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压固井分段降密度环节井筒温压场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金璐 李军 +4 位作者 柳贡慧 李宁 张权 周宝 孙红宇 《石油科学通报》 2025年第1期107-119,共13页
控压降密度是控压固井技术的关键环节,该环节对保证固井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控压降密度工艺可分为一次降密度工艺和分段降密度工艺,在现场应用中,分段降密度工艺的适用性更强、需求量更高,因此如何精确预测分段降密度过程中的井筒压... 控压降密度是控压固井技术的关键环节,该环节对保证固井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控压降密度工艺可分为一次降密度工艺和分段降密度工艺,在现场应用中,分段降密度工艺的适用性更强、需求量更高,因此如何精确预测分段降密度过程中的井筒压力场成为了该技术的关键。结合“先下后降、再下再降”的分段降密度工序,采用拉格朗日法推导了环空浆柱结构描述方程。开展了高温(220℃)、高压(180 MPa)钻井液流变性实验,研究发现:当温度小于140℃时,温度对流变性影响显著;当温度大于140℃时,温度对流变性影响较小。对此,考虑温度、压力和流变性的相互影响,建立了分段降密度全过程井筒温压场预测模型。利用实测井口压力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大相对误差小于3.6%。与传统模型相比,本文模型弥补了其工艺适用性的不足,且预测精度更高。基于X井数据对两种分段降密度工艺的关键参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环空流体类型分布受初始浆柱结构、排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三次降密度作业所需的时间分别为5.24 h、5.12 h、4.78 h;井筒温度场受工况影响明显,不同工况相同位置处的环空温度最大相差35.1℃;三次降密度工艺所需时间多1.42 h,但在第一次降密度过程中井底压力较低,不易压漏地层;利用本文模型设计的井口回压,可以保证井底压力处于安全范围内。研究结果可为控压固井分段降密度环节井筒压力的准确预测及精细控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压固井 分段降密度环节 钻井液流变性 井筒温度 井筒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固井循环阶段井筒温度场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金璐 李军 +2 位作者 柳贡慧 李辉 杨宏伟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4,共9页
准确预测固井循环阶段井筒温度场有助于水泥浆性能参数的设计和井筒压力的计算,为此,基于井筒流动机理和传热学理论,考虑不同区域差异对传热过程的影响和不同流体热力学参数差异及其随井深变化的特点,结合流体界面位置描述方程,建立了... 准确预测固井循环阶段井筒温度场有助于水泥浆性能参数的设计和井筒压力的计算,为此,基于井筒流动机理和传热学理论,考虑不同区域差异对传热过程的影响和不同流体热力学参数差异及其随井深变化的特点,结合流体界面位置描述方程,建立了适用于深水固井循环阶段的井筒温度场预测模型。利用2口井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进行了关键因素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注入水泥浆之前,钻井液应循环2~4周,以降低注入过程中循环时间改变对井底循环温度的影响;注入水泥浆过程中,排量越大,周围环境的升温或降温作用越不明显;计算过程中,若不考虑温度对比热容的影响,则预测的井底循环温度会偏高2~4℃;水泥浆密度对温度的影响规律与传热方向有关。研究结果对深水固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固井 温度场 钻井液循环 注水泥 井底循环温度 数学模型 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压固井注入阶段流体密度和流变性分段预测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金璐 李军 +3 位作者 何举涛 杨宏伟 柳贡慧 李辉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3,共9页
为解决控压固井注入阶段入井流体密度及流变性预测难的问题,设计了流体密度和流变性测量试验,基于试验结果优选了流变模式,建立了考虑不同流体性能差异的温压耦合模型,提出了流体密度和流变参数的分段预测方法。以川北地区X井为例进行... 为解决控压固井注入阶段入井流体密度及流变性预测难的问题,设计了流体密度和流变性测量试验,基于试验结果优选了流变模式,建立了考虑不同流体性能差异的温压耦合模型,提出了流体密度和流变参数的分段预测方法。以川北地区X井为例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分段方法可将赫巴模式、四参数模式等多种流变模式作为优选对象,能更精确地描述流体的流变性;控压固井注入阶段采用常规计算方法,井口回压值偏低,大大增加了地层气侵风险,且不同方法预测的环空温度场相差不大;温度和压力的耦合作用对于流体密度和流变性及其变化规律的影响较大,也会对环空浆柱结构的设计及固井施工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研究结果为控压固井设计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压固井 流变性 流变模式 分段预测 环空压力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压固井注入阶段井筒压力预测模型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金璐 李军 +2 位作者 李辉 杨宏伟 柳贡慧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38,共8页
