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硅对热塑性木薯淀粉力学性能及加工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刘钰馨 盛家荣 +2 位作者 莫羡忠 庞锦英 杨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1-86,共6页
通过熔融密炼法制备热塑性木薯淀粉(TPS)/二氧化硅(SiO2)复合材料,研究SiO2用量、粒径、表面改性对TPS力学性能和加工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SiO2用量的增加,TPS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当SiO2用量为2phr时,拉伸强度和... 通过熔融密炼法制备热塑性木薯淀粉(TPS)/二氧化硅(SiO2)复合材料,研究SiO2用量、粒径、表面改性对TPS力学性能和加工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SiO2用量的增加,TPS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当SiO2用量为2phr时,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最高,分别达到18.24 MPa,23.38kJ/m2。添加纳米SiO2的TPS比微米SiO2的TPS拉伸强度高。经过硅烷偶联剂KH550表面处理后SiO2能更有效提高TPS的拉伸强度和断裂强度,且改性后SiO2在TPS中分散均匀。随着SiO2用量的增加,TPS的塑化时间缩短,塑化峰和平衡转矩增大。TPS/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塑化转矩和平衡转矩低于TPS/微米SiO2复合材料,经过表面处理的SiO2能缩短TPS塑化时间、降低塑化转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木薯淀粉 二氧化硅 力学性能 加工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香蕉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热老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庞锦英 莫羡忠 +1 位作者 刘钰馨 朱永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8-210,共3页
以偶联剂处理过的香蕉纤维、聚乳酸为原料,添加膨胀型阻燃剂制备阻燃香蕉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老化前后的力学性能、燃烧性能、热性能、红外光谱特征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老化12d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 以偶联剂处理过的香蕉纤维、聚乳酸为原料,添加膨胀型阻燃剂制备阻燃香蕉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老化前后的力学性能、燃烧性能、热性能、红外光谱特征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老化12d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降低了90.7%和74.4%;复合材料的燃烧性能也逐渐降低;TG、SEM、FT-IR分析结果均表明,随着热老化时间的延长,复合材料发生了部分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香蕉纤维 复合材料 热老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S的动态疲劳老化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健 刘钰馨 +3 位作者 杨其 李光宪 高灵强 刘小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1-44,共4页
研究了SBS在不同频率、不同振幅及紫外作用下的动态疲劳行为。应用红外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试样表面结构和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频率和应变的增大,疲劳寿命逐渐降低,紫外能加速材料的断裂失效;单纯改变物理因素对试样表面影响不... 研究了SBS在不同频率、不同振幅及紫外作用下的动态疲劳行为。应用红外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试样表面结构和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频率和应变的增大,疲劳寿命逐渐降低,紫外能加速材料的断裂失效;单纯改变物理因素对试样表面影响不大,而紫外照射后红外谱图中峰强明显发生变化;SEM结果显示试样表面在疲劳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纹,而施加了紫外辐照的试样表面裂纹则变得明显,破坏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疲劳 频率 振幅 物理老化 化学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纤维素微晶/聚苯胺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庞锦英 莫羡忠 +2 位作者 刘钰馨 谭登峰 李建鸣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2-114,共3页
