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LiF单晶金刚石中子探测器制备及性能研究
1
作者 王利斌 张逸韵 +5 位作者 李海俊 马志海 席善学 刘辉兰 宋玉收 周春芝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6-182,共7页
中子监测领域亟需耐辐照、响应快、能量分辨率高的中子探测器。金刚石材料具有禁带宽度大、抗辐照能力强、载流子迁移率高等优点,适合进行中子测量。本文设计并制备了基于^(6)LiF热中子转换材料的单晶金刚石中子探测器,通过探测^(6)Li(n... 中子监测领域亟需耐辐照、响应快、能量分辨率高的中子探测器。金刚石材料具有禁带宽度大、抗辐照能力强、载流子迁移率高等优点,适合进行中子测量。本文设计并制备了基于^(6)LiF热中子转换材料的单晶金刚石中子探测器,通过探测^(6)Li(n,α)~3H反应产生的次级带电粒子提高单晶金刚石探测器的热中子灵敏度。为提高金刚石探测器对热中子的探测效率,针对^(252)Cf中子源基于单晶金刚石探测器进行了蒙特卡罗计算确定测量热中子所需聚乙烯慢化体厚度为5^(6)cm,在此基础上制备了1μm厚的^(6)LiF热中子转换层的单晶金刚石中子探测器,并测量了该探测器对^(252)Cf中子源及D-T中子发生器14 MeV中子源的响应谱。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探测器与不含^(6)LiF转换层的探测器相比,对慢化后的^(252)Cf热中子计数率最大可提高3.2%,响应谱氚特征峰能量分辨率为7.7%,优于奥地利Cividec B6-C金刚石探测器。制备的金刚石探测器对D-T中子发生器14 MeV单能中子响应谱能量分辨率为1.95%。该研究成果有望应用于现有^(252)Cf中子源标定及14 MeV中子响应谱测量,同时为金刚石中子探测器制备和中子束流监测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探测器 中子探测 响应能谱 半导体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冲源中子多重性的钚质量测量模拟研究
2
作者 雍金龙 宋玉收 +1 位作者 侯英伟 刘辉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9-1046,共8页
为将脉冲中子源应用于中子多重性方法中,本文在分衰减技术的基础上,对脉冲式中子源与中子多重性方法的结合使用进行了探索。利用Geant4工具包构建了PROMATHEE 6差分衰减测量系统仿真模型,并对模型性能进行了验证,明确了参数选择。通过... 为将脉冲中子源应用于中子多重性方法中,本文在分衰减技术的基础上,对脉冲式中子源与中子多重性方法的结合使用进行了探索。利用Geant4工具包构建了PROMATHEE 6差分衰减测量系统仿真模型,并对模型性能进行了验证,明确了参数选择。通过建立诱发裂变率与单位等效239Pu质量诱发裂变率的刻度关系,在脉冲质询间隔内应用中子多重性分析方法的形式对特殊核材料质量进行了模拟质询。结果表明:对于富集度为93.89%的不同质量239Pu金属物料,基于差分衰减技术的中子多重性方法够能实现对特殊核材料较为准确的质量衡算。对于239Pu质量范围为0.01~10 g的球状钚金属物料,等效239Pu质量质询的模拟结果与实际值的相对偏差先降低后上升,最大偏差不超过25%。而增殖系数、阶乘矩的变化以及门宽的选择等因素对于质量衡算结果的影响不能被忽视。这些研究结果为脉冲式中子源在中子多重性方法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信息,对于核保障测量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质询 差分衰减 中子多重性 Geant4工具包 脉冲中子源 蒙特卡罗模拟 核保障 特殊核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GdYVO_4与Nd:YVO_4的激光倍频特性比较
3
作者 刘辉兰 孙尧 +2 位作者 张帅一 于果蕾 李健 《榆林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31-33,共3页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采用V型折叠腔对比了Nd:GdYVO4和Nd:YVO4两种晶体的腔内倍频特性。利用KTP腔内倍频,在泵浦功率为6.71W时分别获得了1.69W和1.46W的稳定倍频绿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分别达到25.2%和21.8%。比较得出,由于Nd:GdYVO4晶体...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采用V型折叠腔对比了Nd:GdYVO4和Nd:YVO4两种晶体的腔内倍频特性。利用KTP腔内倍频,在泵浦功率为6.71W时分别获得了1.69W和1.46W的稳定倍频绿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分别达到25.2%和21.8%。比较得出,由于Nd:GdYVO4晶体良好的导热性,在大功率激光泵浦条件下,Nd:GdYVO4/KTP获得了更好的倍频激光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GdYVO4 ND:YVO4 腔内倍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一个滚动问题的讨论
4
作者 刘辉兰 《榆林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38-40,共3页
通过对圆筒在斜面上滚动问题的分析,得到要判断物体的滚动状态及摩擦力的性质,物体与支承面接触点速度的分析是关键的结论,并总结出求解的一般方法。
关键词 有滑滚动 无滑滚动 质心 加速度 摩擦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端面泵浦圆柱形Nd:YAG晶体热效应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帅一 刘辉兰 +3 位作者 于果蕾 李涛 孙尧 李健 《红外》 CAS 2007年第3期5-8,共4页
