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样化农田景观的生态功能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贵波 杨宗利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4年第4期49-56,共8页
海河低平原区农田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作物景观元素的水平分布日趋单一化,造成了农田景观生态不稳定性。本文采用了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研究明确了多样化农田景观可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并具有改善田间小气候的微气候效应,对景观... 海河低平原区农田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作物景观元素的水平分布日趋单一化,造成了农田景观生态不稳定性。本文采用了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研究明确了多样化农田景观可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并具有改善田间小气候的微气候效应,对景观单元规格及不同景观元素组合与虫害发生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为实施农田景观生态调控技术,提高生态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景观 多样化 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R高丹草及饲用小黑麦新品种介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贵波 李源 +2 位作者 赵海明 游永亮 武瑞鑫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第9期124-125,共2页
冀草6号“冀草6号”高丹草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最新选育的牧草新品种,是以具有自主产权的BMR高粱不育系为母本,以自主创新的BMR苏丹草为父本的远缘杂交种,杂交组合为:BMR33A×BMR-S117。于2019年12月12日通过全国草品... 冀草6号“冀草6号”高丹草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最新选育的牧草新品种,是以具有自主产权的BMR高粱不育系为母本,以自主创新的BMR苏丹草为父本的远缘杂交种,杂交组合为:BMR33A×BMR-S117。于2019年12月12日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登记号:566,该品种为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BMR基因型高丹草新品种,标志着国内率先转育成了BMR基因型饲草高粱不育系,选育出了BMR基因型苏丹草;也标志着国内率先实现了BMR基因型高丹草“三系”配套选育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不育系 高丹草 苏丹草 牧草新品种 选育技术 饲用小黑麦 三系 品种登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逆 优质 高产国审牧草新品种——冀草4号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贵波 李源 +2 位作者 赵海明 游永亮 翟兰菊 《现代农村科技》 2014年第13期76-77,共2页
冀草4号高丹草是以饲草A3型高粱不育系作母本,苏丹草作父本的远缘杂交种。杂交组合为:A3HG4A×S2006,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选育的新品种。2011年8月31日通过全国高粱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冀草4号。
关键词 新品种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抗逆 优质 牧草 品种鉴定 杂交组合 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国审牧草新品种冀草2号高丹草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贵波 李源 +1 位作者 赵海明 谢楠 《现代农村科技》 2010年第23期76-76,81,共1页
冀草2号高丹草是以A3型高粱不育系作母本,以苏丹草作父本的远缘杂交种,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最新选育的新品种。2010年6月12通过国家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冀草2号。
关键词 高丹草 新品种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品种审定委员会 牧草 不育系 杂交种 苏丹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种植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贵波 《现代农村科技》 2015年第13期80-80,F0004,共2页
1技术方法 华北中南部苜蓿生产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雨季晾晒干草困难;二是进入7~8月份高温季节,苜蓿生长缓慢,此时期苜蓿产草量约占全年的40%,品质也大幅下降,即苜蓿的“夏眠”现象;同时此期蓟马、蚜虫危害严重。但此期正是该... 1技术方法 华北中南部苜蓿生产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雨季晾晒干草困难;二是进入7~8月份高温季节,苜蓿生长缓慢,此时期苜蓿产草量约占全年的40%,品质也大幅下降,即苜蓿的“夏眠”现象;同时此期蓟马、蚜虫危害严重。但此期正是该地区雨热资源最丰富季节,年降雨量的70%集中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技术 青贮玉米 套作 夏季 紫花 单作 高温季节 生长缓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平原农区抗旱 耐盐优质牧草种植新模式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贵波 《河北农业科技》 2008年第11期18-18,共1页
