选择表面吸波体
2
作者 杨午 罗隽 +3 位作者 周艳萍 刘长军 赵翔 闫丽萍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5年第4期366-375,共10页
为了提高频率选择表面(FSS)吸波体的角度稳定性,结合介质补偿层,采用氧化铟锡电阻膜设计了宽带吸波体,具有柔性透明、极化不敏感性和高角度稳定性的特点。该吸波体的90%吸波带宽覆盖5.66~22.98 GHz频段范围,相对带宽达到121.0%。当电磁... 为了提高频率选择表面(FSS)吸波体的角度稳定性,结合介质补偿层,采用氧化铟锡电阻膜设计了宽带吸波体,具有柔性透明、极化不敏感性和高角度稳定性的特点。该吸波体的90%吸波带宽覆盖5.66~22.98 GHz频段范围,相对带宽达到121.0%。当电磁波入射角在0°~60°范围内变化时,该吸波体仍能在7.00~22.86 GHz频段内保持80%以上的吸波率。加工和实验测试表明,所设计的FSS吸波体呈现良好的透明和柔性特性,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相吻合,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此外,当电阻膜的方阻值和介质层相对介电常数因加工工艺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该吸波结构仍能实现宽带吸波,并保持较高的角度稳定性,从而大大提高了所设计的吸波体在飞行器、车辆等门窗的隐身、电磁干扰抑制领域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选择表面(FSS) 宽带吸波 高角度稳定性 柔性 透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舱室电磁屏蔽用频率选择表面吸波体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金雨霜 王东俊 +2 位作者 张袁 刘长军 闫丽萍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96,共9页
为了解决封闭舱室内反射型电磁屏蔽结构引起的电磁场水平易于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斜入射电磁波相位补偿频率选择表面(FSS)吸波体设计方法,并基于该方法设计了一款超宽带、角度稳定的FSS吸波型电磁屏蔽结构。利用吸波结构中不同介质层... 为了解决封闭舱室内反射型电磁屏蔽结构引起的电磁场水平易于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斜入射电磁波相位补偿频率选择表面(FSS)吸波体设计方法,并基于该方法设计了一款超宽带、角度稳定的FSS吸波型电磁屏蔽结构。利用吸波结构中不同介质层对斜入射时高频和低频的电磁波相位分别进行补偿,实现了宽频带内良好的角度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宽度渐变条带,并结合开缝和顶端加载技术设计出了新型十字FSS单元结构,有效拓展了该单层单谐振FSS吸波体的工作带宽。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90%吸波频带为3.9~25.8 GHz(相对带宽147.5%);在4.7~22.1 GHz(129.9%)频带内,两种极化下满足90%吸波率的角度稳定性达30°;即使斜入射增加到50°时,吸波率仍高于80%。对所设计的吸波体进行加工和测试,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设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选择表面 吸波体 超宽带 角度稳定性 封闭舱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率控制的封闭腔体微波无线输能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敬小炜 景建伟 +1 位作者 闫丽萍 刘长军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57-2261,共5页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封闭腔体内的无线能量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WPT)技术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基于频率控制的WPT技术,可实现对电大封闭腔体(103×λ3)内的多方位传感器进行可控和高效的无线充电.电大腔体内的电...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封闭腔体内的无线能量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WPT)技术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基于频率控制的WPT技术,可实现对电大封闭腔体(103×λ3)内的多方位传感器进行可控和高效的无线充电.电大腔体内的电场分布对频率的变化敏感,利用频率变化实现对封闭腔体场分布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在S波段的1 m3腔体最高WPT传输效率为96.6%.设计的宽带整流电路实测整流效率最高为80%,整流效率高于50%的带宽为1.65 GHz.在2.401~2.495 GHz频段实现控制双接收机的不同工作状态,展现其在航空航天器等封闭空间中为传感器无线供电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大封闭腔体 频率控制 高效率 S波段 微波无线能量传输 整流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对SPF鸡的致病特性及其排毒规律研究
5
作者 冯笑艳 胡明雪 +7 位作者 林雨萌 高宏雷 于海波 刘长军 祁小乐 张伟 张艳萍 高玉龙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684-5691,共8页
