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特性及其在冷藏牛奶中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8
1
作者 刘珊娜 赵森 +2 位作者 孙涛 范志华 张陈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7-190,195,共5页
通过测定单增李斯特菌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菌液的OD600值,绘制生长曲线,分析培养基成分、温度、p H、Na Cl浓度、接种量以及转速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的影响,并选取Gompertz方程、Logistic方程和Hill方程建立单增李斯特菌在冷藏牛奶中的... 通过测定单增李斯特菌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菌液的OD600值,绘制生长曲线,分析培养基成分、温度、p H、Na Cl浓度、接种量以及转速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的影响,并选取Gompertz方程、Logistic方程和Hill方程建立单增李斯特菌在冷藏牛奶中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菌株在TSB-YE和MRS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能够耐受0.5%~3%的Na Cl浓度范围;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生长p H为8,对氧气的需求量表现不明显。菌株可在4℃冷藏的全脂牛奶中缓慢生长,达到稳定期的菌数有2 lg CFU/m L的增长,Gompertz和Logistic方程模型可用于预测其生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牛奶 预测 生长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斯特菌噬菌体裂解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珊娜 范志华 +2 位作者 孙溪 付荣霞 吴海清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62-65,共4页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可通过污染的食品进入人体,引发食品安全事件。噬菌体作为李斯特菌生物防治的有效手段,能够特异性识别菌体细胞,造成细菌裂解死亡。噬菌体发挥抑菌活性的关键在于其双链DNA所编码的裂解酶(肽...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可通过污染的食品进入人体,引发食品安全事件。噬菌体作为李斯特菌生物防治的有效手段,能够特异性识别菌体细胞,造成细菌裂解死亡。噬菌体发挥抑菌活性的关键在于其双链DNA所编码的裂解酶(肽聚糖水解酶类)能够在增殖过程的后期有效裂解宿主菌的细胞壁,将子代噬菌体释放到胞外环境中。本文综述了李斯特菌噬菌体裂解酶的种类、作用原理和结构特征,并探讨了裂解酶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斯特菌 噬菌体 裂解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豆蛋白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3
3
作者 薛照辉 刘珊娜 +4 位作者 李勇 耿鹿宁 谭茜倩 万玉婷 刘春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4-26,共3页
对鹰嘴豆蛋白进行了分类研究,并探讨了总分离蛋白、球蛋白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鹰嘴豆蛋白质含量为21.07%,其中球蛋白和清蛋白为主要组分,分别占42.16%和39.76%。总分离蛋白和球蛋白随质量浓度增加还原能力均有所增加。二者对羟基自... 对鹰嘴豆蛋白进行了分类研究,并探讨了总分离蛋白、球蛋白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鹰嘴豆蛋白质含量为21.07%,其中球蛋白和清蛋白为主要组分,分别占42.16%和39.76%。总分离蛋白和球蛋白随质量浓度增加还原能力均有所增加。二者对羟基自由基(.OH)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鹰嘴豆蛋白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而球蛋白活性更强,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分离蛋白 球蛋白 抗氧化 羟基自由基(.OH) 清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球菌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丽 韩烨 +2 位作者 郜希璐 刘珊娜 康牧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76-378,共3页
片球菌素是片球菌分泌到胞外的一种小分子多肽,可以抑制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等多种病原菌和食品腐败菌,具有食品防腐保鲜的巨大潜力。本文对片球菌素的研究历史、基本理化性质、发酵条件、提取纯化方法、抑菌机理以及应用研究几方面... 片球菌素是片球菌分泌到胞外的一种小分子多肽,可以抑制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等多种病原菌和食品腐败菌,具有食品防腐保鲜的巨大潜力。本文对片球菌素的研究历史、基本理化性质、发酵条件、提取纯化方法、抑菌机理以及应用研究几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球菌素 性质 抑菌机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斯特菌噬菌体裂解酶CBD蛋白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葛怀娜 刘珊娜 +1 位作者 刘金福 范志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34-237,共4页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噬菌体的裂解酶中细胞壁结合结构域(CBD)能够特异识别李斯特菌细胞。本研究将CBDP40基因扩增后插入p ET32a(+)载体,导入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获得重组菌株,并对其进行IPTG诱导表达,分析重组蛋白的活性。聚丙烯酰胺凝...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噬菌体的裂解酶中细胞壁结合结构域(CBD)能够特异识别李斯特菌细胞。本研究将CBDP40基因扩增后插入p ET32a(+)载体,导入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获得重组菌株,并对其进行IPTG诱导表达,分析重组蛋白的活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表明,经0.1 mmol/L IPTG诱导的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在38 ku处有明显诱导条带,与预期蛋白分子量相符。经过超声细胞破碎,重组蛋白CBDP40分布在上清液中,通过镍离子螯合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洗脱后的蛋白浓度为0.908 mg/m L。经菌体结合和间接ELISA验证,重组蛋白CBDP40具有生物学活性,即对李斯特菌具有识别功能。CBD蛋白的重组表达、纯化及其活性验证,为深入研究裂解酶的理化性质和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噬菌体裂解酶 基因表达 亲和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增李斯特菌胶体金免疫探针的制备 被引量:1
6
作者 孟繁桐 王莹 +1 位作者 葛怀娜 刘珊娜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1,共3页
利用胶体金标记技术,建立快速检测方法以检测和控制食品中的李斯特菌。通过柠檬酸三钠还原氯金酸的方法制得胶体金溶液。再用胶体金与李斯特菌抗体蛋白的结合制备胶体金探针。通过对胶体金与蛋白结合时的p H值、与胶体金结合的蛋白量、... 利用胶体金标记技术,建立快速检测方法以检测和控制食品中的李斯特菌。通过柠檬酸三钠还原氯金酸的方法制得胶体金溶液。再用胶体金与李斯特菌抗体蛋白的结合制备胶体金探针。通过对胶体金与蛋白结合时的p H值、与胶体金结合的蛋白量、胶体金探针的活性等方面的测定,确定出胶体金探针制备的最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 胶体金探针 李斯特菌蛋白抗体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预测微生物学研究态势分析