河北省近年草食畜牧业尤其是奶业的高效快速发展客观上形成了对优质牧草的需求。河北平原农区发展牧草既要立足于抗旱节水,又要坚持不与粮棉争地的原则,因此牧草的发展空间应定位于旱薄、闲散、荒地的利用。基于此河北省农科院旱作所经... 河北省近年草食畜牧业尤其是奶业的高效快速发展客观上形成了对优质牧草的需求。河北平原农区发展牧草既要立足于抗旱节水,又要坚持不与粮棉争地的原则,因此牧草的发展空间应定位于旱薄、闲散、荒地的利用。基于此河北省农科院旱作所经多年研究形成了几种牧草高效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农科院 牧草种植 平原农区 优质牧草 抗旱节水 耐盐 高效种植模式 草食畜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旱 耐盐 优质高产高丹草新品种冀草1号
7
作者 刘贵波 赵海明 +1 位作者 谢楠 李源 《现代农村科技》 2010年第23期75-75,共1页
冀草1号高丹草是以高粱不育系作母本,以苏丹草作父本的远缘杂交种,为河北省农科院旱作所最新选育的新品种。2010年2月9日通过全国高粱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冀草l号。品种鉴定编号国品鉴粱2009021。冀草1号新品种是针对河北省平... 冀草1号高丹草是以高粱不育系作母本,以苏丹草作父本的远缘杂交种,为河北省农科院旱作所最新选育的新品种。2010年2月9日通过全国高粱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冀草l号。品种鉴定编号国品鉴粱2009021。冀草1号新品种是针对河北省平原农区干旱缺水的气侯生态特点,将抗旱、耐盐列为主要选育目标、兼顾优质高产选育而成。实现了抗逆、优质高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高产 新品种 高丹草 抗旱 耐盐 河北省农科院 选育目标 品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种质耐盐性综合评价及盐胁迫下的生理反应 被引量:161
8
作者 李源 刘贵波 +3 位作者 高洪文 孙桂枝 赵海明 谢楠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9-86,共8页
以中苜1号为对照,对来自俄罗斯的18份紫花苜蓿种质的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盐胁迫下的生理反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进行综合评价,不但考虑了不同指标的权重,还定量的鉴定出了每份材料的耐盐能力,比... 以中苜1号为对照,对来自俄罗斯的18份紫花苜蓿种质的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盐胁迫下的生理反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进行综合评价,不但考虑了不同指标的权重,还定量的鉴定出了每份材料的耐盐能力,比聚类分析的结果更具科学合理性,试验共筛选出M7、M9、M15、810共4份耐盐性强的种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盐胁迫下的生理反应,除叶水势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外,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水分饱和亏缺则呈上升趋势,且不同材料变化幅度不同。可溶性糖含量、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水分饱和亏缺和叶水势等指标很好的反映了材料间的耐盐性,可直接作为耐盐评价的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苗期 耐盐性 综合评价 生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河平原区施氮磷肥对饲用小黑麦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游永亮 李源 +2 位作者 赵海明 武瑞鑫 刘贵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7-146,共10页
为探讨海河平原区施氮磷肥对饲用小黑麦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确定该地区饲用小黑麦的合理施肥量,于2014-2016年连续两年以饲用小黑麦中饲1048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氮、磷肥单因素试验,氮肥(N)试验处理为:0、60、120、180、240、300 ... 为探讨海河平原区施氮磷肥对饲用小黑麦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确定该地区饲用小黑麦的合理施肥量,于2014-2016年连续两年以饲用小黑麦中饲1048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氮、磷肥单因素试验,氮肥(N)试验处理为:0、60、120、180、240、300 kg·hm^-2,磷肥(P2O5)试验处理为:0、45、90、135、180、225 kg·hm^-2,测定并分析了不同氮、磷肥处理下饲用小黑麦产草量、农艺性状、营养品质以及土壤养分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氮、磷肥处理下饲用小黑麦两年平均干草产量、ADF和NDF含量和不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全株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P<0.05),故施氮磷肥对饲用小黑麦增产效果不明显,但在提高粗蛋白含量方面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综合分析得出,在海河平原区肥力较差土壤上种植饲用小黑麦需施肥,建议施氮肥120~180 kg·hm^-2,磷肥90~135 kg·hm^-2。肥力较好的土壤种植饲用小黑麦可以不施肥或隔年施一次,施肥量同土壤肥力较差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饲用小黑麦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不同饲草作物生产性能、效益评价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源 赵海明 +2 位作者 游永亮 武瑞鑫 刘贵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3-87,共15页
