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泌体内microRNA-135a跨血脑屏障转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刘辰庚 郝婷 +2 位作者 杨婷婷 孟双 王培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3期22-25,30,共5页
目的初步研究外泌体内micro RNA-135a(miR-135a)跨血脑屏障和细胞转运的现象。方法提取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脊液(CSF)的高miR-135a外泌体,将其注射入野生型小鼠脑室并干预SH-SY5Y细胞,检测小鼠外周血和培养基外泌体内miR-135a水平及SH... 目的初步研究外泌体内micro RNA-135a(miR-135a)跨血脑屏障和细胞转运的现象。方法提取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脊液(CSF)的高miR-135a外泌体,将其注射入野生型小鼠脑室并干预SH-SY5Y细胞,检测小鼠外周血和培养基外泌体内miR-135a水平及SH-SY5Y细胞β分泌酶-1(BACE-1)的表达和活性。结果高miR-135a外泌体脑室注射能使野生型小鼠CSF和血浆外泌体miR-135a显著升高(P<0.05);经APP/PS1双转基因小鼠CSF源外泌体干预的SH-SY5Y细胞,其细胞内的miR-135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干预组和对照组(P<0.05);SH-SY5Y细胞的BACE-1活性显著降低(P<0.05),且其m 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与活性变化趋势一致。结论外泌体可将脑脊液中的"高miR-135a"这一生物信号跨越血脑屏障传递至外周血,这为将血浆外泌体miR-135a作为阿尔茨海默病诊断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更坚实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MICRORNA 外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ABCA1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刘辰庚 支杨 +3 位作者 李莹 赵越 路尧 王培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8期6-9,13,共5页
目的通过小鼠实验和临床标本检测初步研究外泌体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蛋白作为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标志物的价值。方法提取9月龄组APP/PS1 AD模型小鼠脑脊液(CSF)和血清外泌体分别进行质谱分析和ABCA1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目的通过小鼠实验和临床标本检测初步研究外泌体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蛋白作为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标志物的价值。方法提取9月龄组APP/PS1 AD模型小鼠脑脊液(CSF)和血清外泌体分别进行质谱分析和ABCA1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将3、6、9月龄组APP/PS1小鼠CSF外泌体注射至3月龄组野生型(WT)小鼠的第三脑室后分别检测0、2、4、6 h组血清和CSF外泌体ABCA1水平。检测69例主观认知下降(SCD)组、43例轻度认知障碍(MCI)组和35例痴呆期(DAT)组及30例对照组受试者的血清外泌体ABCA1水平。结果质谱和ELISA结果示:3、6、9月龄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CSF和血清外泌体ABCA1蛋白水平分别高于同月龄WT小鼠(P<0.05);6月龄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CSF和血清中外泌体ABCA1蛋白水平显著高于3月龄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P<0.05),9月龄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CSF和血清中外泌体ABCA1蛋白水平显著高于6月龄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P<0.05)。外泌体注射后2、4、6 h组的WT小鼠血清外泌体ABCA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4 h组最高;外泌体注射后2、4、6 h组的WT小鼠CSF外泌体ABCA1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6 h组最低。SCD组与对照组血清外泌体ABCA1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和DAT组血清外泌体ABCA1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DAT组显著高于MCI组(P<0.05)。当截断值为0.39时,血清外泌体ABCA1蛋白诊断MCI的敏感度为72.5%,特异度为75.4%;当截断值为0.52时,血清外泌体ABCA1蛋白诊断DAT的敏感度为70.1%,特异度为69.2%;血清外泌体ABCA1对MCI和DAT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SCD(P<0.05)。结论ABCA1蛋白外泌体可经透过血脑屏障到达外周血而被有效检测,其可作为AD诊断的候选标志物,但在SCD的诊断中还需积累更多的研究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外泌体 诊断 ATP结合盒转运体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抗碳酸酐酶Ⅲ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辰庚 王培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34-37,共4页