7
作者 王慧 刘珊娜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7-53,共7页
本文借助文献计量法分析预测微生物学研究概况、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思路。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2006—2021年间以预测微生物学为主题的相关文献,基于文献计量法及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展示。... 本文借助文献计量法分析预测微生物学研究概况、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思路。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2006—2021年间以预测微生物学为主题的相关文献,基于文献计量法及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展示。预测微生物学文献数量显著增长,从2006年的57篇增至2021年的138篇;研究方向主要是食品科学技术、微生物学、传染病学、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学等领域;全球共有73个国家/地区开展预测微生物学的研究,发文量排名前15的国家共占总发文量的42.90%;中国发文量在全球排名第6,且与美国、欧洲等国家/地区跨区域合作密切;诊断、性能、死亡率、治疗、参数估计、乳酸菌、猪肉、指南、风险因素等关键词是被广泛关注的热点。预测微生物学以其快速、高效、准确等优点未来将在食品科学、生物学、医学等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微生物学 文献计量 预测模型 研究态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菜汁中乳酸菌的筛选和产酸性能的优化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珊娜 王聪 +2 位作者 魏金艳 朱龙岗 张陈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2-116,共5页
本文从甘肃地区自制酸菜汁中分离出39株革兰氏阳性菌,过氧化氢酶实验均为阴性。通过滴定法筛选获得6株产酸率高于1%的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均为杆菌,其中LS-9菌株的产酸率最高。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LS-9菌株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 本文从甘肃地区自制酸菜汁中分离出39株革兰氏阳性菌,过氧化氢酶实验均为阴性。通过滴定法筛选获得6株产酸率高于1%的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均为杆菌,其中LS-9菌株的产酸率最高。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LS-9菌株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胰蛋白胨。利用正交实验优化培养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20 g/L,胰蛋白胨添加量12 g/L,发酵温度为36℃。其中温度对菌株发酵产酸影响最大,其次是胰蛋白胨添加量,葡萄糖添加量对发酵产酸影响最小。验证实验表明,菌株在最佳条件下的产酸率为1.74%±0.05%。经16S rRNA测序和系统进化树分析,LS-9菌株与干酪乳杆菌的同源性较高。全脂奶发酵实验表明LS-9凝乳时间约为6 h,酸度102.4°T,活菌数可达1.25×10~8CFU/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菜汁 乳杆菌 产酸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斯特菌生长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刘珊娜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92-95,共4页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能够污染多种类型的食品,危害食品安全。利用预测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建立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模型,可对微生物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食品货架期。本文介绍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生长特点,简...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能够污染多种类型的食品,危害食品安全。利用预测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建立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模型,可对微生物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食品货架期。本文介绍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生长特点,简述了预测食品微生物学的初级、二级和三级模型的分类,对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生长动力学模型在培养基及不同类型食品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斯特菌 生长模型 预测食品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法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宁 赵志琴 +3 位作者 范志华 郝建祥 刘珊娜 孙溪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6-150,共5页
结合间接竞争反应机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从抗原(antigen,Ag)包被时间、体系反应温度、酶标二抗作用时间、显色时间等主要因素开展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改进方法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适宜... 结合间接竞争反应机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从抗原(antigen,Ag)包被时间、体系反应温度、酶标二抗作用时间、显色时间等主要因素开展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改进方法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优化条件为:采用Ag包被20 h、反应温度24℃左右、酶标二抗作用时间30 min、底物显色时间15min。通过对饲料等11种样本的检测得出:半抑制浓度IC50<0.1μg/L,添加回收率在67%~116%,灵敏度达到0.03μg/L,线性系数>0.99,板内变异小于5%。检测试验结果良好,表明该改进方法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 黄曲霉毒素 分析检测 条件优化 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食品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丁博群 刘珊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66-373,共8页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是一种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与实时检测相结合的技术,也是近年来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与传统PCR技术相比...