旨在了解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对SPF鸡的致病性、排毒规律及水平传播能力。本研究将CAV JL17/1204株经腹腔接种和同居接触感染1日龄及28日龄SPF鸡,在感染后3 d(dpi)、5 dpi、7 dpi、9 dpi、11 dpi、14 dpi、21 dpi、28 dpi、42 dpi、56... 旨在了解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对SPF鸡的致病性、排毒规律及水平传播能力。本研究将CAV JL17/1204株经腹腔接种和同居接触感染1日龄及28日龄SPF鸡,在感染后3 d(dpi)、5 dpi、7 dpi、9 dpi、11 dpi、14 dpi、21 dpi、28 dpi、42 dpi、56 dpi、84 dpi和112 dpi,感染组和同居组分别采集3只鸡的抗凝血并剖检,以检测其贫血、胸腺萎缩情况;每个时间点另采集每组20只鸡的咽拭子和肛拭子通过PCR方法进行排毒检测。临床观察结果显示,1日龄感染组和同居组鸡的死亡率分别为50.0%和10.0%,死亡时间为12~15 dpi;28日龄感染组和同居组鸡感染后无死亡。剖检结果显示,各组发病鸡出现胸腺萎缩和/或贫血症状,1日龄感染组和同居组发病率分别为100.0%和20.0%;28日龄感染组和同居组发病率分别为10.0%和8.0%。排毒检测结果显示,1日龄感染组鸡呼吸道和消化道分别从3 dpi、5 dpi开始排毒,1日龄同居组呼吸道和消化道排毒期分别为同居后5~84 d和7~42 d;28日龄感染组呼吸道和消化道排毒期分别为感染后3~9 dpi和5~14 dpi;28日龄同居组呼吸道和消化道排毒期分别为同居后5~9 d和5~42 d。结果提示CAV对1日龄SPF鸡致病性强,感染后可诱导鸡死亡、胸腺萎缩和/或贫血等致病特征,对28日龄SPF鸡致病性明显减弱;接种和同居感染后均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排毒,可诱导同居接触感染鸡发病甚至死亡,表明CAV具有较强的水平传播能力。本研究结果系统阐明了CAV感染致病特征和排毒规律,为鸡群科学开展CAV的净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SPF鸡 致病特性 排毒规律 水平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_(2)S_(3)催化H_(2)S分解制氢的活性与动力学研究
6
作者 杨雨鑫 吴潘 +5 位作者 唐思扬 钟山 蒋炜 何坚 刘长军 梁斌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4,共8页
目的将H_(2)S分解制氢既能解决废气污染问题,又能实现其资源化的高值利用。制备中低温段高效稳定的H_(2)S分解催化剂,掌握其催化动力学行为,有助于构建硫化学链促进的H_(2)S高效分解的新工艺。方法采用溶液燃烧法制备了Cr_(2)S_(3)催化... 目的将H_(2)S分解制氢既能解决废气污染问题,又能实现其资源化的高值利用。制备中低温段高效稳定的H_(2)S分解催化剂,掌握其催化动力学行为,有助于构建硫化学链促进的H_(2)S高效分解的新工艺。方法采用溶液燃烧法制备了Cr_(2)S_(3)催化剂,通过XRD、BET和SEM/EDS等方法表征了催化剂组成和结构,同时通过实验考查其在H_(2)S催化分解制氢中的催化性能、稳定性以及反应动力学,并研究了制备时燃料比例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在φ(H_(2)S)=5%,气体空速(GHSV)=24000 h^(−1)的反应条件下,Cr_(2)S_(3)-T1.50具有最高的H2S转化率,在800℃时可达16.01%,并且无其他副反应;反应动力学分析表明,Cr_(2)S_(3)-T1.50催化H_(2)S分解的表观活化能为50.7 kJ/mol。结论溶液燃烧法制备出的Cr_(2)S_(3)催化剂在400~800℃具有极好的活性和稳定性,能够极大地降低H_(2)S分解的表观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H_(2)S) 溶液燃烧合成 硫化铬(Cr_(2)S_(3)) 氢气(H_(2))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辐射作用于计算机主板的模拟及效应评估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长军 黄卡玛 +2 位作者 闫丽萍 蒲天乐 张文赋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47-852,共6页
提出了一种电磁辐射(EMR)效应评估的方法:通过区域分解并且引入子域敏感因子,采用电场强度的加权平均作为EMR效应评估的参考指标。以一款普通计算机主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进行模拟计算,得到了EMR作用下计... 提出了一种电磁辐射(EMR)效应评估的方法:通过区域分解并且引入子域敏感因子,采用电场强度的加权平均作为EMR效应评估的参考指标。以一款普通计算机主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进行模拟计算,得到了EMR作用下计算机主板耦合的电磁场分布。基于该效应评估方法,比较了3~12GHz的平面电磁波在0°~90°入射时对计算机主板的效应。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平面电磁波入射角度的增加,EMR对计算机主板的影响趋于减弱;EMR频率的变化对效应没有显著影响。当EMR入射角度为40°时,最高主板表面耦合的电场强度达到最大值;0°入射时,主板上平均电场强度达到最大值;随着入射EMR频率的升高,主板表面的最大电场强度趋于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兼容 电磁耦合 计算机主板 电磁辐射 评估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波段微波脉冲对微型计算机的辐照效应实验 被引量:9
8
作者 刘长军 闫丽萍 +2 位作者 范如东 罗俊 蒲天乐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80-1584,共5页