目的建立人血清抗碳酸酐酶(CA)Ⅲ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血清抗CAⅢ抗体水平进行初步调查。方法使用抗CAⅢ抗体标准品、CAⅢ及相应酶标抗体建立血清抗CAⅢ抗体ELISA... 目的建立人血清抗碳酸酐酶(CA)Ⅲ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血清抗CAⅢ抗体水平进行初步调查。方法使用抗CAⅢ抗体标准品、CAⅢ及相应酶标抗体建立血清抗CAⅢ抗体ELISA检测方法,验证试剂稳定性、标本保存稳定性,并进行精密度、灵敏度、回收率、抗干扰性等方法学评价;各项技术指标均合格后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血清进行抗CAⅢ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成功建立ELISA检测人血清抗CAⅢ抗体的方法,其批内精密度为6.2%,批间精密度为8.2%,灵敏度为0.025,回收率为106%,且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试剂稳定性和标本保存稳定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抗CAⅢ抗体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相(P<0.05),阳性率分别为43%和18%。皮肌炎和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血清抗CAⅢ抗体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未出现阳性结果。结论使用现有市售试剂进行人血清抗CAⅢ抗体的ELISA检测是可行的,抗CAⅢ抗体可能参与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疾病 抗碳酸酐酶Ⅲ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O 15189:2012要素融入临床免疫专业实习带教的实践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程勇 刘辰庚 +1 位作者 曹敬荣 王培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0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将ISO 15189:2012要素融入临床免疫专业实习带教的实践效果。方法将2015~2017年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北京卫生学校实习的62名临床检验诊断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 目的探讨将ISO 15189:2012要素融入临床免疫专业实习带教的实践效果。方法将2015~2017年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北京卫生学校实习的62名临床检验诊断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实验组将ISO 15189:2012要素融入实习带教,比较两组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出组综合成绩、实习学生对教学评价及追踪用人单位的评价等。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出组考核中,理论知识、操作操作、报告单解读及综合成绩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实习生在教学方式、沟通能力和理论水平方面的认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对教师带教态度方面的评价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同行老师打分成绩优于对照组,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分中,实验组专业技能、标准化操作及质量文件执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ISO 15189:2012的要素融入临床免疫专业实习带教有利于提高实习生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增加用人单位满意度,为临床检验诊断学其他专业实习带教提供很好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 15189:2012 临床免疫学 教学 实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洪萍 王培昌 +1 位作者 刘辰庚 张跃其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22-524,共3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起病隐蔽、病程呈不可逆发展,且致残率高,因此,早期诊治对提高AD病患生存率、尤其对提高其生存质量意义重大。筛选并发现新的敏感和特异的生物标志...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起病隐蔽、病程呈不可逆发展,且致残率高,因此,早期诊治对提高AD病患生存率、尤其对提高其生存质量意义重大。筛选并发现新的敏感和特异的生物标志物、尤其是AD早期标志物已成为AD早期诊治的关键。本文就AD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传统研究技术的局限性及AD生物标志物研究技术的最新趋势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标志物 蛋白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及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易感基因突变位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兰贺 刘辰庚 王培昌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10-211,共2页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以及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myotonic dystrophy,DM)均为临床上较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主要的基因突变类型为动态突变。SCA常见的突变亚型为SCA1、SCA2和SCA3型,其动态突变类型均为核...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以及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myotonic dystrophy,DM)均为临床上较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主要的基因突变类型为动态突变。SCA常见的突变亚型为SCA1、SCA2和SCA3型,其动态突变类型均为核苷酸(CAG)序列重复异常发生。