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北盆地走滑断层特征与油气聚集关系 被引量:77
1
作者 刘玉瑞 刘启东 杨小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9-283,293,共6页
苏北盆地石港、汊涧、吴堡断层体系 ,平面上主干断层具有线性主位移带、马尾状撇裂和雁列入字型构造的组合特征 ;剖面上呈现锥形破裂、强制单斜层和破碎主位移带的构造特征 ;断旁岩石则可见到扭性、压性破裂面等地质现象。这些特征反映... 苏北盆地石港、汊涧、吴堡断层体系 ,平面上主干断层具有线性主位移带、马尾状撇裂和雁列入字型构造的组合特征 ;剖面上呈现锥形破裂、强制单斜层和破碎主位移带的构造特征 ;断旁岩石则可见到扭性、压性破裂面等地质现象。这些特征反映石港、汊涧、吴堡断层体系应属离散型右行走滑断层。经应力分析 ,苏北盆地受伸展作用和右行走滑双重营力的地质作用 ,而右行扭动是诱导形成走滑断层的主因 ,主要受郯庐断裂带活动的控制。正是这些断层体系所具有的离散型右行走滑特征控制了苏北盆地的油气圈闭形成、圈闭的平面分布、以及油气的运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层 离散型 右旋 成因机制 油气聚集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后生—同生断陷盆地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刘玉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1-731,共11页
苏北盆地性质有多种不同观点,分歧影响了油气成藏深化认识。在分析前人盆地观、论据和问题后,根据识别先成、同生、后生盆地概念和唯一性标志,提出泰州组—阜宁组原型为大型拗陷盆地,经后期强烈改造成为"箕状形态"后生断陷盆... 苏北盆地性质有多种不同观点,分歧影响了油气成藏深化认识。在分析前人盆地观、论据和问题后,根据识别先成、同生、后生盆地概念和唯一性标志,提出泰州组—阜宁组原型为大型拗陷盆地,经后期强烈改造成为"箕状形态"后生断陷盆地;叠加戴南组—三垛组同生断陷盆地,盐城组—东台组萎缩拗陷盆地,非继承性成盆形成了后生—同生断陷盆地。根据地化理论和实验数据,结合30年来勘探未熟油一无所获的事实,认为成烃遵循源岩干酪根晚期生烃模式,并呈现非均衡性成熟生烃和烃灶展布格局;不存在早期的未熟—低熟生烃带、双峰生烃和未熟—低熟油。指出盆地油源总体欠丰,源岩成熟有效供烃、断层多重性作用是控藏关键因素;后生断陷油气以侧运为主,油藏沿箕状烃灶呈扇形环带展布;同生断陷油气以垂运为主,构造油藏叠置烃灶上呈串珠状展出,复合油藏叠合呈裙边状展出;油气聚集呈非连续性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拗陷 后生-同生断陷 未熟油 晚期生烃 源-断控藏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断层封堵类型及定量评价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玉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1-536,共6页
苏北盆地断层十分发育,油藏形成与断层通道和封堵多重控制作用密切相关,油藏以复杂断块圈闭为主。通过解剖油藏和落空断块的断层封闭性数据集特征,归纳出断层封闭有4类基本模式,即砂泥对接封闭型(A型)、砂泥混接封闭型(B型)、时间配置... 苏北盆地断层十分发育,油藏形成与断层通道和封堵多重控制作用密切相关,油藏以复杂断块圈闭为主。通过解剖油藏和落空断块的断层封闭性数据集特征,归纳出断层封闭有4类基本模式,即砂泥对接封闭型(A型)、砂泥混接封闭型(B型)、时间配置封闭型(C型)和主压力封闭型(D型)。在此基础上,对B型、C型和D型按其形成机制和主控因素细化分类,指出了影响断层封闭性的4项主要参数,据此建立相应的断层封闭性定量评价体系。新认识在油气勘探开发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封堵 模式分析 定量评价 油气运聚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戴南组物源—坡折控扇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玉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31,共9页
