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平台促进绍兴新个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溢出效应和重塑策略研究
1
作者 刘程军 张世豪 《建筑与文化》 2025年第4期54-57,共4页
文章深入探讨了数字平台在促进绍兴新个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机理、溢出效应和重塑策略。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数字平台经济作为新兴经济形态,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数字平台的特征、架构和参与成员,明确了新... 文章深入探讨了数字平台在促进绍兴新个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机理、溢出效应和重塑策略。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数字平台经济作为新兴经济形态,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数字平台的特征、架构和参与成员,明确了新个体经济的内涵与类型,接着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揭示了数字平台如何通过降低成本、突破时空约束来赋能新个体经济,并分析了其背后的影响机制。此外,文章还探讨了数字平台对新个体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和政策溢出效应,以及潜在的风险溢出效应。最后,提出了数字平台对新个体经济的服务流程重塑、品牌重塑和资源重塑策略,以及构建支持政策体系的建议。本研究不仅为理解数字平台与新个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制定相关政策的科学依据,对促进新个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平台 新个体经济 作用机理 溢出效应 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信息产业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蒋建华 刘程军 +1 位作者 刘刚 王一铭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2-97,共6页
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从时间、空间和关联性的角度对2001—2011年间我国区域信息产业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间,我国区域信息产业差异总体呈现扩大的趋势,绝对差距逐年上升,相对差距上升后有所回落;我国区... 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从时间、空间和关联性的角度对2001—2011年间我国区域信息产业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间,我国区域信息产业差异总体呈现扩大的趋势,绝对差距逐年上升,相对差距上升后有所回落;我国区域信息产业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并逐渐呈现空间集聚的态势;我国区域信息产业增长也存在差异,并呈现增长的高值(高—高)与低值(低—低)空间集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信息产业 空间格局 时空演化 探索性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力资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吸引机制与地区经济发展差异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家滋 吕浩然 刘程军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0-105,共6页
基于2003—201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首先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人力资本、市场规模等因素对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作用;其次通过构建交互项,检验了人力资本和FDI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劳动力投入总量、市场规模、市场开放... 基于2003—201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首先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人力资本、市场规模等因素对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作用;其次通过构建交互项,检验了人力资本和FDI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劳动力投入总量、市场规模、市场开放度是吸引外商投资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对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效果并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更倾向于流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结果发现,外商直接投资是引起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但人力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影响并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开始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人力资本 空间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时空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
4
作者 刘程军 范明 舒季君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1期121-124,共4页
县域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融合、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选取经济产业化、社会和谐化、空间网络化、生态可持续化四个维度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索研究浙江省52个县2010—2021年城乡融合水平的时空格局和演化特征,... 县域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融合、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选取经济产业化、社会和谐化、空间网络化、生态可持续化四个维度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索研究浙江省52个县2010—2021年城乡融合水平的时空格局和演化特征,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驱动机制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浙江省的城乡融合在时间上趋好,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格局,浙西南地区城乡融合上升态势较快;(2)在区域差异上,县域之间的绝对差异减小,存在动态收敛性特征,但县域之间的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3)城乡融合核心要素会对本县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驱动力按照经济要素、空间网络、生态环境以及社会文化依次递减,短期内对周围县域存在负向溢出效应,空间网络和生态环境的作用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城乡融合 浙江省 空间杜宾模型 时空格局 驱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质性创新还是象征性创新——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雨涵 刘程军 +1 位作者 郑金辉 周建平 《上海管理科学》 2024年第5期59-65,共7页
