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播短季栽培对棉花成铃时空分布特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宁 许豆豆 +2 位作者 刘玉杰 刘爱玉 屠小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2,共8页
以10个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株式图记载棉株各部位蕾铃发生、生长和脱落情况,以探明棉花在夏播短季栽培条件下的棉铃形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现蕾高峰期为播种后第56天至第80天,开花高峰期为播种后第77... 以10个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株式图记载棉株各部位蕾铃发生、生长和脱落情况,以探明棉花在夏播短季栽培条件下的棉铃形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现蕾高峰期为播种后第56天至第80天,开花高峰期为播种后第77天至第96天,成铃高峰期为播种后第85天至第101天,各品系生殖器官(蕾、花、铃)数量积累均有显著差异;在空间分布上,P56-3、07单12、07单6和07单7表现为中部成铃最多,其余品系则表现为下部成铃最多;P56-3、07单6和07单7成铃率分布表现“下部果枝内空形”;各品系产量结构有显著差异,品系2003-29单株铃数较其他品系高19.53%~119.55%,籽棉和皮棉产量较其余品系分别高21.82%~106.32%、22.46%~134.05%,在所有参试品系中表现突出,成铃分布均匀,脱落较少,单株成铃数和产量最高,适宜在夏播短季栽培模式下种植。棉花夏播短季栽培成铃主要集中在8月,不能用传统的“三桃”比例来衡量高产优质栽培的成铃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夏播短季栽培 成铃 时空分布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和种植密度及施氮量对短季直播棉成铃时空分布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2
作者 覃业玲 谢章书 +11 位作者 李佳芮 张宁 成芳 张永莉 李肖 王文斌 李飞 贺云新 刘爱玉 吴碧波 邹平 周仲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4,共7页
以早熟棉品种JX0010为材料,于2022年和2023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2个播期A1(5月17日播种)、A2(5月30日播种),3个种植密度B1(30000株/hm^(2))、B2(45000株/hm^(2))、B3(60000株/hm^(2)),3种施氮量C1(150 kg/hm^(2))、C2(180 kg/hm^(2))、C3... 以早熟棉品种JX0010为材料,于2022年和2023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2个播期A1(5月17日播种)、A2(5月30日播种),3个种植密度B1(30000株/hm^(2))、B2(45000株/hm^(2))、B3(60000株/hm^(2)),3种施氮量C1(150 kg/hm^(2))、C2(180 kg/hm^(2))、C3(210 kg/hm^(2)),研究播期、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短季直播棉成铃时空分布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能够促进棉铃向中、下部及内围果节集中,改善蕾铃脱落情况,但在多雨年份会显著增加秋桃比例,存在晚熟风险;早播有利于提高棉花产量,在2022年,A1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较A2提高16.3%和15.3%;在2023年,A1的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分别较A2的显著提高37.4%、39.9%;种植密度对成铃时间分布影响不显著;增加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产量,2022年,B3的籽棉产量分别较B2、B1的提高10.0%、20.6%,皮棉产量分别提高7.7%、21.6%;2023年,B3的籽棉产量较B2、B1的分别显著提高16.5%、23.5%,B3的皮棉产量分别较B2、B1的显著提高15.8%、24.1%;施氮量对蕾铃空间分布无显著影响;2022年C2处理降低了脱落率,增加了单株铃数,提高了产量,C2的籽棉产量较C1、C3的分别提高11.7%、12.2%;2023年C1处理降低了脱落率,增加了单株铃数,提高了产量,C1的籽棉产量较C2、C3的分别提高39.8%、41.3%。综上,湖南棉区适宜播期为5月中旬,最佳种植密度为60000株/hm^(2),考虑天气条件,在短季栽培一次性施肥模式下,建议氮肥用量减至150~18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播期 种植密度 施氮量 蕾铃脱落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因子对抗虫杂交棉棉铃形成时空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爱玉 陈金湘 +2 位作者 张志刚 余筱南 李瑞莲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3,共5页