高邮凹陷为苏北—南黄海泰州组—阜宁组统一盆地解体形成的戴南组箕状断陷之一。戴南组断陷有断裂、侵蚀、挠曲成因3大类坡折,坡折平面凸缘、凹缘2类样式,构成10种坡折类型;存在泰州组—阜宁组新岩系、基底岩系2套物源,前者大套泥岩深... 高邮凹陷为苏北—南黄海泰州组—阜宁组统一盆地解体形成的戴南组箕状断陷之一。戴南组断陷有断裂、侵蚀、挠曲成因3大类坡折,坡折平面凸缘、凹缘2类样式,构成10种坡折类型;存在泰州组—阜宁组新岩系、基底岩系2套物源,前者大套泥岩深刻影响了戴南组沉积体系建设。在明确岩相概念后,发现和命名了泥屑流扇相新类型,提出水下冲积扇、泥屑流扇、泥石流扇、扇三角洲、三角洲、辫状三角洲是戴南组主要沉积相类型。阐述了戴南组低位、湖侵、高位体系域中,断陷陡坡、缓坡和洼陷不同坡折带的沉积体系类型、展布及演化特征;发现了凸缘坡折沉积富砂的扇,凹缘坡折建设富泥的扇,总结出物源—坡折—扇相—砂体之间关系规律,并指出了砂岩发育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沉积物源 泥屑流 凸缘坡折富砂 凹缘坡折富泥 源坡控扇 沉积体系 高邮凹陷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与南黄海盆地中——新生界成烃对比浅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玉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1-546,552,共7页
苏北与南黄海盆地是统一的中—新生代盆地。苏北盆地勘探成果丰富,地化甄别7套暗色泥岩仅4套对成藏有贡献,3套属拗陷广湖灰泥岩,分布广、质量稳定,岩电特征突出;1套属断陷湖的纯泥岩。重新厘定南黄海盆地烃源岩,确认南坳有5套烃源岩,套... 苏北与南黄海盆地是统一的中—新生代盆地。苏北盆地勘探成果丰富,地化甄别7套暗色泥岩仅4套对成藏有贡献,3套属拗陷广湖灰泥岩,分布广、质量稳定,岩电特征突出;1套属断陷湖的纯泥岩。重新厘定南黄海盆地烃源岩,确认南坳有5套烃源岩,套数比苏北多、厚度略大,北坳仅有1套;各套形成环境、岩电特征与苏北相似,但品质和稳定性略差。两盆地烃源岩都处低熟—成熟阶段,南黄海总体低于苏北,成熟可排烃源岩范围较苏北小。烃源岩质量、成熟度和排烃畅通度决定苏北各凹陷油气资源丰度,成熟度高、排烃畅通资源丰度高,相反则低;断陷沉积埋藏越发展,烃源岩越成熟,三垛期末为烃源岩成熟定型期。综合看,南黄海资源潜力不如苏北,南坳优于北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成烃比较 油气潜力 中—新生界 苏北盆地 南黄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油藏类型与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玉瑞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9,111,共4页
苏北盆地存在大量断层和复杂局部构造。断层作为圈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油气运聚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主要形成断鼻、断块圈闭油藏。按圈闭中油水分布特点,该区可归结为2大类6种油藏类型;研究了层状砂岩油藏的4种油水分布样式及其成因机制... 苏北盆地存在大量断层和复杂局部构造。断层作为圈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油气运聚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主要形成断鼻、断块圈闭油藏。按圈闭中油水分布特点,该区可归结为2大类6种油藏类型;研究了层状砂岩油藏的4种油水分布样式及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层状砂岩油藏4种不同样式的油水分布,主要是由圈闭生储盖组合性质、断层侧向遮挡质量和封通双重作用、油气运移路径、充注方式和断层调节油气等因素决定的。明确上述认识,有助于加深该区对油气富集规律的认识以及勘探挖潜和开发部署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类型 层状砂岩 油藏流体 分布特征 成因机制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戴南组泥屑流扇沉积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玉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9-429,共11页
针对苏北箕状断陷盆地戴南组的沉积体系、岩性岩相、砂体展布等特征,既不遵循中国东部箕状断陷盆地的一般规律,也不遵循陆相盆地沟槽带是建设扇体、砂体主带的普遍规律,通过大量岩心资料观察,发现戴南组存在一种由砂级泥岩粗岩屑组成的... 针对苏北箕状断陷盆地戴南组的沉积体系、岩性岩相、砂体展布等特征,既不遵循中国东部箕状断陷盆地的一般规律,也不遵循陆相盆地沟槽带是建设扇体、砂体主带的普遍规律,通过大量岩心资料观察,发现戴南组存在一种由砂级泥岩粗岩屑组成的特殊类型沉积岩,其分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规律性。据此,以岩心观察描述为基础,结合岩石薄片鉴定特征、地层古生物组合特殊面貌及剖面测录井响应的一些特有现象,综合识别这套特殊岩性剖面。研究表明,这套地层是重力流之泥屑流流体的沉积产物—泥屑流扇,扇体可分扇根、扇中和扇端3带。平面上,此类扇发育在断陷湖盆凹缘坡折带,即湖盆沟槽地带;剖面上,此扇主要见于戴南组断陷湖盆低位域,湖侵域无此扇,高位域有个别此扇。分析认为,苏北箕状断陷湖盆有特殊的成盆古地质背景,即由下构造层大型的统一拗陷湖盆解体形成了相互分隔的戴南组箕状断陷群,由此形成了阜四段大套泥岩围限、新老双重物源、构造作用差异、多种搬运输送流态及多样坡折带类型等多因素耦合,共同控制了戴南组沉积特征。由此,发现了断陷凹缘坡折带发育泥屑流扇、富泥扇,断陷凸缘坡折带生长富砂扇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屑流扇 多因素耦合 岩石特征 沉积成因 戴南组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油气显示频度优化勘探选区 被引量:7