控压固井技术在应对窄密度窗口地层固井难题时具有显著优势,但目前对注入阶段井筒压力的预测模型研究较少。结合控压固井的工艺流程,将注入阶段分为4个环节。基于流变学理论、井筒传热学理论和压力场理论,考虑注入阶段多流体间流变性能... 控压固井技术在应对窄密度窗口地层固井难题时具有显著优势,但目前对注入阶段井筒压力的预测模型研究较少。结合控压固井的工艺流程,将注入阶段分为4个环节。基于流变学理论、井筒传热学理论和压力场理论,考虑注入阶段多流体间流变性能的差异,建立了温度-压力-流体性能参数耦合模型,并采用四循环迭代方法进行求解。以X井的控压固井参数为例进行了模拟计算,预测结果误差较小。对控压期间井筒的温度场、压力场和环空ECD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场在不同时间段对井口回压的影响规律不同,当环空流体结构为多液柱结构时,井口回压对温度的敏感性较小;井筒压力变化规律受流体位置的分布影响较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注入排量会增加作业密度窗口,但环空最大ECD基本不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对应的改进思路,以便对控压参数进行更好地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压固井 注入阶段 井筒温度 井筒压力 环空E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场法的固井顶替效率数值模拟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金璐 李军 +4 位作者 艾正青 张权 王天 范玉光 刘先锋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101,I0007,I0008,共14页
考虑摩擦阻力、浮力、重力和两相界面张力的影响,建立基于相场法的固井顶替效率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求解,评价固井顶替效率,采用环空顶替实验进行验证,分析井斜角、前置液结构、密度差、套管偏心度和套管旋转等因素对固井顶替效率的影响... 考虑摩擦阻力、浮力、重力和两相界面张力的影响,建立基于相场法的固井顶替效率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求解,评价固井顶替效率,采用环空顶替实验进行验证,分析井斜角、前置液结构、密度差、套管偏心度和套管旋转等因素对固井顶替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井顶替效率数学模型有效改善传统模型的顶替界面模糊和振荡现象,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井斜角改变重力沿井筒方向的分力并影响顶替界面形态的发展,水平井筒顶替界面形态的稳定性最差;采用“冲洗液和隔离液”的前置液结构时,水泥浆的顶替效率更高;优选流体密度差时,顶替效率提高5%;水平井筒中,套管偏心度为0.1时,顶替效率最高,但现场应用条件难以实现;套管旋转可显著缓解水泥浆宽边指进程度。考虑施工的难易程度,提高顶替效率的措施依次为:选用“冲洗液和隔离液”的前置液结构、优选密度差、采用套管旋转的顶替方式、控制套管偏心度小于0.1。该结果可为固井顶替效率的预测和优化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 顶替效率 数值模拟 相场法 界面形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化复配表面活性剂与压风细雾喷嘴耦合协同雾化降尘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金璐 谷明月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2-55,60,共5页
为了提高雾化降尘性能、实现有效防控煤尘危害,基于磁化复配表面活性剂与压风细雾喷嘴耦合协同降尘机理,开展了关于溶液表面张力及雾化效率的实验研究。通过对阴离子和非离子单体活性剂溶液进行测试,发现当溶液质量分数为0.06%时其表面... 为了提高雾化降尘性能、实现有效防控煤尘危害,基于磁化复配表面活性剂与压风细雾喷嘴耦合协同降尘机理,开展了关于溶液表面张力及雾化效率的实验研究。通过对阴离子和非离子单体活性剂溶液进行测试,发现当溶液质量分数为0.06%时其表面张力趋于稳定;之后进行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优化实验,当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FMEE的复配质量比为6∶4时复配溶液的表面张力达到最小值,所需最优溶液质量分数由0.06%降到0.03%;在复配表面活性剂的基础上进行了磁化测试,其最佳磁感应强度为400 mT;将磁化复配表面活性剂与压风细雾喷嘴结合实现耦合协同雾化增效的作用,耦合协同雾化效果高达74.8%,雾化效果比水提高了4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活性剂 磁化水 压风细雾喷嘴 协同雾化 降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P模式下两种需求建模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金璐 于冬 高璇 《工业工程》 2005年第4期34-37,共4页
