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产双低杂交油菜淮杂油1号的选育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葛山 赵祥祥 严卫古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6-68,共3页
淮杂油 1号系江苏淮阴农科所选育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杂交种 ,在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多年多点示范种植中均表现出生长优势强、产量高、品质优、抗 (耐 )菌核病、熟期适中等特性。江苏省区试平均产量3 15 7.75kg/hm2 ,比对照宁... 淮杂油 1号系江苏淮阴农科所选育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杂交种 ,在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多年多点示范种植中均表现出生长优势强、产量高、品质优、抗 (耐 )菌核病、熟期适中等特性。江苏省区试平均产量3 15 7.75kg/hm2 ,比对照宁杂 1号增产 4.5 0 % ,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2 843.40kg/hm2 ,比对照宁杂 1号增产 10 .79%。2 0 0 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 双低 杂交油菜 淮杂油1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淮杂油5号的选育 被引量:4
2
作者 刘葛山 蒋守华 《作物研究》 2008年第3期169-171,共3页
淮杂油5号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杂交新品种,不育系为H64A,恢复系为V24-22。淮杂油5号综合性状好,品质优,抗倒,抗(耐)病,熟期适中。在2003~2006年江苏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894.9 kg/hm^2,比对照宁杂1号增产... 淮杂油5号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杂交新品种,不育系为H64A,恢复系为V24-22。淮杂油5号综合性状好,品质优,抗倒,抗(耐)病,熟期适中。在2003~2006年江苏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894.9 kg/hm^2,比对照宁杂1号增产7.98%。在2006~2007年江苏省油菜新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984.5 kg/hm^2,比对照宁杂1号增产9.72%。介绍了淮杂油油5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育种 淮杂油5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PL-2对油菜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葛山 赵祥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6-60,共5页
在油菜抽薹初期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PL-21500mL/hm2,可使植株矮化25.2cm,各叶节间长度趋于均衡,防倒效果明显。薹茎下部表皮开裂减少,有利于预防菌丝侵染,增强抗病能力,菌核病发病率比对照减少30.3个百分点。PL-2有利于改善油菜植株冠层... 在油菜抽薹初期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PL-21500mL/hm2,可使植株矮化25.2cm,各叶节间长度趋于均衡,防倒效果明显。薹茎下部表皮开裂减少,有利于预防菌丝侵染,增强抗病能力,菌核病发病率比对照减少30.3个百分点。PL-2有利于改善油菜植株冠层结构,提高光合效率,菜籽产量比未喷PL-2对照增产9.23%~13.28%,达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PL-2 叶面喷施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主茎无柄叶性状遗传相关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葛山 钱敏珍 孙华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6,19,共4页
甘蓝型油菜主茎无柄叶有戟形、剑形、鞋形三种。戟形叶和剑形叶单叶面积均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82.60%、77.68%。戟形叶、剑形叶单叶面积与单株产量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8880、0.8937达极显著正相关。... 甘蓝型油菜主茎无柄叶有戟形、剑形、鞋形三种。戟形叶和剑形叶单叶面积均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82.60%、77.68%。戟形叶、剑形叶单叶面积与单株产量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8880、0.8937达极显著正相关。通过对单株戟形叶、剑形叶叶片大小的选择,可望获得高产的株系,在1%强度正向选择下,可使原群体单株平均产量15.89g提高3.88~4.05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无柄叶 遗传力 遗传相关 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杂交油菜淮杂油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5
作者 刘葛山 赵祥祥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共1页
关键词 杂油 杂交油菜 双低 保优栽培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淮杂油5号
6
作者 刘葛山 蒋守华 赵祥祥 《农业科技通讯》 2008年第8期150-151,共2页
淮杂油5号(原代号H336)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胞质不育三系杂交种,不育系为H64A,保持系为H64B,恢复系为V24—22。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大角大粒、抗倒等优点。2007年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 淮杂油5号(原代号H336)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胞质不育三系杂交种,不育系为H64A,保持系为H64B,恢复系为V24—22。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大角大粒、抗倒等优点。2007年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苏审油2007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优质 新品种 杂交油莱 农业科学研究所 农作物品种审定 三系杂交种 胞质不育 徐淮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淮杂油3号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7
