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歧三联活菌与阿奇霉素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的效果 被引量:5
1
作者 刘钊锋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4期710-711,共2页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与阿奇霉素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禹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给予对照组双歧三联活菌与阿奇霉...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与阿奇霉素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禹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给予对照组双歧三联活菌与阿奇霉素治疗,给予观察组双歧三联活菌与阿奇霉素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症状消退时间(止泻、止吐、退热及脱水纠正时间)及大便次数。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止泻、止吐、退热及脱水纠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5、7 d,观察组大便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歧三联活菌与阿奇霉素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的效果显著,可促进症状消退,减少大便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继发性腹泻 阿奇霉素 双歧三联活菌 醒脾养儿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诊治体会 被引量:5
2
作者 刘钊锋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4期115-116,共2页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了解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原因和临床中的诊治方法。方法以我院在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82例新生儿病理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研究中经过3d治疗后治愈17例,有效58例,无效7...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了解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原因和临床中的诊治方法。方法以我院在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82例新生儿病理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研究中经过3d治疗后治愈17例,有效5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1.5%。结论临床中应加强对新生儿的管理,降低疾病发生率,一旦发现要及早进行治疗干预,改善患儿的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 病因 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钊锋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提高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确诊并治愈出院的12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多为学龄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咳嗽,部分...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提高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确诊并治愈出院的12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多为学龄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咳嗽,部分患儿可无明显阳性体征,MP-IgM为本病诊断的金标准,胸片多数可见絮状阴影,外周血白细胞多数正常,全身多系统受累。所有患儿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结论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是可以作为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肺炎 支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43例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钊锋 《北方药学》 2019年第5期62-63,共2页
目的:探究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我院86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究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我院86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咳嗽、喘息、哮鸣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43/43)高于对照组的86.05%(37/43)(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喘息性支气管炎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显著,能促进症状缓解,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喘息性支气管炎 布地奈德混悬液 异丙托溴铵 雾化吸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联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42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钊锋 《北方药学》 2019年第3期150-151,共2页
目的:探究丙种球蛋白联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84例RMPP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究丙种球蛋白联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84例RMPP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39/42)高于对照组的76.19%(32/42)(P<0.05);治疗后两组WBC、CRP、ESR水平均降低,观察组WBC、CRP、ES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90%与对照组4.76%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RMPP患儿,可改善治疗效果,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丙种球蛋白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及安全输血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党创伟 李自 +4 位作者 刘钊锋 丁帅 周峰 李红娜 宋惠娜 《内科》 2022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安全输血策略和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05例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法实施ABO血型正反定型,进行Rh血型检测、自身抗体检...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安全输血策略和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05例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法实施ABO血型正反定型,进行Rh血型检测、自身抗体检测、Coomb′s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特异性鉴定与冷凝集素检测;采用凝聚胺法验证交叉配血不合血标本,找出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并制订相应的输血策略。结果105例新生儿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有不规则抗体37例(35.24%)、冷凝集素24例(22.86%)、自身抗体阳性20例(19.05%)、溶血病13例(12.38%)、血浆蛋白异常7例(6.67%)、扩容与止血药物4例(3.81%)。对于105例新生儿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的结果显示,主侧配血不合72例、次侧配血不合19例、主次侧配血均不合14例;采用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的结果显示,主侧配血不合72例、次侧配血不合19例、主次侧配血均不合14例。对于不同原因交叉配血不合采取的输血策略如下:不规则抗体引起者,鉴定抗体特异性,选取抗原为阴性的血液;冷凝集素引起者,4℃下吸收自身抗体,并在37℃下进行交叉配血;自身抗体引起者,行自身抗体吸收试验;血浆蛋白异常引起者,洗涤红细胞;溶血病引起者,行抗人球蛋白试验、吸收放散试验;扩容与止血药物引起者,洗涤红细胞。结论新生儿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主要由冷凝集素、自身抗体、不规则抗体、血浆蛋白异常、溶血病、扩容与止血药物等因素引发,采用相关的策略和措施,开展相关试验,可为患儿选择合适血液进行安全输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同型血 交叉配血不合 新生儿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咽部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对合理用药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自 刘钊锋 +3 位作者 魏新生 陈松佳 黄金虎 党创伟 《抗感染药学》 2020年第4期482-484,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咽部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对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68例资料(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间),统计其患者咽部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其... 目的: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咽部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对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68例资料(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间),统计其患者咽部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16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咽部分泌物中,培养出致病菌株11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3株和革兰阳性菌32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占25.22%,肺炎克雷伯菌占30.43%,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8.26%;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为100.00%和93.10%,而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51.72%和37.93%;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敏感率为100.00%和82.86%,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耐药率为82.86%和71.43%;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亚胺培南、头孢曲松、庆大霉素敏感率为95.24%、76.19%和76.19%,而对红霉素、青霉素耐药率为85.71%。结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咽部分泌物中致病菌类型较复杂,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制定用药方案以确保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咽部分泌物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