8
作者 刘玉瑞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07-410,共4页
在相对成熟的盆地中,面对剩余油气资源质量变差、条件更复杂的情况,如何选准勘探区块,加快发现大油气田,是实现中国油区的接替和转移、油气储量和产量的持续上升的关键因素。在研究苏北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和勘探经验中发现,利用三级构造... 在相对成熟的盆地中,面对剩余油气资源质量变差、条件更复杂的情况,如何选准勘探区块,加快发现大油气田,是实现中国油区的接替和转移、油气储量和产量的持续上升的关键因素。在研究苏北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和勘探经验中发现,利用三级构造或断块群上早先钻井的油气显示概率,可以很好地判定探区是否富集油气,据此提出定量预测大油气藏分布和优选区块的新方法。实践检验,该方法在苏北盆地、塔里木盆地的预测与勘探结果相当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显示频度 地质勘探 油气田 苏北盆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源岩无双峰生烃和未低熟油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玉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1-474,共14页
针对苏北盆地“未低熟油”理论盛行,却与勘探效果完全不符合的矛盾,深入剖析前人论著、甄别资料真伪,发现问题如下:误用原始资料,把野值当证据;存在认识盲区,成烃模式缺乏多参数严谨论证,推论不成立;有油/岩亲缘对比,未做油藏/烃灶成熟... 针对苏北盆地“未低熟油”理论盛行,却与勘探效果完全不符合的矛盾,深入剖析前人论著、甄别资料真伪,发现问题如下:误用原始资料,把野值当证据;存在认识盲区,成烃模式缺乏多参数严谨论证,推论不成立;有油/岩亲缘对比,未做油藏/烃灶成熟度匹配一致性验证;脱离实践,认识经不起源岩钻探气测资料等勘探检验。由此证明,所谓“源岩早期非干酪根生油、双峰成烃模式”是假的,未低熟油并不存在。基于此,利用大数据资料分析误差、剔除野值,优选出油/岩的甾烷C29S/(S+R)、C29ββ/(αα+ββ)、萜烷C31S/(S+R)、C32S/(S+R)和CPI、OEP成熟度敏感参数,将干酪根热降解晚期生成原油分为浅成熟油、中成熟油、成熟油3类。Ro>0.70%的中成熟—成熟源岩,与大量的中成熟—成熟油成熟度参数匹配很好;Ro在0.60%~0.70%的浅成熟源岩,与少量的浅成熟油成熟度参数有一些匹配关系;Ro<0.60%的未成熟源岩,无原油可与之匹配,表明没有非干酪根的未低熟油。实践反映,中成熟—成熟源岩钻探气测异常明显,由其供油气的圈闭勘探效果好,已探明石油储量99.83%属此类原油;浅成熟源岩气测无或微弱异常,单靠此类油源不足以形成商业规模的油藏,多数仅见油气显示;未成熟源岩气测无异常,若无异地成熟油供给,圈闭不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标参数 匹配关系 油源对比 无早期生油 无未低熟油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后生断陷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体系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玉瑞 《复杂油气藏》 2010年第1期10-14,31,共6页
针对以往苏北盆地层序地层研究成果尚存问题,以后生断陷盆地概念,按照层序地层学原理,利用岩心、生物、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将苏北盆地上白垩统—第三系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7个三级层序和17个体系域,建立层序地层格架,指出盆地经历拗陷层... 针对以往苏北盆地层序地层研究成果尚存问题,以后生断陷盆地概念,按照层序地层学原理,利用岩心、生物、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将苏北盆地上白垩统—第三系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7个三级层序和17个体系域,建立层序地层格架,指出盆地经历拗陷层序、断陷层序和萎缩拗陷层序三个演化阶段;阐述三级层序各体系域的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展布特征,指出三套层序组沉积体系的显著差异与盆地演化三个阶段的相关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拗陷层序 断陷层序 沉积体系 苏北后生断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苏北后生—同生断陷盆地性质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玉瑞 《复杂油气藏》 2017年第1期1-8,共8页
