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砟轨道层间颗粒冲刷试验研究
1
作者 杨荣山 林航 +3 位作者 刘珀全 牛鑫宇 陈健 谭斌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90,共10页
无砟轨道层间界面为其薄弱环节,长期荷载作用下容易发展为层间离缝,在离缝进水后容易产生冒浆病害。为研究列车荷载作用下无砟轨道层间冒浆发生机理,设计无砟轨道层间脱空模拟装置并基于该装置开展无砟轨道层间颗粒冲刷试验;采用双目三... 无砟轨道层间界面为其薄弱环节,长期荷载作用下容易发展为层间离缝,在离缝进水后容易产生冒浆病害。为研究列车荷载作用下无砟轨道层间冒浆发生机理,设计无砟轨道层间脱空模拟装置并基于该装置开展无砟轨道层间颗粒冲刷试验;采用双目三维扫描仪获取混凝土表面形貌数据,得到冲刷前后混凝土表面形貌等高线图,对比颗粒流冲刷前后混凝土表面形貌的变化,分析混凝土配合比、颗粒流速度和颗粒粒径对混凝土表面冲刷的影响。结果表明:经900万次高频荷载作用,C15混凝土表面的平均冲刷量约为1.106 mm,C40混凝土表面的平均冲刷量为0.186 mm;在颗粒流冲刷作用下,混凝土表面的粗糙峰冲刷量较大;混凝土表面冲刷量与颗粒流运动速度、混凝土配合比正相关,而与颗粒粒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层间离缝 颗粒冲刷 高频荷载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隧道整体道床顶推拆除技术与力学分析
2
作者 刘珀全 林航 +3 位作者 牛鑫宇 李元伟 胡涛涛 杨荣山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3-60,共8页
地铁隧道整体道床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容易出现道床开裂、上拱或下沉、翻浆冒泥、混凝土剥离等病害,部分病害已严重影响正常行车,当道床病害采用常规维护方法不能解决时,必须成段更换道床。研究提出一种适用于地铁隧道整体道床切割、顶推... 地铁隧道整体道床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容易出现道床开裂、上拱或下沉、翻浆冒泥、混凝土剥离等病害,部分病害已严重影响正常行车,当道床病害采用常规维护方法不能解决时,必须成段更换道床。研究提出一种适用于地铁隧道整体道床切割、顶推剥离用于线路快速恢复临时行车的整体式组合钢便梁结构。以台阶式管片道床为例,通过理论计算对顶推力进行预估,同时基于混凝土损伤塑性理论建立了管片和道床的三维精细化模型,系统研究顶推力与道床长度的关系,并与现场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道床长度小于1.2 m时,所需顶推力可直接通过理论计算值线性插值得到;当道床长度大于1.2 m时,所需顶推力与道床长度之间呈现二次函数关系;考虑到顶推难度、施工速度、吊装效率,单次顶推道床的长度不宜超过9.6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整体道床 切除 剥离 混凝土塑性损伤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间离缝对市域铁路新型装配式轨道力学性能影响
3
作者 任西冲 刘珀全 +2 位作者 李秋义 杨荣山 林航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4-152,共9页
针对市域铁路路基地段新型装配式轨道层间离缝病害,建立可考虑轨道结构各部件复杂相互作用关系的列车-轨道-路基耦合分析模型,从静力和动力的角度研究自密实混凝土层与底座板之间存在不同离缝工况时对轨道结构力学响应。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市域铁路路基地段新型装配式轨道层间离缝病害,建立可考虑轨道结构各部件复杂相互作用关系的列车-轨道-路基耦合分析模型,从静力和动力的角度研究自密实混凝土层与底座板之间存在不同离缝工况时对轨道结构力学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当离缝长度未超过0.85 m时,轮轨垂向力、列车垂向加速度等轨道结构的动力响应指标变化较为平缓,离缝长度一旦超过0.85 m,各指标的变化量迅速增加,其中对列车垂向加速度、轨道板的动力效应影响最大。当离缝宽度未发展到钢轨下方时,各指标变化量很小,一旦超过钢轨下方,各项指标呈现指数增长变化趋势。离缝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车辆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以及轨道结构的耐久性和整体性,需要及时进行养护维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铁路 力学性能 数值计算 层间离缝 装配式轨道结构 列车-轨道-路基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