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橄榄菜贮藏过程中营养及安全品质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徐玉娟 王健霞 +5 位作者 刘袆帆 王锋 余元善 肖更生 刘东杰 马路凯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0期165-171,共7页
为研究橄榄菜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对橄榄菜水分含量、食盐含量、糖分含量、脂肪含量、脂肪酸含量、亚硝酸盐含量、反式脂肪酸含量、丙烯酰胺含量进行检测;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mobility spectrometry,GC-I... 为研究橄榄菜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对橄榄菜水分含量、食盐含量、糖分含量、脂肪含量、脂肪酸含量、亚硝酸盐含量、反式脂肪酸含量、丙烯酰胺含量进行检测;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检测橄榄菜挥发性物。结果显示,在25℃贮藏条件下,水分含量为(2.04±0.04)~(2.33±0.05)g/100 g,食盐含量为(3.10±0.08)%~(4.41±0.03)%,糖分含量为(0.17±0.00)%~(1.10±0.02)%,脂肪含量为(33.70±0.35)%~(46.20±0.37)%,理化指标的变化对橄榄菜品质的影响较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饱和脂肪酸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脂肪酸与挥发性物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总反式脂肪酸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亚硝酸盐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贮藏21 d时达到“亚硝峰”23 mg/kg,已超过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的亚硝酸盐含量指标,21 d后,亚硝酸盐含量逐渐下降;橄榄菜在贮藏过程中未检出丙烯酰胺(<0.005%);橄榄菜在25℃条件下储存35 d品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菜 营养 理化指标 品质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及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潮汕橄榄菜风味物质组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健霞 刘袆帆 +2 位作者 徐玉娟 马路凯 肖更生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7期158-164,共7页
借助顶空-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HS-GC-QTOF/MS)技术对橄榄菜挥发性物质进行研究,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s,ROAV)法... 借助顶空-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HS-GC-QTOF/MS)技术对橄榄菜挥发性物质进行研究,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s,ROAV)法确定橄榄菜关键风味物质。结果表明:橄榄菜中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44种(匹配度大于80%),其中醇类物质6种、烷类物质6种、醛类物质4种、酯类物质4种、酸类物质3种、酮类物质2种、杂环类物质7种,硫化物4种,其他物质8种。环丙基甲基甲醇、丙醛(腥味、青草味)、乙酸(酸香)含量较高,环丙基甲基甲醇、丙醛、乙酸为主要挥发性物质。ROAV>1的物质为乙硫醇、甲硫醇,0.1≤ROAV<1的物质为丙醛。乙硫醇、甲硫醇为关键风味物质,丙醛对橄榄菜风味具有修饰作用。新鲜橄榄菜风味物质丰富,风味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菜 顶空-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挥发性成分 相对气味活度值 关键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桃过敏原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3
作者 桂沄坤 王锋 +4 位作者 陈舒情 刘袆帆 丘苑新 王琴 肖更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129-138,共10页
【目的】鹰嘴桃是岭南地区的特色水果,因其良好的风味和品质被评为“岭南十大佳果”。通过分析鹰嘴桃过敏原蛋白的抗原表位,为过敏原重组抗原的制备提供研究基础,也为阐述食品加工过程中鹰嘴桃过敏原的特性变化和致敏特性提供研究依据... 【目的】鹰嘴桃是岭南地区的特色水果,因其良好的风味和品质被评为“岭南十大佳果”。通过分析鹰嘴桃过敏原蛋白的抗原表位,为过敏原重组抗原的制备提供研究基础,也为阐述食品加工过程中鹰嘴桃过敏原的特性变化和致敏特性提供研究依据。【方法】利用磷酸缓冲液提取鹰嘴桃冻干粉中的粗蛋白,采用SDS-PAGE蛋白电泳方法鉴定并联合蛋白质谱方法分析粗蛋白中存在的过敏原,通过蛋白数据库UniProt进行筛选比对,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致敏蛋白的理化性质、空间结构和抗原表位等生物学特性。【结果】从鹰嘴桃中鉴定出7种致敏蛋白(A0A251RBV3、P86888、M5X697、M5WV03、M5WTQ8、Q2I6V8、Q9LED1),主要归属于病程相关蛋白(Pru p 1)、类甜蛋白(Pru p 2)、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家族(Pru p 3)和赤霉素调节蛋白(Pru p 7)4类过敏原蛋白。