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治红枣黑斑病的杀菌剂筛选和复配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础荣 董玥 +5 位作者 吕青阳 李迎宾 蒋娜 罗来鑫 朱天生 李健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63-268,共6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14种杀菌剂单剂及基于单剂筛选结果的二元复配剂对红枣黑斑病菌Alternaria tenuissima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以此评价防治红枣黑斑病的杀菌剂和复配药剂的效果。结果表明,咯菌腈和嘧...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14种杀菌剂单剂及基于单剂筛选结果的二元复配剂对红枣黑斑病菌Alternaria tenuissima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以此评价防治红枣黑斑病的杀菌剂和复配药剂的效果。结果表明,咯菌腈和嘧菌环胺对靶标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佳,其EC 50分别为0.091 3和0.099 8μg/mL;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对病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最佳,其EC 50分别为0.015 3和0.293 4μg/mL。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按照8∶2和3∶7(w/w)的比例进行复配,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表现出相加作用,其SR值分别为1.124 5和0.916 9;两者以5∶5和3∶7(w/w)的比例进行复配,对孢子萌发的抑制表现出相加作用,其SR值分别为1.164 6和0.901 0。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咯菌腈、嘧菌环胺和异菌脲等对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抑制效果;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3∶7(w/w)复配对病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均表现出相加作用。上述结果为红枣黑斑病防治药剂的开发和后续田间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黑斑病 链格孢菌 毒力测定 药剂复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双晚”种植模式下的品种匹配与资源效率 被引量:9
2
作者 闫岩 张钰石 +5 位作者 刘础荣 任丹阳 刘洪润 刘雪晴 张明才 李召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3-436,共14页
探索适宜于麦玉"双晚"种植模式下抗逆丰产稳产的冬小麦夏玉米品种组合特性及其与自然资源匹配特征,对于保障冬小麦夏玉米抗逆丰产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7—2019年通过田间试验,选用华北平原主推的冬小麦与夏玉米... 探索适宜于麦玉"双晚"种植模式下抗逆丰产稳产的冬小麦夏玉米品种组合特性及其与自然资源匹配特征,对于保障冬小麦夏玉米抗逆丰产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7—2019年通过田间试验,选用华北平原主推的冬小麦与夏玉米品种各8个,设置区域麦玉"双晚"接茬模式和水分控制处理,通过水分利用效率、籽粒灌浆特征、生育进程、周年光温水资源利用效率等综合分析与评价,探明宜于"双晚"模式下麦玉品种组配特征及其资源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常规节水灌溉和生育期雨养模式下冀麦325、石麦15和济麦22的产量在两个生长季均高于供试品种平均产量,其中冀麦325和石麦15的抗旱系数均高于济麦22;同时,济麦22、冀麦325和石麦15具有较高的灌浆速率、穗粒数和粒重,其高稳系数在不同灌溉模式下均高于供试品种平均值。在供试玉米品种中,登海605、伟科702、MC670、农华816的产量和高稳系数均高于供试品种的平均值,其中MC670、登海605、先玉335的灌浆速率在2个生长季均高于供试品种的平均值,而迪卡517和先玉335在供试品种中收获期籽粒含水量最低、平均脱水速率最高。基于品种丰产稳产性、抗旱性、灌浆特征和脱水特征的综合分析,筛选出周年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品种组合为冀麦325-MC670,2年较对照济麦22-郑单958品种组合周年产量提高17.2%和17.9%、光、温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8.6%和20.0%、18.1%和18.9%、17.4%和18.1%,经济效益分别增加8800元hm^(-2)和9600元hm^(-2);为适应麦玉周年全程机械化管理模式,玉米品种应组配脱水快、籽粒收获含水量低的迪卡517或先玉335,与济麦22-郑单958组合相比,周年产量两年分别提高4.7%和14.4%、光温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5.6%和16.3%、4.7%和15.4%,5.0%和14.6%,经济效益增加2080元hm^(-2)和7080元hm^(-2)。综上所述,在麦玉"双晚"模式下,通过优化品种组合,与当前主推品种组合相比,能进一步实现周年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协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玉“双晚”种植模式 品种匹配 籽粒灌浆 周年产量 资源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