绿色创新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本文以2009—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创新动机的角度将绿色创新模式分为实质性绿色创新与象征性绿色创新,首先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企业不同绿色创新模式的影响与作用机理,... 绿色创新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本文以2009—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创新动机的角度将绿色创新模式分为实质性绿色创新与象征性绿色创新,首先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企业不同绿色创新模式的影响与作用机理,并进一步探究高管薪酬对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环境监管强度与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呈现显著正相关,且环境规制对上市企业总体绿色创新、象征性绿色创新和实质性绿色创新的影响依次递减;高管薪酬能够正向调节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的关系;重污染行业企业及非国有企业的象征性绿色发明创新更为活跃,与环境治理水平的相关程度更高,高管薪酬在其中发挥的正向调节作用也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高管薪酬 实质性绿色创新 象征性绿色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徐维祥 王睿 +2 位作者 刘程军 徐严 刘晓雯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8-119,共12页
基于重构的农业科技创新指标体系,运用TOPSIS熵权法对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进行测算,并利用空间自相关、趋势面、空间引力模型分析农业科技创新的时空演进特征,进一步运用GWR模型探究其背后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基于重构的农业科技创新指标体系,运用TOPSIS熵权法对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进行测算,并利用空间自相关、趋势面、空间引力模型分析农业科技创新的时空演进特征,进一步运用GWR模型探究其背后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较低且两极分化和层级差异较大,总体呈东北—华北—华东区向西南—西北区层级式递减的发展态势。②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地域内部分异明显,空间格局基本呈倒ζ形趋势。其空间联系网络结构具有“东密西疏”的特征,东北区与华东区空间联系强度明显,形成黑龙江—浙江—安徽空间三角强联系及陕西—山东、山东—湖北、陕西—浙江交叉强联系的空间分异格局。③政府扶持力度、人力资本强度、互联网+战略对农业科技创新具有较大的正向效应,农村经济水平、农业资源禀赋对部分区域农业科技创新由负向影响效应转为正向效应,区域开放程度对大部分区域的农业科技创新存在负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时空演进特征 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创新效率视角下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研究
7
作者 应仕昊 窦钢 刘程军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5期60-63,共4页
研究构建了区域创新效率、城镇化与碳排放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并基于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OLS方法实证分析了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及区域创新效率的间接作用,并通过构建以区域创新效率为阈值的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 研究构建了区域创新效率、城镇化与碳排放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并基于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OLS方法实证分析了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及区域创新效率的间接作用,并通过构建以区域创新效率为阈值的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城镇化对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整体上城镇化仍然会增加碳排放,同时也会抑制区域创新效率,导致城镇化过程中节能环保产业的创新动力不足,引起碳排放量的增加。分地区考察发现,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与区域创新效率的间接效应存在异质性。东部地区城镇化可以显著降低碳排放量;中部地区城镇化对碳排放的促减作用并不显著;而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则会增加碳排放。门槛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基础上,城镇化对碳减排的影响存在基于区域创新效率的双重门槛效应,只有区域创新效率达到一定门槛值时,城镇化才能更加有效地减少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效率 城镇化 碳排放 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城市经济韧性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程军 严淑闻 舒季君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1期125-128,共4页
文章构建熵权法下的城市经济韧性测度模型,评价中国2011—2019年285个地级以上城市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格局,运用局域热点分析、重心模型分别刻画城市经济韧性的局域与整体演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研... 文章构建熵权法下的城市经济韧性测度模型,评价中国2011—2019年285个地级以上城市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格局,运用局域热点分析、重心模型分别刻画城市经济韧性的局域与整体演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研究期间内,各城市的经济韧性稳步提升,但地区间差异显著,并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区经济基础、区域市场规模、交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能力、区域金融基础、数字金融水平对本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政府干预程度、城乡收入差距则制约着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韧性 空间格局 热点分析 重心模型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司库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基于中国电建集团司库管理体系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刘程军 张姝 葛莉惠 《管理会计研究》 2023年第6期43-50,共8页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央企司库体系建设的安排部署,中国电建集团在全面调研、系统研判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司库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并以“数字电建”战略举措以及“十四五”财务规划为目标,明确了司库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实施策略、系统...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央企司库体系建设的安排部署,中国电建集团在全面调研、系统研判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司库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并以“数字电建”战略举措以及“十四五”财务规划为目标,明确了司库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实施策略、系统架构、组织保障等内容,着力打造兼具“三核心、四统一、全在线”特征和“集中监控,分级管理”模式的全球司库管理体系。期待本文内容与核心主张能为赋能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和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提供诸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库体系 数字财务 技术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2
