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瀑布沟水电站宽戗堤截流水工模型试验及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刘珊燕 刘力中 车清权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27,共3页
为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截流工程选择截流方案进行水工模型试验。试验采用宽戗堤截流,设计戗堤顶宽分别为25 m和60 m的两种试验方案。试验结果表明:龙口水面线第二次跌落时,方案1在戗堤下游坡脚线附近形成的舌状体大于方案2,更能充分利用... 为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截流工程选择截流方案进行水工模型试验。试验采用宽戗堤截流,设计戗堤顶宽分别为25 m和60 m的两种试验方案。试验结果表明:龙口水面线第二次跌落时,方案1在戗堤下游坡脚线附近形成的舌状体大于方案2,更能充分利用突扩造成的局部水头损失。因此选择方案1作为最终截流方案。其合理性得到了工程实践的验证,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戗堤 截流水力条件 模型试验 瀑布沟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级水电站调度模型自动测控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2
作者 刘珊燕 杨伟 刘文中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98-100,共3页
基于三峡—葛洲坝枢纽梯级调度实体模型,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中的自动化测试技术与科学计算工具,对梯级调度模型进行数字化设计改造,借助水文参数的数字化采集数据,评估两坝间河段通航水流的流速与流态变化。采用线性系统理论与反演方法,... 基于三峡—葛洲坝枢纽梯级调度实体模型,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中的自动化测试技术与科学计算工具,对梯级调度模型进行数字化设计改造,借助水文参数的数字化采集数据,评估两坝间河段通航水流的流速与流态变化。采用线性系统理论与反演方法,精确研究不同调度方案与水文参数之间的耦合关系,为梯级电站的调节与反调节调度提供试验手段。通过实时信息的获取与有效管理,能够促进并丰富梯级电站数字化过程的基础理论与应用问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调度 水工模型 水文参数 自动测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型水库漂浮物综合治理措施探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蔡莹 李章浩 +1 位作者 李利 刘珊燕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1-35,共5页
三峡工程蓄水后已受水面漂浮物影响。工程运行表明"以排为主、以捞为辅"的治漂方式与工程现状和时代要求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大量集中暴发的漂浮物靠人工和船舶清漂也难以应对。为保护长江水面环境、充分发挥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 三峡工程蓄水后已受水面漂浮物影响。工程运行表明"以排为主、以捞为辅"的治漂方式与工程现状和时代要求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大量集中暴发的漂浮物靠人工和船舶清漂也难以应对。为保护长江水面环境、充分发挥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并为其他河道型水库提供可借鉴的治漂方案,有必要继续深入研究治漂措施。依据三峡工程坝前局部水工模型治漂试验成果与河道型水库特点,在狭长库区分段建设聚漂区,可实现"以捞为主、以排为辅"的治理方式。这一方式在操作安全、效率以及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优势,可为解决类似工程漂浮物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物 导漂排 聚漂排 聚漂区 打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运行初期上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辉 赵岚 +1 位作者 刘珊燕 杨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4-67,共4页
三峡工程运行初期,上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受水库调度等因素的影响变得更加复杂。针对隔流堤漫顶后上游引航道内通航水流条件的变化,通过水工模型及自航船模对上游的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成果表明:在通航条件下,在引航... 三峡工程运行初期,上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受水库调度等因素的影响变得更加复杂。针对隔流堤漫顶后上游引航道内通航水流条件的变化,通过水工模型及自航船模对上游的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成果表明:在通航条件下,在引航道内与口门区的水力学参数均能满足设计要求,船模船队航行上下行均较顺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通航水流条件 上游引航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