为探索抗虫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途径,采用多因子最优混合设计(311设计)研究了播期、栽培密度和施氮量对抗虫杂交棉农杂62棉铃形成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棉铃时间分布影响最大,随播期推迟,成铃高峰推迟,秋桃比例增加,而伏桃和伏... 为探索抗虫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途径,采用多因子最优混合设计(311设计)研究了播期、栽培密度和施氮量对抗虫杂交棉农杂62棉铃形成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棉铃时间分布影响最大,随播期推迟,成铃高峰推迟,秋桃比例增加,而伏桃和伏前桃比例减小;施氮量影响次之,施N量增加,秋桃比例增加;密度影响最小.试验因子对棉铃空间分布均有较大影响,播期推迟,棉株下部内围铃比例增加,上部及叶枝铃比例减小;施N量增加,上部及外围铃比例增加,中下部铃比例减小;密度增加,叶枝铃及外围铃比例显著减小.各试验因子对棉铃形成时空分布的影响有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因子 抗虫杂交棉 棉铃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因子对抗虫杂交棉生育期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爱玉 李瑞莲 陈金湘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0-123,共4页
为提高杂交棉产量和品质,采用二次回归最优混合设计(311设计),研究了播期、栽培密度、施氮量三个栽培因子与抗虫杂交棉农杂62早熟性及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栽培因子对群体总果节量、成铃率、总铃数、单铃重、霜前皮棉产量及总产量... 为提高杂交棉产量和品质,采用二次回归最优混合设计(311设计),研究了播期、栽培密度、施氮量三个栽培因子与抗虫杂交棉农杂62早熟性及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栽培因子对群体总果节量、成铃率、总铃数、单铃重、霜前皮棉产量及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不同处理群体总果节量变幅为(224.1~328.5)×104个/hm2,单株铃数变幅为23.57~52.94个,全株平均单铃重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早播使全株平均单铃重降低,密度对单铃重无显著影响,缺氮和早播导致霜前花比例显著增高.经模拟寻优,供试品种农杂62在湖南棉区4月17~18日播种、每公顷栽培2.25×104株、施氮量为262.5kg/hm2时,最高皮棉产量可达2238.6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播期 密度 施氮量 早熟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雄性不育研究利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爱玉 陈金湘 +1 位作者 李瑞莲 余筱南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9,共5页
对棉花雄性不育系选育、不育性遗传基础、雄性败育过程细胞学观察、不育系生理生化特性及不育系在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 。
关键词 棉花 雄性不育系 败育 生理生化特性 选育 遗传基础 细胞学观察 现状与展望 过程 应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长江流域棉花短季栽培 被引量:33
6
作者 刘爱玉 陈金湘 李瑞莲 《中国棉花》 2014年第2期7-10,共4页
论述了棉花短季栽培的核心内容与优势、可行性与关键技术。棉花短季栽培有利于棉田多熟制生产和减少棉花生产用工,提高经济效益,并为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 棉花 短季栽培 栽培法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群体质量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7
作者 刘爱玉 陈金湘 +1 位作者 余筱南 李瑞莲 《作物研究》 2001年第S1期44-49,共6页
综述了棉花高产栽培的群体质量指标 ,提出了培育棉花高质量群体的途径与措施 ,并对棉花群体质量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棉花 群体质量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土地资源禀赋及碳汇量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爱玉 柯水发 王亚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4-98,128,共6页
阐述了北京市土地资源禀赋状况。依据《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3》和《北京市统计年鉴2013》数据,分别计算出北京市森林、耕地、草地、湿地的碳汇量,得总碳汇量为1579.26万t;进一步分析了北京市碳排放总量为1736.66万t;通过对北京市不同类... 阐述了北京市土地资源禀赋状况。依据《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3》和《北京市统计年鉴2013》数据,分别计算出北京市森林、耕地、草地、湿地的碳汇量,得总碳汇量为1579.26万t;进一步分析了北京市碳排放总量为1736.66万t;通过对北京市不同类型土地碳汇价值和北京市能源消耗碳排放情况的对比分析,测算2012年北京市的碳排放赤字为157.4万t。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植被的保护,增加土壤的碳吸收量;减少碳排放,促进新能源的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重,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土地资源 碳汇价值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期短日照处理对夏播短季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9
作者 刘玉杰 张宁 +3 位作者 王小榕 荣志凌 屠小菊 刘爱玉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4期11-14,28,共5页