7种鹰嘴桃过敏原蛋白具有较高稳定性,分子量为6.91~26.04 kD,脂肪族氨基酸指数为29.37~81.54。M5WTQ8和Q2I6V8过敏原蛋白为酸性蛋白,其余过敏原蛋白为碱性蛋白。除Q9LED1蛋白外,其余过敏原蛋白均为亲水蛋白。筛选抗原表位、亲水性和柔韧性大于0且表面可及性大于1的区域,并结合二、三级蛋白结构分析蛋白键能较低的区域,获得鹰嘴桃过敏原的抗原表位分别为Pru p 1(EIP、GSQ、KEN、NL、KG、EIK、HPD)、Pru p 2(TGDQKPQ、SP、NQ、PPNDKPETCPPT、DDKSS、RP)、Pru p 3(RT、VN)和Pru p 7(AGY、GTYGN、LKNSKGN)。【结论】通过对鹰嘴桃过敏原蛋白的结构、亲水性、表面可及性、柔韧性和抗原指数进行分析,获得过敏原蛋白的多个抗原表位,可为鹰嘴桃过敏原在食品加工中的致敏特性研究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桃 过敏原蛋白 蛋白质谱 生物学特性 蛋白结构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金柚幼果总黄酮工艺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琴 罗洁莹 +1 位作者 柳建良 刘袆帆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3-91,共9页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金柚幼果黄酮的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分别研究提取过程中微波功率、超声波功率、液料比和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金柚幼果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并对这4个因素做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最优提取...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金柚幼果黄酮的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分别研究提取过程中微波功率、超声波功率、液料比和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金柚幼果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并对这4个因素做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参数是微波功率为410 W,超声波功率为420 W,液料比为11∶1(mL/g),提取时间为42 min。在最优工艺下,总黄酮的提取率达68.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技术 金柚幼果 总黄酮 响应面法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法制备活性多糖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袆帆 林诺怡 +4 位作者 成坚 马路凯 陈乃驿 冯浩锴 王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1-287,共7页
活性多糖安全、无毒,具有调节免疫、抗氧化、抗菌、降血糖等生理功效,在医药、食品工业、卫生及保健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微生物发酵制备活性多糖,可充分利用原料中的物质,在发酵过程中可将人体不能直接吸收的高分子物质分解为... 活性多糖安全、无毒,具有调节免疫、抗氧化、抗菌、降血糖等生理功效,在医药、食品工业、卫生及保健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微生物发酵制备活性多糖,可充分利用原料中的物质,在发酵过程中可将人体不能直接吸收的高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可能产生新的活性物质,使有效成分发挥更佳作用,减少毒副作用等优点,因而备受关注。文章从发酵菌种、发酵工艺、细菌多糖合成途径及发酵多糖的结构与活性4个方面对微生物发酵制备活性多糖的方法进行论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发酵 活性多糖 合成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柚柚子籽油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袆帆 刘芯如 +2 位作者 黄妙如 王琴 马路凯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17,共4页
以广东梅州金柚柚子籽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对柚子籽中的油脂进行提取,分析其脂肪酸组成、酸价、过氧化值等理化指标,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对柚子籽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同时对柚子籽粕中多... 以广东梅州金柚柚子籽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对柚子籽中的油脂进行提取,分析其脂肪酸组成、酸价、过氧化值等理化指标,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对柚子籽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同时对柚子籽粕中多肽、多糖、多酚和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柚子籽油得率为(55.74±1.25)%,柚子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68.43%,主要是亚油酸((40.45±0.05)%)和油酸((23.08±0.03)%);柚子籽油中生育酚和角鲨烯的含量分别为(56.04±0.36)μg/g和(4.22±0.22)μg/g,酸价(KOH)((0.86±0.16)mg/g)、过氧化值((0.63±0.14)mmol/kg)均较低,且在国标限量范围内;柚子籽油共鉴定出57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烃、醇、酸、酯、醛酮、酚和含氮类化合物,赋予了柚子籽油独特的柚子香味;柚子籽粕中多肽和多糖含量较高,分别为3.50%和3.90%,柚子籽粕中多酚和黄酮含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子籽油 