建立了圆柱形激光晶体的热传导模型。通过求解泊松方程,得到了在不同Nd离子掺杂浓度和不同泵浦光半径情况下激光晶体内的温度和温度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当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Nd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Nd:YAG晶体端面中心温度会升高,而... 建立了圆柱形激光晶体的热传导模型。通过求解泊松方程,得到了在不同Nd离子掺杂浓度和不同泵浦光半径情况下激光晶体内的温度和温度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当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Nd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Nd:YAG晶体端面中心温度会升高,而晶体中心轴温度却会快速衰减。对于相同晶体,在泵浦功率一定时,随着泵浦光斑半径的减小,Nd:YAG晶体端面中心温度会升高。如果采用低掺杂浓度的晶体作为增益介质,同时合理增加泵浦光斑半径,则可以有效抑制晶体的热效应。这一结论为提高激光器的稳定性、研究晶体的热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SSON方程 端面泵浦 热效应 ND:Y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k纳米MOSFET的关态泄漏电流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建红 李桂芳 刘辉兰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7年第12期1043-1047,共5页
对纳米MOSFET关断态的栅电流、漏电流和衬底电流进行了模拟,指出边缘直接隧穿电流(IEDT)远远大于传统的栅诱导泄漏电流(IGIDL)、亚阈区泄漏电流(ISUB)及带间隧穿电流(IBTBT)。对50 nm和90 nm MOSFET器件的Id-Vg特性进行了比较,发现在高... 对纳米MOSFET关断态的栅电流、漏电流和衬底电流进行了模拟,指出边缘直接隧穿电流(IEDT)远远大于传统的栅诱导泄漏电流(IGIDL)、亚阈区泄漏电流(ISUB)及带间隧穿电流(IBTBT)。对50 nm和90 nm MOSFET器件的Id-Vg特性进行了比较,发现在高Vdd下,关态泄漏电流(Ioff)随IEDT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并且器件尺寸越小,Ioff越大。高k栅介质能够减小IEDT,进而减小了Ioff,其中HfSiON、HfLaO可以使边缘隧穿电流减小2~5个数量级且边缘诱导的势垒降低(FIBL)效应很小。但当栅介质的k>25以后,由于FIBL效应,关态泄漏电流反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态泄漏电流 边缘直接隧穿电流 边缘诱导的势垒降低 高K栅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流直导线的电磁场特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延玲 刘辉兰 于家峰 《榆林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42-44,共3页
利用狭义相对论分别对同一载流直导线外一个运动电荷的受力情况在几种常用的参考系中分析,得出电磁场是一个协变的统一体的结论。
关键词 狭义相对论:电场力 磁场力 参考系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电磁波在两种不同媒质中传播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延玲 刘辉兰 于家峰 《榆林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37-39,共3页
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对平面电磁波在两种不同媒质中的传播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比较,说明电磁波的传播与媒质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 电磁波 麦克斯韦方程组 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从文情爱小说创作中的矛盾心理及出路找寻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辉兰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3-15,共3页
针对沈从文情爱小说创作中的矛盾心理进行评析,指出矛盾的根源在于自然道德与宗法道德两种相悖的道德评判尺度产生的碰撞。进而认为沈从文解决这一矛盾的出路就是构筑了幻想中的彼岸世界,以美与善的标准来写湘西边地人生应然的样子,通... 针对沈从文情爱小说创作中的矛盾心理进行评析,指出矛盾的根源在于自然道德与宗法道德两种相悖的道德评判尺度产生的碰撞。进而认为沈从文解决这一矛盾的出路就是构筑了幻想中的彼岸世界,以美与善的标准来写湘西边地人生应然的样子,通过建筑文学乌托邦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情爱 矛盾心理 出路 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新型便携式高能中子剂量仪的模拟电路系统设计
10
作者 颜强 洪兵 +2 位作者 李桃生 董良 刘辉兰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57-1061,共5页
介绍了一种适合于便携式二元慢化型高能中子剂量仪的模拟电路系统的设计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低噪声结型场效应管和高性能运算放大器构成具有暗电流消除功能的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前置放大器信号经极零相消后由一级二阶S-K滤波器和低... 介绍了一种适合于便携式二元慢化型高能中子剂量仪的模拟电路系统的设计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低噪声结型场效应管和高性能运算放大器构成具有暗电流消除功能的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前置放大器信号经极零相消后由一级二阶S-K滤波器和低通滤波器成型放大为满足后续电路需求的准高斯信号,然后经过甄别电路和单稳态成型电路把模拟脉冲变成固定宽度的数字脉冲,以便于后续数字电路的进一步处理。由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仿真结果和实际电路测试结果可知,在计数率从0.1~20 kHz范围内,该方案完全满足便携式二元慢化型高能中子剂量仪的信号处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中子剂量仪 便携 模拟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验证位移电流激发磁场演示实验的讨论