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Ⅰ型(DM1)突变位点位于19q13.3,主要为蛋白激酶K(dystrophia myotonic protein kinase,DMPK)基因3′端非翻译区(3′-UTR)的核苷酸(CTG)序列拷贝数异常;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Ⅱ型(DM2)主要突变为3号染色体长臂(3q21.3)锌指蛋白(zinc finger protein 9,ZNF-9)基因第一内含子中核苷酸(CCTG)序列拷贝数异常。Sanger测序以及多重DNA聚合酶链反应是目前SCA、DM动态突变基因检测的主要方法。该文就SCA及DM的易感基因突变位点及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突变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酶谱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齐皓 刘辰庚 王培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4期19-22,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渐进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导致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病因。AD进展缓慢,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在AD的发生发展中,不同的阶段伴随着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在AD痴呆阶段之前还存在一个从几年到几十年的痴...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渐进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导致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病因。AD进展缓慢,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在AD的发生发展中,不同的阶段伴随着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在AD痴呆阶段之前还存在一个从几年到几十年的痴呆前阶段,而AD患者脑脊液中的酶可作为反映疾病变化过程的生物标志物,对于AD的早期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脑脊液中的一些酶在AD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脑脊液 BACE1 KLK6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患者脑脊液中K^(+)、Ca^(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监测价值的初步探讨
8
作者 路尧 刘静 +1 位作者 刘辰庚 王培昌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621-623,共3页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脑脊液中K^(+)、Ca^(2+)水平变化及其作为临床监测指标的价值。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1年1月至9月收治的癫痫患者65例作为疾病组,其中药物控制良好者35例,药物控制不良者30例;同期住院的头痛、头晕患者65例...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脑脊液中K^(+)、Ca^(2+)水平变化及其作为临床监测指标的价值。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1年1月至9月收治的癫痫患者65例作为疾病组,其中药物控制良好者35例,药物控制不良者30例;同期住院的头痛、头晕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研究对象脑脊液及外周血清中K^(+)、Ca^(2+)水平,分析各组K^(+)、Ca^(2+)水平的差异,并分析血清及脑脊液中K^(+)、Ca^(2+)水平的相关性和脑脊液K^(+)、Ca^(2+)对癫痫临床用药监测的价值。结果癫痫组脑脊液K^(+)、Ca^(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药物控制不良组脑脊液K^(+)、Ca^(2+)水平均低于控制良好组和对照组(P均<0.05),控制良好组与对照组脑脊液K^(+)、Ca^(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癫痫组脑脊液K^(+)水平与血清K^(+)水平呈正相关(r=0.587,P<0.05)。当脑脊液K^(+)浓度截断值为2.67 mmol/L时,对癫痫药物控制不良与控制良好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效率(敏感性为95.00%,特异性为89.47%);当脑脊液Ca^(2+)浓度截断值为1.16 mmol/L时,对癫痫药物控制不良与控制良好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效率(敏感性为70.00%,特异性为63.16%)。结论脑脊液K^(+)、Ca^(2+)均可以作为癫痫药物治疗的监测指标,癫痫药物控制不良的患者会表现出更明显的脑脊液K^(+)、Ca^(2+)水平降低,用药期间除应监测血药浓度外还应密切关注脑脊液K^(+)、Ca^(2+)的变化趋势,以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钾离子 钙离子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精神药物治疗后临床检验指标的变化
9
作者 郭琦 凌四海 +3 位作者 贺静 李文标 刘辰庚 王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6期49-53,共5页
在精神疾病治疗中,服用精神药物尤为重要。国际《精神药物公约》对于精神药物的医疗和科学价值给予充分肯定。精神药物在发挥效能的同时,其毒性作用涉及神经系统的多个方面,并且影响心、肝、肾等多个重要脏器及血液和内分泌系统功能,引... 在精神疾病治疗中,服用精神药物尤为重要。国际《精神药物公约》对于精神药物的医疗和科学价值给予充分肯定。精神药物在发挥效能的同时,其毒性作用涉及神经系统的多个方面,并且影响心、肝、肾等多个重要脏器及血液和内分泌系统功能,引起相关检验指标的改变,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电解质、心肌损伤标志物、催乳素和甲状腺激素等。血液中各检验指标的变化可综合反映机体所经历的各种病理生理变化过程,从而达到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和治疗监测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药物 抗精神病药 抗抑郁剂 药物不良反应 检验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