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新科稻3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贺梅 孙建权 +6 位作者 胡秀明 刘经纬 殷春渊 王和乐 张金霞 张倩倩 王书玉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6期165-168,共4页
新科稻37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采用复交配组的杂交方法选育出的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母本为自育的早熟抗病优质国审粳稻品种新科稻31,父本为新稻69与玉稻518杂交的F_(1)代,于2023年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 新科稻37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采用复交配组的杂交方法选育出的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母本为自育的早熟抗病优质国审粳稻品种新科稻31,父本为新稻69与玉稻518杂交的F_(1)代,于2023年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综合抗性好等优点。本文作者就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做了详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新科稻37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新科稻31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贺梅 孙建权 +6 位作者 胡秀明 殷春渊 王和乐 田芳慧 马朝阳 马晓红 王书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期28-30,共3页
[目的]阐述水稻新品种新科稻31的选育经过、主要性状表现和应用前景。[方法]通过采用有性杂交、基因分离重组聚合有利基因及苗期鉴定抗稻瘟病育种技术育成的集优质、高产、抗病、广适于一体的水稻新品种,其亲本来源:母本为优质抗病品种... [目的]阐述水稻新品种新科稻31的选育经过、主要性状表现和应用前景。[方法]通过采用有性杂交、基因分离重组聚合有利基因及苗期鉴定抗稻瘟病育种技术育成的集优质、高产、抗病、广适于一体的水稻新品种,其亲本来源:母本为优质抗病品种郑稻18号,父本为自育的超级稻品种新稻18号。[结果]该品种于2017年6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南沿黄河及信阳地区、山东南部、江苏、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结论]该品种的育成,实现了水稻高产、优质和抗病的同步改良及品种的更新换代,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新科稻31 选育 栽培技术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稻系列粳稻品种选育进程与育种思路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刘贺梅 王书玉 +5 位作者 孙建权 胡秀明 殷春渊 王和乐 田芳慧 郭秋荣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6期9-12,共4页
总结阐述了新稻系列粳稻品种选育研究的发展进程,共育成此系列新品种(组合)34个,通过国家审定9个,省级审(认)定16个;获得科技成果奖励42项,其中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1项,中华农业科技奖1项;育成的新稻系列品种在... 总结阐述了新稻系列粳稻品种选育研究的发展进程,共育成此系列新品种(组合)34个,通过国家审定9个,省级审(认)定16个;获得科技成果奖励42项,其中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1项,中华农业科技奖1项;育成的新稻系列品种在黄淮稻区累计推广面积达640多万公顷,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00多亿元。同时,针对新稻系列品种选育思路进行分析,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品种 选育 育种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新稻20号产量结构分析与增产途径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贺梅 陈菊霞 +3 位作者 王书玉 薛应征 殷春渊 胡秀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第4期50-52,共3页
通过新稻20号两年国家区域试验资料,分析了7个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回归和通径关系,建立了回归方程:Y=-26.3684+0.0354X1+0.0182X2+0.0336X3-0.0753X4+0.0503X5+0.0645X6+0.3849X7。明确了各性状对产量的贡献大小顺序为:有效穗>总粒数&... 通过新稻20号两年国家区域试验资料,分析了7个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回归和通径关系,建立了回归方程:Y=-26.3684+0.0354X1+0.0182X2+0.0336X3-0.0753X4+0.0503X5+0.0645X6+0.3849X7。明确了各性状对产量的贡献大小顺序为:有效穗>总粒数>千粒重>结实率>生育期>株高>穗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新稻20号 产量性状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多抗粳稻新品种新稻22的选育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贺梅 王书玉 +4 位作者 孙建权 薛应征 胡秀明 殷春渊 王和乐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第11期116-117,共2页
新稻22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中熟粳稻新品种,具有熟期适中、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米质优、抗性强、适应广等特点,2012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2001)。文章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和特征特性,并... 新稻22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中熟粳稻新品种,具有熟期适中、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米质优、抗性强、适应广等特点,2012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2001)。文章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和特征特性,并对其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新品种 新稻22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新品种新稻69的选育经过及特征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贺梅 王书玉 +4 位作者 孙建权 胡秀明 殷春渊 王和乐 田芳慧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7期41-41,44,共2页