苏北盆地发育颜色、岩性、岩相迥异,沉积范围不同的3套构造层。中部戴南组—三垛组箕状断陷、上部盐城组—东台组萎缩拗陷建造,大家有共识。下部泰州组—阜宁组以满盆广布的暗色细岩性为主,边缘相几乎剥蚀殆尽,残留地层和现今构造呈&qu... 苏北盆地发育颜色、岩性、岩相迥异,沉积范围不同的3套构造层。中部戴南组—三垛组箕状断陷、上部盐城组—东台组萎缩拗陷建造,大家有共识。下部泰州组—阜宁组以满盆广布的暗色细岩性为主,边缘相几乎剥蚀殆尽,残留地层和现今构造呈"箕状外形"格局,由此形成了断陷、拗陷等多种不同性质盆地观;成盆分歧导致控砂预测出现偏差,甚至误导。在分析前人的盆地观、论据问题,明确同生、后生盆地概念后,根据地震层序结构边界样式,沉积体系特征,主干断裂控制作用,层序地层型式,地层剥蚀残留等特征,来识别断陷湖盆、拗陷湖盆,多种证据链互证,得出泰州组—阜宁组是原型拗陷盆地建造产物,结论具有唯一性,后被强烈改造成为"箕状形态"的后生断陷盆地;叠合了戴南组—三垛组同生断陷,以及晚期的盐城组—东台组萎缩拗陷,形成了现今的后生—同生断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分析 下构造层 原型拗陷 后生断陷 同生断陷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波时差法计算地层剥蚀量问题的斧正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玉瑞 《复杂油气藏》 2015年第2期1-6,56,共7页
针对国内学者用声波时差法计算地层剥蚀量存在的种种问题,从Magara法原理入手,通过公式推演和定量测算分析,认为有学者提出的用新沉积地层的压力与剥蚀地层在相同点的压力大小比较作为判别是否适用Magara法,其观点虽然合理,但实际这样... 针对国内学者用声波时差法计算地层剥蚀量存在的种种问题,从Magara法原理入手,通过公式推演和定量测算分析,认为有学者提出的用新沉积地层的压力与剥蚀地层在相同点的压力大小比较作为判别是否适用Magara法,其观点虽然合理,但实际这样的窗口狭小或不存在都难断定,不具有操作性和实际价值;Magara法原有的剥蚀地层厚度必须大于新沉积地层厚度的准则是正确的,把使用范围扩展到新沉积地层厚度大于剥蚀地层厚度是不妥的。同时,指出了声波时差法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逐一加以斧正。分析指出,声波时差法、古温标法都不适合计算苏北盆地地层剥蚀量,现有文章都有原理、方法和基础资料等错误,剥蚀量数据与盆地地质完全不吻合,结论不可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剥蚀 厚度恢复 声波时差法 扩展条件 问题斧正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后生断陷阜四段高位域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玉瑞 《复杂油气藏》 2011年第2期9-13,共5页
在介绍阜四段(E1f4)岩电性特征及识别标志基础上,叙述了戴南组与阜四段(E2d/E1f4)间可疑地层"泥尾巴段"剖面的属性,认为它是断陷期剥蚀下伏阜宁组(E1f)等地层形成的E2d泥屑流沉积产物。据此,对SHS1井E2d、E1f可疑地层精细划分... 在介绍阜四段(E1f4)岩电性特征及识别标志基础上,叙述了戴南组与阜四段(E2d/E1f4)间可疑地层"泥尾巴段"剖面的属性,认为它是断陷期剥蚀下伏阜宁组(E1f)等地层形成的E2d泥屑流沉积产物。据此,对SHS1井E2d、E1f可疑地层精细划分,发现了一套E1f4高位域新地层,进而指出吴堡事件形成了E2d/E1f4区域不整合和箕状断陷格局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后生断陷 新地层 高位域 再沉积 泥屑流 不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南黄海盆地白垩纪-古近纪淡水有孔虫的发现及其意义
14
作者 刘玉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3,95,共14页
