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不同地区大豆品种生态型的研究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刘迪章
许九成
方志伟
-
机构
广东省农科院旱地作物研究所
-
出处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61-269,共9页
-
文摘
本研究选取80个国内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种,连续三年春、夏、秋播种,利用广州不同播季温光组合的差异,研究品种的生态反应,又通过二年对长江流域以南60个不同熟期品种生育期反应的验证,初步得出来源不同纬度的各类型品种的感光性强度依次是:华南夏型>南岭北部秋型和夏型>华南春型和江南夏型>江南春型和黄淮夏型>华北和东北春型。感光性越强的品种熟期越迟,播季间差异也越大。还得出:花前期(出苗—盛花)光周期反应明显大于花后期(开花—成熟);花后期主要因品种生育特性不同而异。中、早熟种花前期长短与熟期没有一致相关。黄淮及其以北多数品种,江南春豆早熟种,花前期太短,发育不正常,生产上很难直接利用。品种引种和生育期的划分,首先要注意花前期的长短。
-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生态类型
光温
纬度效应
-
Keywords
Photoperiodic &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Latitude effect Ecotype
-
分类号
S565.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大豆新品种粤豆86—37、粤豆86—43选育初报
- 2
-
-
作者
刘迪章
方志伟
许九成
余嫣鸿
-
机构
广东省农科院早作所
-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0年第3期22-24,共3页
-
文摘
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是以稻米为主产的多熟制地区。大豆常年播种面积200万亩左右,单产约60公斤。选育适应我省生态环境和耕作制度、中早熟、比对照品种穗稻黄增产10%以上、抗病虫性较强、适应性广、品质优良的大豆新品种,可迅速改变我省大豆生产的落后面貌。粤豆86—37、粤豆86—43是我省首次杂交选育并已示范推广的新品种。(一)选育经过粤豆86—37与粤豆86—43(暂名)均为1982年配制的组合。粤豆86—37组合号为82—25,是选用地方优良品种菊黄为母本,以浙江上圩坎山白为父本,采用系谱法与集团法相结合,经过7个世代选育。
-
关键词
大豆
粤豆86-37
粤豆86-43
选育
-
分类号
S565.1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