新稻69是以苏北9号为父本、新稻18号为母本选育而成。本文阐述了水稻新品种新稻69的选育经过,介绍了其特征特性,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 新稻69 选育经过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食味粳稻新品种新香粳1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7
作者 刘贺梅 孙建权 +6 位作者 刘经纬 胡秀明 殷春渊 王和乐 张金霞 张倩倩 王书玉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9期185-189,共5页
新香粳1号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以东北优质品种盐丰47为父本,与本地自育高产优质品种新科稻35为母本进行杂交,通过阶梯杂交和多性状鉴定选择培育而成的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该品种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稳产性好,品质优、具香味、口感好,... 新香粳1号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以东北优质品种盐丰47为父本,与本地自育高产优质品种新科稻35为母本进行杂交,通过阶梯杂交和多性状鉴定选择培育而成的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该品种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稳产性好,品质优、具香味、口感好,适应性广,于2019-2021年参加河南省沿黄粳稻优良食味品种联合体试验,2022年通过河南省审定,适宜在河南省沿黄及鲁南、苏北等稻区种植。本文作者阐述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高效栽培技术,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品种在适宜种植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或作为亲本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品种 新香粳1号 选育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育插秧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8
作者 刘贺梅 刘经纬 +6 位作者 殷春渊 张栩 孙建权 胡秀明 王和乐 田芳慧 王书玉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11期214-217,共4页
沿黄稻区是我国著名的优质高产粳米产区,主要位于黄河两岸背河洼地。该区光热水资源充裕,环境无污染,水稻灌浆期气温适宜,昼夜温差较大,比较有利于水稻的高产、优质,是我国著名的优质高产粳米产区。为满足沿黄水稻生产需要,笔者根据优... 沿黄稻区是我国著名的优质高产粳米产区,主要位于黄河两岸背河洼地。该区光热水资源充裕,环境无污染,水稻灌浆期气温适宜,昼夜温差较大,比较有利于水稻的高产、优质,是我国著名的优质高产粳米产区。为满足沿黄水稻生产需要,笔者根据优良品种的生长特性,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水稻育插秧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黄稻区 水稻 育苗技术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粳稻籽粒灌浆速率及品质的氮素调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习军 殷春渊 +5 位作者 王书玉 刘贺梅 薛应征 王和乐 胡秀明 孙建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4期6164-6166,6240,共4页
[目的]明确氮肥对超级粳稻籽粒灌浆速率和稻米品质的影响效应,为氮肥的合理施用及改善稻米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年,在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农场,以超级粳稻新稻18号为供试材料,于0、240.0、262.5、285.0、307.5和330.0 kg/hm2... [目的]明确氮肥对超级粳稻籽粒灌浆速率和稻米品质的影响效应,为氮肥的合理施用及改善稻米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年,在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农场,以超级粳稻新稻18号为供试材料,于0、240.0、262.5、285.0、307.5和330.0 kg/hm2纯氮水平下,研究不同氮肥处理对水稻强、弱势籽粒灌浆速率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灌浆中前期籽粒灌浆速率低氮肥处理较高氮肥处理高,灌浆高峰后则表现为高氮肥处理高于低氮肥处理;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强势粒高于弱势粒,平均比弱势粒高43.42%和30.61%。活跃灌浆期籽粒增重,强势粒明显高于弱势粒,不同处理间差异较小。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处理间差异较小,但除个别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外均不显著,处理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46%、1.13%和1.47%;垩白粒率在无氮肥和低氮肥处理下较高,在中肥和高肥处理下较低,处理间差异较大,其变异系数为45.04%;垩白度不同氮肥处理间变异系数为27.93%。[结论]氮肥对稻米加工品质影响较小,对外观品质影响较大,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不仅可以提高灌浆中前期籽粒灌浆速率,同时有利于提高稻米品质,尤其是外观品质垩白粒率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粳稻 籽粒灌浆 强势粒 弱势粒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苗期鉴定水稻稻瘟病的技术和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殷春渊 刘贺梅 +9 位作者 王书玉 孙建权 胡秀明 王和乐 刘璐瑶 田芳慧 马朝阳 张栩 马晓红 魏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0期138-141,168,共5页
