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趋化因子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明月(综述) 刘红(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8-240,共3页
趋化因子是一类在炎症与免疫反应中诱导白细胞募集的细胞因子家族。体外及动物实验证实,趋化因子参与视网膜病理损害过程。趋化因子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具有一定相关性,如白细胞介素8(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 趋化因子是一类在炎症与免疫反应中诱导白细胞募集的细胞因子家族。体外及动物实验证实,趋化因子参与视网膜病理损害过程。趋化因子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具有一定相关性,如白细胞介素8(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IP-1)在RVO患眼中存在高表达现象,MCP-1、IL-8加重RVO继发黄斑水肿和视网膜缺血。针对RVO的治疗,曲安奈德(TA)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药物眼内应用亦被证实可抑制眼内部分趋化因子表达,且治疗效果与初始趋化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本文将从上述几方面对趋化因子与RVO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 视网膜静脉阻塞 白细胞介素8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曲安奈德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角膜、视网膜及视神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高轶悝(综述) 刘红(审校) 傅少颖(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3-565,共3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一种主要存在于骨髓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由于其具有体外无限增生、自我更新和能够分化成体内各种细胞的潜能,已经成为组织工程、细胞移植及基因治疗理想的靶细胞。在眼科相关研究中,BM...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一种主要存在于骨髓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由于其具有体外无限增生、自我更新和能够分化成体内各种细胞的潜能,已经成为组织工程、细胞移植及基因治疗理想的靶细胞。在眼科相关研究中,BMSCs移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角膜病及视网膜疾病的治疗,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方式又可分为玻璃体腔注射和视网膜下移植,两者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而关于视神经疾病的治疗方面,国内外的研究较少。BMSCs的研究为解决当前眼科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前景,但研究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要进一步进行临床试验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就BMSCs的研究发展概况及其在眼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眼科 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抑制剂对后囊膜混浊防治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佳玉(综述) 刘红(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0-364,共5页
后囊膜混浊(PCO)是白内障囊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白内障术后房水内生长因子含量升高,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过度增生、迁移、纤维化导致后囊膜混浊而引起视力下降。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调控细胞周期、增... 后囊膜混浊(PCO)是白内障囊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白内障术后房水内生长因子含量升高,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过度增生、迁移、纤维化导致后囊膜混浊而引起视力下降。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调控细胞周期、增生、参与核糖体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通路,该通路在PCO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存在重要的作用。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关键位点,应用mTOR抑制剂干预通路信号传递,影响LECs的生物学功能,有望为防治PCO提供新思路。就mTOR信号通路及mTOR抑制剂在PCO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信号通路 抑制剂 后发性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构建眼科疾病动物模型中的应用
4
作者 马啸辰(综述) 刘红(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72-975,共4页
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9(CRISPR/Cas9)系统是一种利用RNA指导核酸内切酶进行基因编辑的技术,具有操作简便、靶向精准、周期短、基因敲除效率高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多个物种的基因编辑及疾病基因治疗中。目前,采用该技术... 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9(CRISPR/Cas9)系统是一种利用RNA指导核酸内切酶进行基因编辑的技术,具有操作简便、靶向精准、周期短、基因敲除效率高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多个物种的基因编辑及疾病基因治疗中。目前,采用该技术已构建了多种眼科疾病动物模型,如角膜营养不良模型(UBIAD1、TGF-βR124C基因突变)、青光眼模型(MYOC Y435H、OPTN E50K和PMEL基因突变)、白内障模型(GJA8、KPNA4、c-Maf、AQP5和PIKFYVE基因突变)、Leber先天性黑矇动物模型(KCNJ13和LCA5基因突变)、视网膜母细胞瘤动物模型(RB1/RBL基因突变)和视网膜色素变性动物模型(HKDC1、C8ORF37、CERKL、PRCD、ASRGL1、LRAT和PDE6B基因突变)等。还有研究者采用该基因编辑技术进一步证实了MFRP、CPAMD8、Pax6和FREM基因在动物眼部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就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构建眼科疾病动物模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系统 基因编辑 眼病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gma-1受体介导的视网膜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马啸辰(综述) 刘红(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2-515,共4页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视力损害的重要因素,与其相关的研究日益成为热点。Sigma-1受体是一种由223个氨基酸构成的内质网跨膜蛋白,其基因序列在整个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并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大量的研究证明了Sigma-...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视力损害的重要因素,与其相关的研究日益成为热点。Sigma-1受体是一种由223个氨基酸构成的内质网跨膜蛋白,其基因序列在整个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并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大量的研究证明了Sigma-1受体在视网膜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包括抗氧化应激、抗炎症反应、抗细胞凋亡等。此外,Sigma-1受体在视网膜疾病,特别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和青光眼视神经损伤中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本文就Sigma-1受体介导的视网膜神经保护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视网膜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Sigma-1受体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