11
作者 王红梅 邹艳 刘辉兰 《榆林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8-39,共2页
通过对一个验证位移电流激发磁场实验的具体分析,认为该磁场实际上主要是由传导电流产生的,进而揭示了位移电流的实质。
关键词 磁场强度 位移电流密度 传导电流密度 简谐交流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Z曲线对禽流感病毒的简要分析
12
作者 杨延玲 王吉华 刘辉兰 《榆林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3-16,共4页
由Z曲线理论根据相应的软件绘制出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部分片断的Z曲线,并通过对其分析得出禽流感病毒的一些基本特征。
关键词 Z曲线 碱基 序列 高致病性禽流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一个角动量守恒问题的质疑
13
作者 王红梅 刘辉兰 李海彦 《宜春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72-73,共2页
通过对一个角动量守恒问题错误解法的分析,指出错误产生的主要原因,然后分别用两种方法给出该题的解法.
关键词 角动量守恒 质心 参考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码成像MLEM互补算法的参数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侯英伟 宋玉收 +4 位作者 孙世杰 柳若琦 黄丽萍 胡力元 刘辉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99-1804,共6页
为了提高编码近场成像质量,本文对最大似然期望最大化法互补算法的参数进行优化选择。采用最大似然期望最大化互补算法消除近场成像伪像的原理,利用Geant4程序模拟研究了不同位置^(137)Cs单点源通过修正均匀冗余阵列(19×19)嵌套编... 为了提高编码近场成像质量,本文对最大似然期望最大化法互补算法的参数进行优化选择。采用最大似然期望最大化互补算法消除近场成像伪像的原理,利用Geant4程序模拟研究了不同位置^(137)Cs单点源通过修正均匀冗余阵列(19×19)嵌套编码孔的成像结果,并利用参数选取对成像质量的影响。选取合理的修正参数进行理想迭代次数与源项位置关系式的拟合并验证。结果显示:伪像主要由源项在探测器上投影的不均匀性造成的,相关成像性能明显优于传统δ解码成像法,相比于源项所在极角,极径对于迭代参数的选取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码孔成像法 修正均匀冗余阵列 最大似然期望最大化法 互补成像算法 近场伪影 优化参数 信噪比 蒙特卡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NMC的主动中子多重性质询影响因素蒙特卡罗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坤 侯英伟 +7 位作者 胡力元 赵云龙 李垚 孙诗奇 王利斌 刘辉兰 周春芝 宋玉收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4-742,共9页
主动中子多重性质询方法是核保障的重要手段,其过程复杂,质询结果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文章通过蒙特卡罗方法,研究基于超热中子多重计数器(ENMC)的主动中子多重性质询影响因素,为准确测量提供理论及数据支撑。通过对比统计耦合系数与... 主动中子多重性质询方法是核保障的重要手段,其过程复杂,质询结果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文章通过蒙特卡罗方法,研究基于超热中子多重计数器(ENMC)的主动中子多重性质询影响因素,为准确测量提供理论及数据支撑。通过对比统计耦合系数与标定C-M方程获取耦合系数两种方法获得的核材料质量差异,证明标定的探测效率及衰减时间偏差都会通过C-M方程的引入进一步传递而增大,尤其是当探测效率相差1%时,质询结果相对偏差约为9%。质询源强度与门宽都对质询结果有影响,源越强,门宽的影响越大,随着源强的增加最佳门宽逐渐减小,且减小的速率逐渐变缓,当R+A门内时间相关中子占比大于3%时,质询结果相对偏差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多重性 无损检测 诱发裂变 时间关联 蒙特卡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采样对Cs_(2) LiYCl_(6):Ce^(3+)探测器中子-伽马甄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坤 黄广伟 +10 位作者 王利斌 李林祥 席善学 陈声强 徐思 张立功 朱红英 王尊刚 刘辉兰 宋玉收 周春芝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70-1676,共7页