为解决海河平原区苜蓿第3~5茬草雨季收获难的问题。于2011-2016年在位于河北衡水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所试验站开展了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5种不同饲草作物模式评价研究,以及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的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为解决海河平原区苜蓿第3~5茬草雨季收获难的问题。于2011-2016年在位于河北衡水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所试验站开展了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5种不同饲草作物模式评价研究,以及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的生产性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不同饲草作物模式评价研究得出,30-30cm、20-40cm两种行距处理下的单作苜蓿小区干草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套作高丹草处理下苜蓿第2年前2茬干草产量显著低于单作苜蓿小区干草产量(P<0.05);套作青贮玉米处理后的总食物当量数显著高于单作苜蓿小区(P<0.05),但套作青贮玉米处理后的总经济效益与单作苜蓿小区无显著差异(P>0.05);套作青贮玉米处理下的平均光能利用率、水分利用效率、土地当量比均显著高于单作苜蓿小区(P<0.05)。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的生产性能比较研究得出,30-30cm、20-40cm行距套作青贮玉米处理下的苜蓿前2茬干草产量、总食物当量数、总经济效益、平均光能利用率、水分利用效率、土地当量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得出,海河平原区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的关键种植技术为:单作苜蓿田采用20-40cm宽窄行秋播种植,于第2年前2茬苜蓿草收获后,在宽行中间套作青贮玉米,青贮玉米密度在6万株·hm-2以内,9月底将套作的青贮玉米与苜蓿一起收获,之后苜蓿田苜蓿正常越冬,下一年再重复种植青贮玉米。该模式在保证与单作苜蓿同等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可有效解决苜蓿3~5茬草雨季收获难、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套作 饲草作物 生产性能 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贮模式对高丹草青贮发酵品质及体外产气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梁欢 刘贵波 +4 位作者 吴佳海 曾兵 李源 游永亮 赵海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8-196,共9页
为了解决高丹草因水分高造成青贮发酵品质不佳的问题,通过添加不同种类干草(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和苜蓿干草)及干草添加量(12.5,25.0,37.5和50.0kg/t)对混贮高丹草营养价值、青贮发酵品质及体外产气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独... 为了解决高丹草因水分高造成青贮发酵品质不佳的问题,通过添加不同种类干草(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和苜蓿干草)及干草添加量(12.5,25.0,37.5和50.0kg/t)对混贮高丹草营养价值、青贮发酵品质及体外产气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独青贮高丹草的丁酸含量较高,弗氏评分等级仅为"可",添加干草混贮可显著提高青贮高丹草的发酵品质,从添加干草的种类来看,添加小麦秸秆组青贮发酵品质最高,添加苜蓿干草组营养价值最高,苜蓿干草组的体外72h干物质消失率(IVDMD)、产气速率(c)和达到最大产气量1/2时的产气速率(AGPR)均为最高,3种干草在72h累积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以及产气延滞时期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从干草的添加量来看,添加25.0kg/t干草的青贮发酵品质最优,达到产气量1/2所需要时间也最长,添加50.0kg/t干草的营养价值和IVDMD最高,添加37.5kg/t干草的产气速率和AGPR最大,添加不同重量干草对混贮高丹草的72h累积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以及产气延滞时期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考虑青贮发酵品质和饲料营养价值,得出最佳的混贮模式为在高丹草中添加37.5kg/t小麦秸秆,添加50.0kg/t苜蓿干草混贮高丹草的体外干物质消失率最高,添加37.5kg/t苜蓿干草组产气速率最快,添加50.0kg/t小麦秸秆组的72h累积产气量和理论最大产气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丹草 混合青贮 营养价值 青贮发酵品质 体外产气动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河平原区棉花饲用黑麦复种方式及水肥利用效率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游永亮 赵海明 +3 位作者 李源 武瑞鑫 刘贵波 翟兰菊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6-176,共11页