采用碱煮的方法从香蕉茎中提取香蕉纤维,再通过对香蕉纤维进行预处理、碱处理、酸解等步骤制备香蕉纤维素微晶(BFCM),再使用BFCM和聚苯胺(PANI)制备成BFCM/PANI复合气凝胶。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静态... 采用碱煮的方法从香蕉茎中提取香蕉纤维,再通过对香蕉纤维进行预处理、碱处理、酸解等步骤制备香蕉纤维素微晶(BFCM),再使用BFCM和聚苯胺(PANI)制备成BFCM/PANI复合气凝胶。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静态容量法比表面积(BET)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用原子吸收光谱(AAS)和SEM验证了气凝胶吸附Ag+的效果。FT-IR表明,所制BFCM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而XRD和SEM结果表明,香蕉纤维素微晶以纤维素Ⅰ的形式存在;BET结果表明,BFCM/PANI复合气凝胶的比表面积为14m2/g,平均孔直径(4V/A)为19.27nm,为介孔材料;AAS和SEM结果表明,该气凝胶对Ag十溶液有较好的去除率,最佳达到99%;Ag十能深入气凝胶内部,改变了以往仅仅是表面的PANI还原Ag+,有利于大规模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离子液体 制备 气凝胶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表面性质SiO_(2)对热塑性木薯淀粉/LDPE复合材料薄膜的力学性能和结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钰馨 梁家能 +1 位作者 梁泽升 廖梁燕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66-269,共4页
通过熔融法制备热塑性木薯淀粉(TPS)/低密度聚乙烯(LDPE)/二氧化硅(SiO_(2))复合薄膜,研究不同表面性质SiO_(2)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塑化性能及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添加疏水SiO_(2)后使TPS/LDPE/SiO_(2)复合材料的塑化扭矩降低、... 通过熔融法制备热塑性木薯淀粉(TPS)/低密度聚乙烯(LDPE)/二氧化硅(SiO_(2))复合薄膜,研究不同表面性质SiO_(2)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塑化性能及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添加疏水SiO_(2)后使TPS/LDPE/SiO_(2)复合材料的塑化扭矩降低、塑化时间增加;添加疏水SiO_(2)(TSP-L12)的TPS/LDPE/SiO_(2)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高,添加亲水SiO_(2)(TSP-H10)时拉伸应变最高。疏水SiO_(2)能更好地发挥异相成核作用,形成较清晰的球晶,且不同表面性质的SiO_(2)会改变TPS/LDPE/SiO_(2)复合材料的晶型。添加亲水SiO_(2)时在基体界面粘接牢固,但容易发生团聚现象;疏水SiO_(2)在基体中分散较好,但容易发生剥落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木薯淀粉 亲水 疏水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阿奇霉素CS/PLGA缓释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全 庞锦英 +5 位作者 谭登峰 黄春艳 陆春谊 刘钰馨 蓝春波 莫羡忠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11-1515,共5页
以壳聚糖(CS)、乳酸一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阿奇霉素片为原料制备多孔载阿奇霉素CS/PLGA缓释材料。采用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BET)、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热重-质谱联用仪(TG-MS)、紫外分光光度计(UV)等方法对多孔材料进行表征... 以壳聚糖(CS)、乳酸一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阿奇霉素片为原料制备多孔载阿奇霉素CS/PLGA缓释材料。采用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BET)、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热重-质谱联用仪(TG-MS)、紫外分光光度计(UV)等方法对多孔材料进行表征。BET结果表明所制的多孔材料平均孔直径均在2~50nm范围内,符合多孔材料的要求; FESEM结果表明多孔材料载药成功; TG-MS热分析结果表明,在500℃时,载阿奇霉素多孔材料的质量残留率为33. 8%,阿奇霉素的质量残留率为14. 2%,载阿奇霉素多孔材料热性能优于阿奇霉素药物本身; UV实验测定结果为该缓释剂的载药量为40. 63%,包封率为54. 03%,106h时累计释放率达到91. 72%,此后基本不再释放,缓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 PLGA 阿奇霉素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C22/NR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春艳 梁家能 +5 位作者 谭登峰 李仁焕 莫羡忠 刘钰馨 蓝春波 庞锦英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60-1666,共7页
通过沉淀法合成RE-C22配合物(RE代表La,Sm和Gd元素;C22代表C22H34O6),分两步进行:用氢氧化钠中和C22,然后用RE盐酸盐进行双分解反应,沉淀出RE-C22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IR)测定RE-C22配合物的结构。RE-C22配合物和天然橡胶(NR)通过共混... 通过沉淀法合成RE-C22配合物(RE代表La,Sm和Gd元素;C22代表C22H34O6),分两步进行:用氢氧化钠中和C22,然后用RE盐酸盐进行双分解反应,沉淀出RE-C22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IR)测定RE-C22配合物的结构。RE-C22配合物和天然橡胶(NR)通过共混制备得到RE-C22/NR复合材料。在160℃进行硫化,交联密度测量结果显示总交联密度随着RE-C2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分别研究了复合材料流变性能,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以及表面形貌。结果表明,RE-C22作为多功能填料可以加速交联过程中硫磺的硫化,并增强NR的物理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不饱和三羧酸 机械性能 天然橡胶 复合材料 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