需求建模的方法是销售系统开发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着重阐述了其在软件开发的系统分析阶段的应用。通过对面向数据流和用例两种方法的比较研究,以钢铁企业的销售系统为例,建立了不同的系统需求模型,完成了需求分析的基本过程,并将两... 需求建模的方法是销售系统开发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着重阐述了其在软件开发的系统分析阶段的应用。通过对面向数据流和用例两种方法的比较研究,以钢铁企业的销售系统为例,建立了不同的系统需求模型,完成了需求分析的基本过程,并将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结出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研究 建模方法 ERP 模式 系统开发 需求建模 系统分析 软件开发 销售系统 钢铁企业 需求模型 基本过程 需求分析 数据流 优缺点 用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瓣厚度变化的相关因素及其对LASIK手术影响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8
作者 阚丹 刘金璐 刘汉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444-1447,共4页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角膜瓣的厚度在理论上是固定的,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角膜瓣的厚度会出现偏薄或偏厚的情况,而且当角膜瓣厚度出现变化时,其对LASIK手术过程及手术后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本文对影响角膜瓣厚度变化的...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角膜瓣的厚度在理论上是固定的,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角膜瓣的厚度会出现偏薄或偏厚的情况,而且当角膜瓣厚度出现变化时,其对LASIK手术过程及手术后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本文对影响角膜瓣厚度变化的相关因素及角膜瓣厚度变化对LASIK手术的影响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瓣厚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状液膜法分离Cr(Ⅵ)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安军 丁绍兰 +1 位作者 王防现 刘金璐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29-32,共4页
研究了以三正辛胺、仲辛醇和磷酸三丁酯为载体,Span80为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煤油为膜溶剂制成的微乳状液膜分离Cr(Ⅵ)。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微乳状液膜萃取Cr(Ⅵ)的最佳方案。此最佳条件下Cr(Ⅵ)的萃取率达99.77%。
关键词 微乳状液膜 载体 CR(VI) 制革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机械NGW行星齿轮传动行星轮轴承设计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宝香 刘金璐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4-26,共3页
介绍了煤矿机械设备中NGW行星齿轮轴承的设计,并且对NGW型行星齿轮传动应用于煤矿机械设备中的具体情况以及滚子和轴承的应用,分析了小直径行星齿轮轴承设计技术难点。
关键词 NGW 行星齿轮 传动行星轮轴承 润滑轴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冰芳 刘金璐 周文晴 《南方农村》 2015年第5期64-67,72,共5页
本文以我国各省省会等为研究对象,依据农产品生产因素和电子商务发展因素选取8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农业发展、电子商务水平、碎片化程度三个因子,继而通过聚类分析将30个城市划分为四类,其中更多的城市表现为农业发展较差、电... 本文以我国各省省会等为研究对象,依据农产品生产因素和电子商务发展因素选取8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农业发展、电子商务水平、碎片化程度三个因子,继而通过聚类分析将30个城市划分为四类,其中更多的城市表现为农业发展较差、电子商务水平不高、生产碎片化的待发展型,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不同的城市可以选取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电子商务 发展水平 主成分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控压放水施工效果的关键参数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宏伟 李军 +3 位作者 刘金璐 柳贡慧 高旭 赵轩刚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5-91,共7页
控压放水可以有效降低高压盐水层的地层压力,但不清楚施工过程中一些关键参数对控压放水效果的影响程度。为此,分析了控压放水的技术特征、工艺特点,总结了控压放水的工艺流程;基于地层盐水渗流和井筒流动理论,考虑关井期间地层压力的恢... 控压放水可以有效降低高压盐水层的地层压力,但不清楚施工过程中一些关键参数对控压放水效果的影响程度。为此,分析了控压放水的技术特征、工艺特点,总结了控压放水的工艺流程;基于地层盐水渗流和井筒流动理论,考虑关井期间地层压力的恢复,建立了参数动态变化、可以模拟控压放水全过程的数学模型。以塔里木油田克深A井为例,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误差较小。分析影响放水效果和周期的关键参数发现:关井时间越短,地层压力下降速度越快;节流阀承压极限从5 MPa提高至15 MPa,循环排污次数可以减少一半;当地层渗透率较低时,前7次放水效果显著,因此确定试放水时间为7 d。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便更好地控制关键施工参数,提高控压放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压放水 高压盐水层 关键参数 渗流理论 井筒流动理论 地层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盐水层控压放水模拟计算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朝举 李军 +3 位作者 杨宏伟 柳贡慧 刘金璐 邓昌松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共4页