2011年10月-2014年10月连续3年在河北省任县安排了定位试验,通过饲用黑麦不同播期与棉花构建几种棉草复种茬口搭配方式,从产量、经济效益、水分利用效率和养分利用效率以及对土壤肥力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棉花饲用黑麦复种的可行性及复种... 2011年10月-2014年10月连续3年在河北省任县安排了定位试验,通过饲用黑麦不同播期与棉花构建几种棉草复种茬口搭配方式,从产量、经济效益、水分利用效率和养分利用效率以及对土壤肥力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棉花饲用黑麦复种的可行性及复种方式。结果表明,棉花可与饲用黑麦复种,为降低饲用黑麦对棉花的影响,饲用黑麦可适当推迟到10月20日播种,次年4月底收获,效益可提高5470.1元·hm^(-2)。棉花饲用黑麦复种与棉花单作相比,平均水分利用率提高16.49%;水分经济利用效率提高56.54%;并且土壤有机质平均增长幅度提高5.71%,土壤含盐量平均降低幅度达到23.72%,土壤改良效果明显;是适用于该区域的高效复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饲用黑麦 冬闲田 复种 产量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用麦类作物的生物量积累和营养品质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7
13
作者 游永亮 赵海明 +4 位作者 李源 武瑞鑫 刘贵波 周健东 陈俊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9-201,共13页
为了探究饲用麦类作物生物量积累和营养品质动态变化规律,2016-2018年在华北平原的河北衡水测定了黑麦、冬性饲用小黑麦、冬小麦、粮饲兼用型小黑麦、燕麦、青稞和春性饲用小黑麦7类麦类作物从拔节期至蜡熟期的生长发育进程、生物量和... 为了探究饲用麦类作物生物量积累和营养品质动态变化规律,2016-2018年在华北平原的河北衡水测定了黑麦、冬性饲用小黑麦、冬小麦、粮饲兼用型小黑麦、燕麦、青稞和春性饲用小黑麦7类麦类作物从拔节期至蜡熟期的生长发育进程、生物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黑麦、冬性饲用小黑麦、冬小麦和粮饲兼用型小黑麦一般在5月中下旬达到乳熟期,而燕麦、青稞和春性饲用小黑麦一般在6月上旬。7类麦类作物的平均生物量从拔节期的2.72×10^(3)kg·hm^(-2)增长到蜡熟期的10.19×10^(3)kg·hm^(-2),其中冬性饲用小黑麦在各个生育期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其他6类麦类作物(P<0.05),较其他6类麦类作物平均提高61.4%。7类麦类作物的粗蛋白含量随着生育期进程逐渐降低,淀粉含量逐渐升高,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开花期前逐渐升高,开花期后略有下降。采用Milk 2006综合评价7类麦类作物饲用品质显示,冬小麦从孕穗期后饲用品质优于其他6类麦类作物,吨干物质产奶量较其他6类麦类作物平均提高6.9%。综合生物量和饲用品质及生育期,冬性饲用小黑麦拔节期至蜡熟期hm;产奶量均显著高于其他6类麦类作物(P<0.05),较其他6类麦类作物平均提高46.3%,综合表现好,适于在华北平原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麦类 生物量 营养成分 动态变化 Milk 200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F7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文媛 王莹 +5 位作者 郭素芬 刘星 李智刚 刘贵波 许志鹏 张际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4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KLF样转录因子7(KLF7)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KLF7联合ADSC组、ADSC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均采用离断右半脊髓的方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KLF7联合A... 目的观察KLF样转录因子7(KLF7)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KLF7联合ADSC组、ADSC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均采用离断右半脊髓的方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KLF7联合ADSC组于脊髓损伤组织注入100μL ADSC(ADSC均采用PKH26进行标记)及2μL AAV2-KLF7腺病毒,ADSC组仅注入100μL ADSC,对照组仅注入100μL PBS。术后1天及1、2、3、4周行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术后4周,应用诱发电位仪和磁刺激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神经电生理反应,记录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及波幅。术后4周处死,采用Western boltting法检测脊髓损伤组织KLF7、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A(TrkA)蛋白相对表达量,计算脊髓损伤面积百分比及ADSC数量(以PKH26的光密度值表示)。