针对核脉冲信号数字处理中采样率与采样深度对粒子脉冲形状甄别效果的影响问题,本文基于Cs_(2)LiYCl_(6)∶Ce^(3+)(CLYC)探测器进行^(239)Pu-Be中子场中子/伽马射线混合信号采集,研究几种中子/伽马射线脉冲波形甄别算法以及这些算法对... 针对核脉冲信号数字处理中采样率与采样深度对粒子脉冲形状甄别效果的影响问题,本文基于Cs_(2)LiYCl_(6)∶Ce^(3+)(CLYC)探测器进行^(239)Pu-Be中子场中子/伽马射线混合信号采集,研究几种中子/伽马射线脉冲波形甄别算法以及这些算法对波形采样率和采样深度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积分算法的电荷比较法与内积算法的k-means聚类配合向量投影法对采样率、采样深度、噪声的适应能力都好于基于微分算法的脉冲梯度法;由于k-means聚类配合向量投影法对向量维度敏感,在抗低采样率方面不如改进的电荷比较法,而在抗低采样深度方面二者能力相当;XGBoost和LightGBM这2种机器学习算法在采样率降至12.5 MS/s和采样深度降至4 bit后仍可获得100%的甄别准确度,在波形采样率和采样深度较低时相比传统算法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_(2)LiYCl_(6)∶Ce^(3+)探测器 中子/γ甄别 采样率 采样深度 电荷比较法 向量投影法 聚类 极端梯度提升机 轻量级梯度提升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Common Optical Potential for ~4He+^(12)C at Intermediate Energies
17
作者 胡力元 宋玉收 +1 位作者 侯英伟 刘辉兰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7期46-49,共4页
A common optical potential for 4He+12C at intermediate bombarding energies, which is essential in analyzing exotic nuclei with 4He clusters, is obtained based on the Sao Paulo potential. Among systematic optical pote... A common optical potential for 4He+12C at intermediate bombarding energies, which is essential in analyzing exotic nuclei with 4He clusters, is obtained based on the Sao Paulo potential. Among systematic optical potentials for 4He+12 C, this potential has the merit of using a fixed imaginary part of the Woods Saxon form. By optical- model calculations, this potential reproduces the experimental elastic scattering angular distributions of a He+12 C well within the energy range of 26A 60A MeV. It is also applied successfully in calculations of the breakup reactions of 6Li+12 C and 6He+12 C with a three-body continuum discretized coupled-channel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Common Optical Potential for on of C at Intermediate Energies CDCC IS COP 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光致掺杂研究进展
18
作者 贾冉 许士才 +3 位作者 刘汉平 刘辉兰 乔梅 刘国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4-37,共14页
石墨烯因其自身碳原子2D的sp^(2)杂化结构特点以及优异的力学、光学和电学性能在能源、传感、生物医学和柔性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实现基于石墨烯的各种电子和光电子器件的实际应用,有效调控其掺杂及能带结构是亟... 石墨烯因其自身碳原子2D的sp^(2)杂化结构特点以及优异的力学、光学和电学性能在能源、传感、生物医学和柔性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实现基于石墨烯的各种电子和光电子器件的实际应用,有效调控其掺杂及能带结构是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相比于传统的晶格原子置换与表面化学修饰等方法,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外场的表面物理调控方法——光致掺杂调控法,由于具有调控灵活性好、掺杂浓度可控性强、操作容易且对石墨烯载流子迁移率影响小的优点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在目前的研究中,石墨烯的光致掺杂主要通过表面气体分子吸附、衬底电荷作用以及光活性物质诱导三种方式实现并被应用于原位p-n结制备以及光电子器件(如太阳能电池和光电探测器)性能优化等方面。本文综述了石墨烯光致掺杂的机制和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相比于其他光致掺杂方法,基于光活性物质诱导的石墨烯光致掺杂因具有掺杂速度快、浓度高、稳定性好以及可控性强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光致掺杂 气体分子吸附 衬底电荷作用 光活性物质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Distortion of Energy Deposit Distribution of (12)~C Ions in Water
19
作者 宋玉收 颜强 +2 位作者 井田 席印印 刘辉兰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7期665-669,共5页
