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形理论计算相渗分流量曲线 被引量:7
1
作者 刘西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62,共4页
分流量方程是油田基础研究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在油藏工程、水驱油理论以及油藏数值模拟计算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基于分形理论,通过详细分析相对渗透率测定实验数据,认为以含水饱和度(S_w)为标度,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K_(ro)/K... 分流量方程是油田基础研究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在油藏工程、水驱油理论以及油藏数值模拟计算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基于分形理论,通过详细分析相对渗透率测定实验数据,认为以含水饱和度(S_w)为标度,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K_(ro)/K_(rw))作为测量值具有分形特征,并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流量方程的拟合计算方法。该方法与传统油层物理学拟合计算的分流量方程相比较能在中低含水饱和度范围内大幅度提高产水率拟合精度,为油藏动态分析、水驱油理论与实验应用以及油藏数值模拟计算等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指导油田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分流量方程 含水率 相对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孔高渗砂岩油藏复杂油水关系主控因素——以长堤油田桩11块馆下段油藏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刘西雷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2期142-146,共5页
长堤油田桩11块是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长堤断裂带东侧的一个自西向东倾斜的鼻状构造,其馆下段(馆下22和馆下31)为油藏主力含油小层,油水关系复杂,存在"水高油低"现象。文中利用岩心、测井及多种分析测试资料,通过综合研究认... 长堤油田桩11块是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长堤断裂带东侧的一个自西向东倾斜的鼻状构造,其馆下段(馆下22和馆下31)为油藏主力含油小层,油水关系复杂,存在"水高油低"现象。文中利用岩心、测井及多种分析测试资料,通过综合研究认为,桩11块馆下段油藏的油水分布主要受控于该油藏成藏期的油气充注量与储层砂体微型构造形态的共同作用,同时还与区域性分布的优质盖层(隔层)等因素有关。通过分析该油藏的动态形成过程,建立了高孔高渗砂岩油藏复杂油水关系动态形成模式,为分析复杂条件下砂体的油水分布提供了一种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孔高渗砂岩 水高油低 油水界面 油气成藏 微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ibull模型的相渗关系表征研究
3
作者 刘西雷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1-146,共6页
针对特低含水饱和度和特高含水饱和度时相渗关系表征误差较大的问题,通过对大量岩芯样品的相对渗透率测定实验数据进行详尽分析,发现水、油相对渗透率比值的自然对数ln(K_(rw)/K_(ri))与标准化后的含水饱和度S_(wn)的双重自然对数ln(ln1... 针对特低含水饱和度和特高含水饱和度时相渗关系表征误差较大的问题,通过对大量岩芯样品的相对渗透率测定实验数据进行详尽分析,发现水、油相对渗透率比值的自然对数ln(K_(rw)/K_(ri))与标准化后的含水饱和度S_(wn)的双重自然对数ln(ln1/(1-S_(wn))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两者符合Weibull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基于Weibull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相渗关系表征关系式,并以此为基础改进了相渗分流量方程的拟合计算方法。该方法及由其推导的相渗分流量方程较传统油层物理学方法计算的分流量方程在特低一中含水期内能大幅度提高产水率的拟合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ibull函数 相渗表征 分流量方程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砂砾岩体岩性定量识别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兆徽 徐守余 +3 位作者 刘西雷 吴颖昊 宋泓霖 牛丽娟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4-118,126,共6页
