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纤抑癌方干预大鼠肝癌前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刘蕊洁 杨先照 +2 位作者 张鹏 焦云涛 叶永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9期1309-1312,共4页
目的:通过对肝癌前病变大鼠予抗纤抑癌方灌胃给药,结合肝脏病理及相关指标的免疫组化检测,观察抗纤抑癌方对肝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5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15只、扶正化瘀组15只与抗纤抑癌组15只,除正常组... 目的:通过对肝癌前病变大鼠予抗纤抑癌方灌胃给药,结合肝脏病理及相关指标的免疫组化检测,观察抗纤抑癌方对肝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5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15只、扶正化瘀组15只与抗纤抑癌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二乙基亚硝胺腹腔注射诱导肝癌前病变形成,每周1次,持续14周,同时每天分别以等计量生理盐水、扶正化瘀胶囊及抗纤抑癌颗粒的水溶剂灌胃给药,在第14周末给药后取材,进行大鼠肝脏HE、Masson病理染色及FN、GST-Pi及PCNA指标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通过肝脏HE及Masson染色发现抗纤抑癌方较扶正化瘀胶囊可明显改善肝癌前病变大鼠肝脏纤维堆积及肝细胞异常增生情况,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抗纤抑癌方可明显减少肝癌前病变时FN、GST-Pi及PCNA表达(均为P<0.01),较扶正化瘀组也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分别为P<0.01、P<0.01及P<0.05)。结论:抗纤抑癌方具有改善肝癌前病变大鼠肝脏纤维堆积及肝细胞异常增生等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前病变 抗纤抑癌方 二乙基亚硝胺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环溪草堂医案》看王旭高治肝病临证特点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蕊洁 叶永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921-923,共3页
清代名医王旭高素以肝病治疗闻名,通过分析《环溪草堂医案》中《肝气、肝火、肝风》一门的61例病案,初步研究其临证治疗肝病的学术思想。王旭高认为阴虚阳亢、肝脾不调与痰瘀阻滞是肝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治疗重视养肾阴以抑肝阳,培脾土以... 清代名医王旭高素以肝病治疗闻名,通过分析《环溪草堂医案》中《肝气、肝火、肝风》一门的61例病案,初步研究其临证治疗肝病的学术思想。王旭高认为阴虚阳亢、肝脾不调与痰瘀阻滞是肝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治疗重视养肾阴以抑肝阳,培脾土以抑肝木,结合活血化瘀、消痰除湿,主次分明,收效斐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旭高 肝病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被引量:38
3
作者 刘蕊洁 张金波 刘锐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39-141,共3页
模糊聚类是一种重要数据分析和建模的无监督方法.对模糊聚类进行了概述,从理论和实验2个方面研究了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并对该算法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设计简单,应用范围广,但仍存在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点等问题,... 模糊聚类是一种重要数据分析和建模的无监督方法.对模糊聚类进行了概述,从理论和实验2个方面研究了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并对该算法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设计简单,应用范围广,但仍存在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点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C均值算法 模糊聚类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布的单组率Meta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刘蕊洁 杨先照 +2 位作者 张嘉鑫 曹旭 叶永安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8期2594-2601,共8页
目的:通过单组率合并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乙肝肝硬化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EMBASE、Web of k... 目的:通过单组率合并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乙肝肝硬化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EMBASE、Web of knowledge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自1963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相应研究信息并交叉核对,以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HRQ)横断面研究量表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6.0软件进行中医证候单组率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5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33篇,英文文献2篇,涉及乙肝肝硬化患者4805例、主要证候11种,其中8种证候可进行Meta分析:肝气郁结证分布频率为0.22(95%CI为0.18~0.26,P<0.01),水湿内阻证分布频率为0.19(95%CI为0.14~0.24,P<0.01),湿热蕴结证分布频率为0.22(95%CI为0.19~0.25,P<0.01),肝肾阴虚证分布频率为0.19(95%CI为0.19~0.24,P<0.01),瘀血阻络证分布频率为0.16(95%CI为0.12~0.21,P<0.01),脾肾阳虚证分布频率为0.11(95%CI为0.09~0.14,P<0.01),肝郁脾虚证分布频率为0.32(95%CI为0.14~0.50,P<0.01),脾虚湿盛证分布频率为0.16(95%CI为0.13~0.19,P<0.01);亚组分析显示,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及水湿内阻证在南方、北方不同地域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肝肝硬化中医证候以肝郁脾虚证、肝气郁结证、湿热蕴结证比例最高,不同地域对乙肝肝硬化的中医证候分布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中医 证候 单组率Meta分析 文献检索 地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