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法协同净化养殖场CH_(4)与高氨氮废水及生物强化效果研究
1
作者 李响 刘臻岳 +6 位作者 李雨晴 冯曼 梁学优 陈苗苗 高志岭 刘春敬 范玉婧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5年第2期172-181,共10页
畜禽养殖场粪污管理是大气甲烷(CH_(4))的一个重要人为排放源,而利用甲烷氧化菌的氧化作用,是有效控制这一排放的有效策略。甲烷氧化菌的生长依赖于外部氮源的供给,而养殖场废水作为一种高浓度含氮废水,具有作为生物除CH_(4)过程中氮源... 畜禽养殖场粪污管理是大气甲烷(CH_(4))的一个重要人为排放源,而利用甲烷氧化菌的氧化作用,是有效控制这一排放的有效策略。甲烷氧化菌的生长依赖于外部氮源的供给,而养殖场废水作为一种高浓度含氮废水,具有作为生物除CH_(4)过程中氮源的巨大潜力。因此,探索一种能够同时净化畜禽养殖场CH_(4)排放和养殖废水的生物技术路径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运行2座生物滴滤塔(以无机盐培养基为液相的BTF1和以模拟养殖废水为液相的BTF2),验证了其在协同净化畜禽养殖场模拟含CH_(4)废气和废水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BTF2在净化养殖场CH_(4)和废水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效果,其对废气中CH_(4)的去除率达到54%,对废水中总氮(TN)和铵态氮(NH_(4)^(+)-N)的去除率分别为33%和43%,但这些指标均略低于对照。为了进一步提高净化效率,采用甲烷氧化菌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OB3b和好氧反硝化菌Paracoccus pantotorphus ATCC 35512组成的混合菌群对生物滴滤塔进行强化。显著提升了2座生物滴滤塔的性能,其中CH_(4)去除效率均提高至99%以上,同时对废水中TN、NH_(4)^(+)-N和COD的去除效率也大幅提高至90%以上。本研究成果不仅为畜禽养殖领域含CH_(4)废气和养殖废水的协同净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还为推动畜禽养殖场温室气体减排、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环保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滴滤 CH_(4) 养殖废水 协同净化 生物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糖脂对生物滴滤塔净化CH_(4)和NH_(3)废气的影响
2
作者 武新宇 杨庆 +7 位作者 范玉婧 刘臻岳 高志岭 刘春敬 代宇菲 耿仕呈 谢建治 张炜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117,共7页
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被广泛应用于强化生物法净化疏水性物质的气液传质,但其对生物净化含疏水性甲烷(CH_(4))与亲水性氨(NH_(3))混合废气的影响尚不清楚。该研究通过开展生物滴滤塔模拟试验,解析了鼠李糖脂添加对生物滴滤塔净化粪尿... 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被广泛应用于强化生物法净化疏水性物质的气液传质,但其对生物净化含疏水性甲烷(CH_(4))与亲水性氨(NH_(3))混合废气的影响尚不清楚。该研究通过开展生物滴滤塔模拟试验,解析了鼠李糖脂添加对生物滴滤塔净化粪尿存储产生的CH_(4)和NH_(3)混合废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生物滴滤塔A相比,添加2 cmc(临界胶束浓度)鼠李糖脂的生物滴滤塔B的挂膜启动快,CH_(4)去除效率高,当停留时间(EBRT)为65 min时,其挂膜启动期的CH_(4)去除效率可达到85%以上。而且,鼠李糖脂添加能够缩短生物滴滤塔的停留时间,当EBRT缩短至13 min时,生物滴滤塔B的CH_(4)去除效率为77%,而生物滴滤塔A只有42%。NH_(3)去除方面,鼠李糖脂添加对生物滴滤塔除NH_(3)效率无显著影响,2个生物滴滤塔的除NH_(3)效率均可达99%。而且,生物滴滤塔B营养液的NH_(4)+-N、NO_(3)^(-)-N和NO_(2)^(-)-N浓度均低于生物滴滤塔A,表明鼠李糖脂添加能够促进生物滴滤塔的氮转化。研究结果可为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应用于生物法净化畜禽养殖场混合废气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脂 甲烷 生物滴滤塔 气液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糖脂促进甲基弯菌OB3b生长和甲烷氧化的环境条件优化研究