[目的]鉴定61个水稻材料稻瘟病苗期发病情况。[方法]利用水稻感病植株苗期诱发浸染技术,在人工控制温湿度的塑料大棚进行稻瘟病试验鉴定。[结果]相对于其他常规品种恢复系材料稻瘟病发病指数普遍较低,发病指数在0~10的恢复系材料占总恢... [目的]鉴定61个水稻材料稻瘟病苗期发病情况。[方法]利用水稻感病植株苗期诱发浸染技术,在人工控制温湿度的塑料大棚进行稻瘟病试验鉴定。[结果]相对于其他常规品种恢复系材料稻瘟病发病指数普遍较低,发病指数在0~10的恢复系材料占总恢复系的60.71%,发病指数在0~5的恢复系材料有10个,表现为轻感稻瘟病;发病指数为0的材料有2个,为JR3/津稻88R和JR3/京稻7号R株系,表现为抗稻瘟病;其他品种发病指数绝大部分在50~100,表现为重感稻瘟病。不同发病类型比较,急性型叶瘟相对于普通型叶瘟发病概率低,占供试品种的29.51%。[结论]河南省水稻种质资源绝大部分不抗稻瘟病,恢复系材料相对于普通常规种较抗稻瘟病。加强水稻抗稻瘟病和杂交育种技术研究对提升河南省水稻抗性育种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苗期 抗性鉴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优良粳稻食味品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殷春渊 王书玉 +4 位作者 刘贺梅 孙建权 胡秀明 王和乐 田芳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8期138-139,共2页
[目的]品评河南省优良粳稻的食味品质。[方法]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针对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近几年育成的水稻优良品种或品系进行食味品评研究。[结果]初步评选出了3个食味较好的优良品种,新稻18号、新稻69和新稻89,并淘汰了食味较差... [目的]品评河南省优良粳稻的食味品质。[方法]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针对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近几年育成的水稻优良品种或品系进行食味品评研究。[结果]初步评选出了3个食味较好的优良品种,新稻18号、新稻69和新稻89,并淘汰了食味较差的品种(品系)J1413/盐丰47-1。[结论]该研究可为加快沿黄水稻优质米育种进程,提升食味米研究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食味 品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黄稻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关键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殷春渊 孙建权 +3 位作者 王书玉 刘贺梅 胡秀明 王和乐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1期115-117,共3页
水稻是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沿黄地区光热水资源充裕,环境无污染,水稻灌浆期气温适宜,昼夜温差大,比较有利于水稻的高产、优质,是我国著名的优质高产粳米产区。近年来,随着城乡结构调整,大批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水稻种植方式也逐渐由... 水稻是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沿黄地区光热水资源充裕,环境无污染,水稻灌浆期气温适宜,昼夜温差大,比较有利于水稻的高产、优质,是我国著名的优质高产粳米产区。近年来,随着城乡结构调整,大批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水稻种植方式也逐渐由粗放型向轻简型转变。省工、省时的水稻机械化种植方式已在沿黄地区大面积推广。河南省沿黄流域面积优势较强,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了较成熟的机械化栽培技术,主要对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关键栽培技术进行阐述,旨在为水稻生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械化 育插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循环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贺梅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4年第2期28-30,共3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系的发展,以及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模式逐渐转化为市场运营。这一转变给国有企业带来了机遇,也给企业的内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要在众多挑战中突出重围,就需要国有企业在发展中重视内部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系的发展,以及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模式逐渐转化为市场运营。这一转变给国有企业带来了机遇,也给企业的内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要在众多挑战中突出重围,就需要国有企业在发展中重视内部存在的各类问题,加强改革与管理力度,提升管理质量。为此,国有企业需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根据自身发展现况及发展难题做出进一步的分析,以适应全面预算管理的需求。但国有企业在实际应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也需综合考虑到预算管理工作的各类问题,要避免受到这些问题的影响,降低全面预算管理的整体质量。本文基于这一主题,先简单说明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循环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后重点分析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循环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和相应措施,并以北京顺政排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排水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对排水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循环体系的构建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全面预算管理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黄地区单季粳稻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和乐 王书玉 +5 位作者 殷春渊 薛应征 刘贺梅 孙建权 胡秀明 邵友远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第11期109-110,共2页
水稻高产栽培是在选用优良品种的基础上,在水稻生长的每一环节运用适宜的操作管理技术,最大化地发挥水稻自身的生产潜力,达到水稻高产、稳产。文章根据沿黄麦茬稻生产的现状,阐述了水稻生长每一环节关键的管理技术。
关键词 水稻 高产栽培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审水稻品种新稻89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建权 张倩倩 +9 位作者 刘贺梅 滕开琼 顾士力 刘震宇 胡秀明 殷春渊 王和乐 张金霞 田芳慧 王书玉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4期200-202,共3页