The transport process of 12C ions in water was studied with SRIM code and Geant4 toolkit. The SRIM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ransverse diffusion of 12C ion beam causes distortion of energy deposit along the beam dire... The transport process of 12C ions in water was studied with SRIM code and Geant4 toolkit. The SRIM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ransverse diffusion of 12C ion beam causes distortion of energy deposit along the beam direction. The distortion becomes more notable as the transverse diffusion increas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Geant4 indicate that the influence of secondary fragments on energy deposit distribution would be the main factor causing the distortion in higher energy range. In the region adjacent to the beam line where the contribution from 12C ions domi- nates, the contributions from secondary fragments are ignorable. The further from the beam axis the region locates, the larger the contributions from secondary fragments, until the contributions from secondary fragments are ignorable. The further from the beam axis the region locates, the larger the contributions from secondary fragments, until the contributions from secondary frag- ments exceed that of 12C. Among all the secondary fragments, the contributions of H, He and B ions are mostly notable. It is also found that some positron-emitting secondary fragments could be very useful for position emitting tomography (P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C ions simulation secondary fragments energy deposit distrib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kground Simulation of a Fission Fragment Chamber in the Experiment of ^(209)Bi(e,e’K^+)^(209)_ ΛPb
20
作者 宋玉收 刘辉兰 +2 位作者 席印印 颜强 胡碧涛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5期415-418,共4页
An experiment for measuring the hyperon-related fission rate was carried out with the reaction 209^Bi(e, e'K^+)209^hPb at the Thomas Jefferson National Laboratory (Jlab). In the experiment, the performance of th... An experiment for measuring the hyperon-related fission rate was carried out with the reaction 209^Bi(e, e'K^+)209^hPb at the Thomas Jefferson National Laboratory (Jlab). In the experimen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ission fragment detector (FFD) was dramaticlly crashed by the background particles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during the test without beam. The scattering of the high intensity (500 nA) primary electrons was the dominant cause. Using the GEANT4 toolkit, this report simulates the experimental situation of the target chamber in which the FFD was locat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ackground particles were dominantly (~ electrons, and protons and alpha particles were the important heavy background particl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ulti-wire proportional chambers (MWPCs)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background-particle intensity but also the current density, which was also given by the simulation code. Furthermore, the measures to suppress the background particle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with the simulation c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sion fragments HYPERON background particles Monte Carlo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