3
作者 武新宇 范玉婧 +6 位作者 张炜平 刘臻岳 高志岭 刘春敬 谢建治 耿仕呈 代宇菲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28-934,共7页
环境条件是影响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甲烷氧化菌氧化甲烷效果的关键因素。选用鼠李糖脂为代表性生物表面活性剂,以甲烷氧化菌甲基弯菌(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OB3b为供试菌株,以温度、pH及O_(2)、甲烷体积比(O_(2)/甲烷)为试验因素,... 环境条件是影响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甲烷氧化菌氧化甲烷效果的关键因素。选用鼠李糖脂为代表性生物表面活性剂,以甲烷氧化菌甲基弯菌(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OB3b为供试菌株,以温度、pH及O_(2)、甲烷体积比(O_(2)/甲烷)为试验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了不同环境因素对鼠李糖脂提高甲基弯菌OB3b生长量(以600 nm处吸光度(OD_(600))表征)和甲烷氧化效率的影响研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0~40℃、pH为5.0~9.0、O_(2)/甲烷为0~2.0,添加2倍临界胶束浓度(简写为2 CMC)鼠李糖脂均能够显著提高甲基弯菌OB3b培养过程的OD_(600)和甲烷氧化效率(p<0.05)。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甲基弯菌OB3b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0℃、菌液pH=7.0、O_(2)/甲烷1.0,在该条件下添加2 CMC鼠李糖脂,甲基弯菌OB3b培养5 d的甲烷氧化效率能达95%左右。研究结果可为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在生物除甲烷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菌 响应面优化 鼠李糖脂 气液传质 甲烷氧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源对甲烷氧化混合菌群甲烷氧化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范玉婧 姚惠娇 +4 位作者 高志岭 刘春敬 谢建治 刘臻岳 武新宇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61,共8页
氮源是影响甲烷氧化菌甲烷氧化效率的重要因素,但其对甲烷氧化过程N_(2)O的生成规律的影响尚不明晰。本研究以甲烷氧化菌混合菌群为供试对象,开展了氮源类型和氮源浓度对甲烷氧化混合菌群甲烷氧化效率和氧化亚氮生成规律的影响试验,并... 氮源是影响甲烷氧化菌甲烷氧化效率的重要因素,但其对甲烷氧化过程N_(2)O的生成规律的影响尚不明晰。本研究以甲烷氧化菌混合菌群为供试对象,开展了氮源类型和氮源浓度对甲烷氧化混合菌群甲烷氧化效率和氧化亚氮生成规律的影响试验,并采用乙炔抑制法研究了甲烷氧化混合菌群氧化甲烷过程的N_(2)O生成途径。结果表明:与NH_(4)^(+)-N和NO_(2)^(-)-N相比,以NO_(3)^(-)-N为氮源,甲烷氧化混合菌群具有较高的甲烷氧化效率,可达90%,同时生成的N_(2)O浓度较低,约为1.0 mg/m^(3)。不同浓度的NO_(3)^(-)-N对甲烷氧化混合菌群的甲烷氧化能力和N2O生成影响不大。高浓度NH_(4)^(+)-N会降低甲烷氧化混合菌群的甲烷氧化效率且促进N2O生成,NH_(4)^(+)-N浓度从10 mg/L提高到50 mg/L时,甲烷氧化效率由92.0%降低为78.9%,而N_(2)O浓度由5.1 mg/m^(3)升高为17.8 mg/m^(3)。氧化亚氮产生机制试验表明:甲烷氧化混合菌群在培养初期生成的N_(2)O以非生物作用为主,其贡献约为79%,培养后期以硝化细菌反硝化作用为主,贡献约为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混合菌群 氮源 甲烷氧化 氧化亚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