新稻89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以新稻18号为母本、津稻1007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的常规粳稻品种,于2019年通过国审。该品种丰产稳产性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且食味佳,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文作者阐述了该品种的选... 新稻89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以新稻18号为母本、津稻1007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的常规粳稻品种,于2019年通过国审。该品种丰产稳产性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且食味佳,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文作者阐述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黄淮稻区品种更新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新稻89 选育 特征特性 产量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量盘育机插秧对新科稻21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16
作者 马晓红 刘贺梅 +5 位作者 王书玉 殷春渊 薛应征 孙建权 胡秀明 王和乐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12期93-94,共2页
不同盘播量机插秧对秧苗素质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对新科稻21设置不同的盘播量处理,研究其对其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量为86 g/盘的处理产量最高,实际产量达650.87 kg/亩。
关键词 播量 盘育机插秧 新科稻21 秧苗素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新品种新稻19号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17
作者 唐振海 王书玉 +5 位作者 薛应征 张栩 刘贺梅 孙建权 王业强 胡秀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9期116-118,共3页
新稻19号系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河南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表现具有产量高,抗病、抗倒性好,米质优良等优点,2009年4月通过河南省审定。经两年研究,得出其关键高产栽培技术为:通过稀播壮秧、小穴密植、平衡施肥、合理肥水管理等措... 新稻19号系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河南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表现具有产量高,抗病、抗倒性好,米质优良等优点,2009年4月通过河南省审定。经两年研究,得出其关键高产栽培技术为:通过稀播壮秧、小穴密植、平衡施肥、合理肥水管理等措施,在促进分蘖,稳定一定穗数基础上,提高成穗率,提高结实率,提高经济系数,从而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新稻19号 选育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科稻29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18
作者 马晓红 刘贺梅 +3 位作者 殷春渊 胡秀明 魏芳 王和乐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7期254-256,共3页
新科稻29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与河南九圣禾新科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水稻新品种,2015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等特性,适宜在河南沿黄稻区及豫南稻区种植。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特制定了该... 新科稻29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与河南九圣禾新科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水稻新品种,2015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等特性,适宜在河南沿黄稻区及豫南稻区种植。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特制定了该品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供生产上大面积操作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新科稻29 优质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新稻89
19
作者 黄金华 王书玉 +3 位作者 王玲燕 刘贺梅 殷春渊 张素平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12期273-274,共2页
新稻89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成的优质、抗病、高产、稳产、广适的水稻新品种.文章主要介绍了新稻89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
关键词 粳稻 新品种 新稻8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黄地区超级稻育种与种子产业化
20
作者 郭秋荣 王书玉 +5 位作者 殷春渊 刘贺梅 薛应征 孙建权 胡秀明 王和乐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6期6-8,12,共4页
河南省沿黄地区是我国优质米产区之一,以"原阳大米"为代表的沿黄优质大米誉满全国。近几年来,随着育种基础材料研究的深入和育种技术的创新,河南省水稻育种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我们就我国及沿黄地区超级稻育种概况展开论述,... 河南省沿黄地区是我国优质米产区之一,以"原阳大米"为代表的沿黄优质大米誉满全国。近几年来,随着育种基础材料研究的深入和育种技术的创新,河南省水稻育种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我们就我国及沿黄地区超级稻育种概况展开论述,并详细阐述了河南省首个超级稻的选育经过及推广力度,提出了沿黄优质稻米产业科学、健康、快速发展的技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育种 种子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