制备 不饱和脂肪酸 理化性质 生育酚 角鲨烯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金柚柚皮中柚皮苷的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能力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袆帆 梁嘉熹 王琴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56-163,共8页
以金柚柚皮为对象,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提法,优化提取金柚柚皮中的柚皮苷,对其在体外水平及细胞水平的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与讨论。选取时间、超声波功率与料液比为主要参数进行单因素试验,随后采用响应面模型对其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 以金柚柚皮为对象,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提法,优化提取金柚柚皮中的柚皮苷,对其在体外水平及细胞水平的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与讨论。选取时间、超声波功率与料液比为主要参数进行单因素试验,随后采用响应面模型对其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提取金柚柚皮中柚皮苷的最佳时间为71min,超声波功率为600W,料液比为1∶28(g/mL),在该条件下通过验证试验得到提取率为(3.8±0.4)%。此外,不同浓度柚皮苷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在自由基体系中均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通过经2,2-偶氮二(2-甲基丙基咪)二盐酸盐(2,2'-azobis-2-methyl-propanimidamide,AAPH)诱导的红细胞溶血模型,探究柚皮苷提取物在细胞水平上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发现柚皮苷提取物在浓度为5.35μg/mL时,红细胞的溶血率与AAPH组相比,显著降低,为(6.2±1.4)%,表明得到的柚皮苷提取物能有效保护红细胞免受AAPH自由基的攻击,从而显著性降低红细胞在氧化应激条件下的红细胞溶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苷提取物 超声波辅助 响应面分析 抗氧化 红细胞溶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香精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袆帆 郑文雄 +4 位作者 李素芬 肖更生 王琴 朱卫家 李思梅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6-190,共5页
以自制板栗酶解液为主要原料,辅以氨基酸、葡萄糖为辅料研制板栗香精。通过美拉德反应得到反应液,冷冻干燥得到板栗固体香精。采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优化反应条件及配方,并对板栗固体香精产品进行色差、粒度和扫描电镜研究。结果表明... 以自制板栗酶解液为主要原料,辅以氨基酸、葡萄糖为辅料研制板栗香精。通过美拉德反应得到反应液,冷冻干燥得到板栗固体香精。采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优化反应条件及配方,并对板栗固体香精产品进行色差、粒度和扫描电镜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液:氨基酸(10 g L-谷氨酸、10 g L-天冬氨酸)、单糖(葡萄糖2 g)、板栗酶解液25 mL;最佳反应条件:温度为100℃,pH值为6.0,反应时间为100 min。板栗香精亮度较暗,主要偏向红色和黄色,其平均粒径为(557.23±14.59)nm,分散性为0.53±0.05,表面无裂纹而且表现出皱褶状态。因此,板栗香精保留了板栗的香味,同时味道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香精 美拉德反应 正交实验 食用香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超声波辅助改善黑蒜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袆帆 林映妤 +3 位作者 张浣悠 李妍馥 肖更生 王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9-316,共8页
黑蒜是一种新型加工大蒜产品,其加工工艺条件的优化和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大蒜的品质。以单头大蒜和多瓣大蒜为原料,采用微波-超声波辅助处理技术和三段变温发酵法生产黑蒜,通过低场核磁共振分析对黑蒜加工过程... 黑蒜是一种新型加工大蒜产品,其加工工艺条件的优化和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大蒜的品质。以单头大蒜和多瓣大蒜为原料,采用微波-超声波辅助处理技术和三段变温发酵法生产黑蒜,通过低场核磁共振分析对黑蒜加工过程中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随着加工时间的增加,T2自由水活性降低且逐渐转移到了蒜瓣表面。结合黑蒜感官分析评价结果发现,超声辅助微波预处理能够明显改善黑蒜的感官品质,且缩短黑蒜的加工总时长至41 d。黑蒜理化性质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黑蒜性状与其化学性质有关。单头黑蒜性质呈规律性变化,三段发酵工艺提高了单头黑蒜口感和品质,但对多瓣黑蒜的影响不明显。最后建立黑蒜品质简单分级模型,利用大蒜亮度为主要因素对黑蒜产品进行评价,为黑蒜的加工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蒜 低场核磁共振 自由水活度 实时监控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香蕉、粉蕉成熟过程中硬度变化建立成熟度随机森林模型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袆帆 杜卉妍 +3 位作者 钟玉鸣 马路凯 李小敏 朱立学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6期106-115,共10页
