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阳光Fenton氧化-混凝联合处理含酚废水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琼玉 陈汉全 +1 位作者 邹隐文 李长海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95-700,共6页
研究了煤气含酚废水和模拟苯酚废水的太阳光Fenton氧化-混凝联合处理技术,比较了混凝法、太阳光Fenton氧化法及其联合技术对含酚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太阳光Fenton体系可有效地氧化降解含酚废水,但废水完全矿化所需的H2O2用量较大... 研究了煤气含酚废水和模拟苯酚废水的太阳光Fenton氧化-混凝联合处理技术,比较了混凝法、太阳光Fenton氧化法及其联合技术对含酚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太阳光Fenton体系可有效地氧化降解含酚废水,但废水完全矿化所需的H2O2用量较大,导致处理成本较高。含酚废水直接采用混凝处理的效果不理想,CODCr和挥发酚去除率较低(6.5%~28.7%)。采用太阳光Fenton氧化-混凝联合技术处理中等浓度的煤气含酚废水,使其CODCr和挥发酚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只需投加700mg/L的H2O2,而单纯采用太阳光Fenton氧化所需消耗的H2O2大于2800mg/L,即联合技术可节约H2O2用量3倍以上。结果还表明晴天下太阳光Fenton氧化反应45min与人工电紫外光Fenton氧化反应30min对含酚废水的处理效果相当。太阳光Fenton氧化-混凝联合技术具有能耗低、处理效率高、处理量大等特点,在环境治理领域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酚废水 太阳光 光Fenton氧化 混凝 联合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氧化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2
作者 卢徐节 刘琼玉 +1 位作者 刘延湘 刘君侠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1,共5页
高级氧化技术治理印染废水具有反应速度快、处理完全、无公害、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已引起各国重视并相继开展了研发.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采用湿式氧化法、超声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超临界氧化法、电化学法、Fenton法、臭氧氧化法等高级... 高级氧化技术治理印染废水具有反应速度快、处理完全、无公害、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已引起各国重视并相继开展了研发.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采用湿式氧化法、超声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超临界氧化法、电化学法、Fenton法、臭氧氧化法等高级氧化技术;介绍了各种高级氧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并指出了高级氧化技术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废水 高级氧化技术 废水处理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燃烧PM_(2.5)及其碳组分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叶巡 程晋俊 +4 位作者 陈莎 梁志发 张晖 刘君侠 刘琼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65-1175,共11页
采用自主设计的民用炉灶燃烧-烟气稀释采样装置,获得安徽淮南和湖北武汉的小麦、玉米、水稻、花生、大豆5类典型农作物秸秆燃烧排放PM_(2.5)及其碳组分的排放因子,分析了排放因子的差异,筛选了碳组分的标识组分。结果表明,秸秆燃烧PM_(2... 采用自主设计的民用炉灶燃烧-烟气稀释采样装置,获得安徽淮南和湖北武汉的小麦、玉米、水稻、花生、大豆5类典型农作物秸秆燃烧排放PM_(2.5)及其碳组分的排放因子,分析了排放因子的差异,筛选了碳组分的标识组分。结果表明,秸秆燃烧PM_(2.5)的排放因子随秸秆种类和地区的不同而呈现明显差异,淮南的秸秆燃烧烟气PM_(2.5)排放因子在0.56~7.67 g·kg^(-1),武汉的秸秆燃烧烟气PM_(2.5)排放因子在3.53~7.91 g·kg^(-1);不同种类秸秆烟气PM_(2.5)排放因子有明显差异,花生秸秆燃烧烟气PM_(2.5)的排放因子最高(均值5.98 g·kg^(-1)),是大豆秸秆燃烧烟气PM_(2.5)排放因子(均值2.04 g·kg^(-1))的2.93倍。秸秆燃烧PM_(2.5)的排放因子随秸秆含水率的增加而明显增大。碳组分是5种秸秆燃烧PM_(2.5)的主要成分碳,总碳(TC)占PM_(2.5)的36.40%~65.84%,其中花生秸秆TC排放因子最高(均值2.58 g·kg^(-1)),是小麦秸秆的TC排放因子(均值1.07 g·kg^(-1))的2.41倍;秸秆燃烧PM_(2.5)中的有机碳(OC)浓度远高于元素碳(EC),OC/EC值为2.36~13.73,表明秸秆燃烧对二次气溶胶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淮南及武汉的秸秆燃烧烟气PM_(2.5)中char-EC/soot-EC值为17.20~64.16,char-EC显著高于soot-EC,可作为判断秸秆燃烧源的一个重要指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秸秆燃烧PM_(2.5)中的OC1、OC2和EC1在碳组分中贡献较大,因此,OC1、OC2和EC1可作为秸秆燃烧PM_(2.5)的标识性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细颗粒物(PM2.5) 碳组分 排放因子 标识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道高考选择题的多解探究
4
作者 刘琼玉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2016年第2期36-37,共2页
本文对一道高考选择题进行了多解探究,从五个不同的思路去思考与探究问题,用了五种不同的方法对这道题进行了探究求解,解法各异,但殊途同归.
关键词 高考选择题 多解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