控压放水工艺是解决高压盐水层钻进难题的关键技术,对该技术进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了地层盐水流动及渗流机理,基于多相多组分流动理论及地层渗流理论,建立了控压放水多相流模型,使用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迭代... 控压放水工艺是解决高压盐水层钻进难题的关键技术,对该技术进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了地层盐水流动及渗流机理,基于多相多组分流动理论及地层渗流理论,建立了控压放水多相流模型,使用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迭代求解。以克深X井为例,使用模型模拟了控压放水过程中各参数的变化趋势,对模拟结果中的套压、排水量、地层压力当量密度等参数进行了分析。地层压力当量密度由2.58g/cm^(3)降低至2.40g/cm^(3),预测结果与现场实验数据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井口节流管汇系统的承压极限是制约单次排水量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控压、控量、多次放水;整个放水过程中,初始阶段的地层压力降低速率较快;随着排水量的增加,地层压力逐渐趋于稳定,当地层压力波传播到含水透镜体边界后,地层压力又开始近似线性降低。此研究可以为控压放水的现场作业提供良好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盐水层 控压放水 多相流 有限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挂环技术在多元热流体井筒腐蚀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鸣 高德利 +3 位作者 李军 李文拓 刘金璐 杨宏伟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2年第2期34-37,共4页
井筒腐蚀监测是进行腐蚀问题研究与防治的必要环节。基于常用腐蚀监测方法和油田现场应用情况,论述了井筒腐蚀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从工艺流程和监测结果评价方法两方面介绍了井下挂环工艺技术,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 井筒腐蚀监测是进行腐蚀问题研究与防治的必要环节。基于常用腐蚀监测方法和油田现场应用情况,论述了井筒腐蚀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从工艺流程和监测结果评价方法两方面介绍了井下挂环工艺技术,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和评价标准。以多元热流体注入井为例,介绍了井下挂环技术的应用情况,计算了各挂环的平均腐蚀速率和局部腐蚀速率,并对腐蚀情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内挂环腐蚀速率整体比外挂环大,最大达到1.85 mm/a;内挂环腐蚀严重部位位于管柱的中部和下部,外挂环腐蚀严重部位位于管柱的下部。根据研究结果可对腐蚀严重区域进行重点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筒腐蚀 监测技术 井下挂环 多元热流体 腐蚀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U型管效应的注水泥套管变形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欧阳勇 李军 +5 位作者 赵国翔 刘金璐 江文龙 武志强 杨宏伟 殷志明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7-52,共6页
注水泥过程中的套管变形问题给固井作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基于U型管效应产生的机理,给出了真空段长度和返出排量的描述方程。考虑温度场对套管变形的影响,推导了传热学方程,用于预测井筒温度场。通过分析注水泥时套管受力情况,建立了相... 注水泥过程中的套管变形问题给固井作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基于U型管效应产生的机理,给出了真空段长度和返出排量的描述方程。考虑温度场对套管变形的影响,推导了传热学方程,用于预测井筒温度场。通过分析注水泥时套管受力情况,建立了相应的套管变形程度计算模型。以新疆油田Z井为例,进行了泵压、真空段长度、注入返出排量等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当井筒内出现U型管效应时,返出排量不等于注入排量;最佳的注入排量为12~14 L/s,此时套管变形量较小,且不会发生疲劳破坏。当在井口观测到泵压为0时,井筒内就会产生真空段,此时应重视U型管效应可能引发井下复杂。根据敏感性分析,注入排量对套管变形程度的影响最大。在设计注入排量时,可考虑变排量注水泥的设计方法,以便更好地解决该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变形 U型管效应 传热过程 真空段长度 变排量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