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碳点与曙红B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应测定培氟沙星
被引量:
6
1
作者
朱俊
李叶平
+5 位作者
邹金汕
陈方缘
刘符明
晏兴荣
谭嵛心
翟好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554-2560,共7页
通过构建碳点(CDs,供体)和曙红B(EB,受体)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体系,建立了一种灵敏且具有选择性的检测培氟沙星(PEFL)含量的新方法。以紫叶草为碳源,采用热解法制备了荧光碳点(CDs),其在水中分散性较好、稳定性较高、量子产率为3...
通过构建碳点(CDs,供体)和曙红B(EB,受体)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体系,建立了一种灵敏且具有选择性的检测培氟沙星(PEFL)含量的新方法。以紫叶草为碳源,采用热解法制备了荧光碳点(CDs),其在水中分散性较好、稳定性较高、量子产率为3.7%。利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TEM)、 X射线电子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手段对碳点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碳点为无定形态,其表面含有羟基(—OH)和羧基(—COOH)等活性基团。利用能量转移F rster理论,确定CDs和EB之间发生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从而在CDs和EB之间构建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并考察了影响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应测定培氟沙星的重要因素,如反应介质和酸度、反应时间、供体和受体的浓度和盐效应等。结果表明,在pH 3.0的磷酸盐(PBS)缓冲溶液中,以340 nm为激发波长,碳点将能量转移给曙红B,使得曙红B的荧光信号增强。加入培氟沙星之后,由于培氟沙星与碳点之间相互作用,从而使得碳点的荧光显著增强。并且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培氟沙星的浓度在0.0168~6.71 μg·mL^-1 范围内与体系的荧光强度改变值(Δ F)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72 5 ng·mL^-1 (3 s/k, n =11)。一些常见的阳离子(如Fe^3+, Al^3+, Ca^2+, Zn^2+, Cr^3+, Co^2+, Cu^2+, Mn^2+等)、阴离子(如Cl^-, NO3^-, I^-1, S^2-, SCN^-, SO4^2, Br^-, NO2^-, IO3^-, F^-, ClO3^-, SO3^2-等)和药物(异烟肼,抗坏血酸和肝素钠)及三聚氰胺均不影响培氟沙星含量的测定。将该方法用于甲磺酸培氟沙星胶囊和片剂中PEFL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100.4%~105.1%,相对标准偏差(RSD, n=5)均不大于2.5%,表明该方法可用于甲磺酸培氟沙星药物中培氟沙星的实际检测。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曙红B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培氟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碳点与曙红B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应测定培氟沙星
被引量:
6
1
作者
朱俊
李叶平
邹金汕
陈方缘
刘符明
晏兴荣
谭嵛心
翟好英
机构
内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出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554-256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506103)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15ZA0289)资助
文摘
通过构建碳点(CDs,供体)和曙红B(EB,受体)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体系,建立了一种灵敏且具有选择性的检测培氟沙星(PEFL)含量的新方法。以紫叶草为碳源,采用热解法制备了荧光碳点(CDs),其在水中分散性较好、稳定性较高、量子产率为3.7%。利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TEM)、 X射线电子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手段对碳点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碳点为无定形态,其表面含有羟基(—OH)和羧基(—COOH)等活性基团。利用能量转移F rster理论,确定CDs和EB之间发生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从而在CDs和EB之间构建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并考察了影响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应测定培氟沙星的重要因素,如反应介质和酸度、反应时间、供体和受体的浓度和盐效应等。结果表明,在pH 3.0的磷酸盐(PBS)缓冲溶液中,以340 nm为激发波长,碳点将能量转移给曙红B,使得曙红B的荧光信号增强。加入培氟沙星之后,由于培氟沙星与碳点之间相互作用,从而使得碳点的荧光显著增强。并且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培氟沙星的浓度在0.0168~6.71 μg·mL^-1 范围内与体系的荧光强度改变值(Δ F)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72 5 ng·mL^-1 (3 s/k, n =11)。一些常见的阳离子(如Fe^3+, Al^3+, Ca^2+, Zn^2+, Cr^3+, Co^2+, Cu^2+, Mn^2+等)、阴离子(如Cl^-, NO3^-, I^-1, S^2-, SCN^-, SO4^2, Br^-, NO2^-, IO3^-, F^-, ClO3^-, SO3^2-等)和药物(异烟肼,抗坏血酸和肝素钠)及三聚氰胺均不影响培氟沙星含量的测定。将该方法用于甲磺酸培氟沙星胶囊和片剂中PEFL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100.4%~105.1%,相对标准偏差(RSD, n=5)均不大于2.5%,表明该方法可用于甲磺酸培氟沙星药物中培氟沙星的实际检测。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
关键词
碳点
曙红B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培氟沙星
Keywords
Carbon dots
Eosin B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Pefloxacin
分类号
O657.3 [理学—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碳点与曙红B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应测定培氟沙星
朱俊
李叶平
邹金汕
陈方缘
刘符明
晏兴荣
谭嵛心
翟好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