【目的】研究香蕉和粉蕉成熟过程中果实柄部、中部和端部的硬度变化,并据此建立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其成熟度。【方法】通过GY-4型果实硬度计分别测量香蕉和粉蕉成熟过程中果实柄部、中部、端部3个部位的硬度,并用相关性分析研究果实硬度... 【目的】研究香蕉和粉蕉成熟过程中果实柄部、中部和端部的硬度变化,并据此建立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其成熟度。【方法】通过GY-4型果实硬度计分别测量香蕉和粉蕉成熟过程中果实柄部、中部、端部3个部位的硬度,并用相关性分析研究果实硬度与其他相关成熟指标之间的关系。使用相似性分析(ANOSIM)分别对香蕉与粉蕉成熟过程中果实3个部位的硬度进行分级后,通过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构建模型预测其成熟度,再比较果实各部位硬度对模型的重要性。【结果】香蕉和粉蕉成熟过程中果实硬度变化趋势相似,果实3个部位的硬度变化不一致。利用相关性分析发现香蕉与各种酶类活性和乙烯释放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香蕉和粉蕉成熟度随机森林模型的错误率分别为4.94%和0%,说明此模型能准确预测香蕉与粉蕉的成熟度,且香蕉果实中部与粉蕉果实柄部的硬度对模型的影响最大。【结论】利用随机森林模型,香蕉和粉蕉成熟过程中果实硬度能准确预测其成熟度,且果实3个部位的硬度变化不一致,根据果实不同部位的成熟度差异可提高利用率,香蕉果实中部与粉蕉果实柄部的硬度更能反映自身的成熟度,为鲜食蕉成熟度量化与快速监测分级提供参考,促进食品加工工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粉蕉 部位 果实硬度 成熟预测模型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桃仁油的品质及挥发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路凯 崔芸 +5 位作者 毛国兴 陈海光 刘袆帆 丘苑新 柳建良 彭镰心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4-109,共6页
采用正己烷浸出法提取鹰嘴桃仁中油脂,对其主要理化性质(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脂溶性伴随物(生育酚、甾醇及角鲨烯)含量进行分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正己烷为提取剂,鹰嘴桃... 采用正己烷浸出法提取鹰嘴桃仁中油脂,对其主要理化性质(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脂溶性伴随物(生育酚、甾醇及角鲨烯)含量进行分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正己烷为提取剂,鹰嘴桃仁油得率为33.82%,酸值(KOH)为0.46 mg/g,过氧化值为1.66 mmol/kg,茴香胺值为0.86,符合我国植物油原油的卫生标准;鹰嘴桃仁油主要脂溶性伴随物为生育酚(174.28μg/g)、角鲨烯(6.03μg/g)和β-谷甾醇(2.68μg/g);鹰嘴桃仁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93.56%),主要是油酸(76.56%)和亚油酸(16.89%);此外,鹰嘴桃仁油中共鉴定出3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是鹰嘴桃仁油风味物质的主要来源,占总挥发性成分的71.93%,其中苯甲醛、糠醛、壬醛和异丁醛是主要风味物质。研究结果可为有效实现鹰嘴桃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及鹰嘴桃仁油的进一步研究及高效利用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桃仁油 理化性质 脂肪酸组成 脂溶性伴随物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立叶近红外光谱法测定桃果中果胶含量 被引量:3
12
作者 包瑶 柳建良 +5 位作者 钟玉鸣 陈钰敏 翟德全 王琴 马路凯 刘袆帆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0期7233-7240,共8页
目的建立傅立叶近红外光谱法(Fourier transform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FT-NIR)检测桃果中果胶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以2个桃品种为材料,采集近红外光谱样品,探讨光谱预处理对模型的影响。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目的建立傅立叶近红外光谱法(Fourier transform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FT-NIR)检测桃果中果胶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以2个桃品种为材料,采集近红外光谱样品,探讨光谱预处理对模型的影响。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以及主成分回归(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PCR)进行建模,建模相关系数(rc)、建模均方偏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alibration,RMSEC)、预测相关系数(rp)、预测均方偏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for prediction,RMSEP)作为模型的评价标准。