以陆地棉LAT-67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日照长度(10、12 h)和处理时间(20、25 d),研究苗期短日照处理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短日照处理可以使现蕾提前1~4 d,生育期缩短3~7 d,其中以每日10 h光照处理20 d生育期最短,为10... 以陆地棉LAT-67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日照长度(10、12 h)和处理时间(20、25 d),研究苗期短日照处理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短日照处理可以使现蕾提前1~4 d,生育期缩短3~7 d,其中以每日10 h光照处理20 d生育期最短,为101 d。农艺性状表现方面,以每日12 h光照处理25 d最突出,具体表现在蕾期和初花期的株高增加,初花期和盛花期单株果枝数增多,始节高度降低。籽棉产量方面,每日10 h光照处理较12 h光照处理更高。苗期短日照处理对棉花纤维品质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短日照 苗期 夏播短季栽培 生育期 农艺性状 产量 纤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夏播短季轻简化栽培技术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爱玉 屠小菊 +1 位作者 周仲华 李瑞莲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第2期28-31,共4页
棉花夏播短季轻简化栽培是入夏后播种,简化生产程序,全生育期控制在150 d以内的栽培模式,其关键技术包括:①推迟播种,改春播为夏播;②适当密植,发挥群体效应;③选用良种,提高播种质量;④平衡施肥,减少氮肥用量;⑤全程化调,适时打顶,塑... 棉花夏播短季轻简化栽培是入夏后播种,简化生产程序,全生育期控制在150 d以内的栽培模式,其关键技术包括:①推迟播种,改春播为夏播;②适当密植,发挥群体效应;③选用良种,提高播种质量;④平衡施肥,减少氮肥用量;⑤全程化调,适时打顶,塑造理想株型;⑥适时催熟脱叶,促进集中吐絮。这种栽培模式具有生产周期短、生产环节少、小个体大群体结构、吐絮集中、纤维品质一致性好等特点和优势,可大幅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提高植棉效益,并为棉田耕作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和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提供基础,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夏播 短季轻简化栽培 技术要点 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战略变革中的管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爱玉 《交通高教研究》 2000年第3期35-37,共3页
中国教育要发展 ,就必须进行战略变革。本文从教育改革力量分析出发 ,系统地阐述了教育在战略变革中实施管理、调控的程序 ,内容及评价方法。
关键词 中国教育 战略变革 管理 教育管理水平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株不同座果点纤维品质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志刚 陈金湘 +2 位作者 刘爱玉 余筱南 李瑞莲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3-386,共4页
为了明确棉株不同座果点棉花纤维品质的差异及对品质贡献率的大小 ,于 2 0 0 0至 2 0 0 1年研究了不同座果点对品质的贡献率 .结果表明 ,第二座果点棉铃对纤维品质的贡献率最大 ,达到 38.31% ,其次是第一座果点(31.81% ) ,再次是第三座... 为了明确棉株不同座果点棉花纤维品质的差异及对品质贡献率的大小 ,于 2 0 0 0至 2 0 0 1年研究了不同座果点对品质的贡献率 .结果表明 ,第二座果点棉铃对纤维品质的贡献率最大 ,达到 38.31% ,其次是第一座果点(31.81% ) ,再次是第三座果点 (2 9.88% ) .确定了棉株 6 5个座果点的品质特点 ,并以综合指标为尺度进行了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 ,可将这些座果点分成差异明显的 6大类 ,其中 ~ 类为优质类 , 类、 类为较差类 ;就时间分布而言 ,7月 2 0日以前 (伏前桃 )的纤维品质最差 ,贡献率仅 16 .38% ,7月 2 0日至 8月 2 0日 (伏桃 )的纤维品质最好 ,贡献率达 35 .36 % ,8月 2 1日至 9月 10日 (早秋桃 )的品质贡献率为 2 8.5 4% ,而 9月 10日以后 (晚秋桃 )品质贡献率减少为 19.7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座果点 纤维品质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水浮育苗技术 被引量:44
13
作者 陈金湘 刘海荷 +3 位作者 熊格生 李瑞莲 刘爱玉 贺云新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4-24,25,共2页
关键词 育苗技术 棉花 水体 营养钵育苗移栽 聚乙烯泡沫 漂浮育苗 成活率高 比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SR标记对不同类型抗虫棉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朱四元 陈金湘 +3 位作者 刘爱玉 李瑞莲 严跃文 唐海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9-472,共4页
