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深震区的地震活动与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相关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维贺 王振亚 许勤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68-73,共6页
根据历史地震活动资料 ,分析研究了中国东北深震区的地震活动与中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的相关特征 .结果表明 ,中国大陆地震活动高潮期的地震活动水平和6 .5级以上深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深震发生后 3年以内 ,中国大陆强震活动明显增强 .... 根据历史地震活动资料 ,分析研究了中国东北深震区的地震活动与中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的相关特征 .结果表明 ,中国大陆地震活动高潮期的地震活动水平和6 .5级以上深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深震发生后 3年以内 ,中国大陆强震活动明显增强 .这些强震沿北纬 40°线和南北地震带呈优势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源地震 地震活动性 地震相关活动 东北深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年10月20日景泰6.2级地震余震序列特征
2
作者 刘维贺 肖丽珠 姚同福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88-89,共2页
1.余震序列时间分布特征天祝、景泰6.2级地震后,共发生M_s≥1地震186次。从图1可以看出,震级随时间的衰减是明显的。最大余震是主震后30多分钟发生的M_s5.1地震。
关键词 地震 余震 序列 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和地震余震趋势判断和余震预报
3
作者 刘维贺 肖丽珠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82-85,共4页
1、前言1990年4月26日在青海省共和县发生了M_s7级地震。甘肃省地震局对这次地震的余震趋势做了正确的估计,并对5月7日和16日两次5.5级地震做了较为准确的预报。在预报过程中,使用的还是一些传统的测震学方法,但在资料选取和如何划分余... 1、前言1990年4月26日在青海省共和县发生了M_s7级地震。甘肃省地震局对这次地震的余震趋势做了正确的估计,并对5月7日和16日两次5.5级地震做了较为准确的预报。在预报过程中,使用的还是一些传统的测震学方法,但在资料选取和如何划分余震活动时间段方面,做了一些技术性改进。本文对预报过程做一简要的回顾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余震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有“热征兆” 被引量:62
4
作者 刘德富 彭克银 +2 位作者 刘维贺 黎令仪 侯建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52-656,共5页
地震发生前 ,震中附近地区的“地 -气”系统观测到地表有局部增温的热现象 ,表明孕震地区应该有热辐射的异常信息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能开发出监测地震“热前兆”的新途径 ,从而有助于提高判断发震地区的能力和预报水平 .
关键词 地震 热征兆 卫星遥感 长波辐射 地震前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强震活动特征与地震大形势 被引量:2
5
作者 石特临 郭大庆 +3 位作者 郭新铎 刘维贺 杨玉衡 肖丽珠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46-54,共9页
本文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强震活动的特征,结果是:地震活跃期为230—250年,平静期为130—150年;喜马拉雅南缘、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强震与本区强震明显相关,喜马拉雅南缘与缅甸北部地区发生强震后本区发震的概率分别为87.5%和66.7%;本区... 本文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强震活动的特征,结果是:地震活跃期为230—250年,平静期为130—150年;喜马拉雅南缘、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强震与本区强震明显相关,喜马拉雅南缘与缅甸北部地区发生强震后本区发震的概率分别为87.5%和66.7%;本区7级地震分带交替发生,最先发生的两个6级地震对预测未来7级地震发震地点有一定意义;中强震在8级地震前不活跃,而在7级地震前比较活跃,且青海北部与西部发生6级地震后,甘肃东南部或甘青川交界有5级地震活动。据此判断本区未来10年内存在发生7级强震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活动性 强震 地震大形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地震趋势快速判断的初步研究
6
作者 毕秋菊 刘维贺 +2 位作者 范世宏 齐玉芳 郑田新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5-11,共7页
从讨论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特征出发,结合地震学中的常规手段,研究了对地震趋势进行快速判断的方法。对子如何利用单台地震资料进行地震趋势的快速判断做了初步尝试,取得一些有益的结果。
关键词 趋势预报 地震序列 空间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