结果2个品种的近红外光谱图和果胶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和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ignal correction,MSC)对原始光谱的光程进行选择,对建模结果的影响基本一致。综合得出最佳模型是利用PLS方法建模并采用MSC/SNV结合一阶导数和Savitzky-Golay(S-G)平滑对近红外光谱图进行预处理,评价参数分别为rc=0.7795、rp=0.7545、RMSEC=0.0933、RMSEP=0.0534和rc=0.7800、rp=0.7530、RMSEC=0.0932、RMSEP=0.0534。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桃果中果胶含量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 傅立叶近红外光谱技术 光谱预处理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手瓜复配柚子果酱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素芬 王琴 +2 位作者 胡晖亮 李妍馥 刘袆帆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8-104,共7页
试验以柚子皮果胶、柚子肉、佛手瓜肉为主要原料制作复合果酱。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果胶得率为依据,筛选出从柚皮中提取果胶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从柚皮中提取果胶的最佳条件为:pH 1.5,水浴温度60℃,水浴时间70 min,该条... 试验以柚子皮果胶、柚子肉、佛手瓜肉为主要原料制作复合果酱。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果胶得率为依据,筛选出从柚皮中提取果胶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从柚皮中提取果胶的最佳条件为:pH 1.5,水浴温度60℃,水浴时间70 min,该条件下果胶得率达到33.41%±0.96%。其次,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分析,以保水性为依据,筛选出佛手瓜柚子复合果酱的最佳配方工艺。复合果酱的最佳配方为佛手瓜和柚子质量比1∶1,柚子皮果胶提取液添加量23%,糖的添加量26%,最佳配方下的佛手瓜柚子复合果酱酸甜适合,同时又能突出柚子的清香味。其保水性能达到50.33%±0.95%,水分为49.11%±0.98%,可溶性固形物为47.14%±1.32%。与市面上的菠萝果酱相比,具有保水性较高、绿色健康的优势。该研究对佛手瓜的市场发展和提高柚子皮的利用率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瓜 柚子肉 柚子皮果胶 复合果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蛋白的结构表征及细胞免疫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诺怡 成坚 +5 位作者 王琴 马路凯 梁嘉熹 李素芬 姚文倩 刘袆帆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65,共7页
为充分利用柚子资源并减少环境污染,以金柚柚皮为原料,采用改良Osborne法分级提取柚皮蛋白,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氨基酸组成分析对蛋白的结构进行初步鉴定,并使用MTT法和ELISA检测法分别检测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的存活率、NO含量... 为充分利用柚子资源并减少环境污染,以金柚柚皮为原料,采用改良Osborne法分级提取柚皮蛋白,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氨基酸组成分析对蛋白的结构进行初步鉴定,并使用MTT法和ELISA检测法分别检测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的存活率、NO含量以及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实验发现,柚皮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提取率分别为(15.47±0.17)%、(4.20±0.09)%、(0.18±0.02)%和(0.04±0.01)%,扫描电镜观察到柚皮清蛋白为片状,球蛋白为多孔状,醇溶蛋白为条状相连的片状结构,3种蛋白只在N—H、—OH和—CH的官能团处发生构象变化,柚皮蛋白中的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最为丰富,含量分别为125.49和50.48 g/100 g。在免疫活性方面,清蛋白在800μg/mL时刺激RAW 264.7细胞产生NO的能力以及促进细胞产生TNF-α和IL-6的能力最强,浓度分别为95.46μmol/L,9528.05和1769.33 pg/mL,实验数据表明柚皮清蛋白的免疫调节能力最强,具有保健食品开发和医学用药开发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 蛋白 结构 聚类分析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果汁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3
15
作者 马路凯 卢晓丽 +6 位作者 何秋璇 崔芸 刘袆帆 黄炳钰 井敏敏 张世昂 朱立学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82-189,共8页