复杂砂砾岩体的岩性多样,缺少效果较好的岩性定量识别方法,为此,通过对大量岩性和测井信息进行比较和定量分析,形成了一套复杂砂砾岩体岩性定量识别的新型实用技术。以CH油田近物源砂砾岩扇体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岩心、粒度分析及铸体... 复杂砂砾岩体的岩性多样,缺少效果较好的岩性定量识别方法,为此,通过对大量岩性和测井信息进行比较和定量分析,形成了一套复杂砂砾岩体岩性定量识别的新型实用技术。以CH油田近物源砂砾岩扇体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岩心、粒度分析及铸体薄片等资料精确落实部分岩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交会图图版来确定关键岩性的测井响应值;其次利用阵列感应曲线区分泥岩、泥质砂砾岩和砂砾岩这3种岩性;再利用密度曲线进一步区分出砂岩、砾岩、泥质砂岩和泥质砾岩;最后利用三孔隙度(密度、声波时差、中子)及波阻抗等曲线区分出灰质砂岩与灰质砾岩,进而定量识别出复杂砂砾岩体的7种主要岩性。从识别结果上看,正确率总体在7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砂砾岩体 岩性定量识别 阵列感应 波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古潜山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油水界面确定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2
5
作者 吴丰 张晓丽 +4 位作者 张亚 刘西雷 梁金萍 李鹏 代槿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5期10654-10660,共7页
草古地区奥陶系潜山油藏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主要为裂缝,其次为溶蚀孔洞。草古潜山油藏具有较高的初始产能,但开发过程中水侵严重,导致储层流体性质判别和油水界面确定困难,极大地影响了草古潜山油藏的生产开发。为... 草古地区奥陶系潜山油藏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主要为裂缝,其次为溶蚀孔洞。草古潜山油藏具有较高的初始产能,但开发过程中水侵严重,导致储层流体性质判别和油水界面确定困难,极大地影响了草古潜山油藏的生产开发。为了更有效地对草古潜山油藏进行生产开发,首先,以成像测井标定常规测井建立了储层识别与分类标准,利用电法和非电法测井组合图版进行流体性质识别;其次,结合测井解释和试采结果确定油藏原始油水界面,并且在考虑断层和裂缝影响的条件下,提出了一种单井动态油水界面预测方法;最后,叠合储层分布、裂缝分布与剩余油分布确定了开发潜力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草古潜山油藏储层可分为Ⅰ、Ⅱ、Ⅲ类;声波~深电阻率/浅电阻率(AC~RD/RS)图版和自然电位*深电阻率/浅电阻率~深电阻率(SP*RD/RS~RD)图版结合可有效区分油层、水层和干层;油藏原始油水界面深度为920 m,考虑垂直裂缝影响的油水界面计算公式能较准确确定动态油水界面;过断层的井初期含水率高,远离断层的井含水率上升速度快;平均裂缝孔隙度越高、Ⅰ类储层占比越高,含水率上升速度越快;A113、A11-9、A1-4井区具有开发调整潜力。提出的油水界面及有利区的确定方法为后期油藏开发提供了依据,也为其他裂缝性油藏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性碳酸盐岩 潜山 油水界面 含水率 有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积分摄动方程的迭代求解
6
作者 赵增勤 刘西雷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2-26,共5页
研究非线性积分摄动方程u(x)=λ∫Ωk(x,y)H(y,u(y))dy+T(u(x)),λ>0,其中k(x,y)是非负可测的,H(x,u),T(u)关于u不必是单调的。在一定条件下。
关键词 积分摄动方程 唯一性 迭代逼近 正解 存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原油稠化对剩余油富集的有利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兆徽 翟麟秀 +2 位作者 吴颖昊 彭英 刘西雷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3-98,共6页
胜利油田虽已进入含水率约99%的特高含水期,但从取心情况来看,岩心含油饱和度主体在60%~80%之间,即岩心含水饱和度低、水驱采出液高含水、电加热采出液几乎为纯油不含水。为解释这三点看似矛盾的现象,提出了地下原油水驱后逐渐生物降... 胜利油田虽已进入含水率约99%的特高含水期,但从取心情况来看,岩心含油饱和度主体在60%~80%之间,即岩心含水饱和度低、水驱采出液高含水、电加热采出液几乎为纯油不含水。为解释这三点看似矛盾的现象,提出了地下原油水驱后逐渐生物降解稠化的新型解释,认为油田长期开采后,会因为水驱而发生快速的生物降解。实验状态下,生物降解至6级以上大约需要8周时间。由于原油的逐渐稠化,使胜利油田早期出现地表采出液特高含水的情况。地下含油饱和度仍较高,且主体为难于采出的稠油和沥青,使剩余油富集。水驱的增稠作用虽然对过去的采收率有一定影响,然而就目前而言,稠化后形成的周边沥青,对剩余油的富集反而起到了有利的保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心含油饱和度 水驱 增稠 沥青 剩余油富集 保存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