10
作者 徐志雄 徐维祥 刘程军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7-95,共9页
研究目的:探究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多维影响关系。研究方法:SBM模型、面板回归与门槛回归。研究结果:(1)三类环境规制与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之间均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其传导路径存在差异性... 研究目的:探究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多维影响关系。研究方法:SBM模型、面板回归与门槛回归。研究结果:(1)三类环境规制与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之间均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其传导路径存在差异性;(2)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与命令控制型的交互协同会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形成显著的正向反馈,且命令控制型与市场激励型的协同作用表现最为突出;(3)在结构效应、创新效应、溢出效应的约束下,三类环境规制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门槛影响系数具有梯度式递增的特征。研究结论:提高土地绿色利用效率,需要把握环境规制合理区间,发挥“组合拳”的交互协同作用,因时因地动态灵活调整主导环境规制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土地绿色利用效率 门槛效应 交互协同 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长三角城市韧性差异分解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武华 刘程军 +1 位作者 周建平 郑金辉 《上海管理科学》 2023年第2期32-38,共7页
基于2011—2019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测算了长三角地区城市韧性及其子系统韧性的地区差距,并运用二次指派程序(QAP)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经济韧性差距总体呈现出下降—上升趋势,而社会、生态... 基于2011—2019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测算了长三角地区城市韧性及其子系统韧性的地区差距,并运用二次指派程序(QAP)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经济韧性差距总体呈现出下降—上升趋势,而社会、生态及城市韧性差距总体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趋势,不同韧性视角下各省内部地区差距明显,地区间差距是构成各韧性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QAP回归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于缩小不同城市韧性及其子系统地区差距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分时期结果表明,相较于“十二五”规划时期“十三五”规划时期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缩小城市韧性地区差距具有边际递减效应,但正向影响依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数字经济 韧性差异 Dagum基尼系数 QAP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的人力资本集聚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鑫科 刘程军 《上海管理科学》 2023年第5期51-56,共6页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力资本集聚水平提升成为中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基于中国2005—2019年22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人力资本集聚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试点城...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力资本集聚水平提升成为中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基于中国2005—2019年22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人力资本集聚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试点城市的人力资本集聚水平且政策效果随时间推移增强;机制验证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通过提升试点城市信息化水平进而促进人力资本集聚;智慧城市试点的政策效应具有异质性,东中部地区及新一线及二线试点城市的人力资本集聚效应较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优化智慧城市试点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人力资本集聚 多期双重差分 政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在城市建筑产业升级与空间布局优化中的作用与机理分析
13
作者 窦钢 刘程军 谢思成 《建筑与文化》 2025年第6期22-24,共3页
文章聚焦新质生产力,探讨其在城市建筑数字化、智能化及绿色低碳转型中的作用与机理。首先,文章回顾了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对城市建筑发展的驱动作用。接着,通过分析中国各省域新质生产力的时空演化特征,以及区域间... 文章聚焦新质生产力,探讨其在城市建筑数字化、智能化及绿色低碳转型中的作用与机理。首先,文章回顾了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对城市建筑发展的驱动作用。接着,通过分析中国各省域新质生产力的时空演化特征,以及区域间技术集聚与协同创新现象,揭示了其在推动建筑产业升级、优化空间布局方面的重要影响。文章还从多个维度,如生产要素升级、智能制造与装配式建筑推广、绿色低碳发展、数字孪生及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阐释了新质生产力对建筑设计、施工、运维环节转型升级的推动机制。最后,文章提出加强科技创新投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促进跨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建议,旨在为城市建筑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城市建筑 数字化转型 智能化 空间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