随着“大健康”及营养膳食的普及,人们对健康愈加关注,富有营养的功能食品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发酵果汁顺势而生。随着其研发及生产技术日趋成熟,已然成为饮料行业的新亮点。该文就发酵果汁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菌种选择、发酵... 随着“大健康”及营养膳食的普及,人们对健康愈加关注,富有营养的功能食品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发酵果汁顺势而生。随着其研发及生产技术日趋成熟,已然成为饮料行业的新亮点。该文就发酵果汁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菌种选择、发酵工艺、营养功效等,并提出其未来可能的一些发展方向,以期为加快发酵果汁的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果汁 益生菌 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木瓜籽油的营养特性及稳定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毛国兴 何秋璇 +4 位作者 刘国琴 程威威 沈思强 马路凯 刘袆帆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7-101,共5页
以番木瓜籽为研究对象,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番木瓜籽油,运用GC-MS对番木瓜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对其理化性质和脂溶性伴随物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其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番木瓜籽油得率为(28.62... 以番木瓜籽为研究对象,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番木瓜籽油,运用GC-MS对番木瓜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对其理化性质和脂溶性伴随物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其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番木瓜籽油得率为(28.62±0.27)%;番木瓜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86.54%),主要是油酸((44.03±1.21)%)和亚油酸((42.25±1.32)%),脂溶性伴随物主要有β-谷甾醇((5.11±0.16) mg/kg)、菜油甾醇((0.33±0.02) mg/kg)、生育酚((150.41±3.13) mg/kg);此外,番木瓜籽油酸值(KOH)((1.25±0.15) mg/g)、过氧化值((0.25±0.04)mmol/kg)均符合GB 2716—2018要求;番木瓜籽油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效果,IC50值分别为9.21 mg/m L和0.53 mg/m L,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储藏稳定性和热加工稳定性。番木瓜籽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油料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籽油 不饱和脂肪酸 甾醇 生育酚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粉虫油理化性质及营养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郑自奋 崔芸 +5 位作者 林勇 刘勇 刘袆帆 肖更生 余元善 马路凯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5162-5170,共9页
目的 研究黄粉虫油的理化性质与营养特性。方法 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黄粉虫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黄粉虫油的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对其理化性质、脂溶性伴随物含量及抗氧化... 目的 研究黄粉虫油的理化性质与营养特性。方法 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黄粉虫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黄粉虫油的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对其理化性质、脂溶性伴随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 黄粉虫含油量为(29.28±0.21)%,酸价(KOH)和过氧化值均符合食用油标准,分别为(0.94±0.06) mg/g和(4.54±0.29) mmol/kg,茴香胺值为6.04±0.68,共轭二烯值为6.97±0.23;黄粉虫油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81.68±1.95)%,主要是油酸[(43.41±1.27)%]和亚油酸[(36.34±0.59)%];黄粉虫油中的主要脂溶性伴随物为β-谷甾醇[(12.81±0.10) mg/100 g]、角鲨烯[(35.20±0.09) mg/100 g]和胆固醇[(70.52±0.12) mg/100 g];黄粉虫油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ammonium salt,ABTS]阳离子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效果;黄粉虫油中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烃、醛、醇、杂环、酯以及胺类物质,杂环类物质是主要的气味来源,为黄粉虫油脂提供特殊的香味。结论 黄粉虫含油量较高,油脂脂肪酸组成较好,营养物质丰富,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油料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粉虫油 理化性质 脂溶性伴随物 抗氧化活性 脂肪酸组成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木瓜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郑逸蓝 林映妤 +7 位作者 张倩玮 刘袆帆 柳建良 费永涛 卫娜 马路凯 黄炳玉 井敏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162-5169,共8页