在L波段使用1.3 GHz载波频率的微波脉冲辐照微型计算机主板,通过改变脉冲宽度、重复频率和脉冲串长度等参数,实验研究了微波脉冲辐照导致微型计算机失去响应的功率阈值的变化规律,讨论了L波段微波脉冲辐射的积累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当... 在L波段使用1.3 GHz载波频率的微波脉冲辐照微型计算机主板,通过改变脉冲宽度、重复频率和脉冲串长度等参数,实验研究了微波脉冲辐照导致微型计算机失去响应的功率阈值的变化规律,讨论了L波段微波脉冲辐射的积累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当微波脉冲宽度增加时,微波功率阈值下降;当微波脉冲重复频率升高时,微波功率阈值呈下降趋势;在固定重复频率的条件下,微波脉冲数目的增加也会导致微波功率阈值的下降;微波脉冲功率阈值始终小于连续波微波的功率阈值。当微波脉冲间隔时间较长或者脉冲宽度较宽时,微波功率阈值由单个微波脉冲的参数确定,与脉冲重复频率没有明显关系。利用假设的微波脉冲辐射积累效应,可以定性解释和分析微波脉冲辐照微型计算机实验中功率阈值变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脉冲 微型计算机 电磁兼容 辐照效应 功率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R对混沌同步保密通信系统干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长军 黄卡玛 +3 位作者 胡仲霞 陈倩 郭忠海 王文轲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5-478,共4页
使用 GTEM cell实验系统 ,研究了连续波电磁辐射对基于混沌同步理论的保密通信系统的电磁干扰。混沌保密通信系统采用由典型的 Chua氏混沌电路构造混沌同步系统 ,采用掩盖法对模拟信号进行加密传输。实验发现 :在 1 0 0 MHz~ 1 50 MHz... 使用 GTEM cell实验系统 ,研究了连续波电磁辐射对基于混沌同步理论的保密通信系统的电磁干扰。混沌保密通信系统采用由典型的 Chua氏混沌电路构造混沌同步系统 ,采用掩盖法对模拟信号进行加密传输。实验发现 :在 1 0 0 MHz~ 1 50 MHz的频率范围内 ,超过一定功率密度的电磁辐射会导致系统的混沌加密功能失效 ,此后即使停止电磁辐射 ,系统仍无法自行恢复到混沌加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干扰 保密通信 混沌同步 EMR 掩盖法 混沌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反应对微波非线性响应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长军 黄卡玛 +3 位作者 胡仲霞 赵翔 袁渊 陈星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5-171,共7页
本文通过实验观测化学反应对微波反射的非线性变化 ,探讨了运用时域有限差分法模拟计算微波化学反应的方法 ,并给出计算实例。拓宽了时域有限差分法的应用领域 ,也为今后微波化学的工业应用提供基础。
关键词 微波化学 非线性响应 化学反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SS环氧化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长军 程志君 +1 位作者 李效东 江大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4-86,90,共4页
过氧乙酸氧化三乙烯基POSS单体制备POSS环氧化物,通过NMR、FT-IR分析POSS环氧化前后结构的变化,研究并讨论了H2O2浓度、乙酸含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三乙烯基POSS环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乙烯基POSS环氧化的适宜条件是:H2O2的... 过氧乙酸氧化三乙烯基POSS单体制备POSS环氧化物,通过NMR、FT-IR分析POSS环氧化前后结构的变化,研究并讨论了H2O2浓度、乙酸含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三乙烯基POSS环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乙烯基POSS环氧化的适宜条件是:H2O2的质量分数为50%,反应温度70℃,CH3COOH∶H2O2=0.5∶1,反应时间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乙烯基POSS 环氧化 过氧化氢 过氧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类癌29例报告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长军 金娇 +2 位作者 王忠彬 郎贤平 杜亚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07-108,共2页
原发性肺类癌是一种来源于支气管黏膜嗜银细胞(Kultchitsky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分型包括典型类癌(TC)和不典型类癌(AC)两类,临床上较为少见,年发病率为百万分之2.3~2.8,约占肺部恶性肿瘤的1%~2%。1995年1月~2012年12月,... 原发性肺类癌是一种来源于支气管黏膜嗜银细胞(Kultchitsky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分型包括典型类癌(TC)和不典型类癌(AC)两类,临床上较为少见,年发病率为百万分之2.3~2.8,约占肺部恶性肿瘤的1%~2%。1995年1月~2012年12月,我们收治29例原发性肺类癌。现将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19~75岁,中位年龄54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癌 嗜银细胞 肺部恶性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临床资料报告 病理学分型 中心型肺癌 咳痰 支气管黏膜 核分裂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循环周期和保载时间对P91钢蠕变-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长军 闫阿晨 +3 位作者 谈建平 秦敬芳 张静 王东辉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47-952,共6页