结果与术后1天比较,各组术后1、2、3、4周BBB评分均升高(P均<0.05)。术后4周,KLF7联合ADSC组与ADSC组BBB评分、神经传导速度、波幅、ADSC数量及脊髓损伤组织NGF、Trk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潜伏期及脊髓损伤面积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且KLF7联合ADSC组上述变化更明显(P均<0.05)。KLF7联合ADSC组脊髓损伤组织KLF7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ADSC组及对照组(P均<0.05)。结论KLF7联合ADSC可减轻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损伤,改善其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KLF7促进ADSC存活及提高脊髓损伤组织NGF、Trk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KLF样转录因子7 脂肪源性干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酪氨酸激酶A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皂甙Ⅳ联合ADSC对坐骨神经缺损后大鼠运动功能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莹 李文媛 +3 位作者 刘贵波 冯克俭 孙平 刘艳翠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9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皂甙Ⅳ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各10只,4组均采用化学萃取脱细胞方法制备大鼠缺损脱细胞神经支架(ARSN)。ARSN组注入等剂量DMEM于ARSN;黄... 目的探讨黄芪皂甙Ⅳ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各10只,4组均采用化学萃取脱细胞方法制备大鼠缺损脱细胞神经支架(ARSN)。ARSN组注入等剂量DMEM于ARSN;黄芪皂甙Ⅳ组注入等剂量DMEM于ARSN,并于术前5 min及术后12、24 h腹腔注射黄芪皂甙Ⅳ(20 mg/kg);ADSC组注入等剂量ADSC(1×106/mL)于ARSN;黄芪皂甙Ⅳ+ADSC组同时采用黄芪皂甙Ⅳ组、ADSC组的方法。用各组的神经移植体桥接长1 cm坐骨神经两断端间的缺损造模,术后8周取材。检测各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神经电生理参数(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波幅)及胫前肌湿重比率。结果与ARSN组比较,黄芪皂甙Ⅳ组、ADSC组和黄芪皂甙Ⅳ+ADSC组术后各时点SFI增高,神经传导速度增快,潜伏期缩短,波幅增大,胫前肌湿重比率增高(P均<0.05);与黄芪皂甙Ⅳ组比较,黄芪皂甙Ⅳ+ADSC组术后56 d SFI增高,神经传导速度增快,潜伏期缩短,波幅增大,胫前肌湿重比率增高(P均<0.05)。结论黄芪皂甙Ⅳ联合ADSC移植能促进大鼠神经再生和运动功能恢复,其作用优于单独应用黄芪皂甙Ⅳ或AD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皂甙Ⅳ 脂肪源性干细胞 脱细胞异体神经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与苏丹草远缘杂交F1的生物学性状遗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海明 李源 +1 位作者 谢楠 刘贵波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1,共6页
对高粱(Sorghum bicolor)雄性不育系与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种间杂交的杂交种F1及其双亲的生育期、株高、分蘖数、叶片中脉颜色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种F1的孕穗天数有明显的趋中特点;F1的株高表现高秆特性,具有明显的杂... 对高粱(Sorghum bicolor)雄性不育系与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种间杂交的杂交种F1及其双亲的生育期、株高、分蘖数、叶片中脉颜色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种F1的孕穗天数有明显的趋中特点;F1的株高表现高秆特性,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F1的分蘖性介于双亲分蘖性之间;F1的叶片中脉颜色表现为高粱不育系与苏丹草只要有一个亲本为白脉,则F1就表现为白脉,只有双亲叶片中脉颜色均为蜡脉时F1才表现为蜡脉。因此培育高粱不育系与苏丹草杂交种(高丹草)要根据育种目标有目的选择双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不育系 苏丹草 杂交种 生物学性状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丹草“土-草-畜”界面的氮素运移规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源 赵海明 +4 位作者 游永亮 武瑞鑫 刘贵波 杨志敏 祖晓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49-1257,共9页