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是一种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与实时检测相结合的技术,也是近年来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与传统PCR技术相比,它具有耗时短、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势。本文简要概述了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分类及特点,综述了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掺杂掺假、转基因食品、过敏原、食源性寄生虫、可食用昆虫等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并对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其在食品快速检测中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 快速检测 食源性病原菌 掺杂掺假 过敏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号放大策略的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真菌毒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海璁 赵尊全 +3 位作者 白家磊 闫静坤 刘珊娜 高志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9-66,共8页
真菌毒素是真菌分泌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是农产品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具有强毒性。人畜误食会导致急性、慢性中毒症状,严重危害农产品安全,威胁人类健康。开发快速、超灵敏、高通量、高性价比的传感技术十分重要。适配体是一段单链DNA或R... 真菌毒素是真菌分泌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是农产品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具有强毒性。人畜误食会导致急性、慢性中毒症状,严重危害农产品安全,威胁人类健康。开发快速、超灵敏、高通量、高性价比的传感技术十分重要。适配体是一段单链DNA或RNA,具有特异性良好、合成简单、易于化学修饰、稳定性高等优势,且可以与基于核酸的传感及扩增策略相结合,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电化学传感器因其反应快速、灵敏度高、成本低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已成为目前检测真菌毒素的有力工具。本文综述了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常见的信号传感方式,主要关注基于核酸和纳米材料的信号放大策略,以及它们在检测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最后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基于适配体的真菌毒素电化学传感器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配体 电化学传感器 真菌毒素 传感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区酸粥细菌多样性分析及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史学敏 刘珊娜 杜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3-159,共7页
以采集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的8个酸粥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样品进行细菌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研究,分离鉴定其优势菌株。结果表明:8个样品中的细菌主要来自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以采集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的8个酸粥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样品进行细菌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研究,分离鉴定其优势菌株。结果表明:8个样品中的细菌主要来自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为优势菌属。乳酸杆菌属在各样品中占比最高,为42.63%~97.49%。SZ1、SZ2样品与其他样品的菌群结构差异较大,可能与不同采集时间有关。对上述样品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生理生化试验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获得1株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1株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2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4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上述研究结果为酸粥工业化生产提供菌种资源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粥 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乳酸菌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微生物学在益生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丁博群 刘珊娜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73-77,共5页
预测微生物学通过数学模型描述微生物的生长和死亡规律,对食品的货架期和安全性进行预测和评价。近年来,包含益生菌概念的食品逐渐成为大众喜爱的新型食品。将预测微生物学应用于益生菌研究中,对相关功能性食品的开发起到积极作用。本... 预测微生物学通过数学模型描述微生物的生长和死亡规律,对食品的货架期和安全性进行预测和评价。近年来,包含益生菌概念的食品逐渐成为大众喜爱的新型食品。将预测微生物学应用于益生菌研究中,对相关功能性食品的开发起到积极作用。本文简要概述了预测微生物学数学模型的分类与应用,益生菌的概念、分类、功能特性及应用,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预测微生物学在益生菌的增殖培养、发酵工艺优化、干燥工艺优化和产品贮藏等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微生物学 益生菌 应用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丽果浆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茂森 冯荣雪 +2 位作者 郝怡欣 张春月 刘珊娜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56-59,共4页
为开发和利用诺丽果资源,本研究将诺丽果浆分别进行非热烫和热烫处理,然后室温密封发酵,观察发酵过程中总糖、总酸、总酚含量和SOD酶活性的变化,同时测定发酵样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表明,随着发酵的进行,总糖含量逐渐下降,总酸... 为开发和利用诺丽果资源,本研究将诺丽果浆分别进行非热烫和热烫处理,然后室温密封发酵,观察发酵过程中总糖、总酸、总酚含量和SOD酶活性的变化,同时测定发酵样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表明,随着发酵的进行,总糖含量逐渐下降,总酸含量逐渐提高,总酚含量在发酵过程中保持在0.1~0.2 mg/mL。在第11天时,非热烫和热烫处理样品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86.96%和90.19%,同时均具有SOD酶活性。研究结果说明诺丽果浆发酵产物具有抗氧化活性,为功能酵素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丽果 抗氧化 发酵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