在620℃下对P91钢进行了蠕变-疲劳裂纹扩展试验,研究了全循环周期对裂纹起裂时间的影响,并讨论了不同保载时间下的裂纹扩展规律。结果表明:在单对数坐标下裂纹起裂时间与全循环周期呈线性关系;当全循环周期小于20 s时,裂纹起裂循环次数... 在620℃下对P91钢进行了蠕变-疲劳裂纹扩展试验,研究了全循环周期对裂纹起裂时间的影响,并讨论了不同保载时间下的裂纹扩展规律。结果表明:在单对数坐标下裂纹起裂时间与全循环周期呈线性关系;当全循环周期小于20 s时,裂纹起裂循环次数不随全循环周期变化;采用断裂参量ΔK表征裂纹扩展速率时,裂纹扩展速率随保载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随ΔK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断裂参量(Ct)avg可较好地关联不同保载时间的平均裂纹扩展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91钢 蠕变 疲劳 全循环周期 保载时间 裂纹起裂时间 裂纹扩展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全互穿网络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长军 田丰 +2 位作者 李钒 刘圣军 邢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6-169,共4页
以壳聚糖(CS)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制备具有温度和pH值双敏感性的全互穿网络水凝胶(Full-IPN);利用红外光谱(FT-IR)对其分子结构进行表征,扫描电镜(SEM)观察其内部形貌,并通过DSC对... 以壳聚糖(CS)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制备具有温度和pH值双敏感性的全互穿网络水凝胶(Full-IPN);利用红外光谱(FT-IR)对其分子结构进行表征,扫描电镜(SEM)观察其内部形貌,并通过DSC对其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进行表征,最后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pH值条件下水凝胶溶胀性能。结果表明,该系列水凝胶具有明显的温度和pH值敏感性,单一PNIPAAm的LCST是33.28℃,Full-IPN的LCST相对纯PNIPAAm有所升高,且升高幅度随着CS含量的增加而提高(33.4℃、33.75℃和34.76℃),溶胀度随pH降低而增大,在pH4.0附近出现明显的转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壳聚糖 互穿聚合物网络 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能工业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长军 吴昕 《信息与电子工程》 2012年第4期451-455,共5页
微波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加热能源广泛地应用于众多领域。随着其应用的逐渐深入,微波所具有的优点越来越明显,并且已经在工业上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首先介绍了微波能应用机理与大功率微波源,综述了在工业领域内微波能应用的现状和进... 微波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加热能源广泛地应用于众多领域。随着其应用的逐渐深入,微波所具有的优点越来越明显,并且已经在工业上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首先介绍了微波能应用机理与大功率微波源,综述了在工业领域内微波能应用的现状和进展,随后指出了微波技术现有的发展状况,并展望了国内微波能在产业方向上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能 微波加热 热效应 工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曝气对环己烷液相氧化过程的强化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长军 唐盛伟 +2 位作者 谭平华 梁斌 闵恩泽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7-113,共7页
采用照相法分别对平均孔径为40μm的微孔曝气头和孔径为1mm的单孔曝气头在纯氧-环己烷体系中,表观气速在0.629×10-3~3.15×10-3m·s-1范围内的曝气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在实验条件下单孔曝气产生的气泡的Sauter... 采用照相法分别对平均孔径为40μm的微孔曝气头和孔径为1mm的单孔曝气头在纯氧-环己烷体系中,表观气速在0.629×10-3~3.15×10-3m·s-1范围内的曝气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在实验条件下单孔曝气产生的气泡的Sauter平均直径(d32)不小于4.0mm,而微孔曝气产生的气泡的d32不大于1.3mm。相同的表观气速下微孔曝气的气含率高于单孔曝气的气含率,但其传质面积是单孔曝气传质面积的5倍以上。对微孔曝气产生的气泡的直径分布及其沿塔高的变化进行考察发现,塔内气泡的直径分布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气泡直径沿塔高方向的聚并作用小。在1.15×10-3m·s-1的表观气速下,利用纯氧进行环己烷液相催化氧化,微孔曝气时环己烷的反应速率为0.62mol·m-3·s-1比单孔曝气时的氧化速率提高约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烷 KA油 液相氧化 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温熔盐的热应力试验装置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长军 毕鹏华 +3 位作者 苏东川 田俊 刘利强 谈建平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75-179,共5页