以97014,BR-S-10和sGK321等14份不同类型的抗虫棉花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这些棉花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126对SSR引物筛选出的22对引物均能在14份抗虫棉品种(系)中产生明显的扩增差异带,共... 以97014,BR-S-10和sGK321等14份不同类型的抗虫棉花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这些棉花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126对SSR引物筛选出的22对引物均能在14份抗虫棉品种(系)中产生明显的扩增差异带,共检测出97个等位基因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9个,多态性比率达71.1%.引物等位位点数在2~7个,平均每对引物为4.4个.利用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计算了14份抗虫棉品种(系)的SSR数据的距离矩阵,按UPGMA方法进行聚类,发现14个品种(系)间的遗传距离在0.035~1.056.聚类分析表明,14份棉花品种(系)可分为2大类4亚类,其中,第Ⅰ大类是以转基因的抗虫棉为主,第Ⅱ大类包括3个品种(系),分别是中棉所的ISA4ne,BR-S-10和湖南农业大学的97014,这3个品种都为无蜜腺的形态抗虫棉品种,故较早的聚为一类.本研究表明,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棉花不同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是可靠的,揭示了抗虫棉花品种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大多数品种的遗传基础比较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棉 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磷胁迫对4种香稻苗期磷积累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健晓 王小娟 +3 位作者 屠乃美 王效宁 唐清杰 刘爱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9-377,共9页
为筛选出耐低磷性较好的香稻,通过不同磷质量浓度(0.00、0.25、0.50、2.00、8.00、31.00mg/L)营养液试验,研究了香稻绿金香、华香、美香占2号和海香占在苗期低磷胁迫下磷积累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特征。结果表明:出苗后35 d,无磷(P0,磷... 为筛选出耐低磷性较好的香稻,通过不同磷质量浓度(0.00、0.25、0.50、2.00、8.00、31.00mg/L)营养液试验,研究了香稻绿金香、华香、美香占2号和海香占在苗期低磷胁迫下磷积累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特征。结果表明:出苗后35 d,无磷(P0,磷质量浓度为0.00 mg/L)条件下,绿金香单瓶秧苗磷积累量(1.45 mg)最大,海香占单瓶秧苗磷的积累量(0.88 mg)最低;叶绿素荧光参数方面,对于ΦPSII和ETR,受低磷胁迫影响较大的是海香占,影响的幅度分别为0.08和9.03,qP受低磷胁迫影响较大的是华香,影响幅度为0.15,qN受低磷胁迫影响较大的是美香占2号,影响幅度为0.14;磷的积累量与SPAD值、ΦPSII、qP和ETR呈显著正相关。低磷胁迫下,耐低磷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绿金香、华香、美香占2号、海香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磷胁迫 磷积累 叶绿素荧光 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改性苯基含氢硅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睿 杨江月 +2 位作者 程敏 李欢乐 刘爱玉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22-1228,共7页
以苯基含氢硅油和烯丙基甲基聚醚为原料,异丙醇为溶剂,氯铂酸为催化剂,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合成聚醚改性苯基含氢硅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MPS),利用FTIR和1H NMR对PMPS的结构进行表征,以Si—H转化率和PMPS表面张力为衡量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 以苯基含氢硅油和烯丙基甲基聚醚为原料,异丙醇为溶剂,氯铂酸为催化剂,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合成聚醚改性苯基含氢硅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MPS),利用FTIR和1H NMR对PMPS的结构进行表征,以Si—H转化率和PMPS表面张力为衡量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PMPS的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并将PMPS与直链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FAPE)进行表面性能比较。表征结果显示,烯丙基甲基聚醚已接枝到聚硅氧烷的主链上,且符合设计结构。实验结果表明,PMPS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23℃,反应时间7 h,n(C=C)∶n(Si—H)=1.20,在该条件下Si—H转化率为84.89%,PMPS表面张力为26.08 m N/m,与模型预测值基本接近。PMPS的综合表面活性比FAPE更高,具有良好的破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 苯基含氢硅油 硅氢加成 响应面法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温敏雄性不育系特棉S-1的利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唐海明 余筱南 +4 位作者 陈金湘 刘爱玉 李瑞莲 朱四元 徐一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8-491,共4页