前人认为苏北-南黄海盆地泰二段、阜二段和阜四段所含的有孔虫等“海相”化石为海侵带来的生物和湖水咸化的生物。但研究发现,有孔虫多不在上述层段;“海相”化石不集中出现,围岩不含膏盐;古气候、古水文不支持湖水咸化。经地层对比证实... 前人认为苏北-南黄海盆地泰二段、阜二段和阜四段所含的有孔虫等“海相”化石为海侵带来的生物和湖水咸化的生物。但研究发现,有孔虫多不在上述层段;“海相”化石不集中出现,围岩不含膏盐;古气候、古水文不支持湖水咸化。经地层对比证实,97枚有孔虫产自4个新层系,其余3枚在阜二段。海侵源头古东海洋不存在,无海相化石,各门“海相”生物为可生活在淡水中的广盐性分子;晚白垩世-古近纪,湖侵期古气候湿润、古湖泊水深,水域无法咸化;海绿石、磷灰石和微量元素等无法区分海、陆相;不同的广盐性生物多单独繁盛,并与大量的淡水生物共生,围岩相带无膏盐。据此认为,本区各门广盐性生物为淡水古生态,有孔虫在淡水环境可生存,3期区域湖侵不存在湖水咸化现象;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大规模优质烃源岩主要是淡水湖泊沉积的,可提供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孔虫 非海相化石 淡水环境 白垩纪 古近纪 淡水烃源岩 苏北-南黄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类型 被引量:28
15
作者 包建平 刘玉瑞 +1 位作者 朱翠山 倪春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3-298,共6页
通过对北部湾盆地不同凹陷典型原油样品烃类组成特征的定量分析,发现盆地北部的涠西南凹陷所产原油中三环萜烷系列、藿烷系列和甾烷系列等生物标志物的浓度偏高,而芳烃浓度则明显偏低;但对于盆地南部的福山凹陷和迈陈凹陷的原油而言,则... 通过对北部湾盆地不同凹陷典型原油样品烃类组成特征的定量分析,发现盆地北部的涠西南凹陷所产原油中三环萜烷系列、藿烷系列和甾烷系列等生物标志物的浓度偏高,而芳烃浓度则明显偏低;但对于盆地南部的福山凹陷和迈陈凹陷的原油而言,则表现为三环萜烷系列、藿烷系列和甾烷系列等生物标志物的浓度偏低,而芳烃浓度则明显偏高的特征,表明该盆地北部和南部在沉积环境的性质和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依据原油中甾、藿烷系列的浓度与芳烃浓度间的关系,可以确定不同凹陷所产原油的成因类型,结果表明,北部的涠西南凹陷和南部福山凹陷与迈陈凹陷的原油分属不同的成因类型,而乌石凹陷的原油则介于两者之间,显示过渡类型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浓度 芳烃浓度 原油 成因类型 北部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徐闻1井油源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戴祉平 包建平 +2 位作者 刘玉瑞 朱翠山 刘宏宇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3,共5页
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的徐闻1井流沙港组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流二段烃源岩在有机质丰度和有机质类型上均优于流三段烃源岩,显示出流二段烃源岩的生烃潜力高于流三段烃源岩。在生物标志物分布与组成特征上,流二段与流三段烃源岩呈... 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的徐闻1井流沙港组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流二段烃源岩在有机质丰度和有机质类型上均优于流三段烃源岩,显示出流二段烃源岩的生烃潜力高于流三段烃源岩。在生物标志物分布与组成特征上,流二段与流三段烃源岩呈现出藿烷系列占绝对优势、奥利烷含量中等和伽马蜡烷基本缺失的现象,表征了这套烃源岩沉积时期陆源有机质供应充分且为淡水的沉积环境。在甾烷组成特征上,流二段烃源岩C27甾烷含量较高,而流三段烃源岩中C29甾烷丰度较高,表明前者低等生物藻类的贡献大于后者。徐闻1井所产原油具有高姥植比(Pr/Ph=4.77)和基本缺乏伽马蜡烷的特点,暗示着其烃源岩形成于淡水、弱氧化-弱还原的沉积环境。油源对比的结果表明该原油的生物标志物分布与组成特征介于流二段与流三段烃源岩之间,属于典型的混源油,定量计算结果表明该原油中流二段和流三段烃源岩的贡献分别为77%和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原油 生物标志物 迈陈凹陷 北部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储层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傅强 纪友亮 +1 位作者 刘玉瑞 武晓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1-34,共4页