作者 刘葛山 赵祥祥 《农业科技通讯》 2005年第9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栽培技术 甘蓝型 双低杂交油菜 特性 特征 江苏省 徐淮地区 杂交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常规油菜新品种淮油20号
8
作者 刘葛山 蒋守华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8期158-159,共2页
淮油20号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常规油菜中熟新品种。品种来源:K386×96108-6。2008-2010年分别参加了全国冬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0年12月通过国家审定。
关键词 优质常规 油菜新品种 淮油20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应用多效唑培育壮苗和防倒伏的效果 被引量:22
9
作者 孙华光 钱敏珍 +3 位作者 严卫古 刘葛山 徐建明 王礼门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0-42,46,共4页
油菜三叶期用多效唑处理的幼苗,移栽后活棵快、生长健壮、干物质和含糖量高,有效分枝数和有效角果数增加。返青、抽薹期喷多效唑,降低植株和分枝点的高度,防倒效果明显,而且能增加单株均果数。喷施多效唑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关键词 油菜 多效唑 育苗 防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料作物维生素E含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蒋守华 刘葛山 徐美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5042-5043,共2页
介绍了维生素E的类型、来源及理化性质;概述了生育酚在油料作物中的含量、组成及遗传变异研究进展和生育酚相关基因的研究动态;展望了提高油料作物维生素E含量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维生素E 生育酚 遗传分析 遗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油菜新组合H336不同栽培密度试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蒋守华 刘葛山 赵祥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4255-4255,4257,共2页
杂交油菜新组合H336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以16.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达2 725.42 kg/hm2,栽培密度为16.5万1、3.5万株/hm2的处理都比10.5万、19.5万株/hm2的处理增产显著;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最大的是单株有效角果数,然... 杂交油菜新组合H336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以16.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达2 725.42 kg/hm2,栽培密度为16.5万1、3.5万株/hm2的处理都比10.5万、19.5万株/hm2的处理增产显著;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最大的是单株有效角果数,然后才是千粒重和每角粒数;不同栽培密度影响了植株形态长相的变化,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逐渐降低,分枝部位逐渐增高,一次分枝数减少,一次分枝角果数占总角果数比例显著提高。可见,合理密植主要是增加单位面积总角果数,从而达到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水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新组合H336 密度 产量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叶玉米主要性状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守华 邓德祥 +1 位作者 刘葛山 谢庆春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21-26,共6页
以多叶材料的6个自交系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了15个杂交组合(只包括F1的正交),分析了多叶玉米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平均优势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对6个自交系和杂种F1的株型、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极显著,表明多... 以多叶材料的6个自交系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了15个杂交组合(只包括F1的正交),分析了多叶玉米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平均优势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对6个自交系和杂种F1的株型、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极显著,表明多叶玉米是受基因型的遗传基础控制的。(2)一般配合力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组合不同性状之间的配合力效应都有差异,自交系Y53在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产量上都表现出较大的效应,说明其遗传传递性较强;而自交系P175、P19、P85、J7-3和M7的各个效应值大多是负向的,说明由其组配的后代在各个性状上有下降的趋势。(3)对15个组合的主要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生物学产量与株高、穗位高与粗纤维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株高与穗位高、株高与粗纤维含量、穗位高与粗淀粉含量、百粒重和粗淀粉含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其余性状的平均优势间的相关系数均不显著。(4)通过配合力分析及杂种优势的研究,从6个核遗传背景不同的多叶玉米自交系中初步筛选出一个高产、优质的组合,即Y53×P175,这个组合对选育青饲、青贮型玉米提供了新的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叶玉米 配合力 杂种优势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施氮量对油菜淮杂油7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蒋守华 刘葛山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3期584-586,共3页