探讨施入氮在高丹草“土-草-畜”界面的运移规律,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15)N同位素标记法,设置0 kg∙hm^(−2)(CK)、90 kg∙hm^(−2)(N90)、180 kg∙hm^(−2)(N180)、270 kg∙hm^(−2)(N_(2)70)、360 kg∙hm^(−2)(N360)等^(15)N施... 探讨施入氮在高丹草“土-草-畜”界面的运移规律,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15)N同位素标记法,设置0 kg∙hm^(−2)(CK)、90 kg∙hm^(−2)(N90)、180 kg∙hm^(−2)(N180)、270 kg∙hm^(−2)(N_(2)70)、360 kg∙hm^(−2)(N360)等^(15)N施肥处理,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下高丹草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以及“土-草”界面施入氮的植物利用率、土壤残留率、损失率、茎叶分配率,“草-畜”界面肉羊、奶牛对施入氮的消化率、利用率、残留率的变化。结果表明,N180处理下的总干草产量显著高于CK和N90处理(P<0.05),与N_(2)70和N360处理无显著差异;“土-草”界面,N180处理下施入氮的植物利用率、土壤残留率最高,损失率最低,与N360处理差异显著(P<0.05),与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草-畜”界面,N180处理下肉羊对施入氮的利用率显著高于N360处理(P<0.05),与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N180处理下奶牛对施入氮的利用率最高,但与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施入氮在高丹草“土-草”界面的运移规律为:土壤残留25.22%,高丹草吸收23.95%,损失50.83%;高丹草茎、叶部位对施入氮的分配规律表现为:叶(54.35%)>茎(45.65%)。^(15)N标记高丹草被反刍动物消化后,综合得出,施入氮在高丹草“土-草-畜(肉羊)”界面施入氮的运移规律为:土壤残留25.22%,高丹草残留4.49%,肉羊吸收19.46%,损失50.83%;在“土-草-畜(奶牛)”界面的运移规律为:土壤残留25.22%,高丹草残留5.78%,奶牛吸收18.17%,损失50.83%。研究结果揭示了氮素在高丹草“土-草-畜”界面的运移规律,可为高丹草合理施肥及草畜转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标记 高丹草 “土-草-畜”界面 氮素利用率 土壤残留率 动物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X受体α对高糖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成永霞 孙立新 +3 位作者 张大伟 徐彪 郭素芬 刘贵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2期28-29,共2页
目的观察肝脏X受体α(LXRα)对高糖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H9c2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低T0组、中T0组、高T0组分别用二甲基亚砜及5、10、20μmol/L的LXRα激动剂T0901317预处理12 h,高糖... 目的观察肝脏X受体α(LXRα)对高糖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H9c2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低T0组、中T0组、高T0组分别用二甲基亚砜及5、10、20μmol/L的LXRα激动剂T0901317预处理12 h,高糖对照组不处理;之后低T0组、中T0组、高T0组、高糖对照组用33mmol/L的高糖浸润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Bcl-2、Bax和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空白组、低T0组、中T0组、高T0组、高糖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67%±0.82%、29.53%±4.21%、19.76%±2.80%、15.15%±1.90%、34.09%±5.32%;多组间比较,P<0.05;低T0组、高糖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P均<0.01;中T0组、高T0组与高糖对照组比较,P均<0.05。与空白组比较,低T0组、中T0组、高T0组、高糖对照组Bcl-2表达均降低,Bax和Caspase-3表达均增加,P均<0.05;与中T0组、高T0组比较,高糖对照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P均<0.05;低T0组与高糖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P均>0.05。结论中、高浓度LXRα可抑制高糖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降低Bax、Caspase-3表达和增加Bcl-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T0901317 肝脏X受体 高血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审冀饲3号饲草小黑麦栽培技术规范 被引量:3
19
作者 游永亮 武瑞鑫 +2 位作者 赵海明 李源 刘贵波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第3期79-80,共2页
冀饲3号为国审饲草小黑麦新品种,已连续3年被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列为主导品种,在农区发展前景广阔。文章详细介绍了冀饲3号饲草小黑麦品种特性、栽培技术及生产利用技术等,为冀饲3号饲草小黑麦推广种植提供技术规范。
关键词 饲草小黑麦 冀饲3号 品种特性 栽培技术规范 生产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谷新品系——冀谷17
20
作者 乔仁甫 刘贵波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42,共1页
河北省农科院旱作所培育的冀谷17曾于1998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集高产、优质、适口性好于一体的优良品种.
关键词 夏谷 新品系 冀谷17品种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