为研究高温结构在热应力下的力学行为,设计一种基于高温熔盐的结构热应力试验装置,装置主要结构包括加热模块、熔盐循环冷却模块和测量模块。试样通过大气炉及试样通道孔中的电加热棒加热,通过在冷通道孔中通熔盐进行冷却。热电偶与位... 为研究高温结构在热应力下的力学行为,设计一种基于高温熔盐的结构热应力试验装置,装置主要结构包括加热模块、熔盐循环冷却模块和测量模块。试样通过大气炉及试样通道孔中的电加热棒加热,通过在冷通道孔中通熔盐进行冷却。热电偶与位移传感器测量试样各位置温度与变形量。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装置能够为试样提供高温环境,并能够改变试样表面及通道孔内的温度,获得试样的温度分布与变形量,从而能够用于研究高温结构在高热应力条件下变形情况和失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热应力 试验装置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KF的轨道探伤小车组合定位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长军 王黛月 +2 位作者 余天乐 郭建志 李锦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649-2655,共7页
轨道探伤小车是新一代铁路轨道探伤设备,现已具备伤损点自动识别功能,但其定位依赖单一里程计,仍需人工标定来完成伤损点的实时地理位置定位,无法满足伤损定位的精度要求和实现全面自动伤损扫查检测功能的需求。针对铁路线上伤损扫查过... 轨道探伤小车是新一代铁路轨道探伤设备,现已具备伤损点自动识别功能,但其定位依赖单一里程计,仍需人工标定来完成伤损点的实时地理位置定位,无法满足伤损定位的精度要求和实现全面自动伤损扫查检测功能的需求。针对铁路线上伤损扫查过程中的自动定位问题,使用扩展卡尔曼滤波(EKF)实现了里程计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并基于新息自适应估计(IAE)对融合算法作自适应处理,建立GNSS/里程计组合定位模型,以提高探伤小车定位的精确性与可靠性。最后设计开发了硬件板卡,并通过沪杭线上测试实验,对组合定位模型进行验证。实验表明基于EKF的组合定位相较于单一GNSS定位其定位精度和鲁棒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探伤 扩展卡尔曼滤波 数据融合 自适应 组合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以《人民日报》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长军 谢瑜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6期43-49,共7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满足了新政权巩固执政地位,引领社会变革和发展,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凝聚精神动力的需求。《人民日报》凭借权威影响力、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较为广泛地传播主体和丰富多彩...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满足了新政权巩固执政地位,引领社会变革和发展,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凝聚精神动力的需求。《人民日报》凭借权威影响力、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较为广泛地传播主体和丰富多彩的传播形式,通过"理论、道路、制度"三个维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统一思想、坚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信念,为践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有益经验等方面有着历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人民日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疲劳微裂纹的非线性兰姆波静态分量检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长军 许子圣 +1 位作者 朱武军 项延训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13,共6页
为定量表征板状金属结构中的疲劳微裂纹扩展状态,采用非线性超声兰姆波静态分量方法,对含不同长度疲劳微裂纹的金属结构进行检测。实验采用低频超声换能器间接接收非线性兰姆波静态分量信号并进行时频域分析,获得非线性参数随微裂纹长... 为定量表征板状金属结构中的疲劳微裂纹扩展状态,采用非线性超声兰姆波静态分量方法,对含不同长度疲劳微裂纹的金属结构进行检测。实验采用低频超声换能器间接接收非线性兰姆波静态分量信号并进行时频域分析,获得非线性参数随微裂纹长度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不同模式基频兰姆波生成的静态分量对疲劳微裂纹的敏感性。通过仿真模拟进一步分析非线性兰姆波静态分量的生成机制。结果表明:微裂纹的张开和闭合对兰姆波起调制作用,引起静态分量的生成;非线性参数随疲劳微裂纹扩展单调增加,S3和S1模式基频兰姆波生成静态分量的非线性参数分别增长到313%和201%;S3模式基频兰姆波生成的静态分量对疲劳微裂纹扩展相比S1模式更加敏感。该研究可证明采用非线性兰姆波静态分量方法检测金属结构疲劳微裂纹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超声 兰姆波 静态分量 疲劳微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