采用裂区试验研究密度和施氮量对油菜淮杂油7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施氮量对产量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密度与施氮量的交互作用对产量无显著影响;产量最高达2 886.67kg·hm-2的栽培措施是密度12万株·hm-... 采用裂区试验研究密度和施氮量对油菜淮杂油7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施氮量对产量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密度与施氮量的交互作用对产量无显著影响;产量最高达2 886.67kg·hm-2的栽培措施是密度12万株·hm-2、施纯氮180 kg·hm-2。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茎粗、主轴长、1次分枝数、2次分枝数、角果粒数、千粒重,分枝高度、株高与单株产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杂油7号 密度 施氮量 产量 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杂交油菜制种纯度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守华 刘葛山 +1 位作者 倪向群 徐美琴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9期69-70,共2页
2006年-2008年度,通过试验分析播种期、开花期的气象条件、除杂迟早及摘薹调花等因素对杂交种子纯度的影响,探索了提高种子生产纯度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杂交油菜制种 种子纯度 主要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淮油2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守华 刘畅 +4 位作者 秦进华 王磊明 唐金陵 周刚 刘葛山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7期1143-1145,共3页
淮油22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201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株高183.5 cm,1次分枝8.6个,2次分枝4.5个,单株有效结角402.5个,角果直生,中长,籽粒排列紧密,每角粒数22.2粒,千粒重3.57 g... 淮油22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201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株高183.5 cm,1次分枝8.6个,2次分枝4.5个,单株有效结角402.5个,角果直生,中长,籽粒排列紧密,每角粒数22.2粒,千粒重3.57 g。该品种种子含油量45.00%,芥酸含量0.24%,硫代葡萄糖甙22.10μmol·g^(-1)。全生育期244.4 d,比对照早熟0.3 d。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2年结果表明,平均产量2 904 kg·hm^(-2),比对照苏油4号增产7.4%,生产试验结果淮油22比对照增产8.6%。抗倒性和耐病性都中等,株型较紧凑,适合机械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常规种 淮油22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与氮肥用量对直播油菜淮油22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守华 陈香华 +1 位作者 刘畅 刘葛山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7期1055-1056,1060,共3页
以油菜新品种淮油22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直播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以直播密度30万株·hm-2,施氮量225 kg·hm-2处理组合产量最高,达2 773 kg·h... 以油菜新品种淮油22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直播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以直播密度30万株·hm-2,施氮量225 kg·hm-2处理组合产量最高,达2 773 kg·hm-2,综合经济性状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淮油22 直播 密度 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板田油菜移栽机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志国 刘葛山 《当代农机》 2011年第4期78-79,共2页
针对目前油菜移栽机在稻板田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全自动稻板田油菜移栽机,介绍了总体结构、工作原理及关键部件的设计。解决了稻板田油菜难覆土、难立苗、效率不高、精度低等问题。
关键词 稻板田 油菜 移栽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油菜淮油16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祥祥 刘葛山 《农业科技通讯》 2000年第11期9-9,共1页
关键词 油菜 淮油16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油菜淮宁2号的特征特性及其主要栽培技术
19
作者 赵祥祥 刘葛山 +2 位作者 严卫古 孙华光 钱敏珍 《农业科技通讯》 1999年第6期12-12,共1页
淮宁2号(原名5017-1)是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与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合作育成的江苏省第一个双低油菜品种.采用国外双低品种普里莫尔作母本,高产稳产品种宁油5号作父本进行杂交,以早熟、高产、优质、多抗为主攻目标,经多次连续单株选... 淮宁2号(原名5017-1)是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与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合作育成的江苏省第一个双低油菜品种.采用国外双低品种普里莫尔作母本,高产稳产品种宁油5号作父本进行杂交,以早熟、高产、优质、多抗为主攻目标,经多次连续单株选择,于1988年完成,1993年10月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确定在淮北地区种植.近几年来已在该地区推广逾100万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淮宁2号 特征 特性 栽培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