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舌癌的CT、MRI诊断(附23例报告) 被引量:8
1
作者 刘珍银 邱士军 +3 位作者 吕晓飞 熊伟 段芙红 冯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6期835-838,共4页
目的:探讨舌癌的CT、MRI表现在舌癌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23例舌癌CT、MRl资料,并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深入分析。结果:23例患者之中,肿块位于舌侧缘14例,舌背面3例,舌根4例,舌尖2例。CT平扫示舌癌病... 目的:探讨舌癌的CT、MRI表现在舌癌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23例舌癌CT、MRl资料,并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深入分析。结果:23例患者之中,肿块位于舌侧缘14例,舌背面3例,舌根4例,舌尖2例。CT平扫示舌癌病灶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病灶显著不均匀强化;MRI平扫显示病灶边缘较清晰,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T1WI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受侵颈部淋巴结可伴肿大,中心坏死囊变。结论:舌癌的CT与MRI均有助于舌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聚多卡醇局部注射治疗普通婴幼儿血管瘤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珍银 夏杰军 徐文婵 《现代医院》 2017年第3期390-392,共3页
目的探讨1%聚多卡醇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普通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10月我科收治临床诊断为普通婴幼儿血管瘤患者142例,男62例,女80例;年龄为2周~8个月;瘤体位于头颈部63例,四肢51,躯干28例;瘤体呈结节样,大小为0.5 cm&#... 目的探讨1%聚多卡醇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普通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10月我科收治临床诊断为普通婴幼儿血管瘤患者142例,男62例,女80例;年龄为2周~8个月;瘤体位于头颈部63例,四肢51,躯干28例;瘤体呈结节样,大小为0.5 cm×0.5 cm^1.5 cm×2.0 cm。采用1%聚多卡醇瘤内局部注射治疗,根据患儿瘤体大小以及深度决定用药剂量,再次注射间隔时间为2周,患儿注射治疗次数为1~4次。末次治疗结束后随访3~6个月。结果 142例患儿完成全程治疗,其中达Ⅰ级疗效者11例,Ⅱ级疗效者20例,Ⅲ级疗效者42例,Ⅳ级疗效者68例,无效0例。3例患儿出现病灶处色素沉着,无其它不良反应。结论 1%聚多卡醇局部注射结节样普通婴幼儿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卡醇 婴幼儿血管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眼动脉灌注化疗对年龄≤6个月血管纤细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3
作者 姜华 方倩 +6 位作者 邓海浪 罗芳 刘珍银 夏杰军 陈妙娟 蒋贻洲 张靖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43-1145,1149,共4页
目的评估经眼动脉灌注化疗(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IAC)对年龄≤6个月血管纤细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2月我科收治的经IAC治疗的年龄≤6个月的眼内期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21例24... 目的评估经眼动脉灌注化疗(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IAC)对年龄≤6个月血管纤细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2月我科收治的经IAC治疗的年龄≤6个月的眼内期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21例24眼。依照国际眼内视网膜母细胞瘤分期,24眼中B期4眼、D期13眼、E期7眼。化疗采用两种给药方式,第一次及第三次IAC给予美法仑联合卡铂(20 mg)灌注化疗,第二次及第四次IAC则给予美法仑联合拓扑替康(0.5~1.0 mg)灌注化疗,其中美法仑的剂量不超过0.5 mg·kg^(-1),同时根据前一次IAC后患儿反应以及瘤体的变化情况适当调节美法仑的剂量。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技术成功率、保眼率、局部以及全身并发症、射线曝光时间及剂量。结果 21例患儿69次IAC术共行70次眼动脉插管,技术成功率为98.6%,1次因眼动脉痉挛插管失败。患儿IAC次数2~4次,平均3.3次。经过IAC术后,17眼肿瘤最后呈鱼肉样改变或钙化或形成瘢痕组织,保眼率为70.8%,其余7眼(29.2%)行眼球摘出术,其中眼球摘出原因包括眼底出血3眼、广泛玻璃体种植4眼。术后,轻微局部并发症包括8例眼睑肿胀,患者自行恢复;严重并发症中眼底出血3例、眼动脉痉挛1例,其中眼底出血患儿行眼球摘出,其他患儿对症治疗得以缓解;9例出现骨髓抑制,对症处理后好转或自行恢复。单次IAC术中患儿接受射线照射时间为3.2~32.4(6.3±1.2)min,单次IAC照射剂量为9~153(51.9±9.2)mG y。单人IAC累计照射时间为6.6~53.1(19.2±0.9)min;单人IAC累计照射剂量为41~281(157.3±13.1)mG y。结论 IAC治疗年龄≤6个月血管纤细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安全有效,IAC术中的放射剂量低于引起晶状体组织反应的吸收剂量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经眼动脉灌注化疗术 保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卡-梅综合征的磁共振表现
4
作者 陈臻 刘珍银 +3 位作者 曹亚先 陈钦谕 陈希文 张笑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7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卡-梅综合征不同时期的磁共振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选取确诊为卡-梅综合征的28例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儿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均低于100×10^(9)/L。接受了磁共振检查的患儿治疗后缓解期共有28例。结果28... 目的探讨婴幼儿卡-梅综合征不同时期的磁共振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选取确诊为卡-梅综合征的28例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儿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均低于100×10^(9)/L。接受了磁共振检查的患儿治疗后缓解期共有28例。结果28例患儿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中位数为8个月。所有病例均临床诊断为卡-梅综合征,病灶均位于体表,头颈部8例、躯干11例、四肢9例。发病期患儿磁共振表现为病变部位巨大混杂信号肿块,境界模糊,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病变皆有侵袭性表现(即真皮及皮下组织增厚,病灶向附近肌层浸润,周围皮肤水肿样图像),部分病变可见其供血动脉自正常动脉主干发出(5例),部分病变出现骨质破坏(4例)。治疗后稳定期复查磁共振,病变范围较前均有缩小,侵袭性表现消失,患儿血小板计数升高,均稳定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婴幼儿卡-梅综合征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病情进展迅速,疾病发展在不同时期,磁共振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梅综合征 婴幼儿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