储层的孔隙特征直接反映了储层发育的好坏,而储层动力学则偏重于研究影响储层发育、演化的各种动力因素,从理论上阐明储层发育的影响因素,预测高孔渗储层的发育部位。为此,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储层为例,结合储层动力学的研... 储层的孔隙特征直接反映了储层发育的好坏,而储层动力学则偏重于研究影响储层发育、演化的各种动力因素,从理论上阐明储层发育的影响因素,预测高孔渗储层的发育部位。为此,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储层为例,结合储层动力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从成岩作用、孔隙特征及演化、次生孔隙的成因与保存条件以及储层形成的动力学机制等几个方面对阜宁组储层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高邮凹陷阜宁组储层主要发育2期次生孔隙;异常压力、温度场、有机质演化、构造作用等是高邮凹陷阜宁组储层次生孔隙形成、储集性能改善的动力学因素。所取得的认识有助于在高邮凹陷古近系中预测有利储层,进而寻找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凹陷 古近纪 储集层 动力学 次生孔隙 储集性能 改善 岩性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盆地隐性断裂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伟锋 周维维 +1 位作者 单新建 刘玉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36-2243,共8页
隐性断裂带是区域或局部应力场或基底断裂活动影响下在沉积盆地盖层中产生的断裂趋势带,由于特征不明显、隐蔽性强、识别困难常常被忽略。对国内外多个沉积盆地盖层断裂系统的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隐性断裂带是沉积盆地盖层常见... 隐性断裂带是区域或局部应力场或基底断裂活动影响下在沉积盆地盖层中产生的断裂趋势带,由于特征不明显、隐蔽性强、识别困难常常被忽略。对国内外多个沉积盆地盖层断裂系统的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隐性断裂带是沉积盆地盖层常见的一种构造现象并且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依据组成成分分为4种类型:疏密相间,走向一致、长短不一的小断层形成的雁列构造型隐性断裂带;多个凹陷线状排列、首尾相连、侧列式展布形成的凹陷侧列型隐性断裂带;雁列式展布的多条断裂,其间由小断层或局部构造断续相连形成的断续断层型隐性断裂带;复杂构造型隐性断裂带。盆地盖层中的这些隐性断裂带没有明显的控制性主断裂存在,但依据小型断层、褶皱、凹陷、油藏等的规律性分布可以初步识别隐性断裂带的存在,结合重磁资料、地震资料以及地质和钻井资料,就可确定和预测隐性断裂带发育区。隐性断裂带具有多方面的地质意义,可以作为调节构造带调节盆地不均匀伸展活动,并分隔凹陷、隆起等构造单元,影响盆地构造格局;可以控制盆地沉积相带发育分布,影响断陷湖盆砂体的展布范围;隐性断裂带上常常形成串珠状、带状、环状油气富集带;长期活动的隐性断裂带其交汇处既是地震易发区,也是油气等矿产最易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断裂带 基底断裂 雁列式 油藏带 调节构造 震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岩涂抹定量计算的对比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储华 刘玉瑞 +1 位作者 王路 刘启东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4-166,共3页
通过建立地质模型对泥岩涂抹计算的常用公式进行分析,认为泥岩涂抹势(CSP)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涂抹因子(SSF)具有较为严重的尾部效应,而断层泥比率(SGR)的应用只适用于地层分布均匀的地层;指出了其计算公式中存在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通过建立地质模型对泥岩涂抹计算的常用公式进行分析,认为泥岩涂抹势(CSP)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涂抹因子(SSF)具有较为严重的尾部效应,而断层泥比率(SGR)的应用只适用于地层分布均匀的地层;指出了其计算公式中存在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建立了新的更符合实际需要的计算公式;修正的泥岩涂抹势(修正CSP)在高邮凹陷中的应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涂抹 定量计算 对比分析 修正的泥岩涂抹势 高邮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矿井流砂问题处理的简易对策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玉瑞 史胜利 焦清典 《中州煤炭》 2004年第6期38-39,共2页
介绍了流砂的形成、危害以及在小型矿井建井过程中通过流砂层的简易对策。
关键词 小型矿井 流砂 挡砂板 挡砂圈 “向下砌砖井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