番木瓜是番木瓜科番木瓜属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含有丰富的糖类、多酚、番木瓜碱、有机酸等物质,具有抗氧化、降血糖及抑菌等多种功效,用途甚广。且番木瓜在果干、果汁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深受人们喜爱。番木瓜皮、籽、叶具有多种活... 番木瓜是番木瓜科番木瓜属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含有丰富的糖类、多酚、番木瓜碱、有机酸等物质,具有抗氧化、降血糖及抑菌等多种功效,用途甚广。且番木瓜在果干、果汁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深受人们喜爱。番木瓜皮、籽、叶具有多种活性物质,而番木瓜副产物的利用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如广东当地有食用番木瓜籽的习惯。但目前番木瓜加工副产品较少,其副产物利用率较低,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不利于建成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为更好地利用番木瓜副产物,本综述围绕番木瓜加工过程产生的副产物及其功能活性成分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行整理,以期为番木瓜副产物合理应用、减少环境污染、农产品副产物高质化利用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 加工副产物 活性成分 食品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斛花金柚幼果功能性果酒酿造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黎敏仪 黄嫣怡 +6 位作者 陈子炀 李一川 赖升敬 霍志雄 陈李颉 王琴 刘袆帆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1-136,共6页
以金柚幼果以及新鲜铁皮石斛花为原料,经过打浆、酶解、过滤、添加石斛花浸提液、脱苦等步骤,探究最佳石斛花金柚幼果功能性果酒的酿造工艺。首先以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确定果胶酶添加量为0.2%,β-环糊精添加量为... 以金柚幼果以及新鲜铁皮石斛花为原料,经过打浆、酶解、过滤、添加石斛花浸提液、脱苦等步骤,探究最佳石斛花金柚幼果功能性果酒的酿造工艺。首先以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确定果胶酶添加量为0.2%,β-环糊精添加量为3.0%。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选取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初始p H为主要因素,进一步优化果酒的发酵参数。结果表明,加入3.0%的β-环状糊精脱苦,在接种量0.09%、初始p H值3.8、发酵温度24℃的条件下发酵9 d,其产品外观澄清,品质优良稳定,风味独特;与市面普通柚子果酒相比,石斛花金柚幼果功能性果酒具有丰富的抗氧化活性物质--黄酮(总黄酮含量0.03 g/L),为石斛花金柚幼果功能性果酒的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柚幼果 石斛花 功能性果酒 酿酒工艺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废弃物中纤维素的提取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冯志强 段邓乐 +3 位作者 马路凯 刘袆帆 王琴 陈玮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7305-7313,共9页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储量最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可再生和可生物降解等优势。通过光合作用,植物每年可合成的纤维素有数亿万t。其提取与利用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对纤维素提取方法及纤维素在食品...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储量最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可再生和可生物降解等优势。通过光合作用,植物每年可合成的纤维素有数亿万t。其提取与利用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对纤维素提取方法及纤维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首先介绍了纤维素的分子结构特点、化学性质等,总结并对比分析了纤维素常用提取方法,为纤维素的提取研究提供参考。其次,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应用领域分布广泛,但实际利用率依然偏低。本文详细介绍了纤维素在食品工业中(食品安全检测、食品保鲜材料、添加剂、功能性食品)的应用,同时讨论了纤维素资源对于未来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期为提高纤维素的综合利用水平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可再生资源 分离提取 食品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