为探明棉花温敏雄性不育材料的异交特性和最佳杂交授粉时间,以特棉S-1为材料,研究其在不同的日期进行杂交授粉的异交特性和所配制的杂交组合间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特棉S-1不育期间,不同日期的授粉成铃率无明显的差异.经对不同的时间... 为探明棉花温敏雄性不育材料的异交特性和最佳杂交授粉时间,以特棉S-1为材料,研究其在不同的日期进行杂交授粉的异交特性和所配制的杂交组合间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特棉S-1不育期间,不同日期的授粉成铃率无明显的差异.经对不同的时间点(8:00,9:00,10:00,11:00)授粉的脱落情况调查及试验统计表明,不同时间点的授粉成铃率差异达显著水平,以10:00的授粉成铃率最高,11:00次之,8:00,9:00的授粉成铃率最差,说明温敏雄性不育材料特棉S-1的授粉时间以10:00至11:00时最佳.利用特棉S-1为母本配制了7个杂交组合,在杂交组合的品比试验中以农杂310,313的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温敏雄性不育 异交特性 成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涝渍对植物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8
作者 张阳 李瑞莲 +3 位作者 张德胜 陈金湘 刘爱玉 刘海荷 《作物研究》 2011年第4期420-424,共5页
从植物的生长形态、生理生化、激素等方面概述了涝渍胁迫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介绍了涝渍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主要影响,阐述了植物对涝渍反应的生产适应性,提出了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涝性植物材料是植物抗涝渍在栽培育种上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植物 涝渍胁迫 生理生化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钾量对杂交棉产量和品质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冯正锐 刘爱玉 +3 位作者 易九红 李瑞莲 王欣悦 邹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3-347,共5页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施钾量对杂交棉金102、湘杂棉8号、泗阳328的产量和品质及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K2O)量为135~270 kg/hm2,可增加皮棉产量39.13%~57.48%,达极显著水平;单株成铃数、单铃重、衣分分别提高14.24%~40....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施钾量对杂交棉金102、湘杂棉8号、泗阳328的产量和品质及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K2O)量为135~270 kg/hm2,可增加皮棉产量39.13%~57.48%,达极显著水平;单株成铃数、单铃重、衣分分别提高14.24%~40.29%、3.59%~15.51%、0.16%~4.89%;纤维长度、比强度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对麦克隆值无显著影响。施钾量由135 kg/hm2增加至270 kg/hm2时,钾肥偏生产力(PFPk)降低45.93%~48.01%,钾肥农学效率(AEk)降低37.1%~42.9%。金102的钾肥农学效率(AEk)最高,施钾增产效果最好;泗阳328耐低钾胁迫能力最强,不施钾肥时,皮棉产量分别较湘杂棉8号、金102高5.54%、1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棉 施钾量 产量 品质 钾肥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与播种期对直播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王欣悦 刘爱玉 +1 位作者 邹茜 向凤玲 《作物研究》 2014年第6期597-601,共5页
为探索长江流域棉区棉花油后直播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了播种期和密度对直播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000~60000株/hm2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株铃数和单铃重呈下降趋势,密度为50000株/hm2条件下... 为探索长江流域棉区棉花油后直播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了播种期和密度对直播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000~60000株/hm2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株铃数和单铃重呈下降趋势,密度为50000株/hm2条件下的皮棉产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密度下的皮棉产量;比较不同播种期的皮棉产量,以早播处理(4月30日)为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播期下的皮棉产量。密度对上半部纤维长度、整齐度指数、马克隆值和伸长率均无显著影响;低密度下(30000株/hm^2)的断裂比强度显著低于其它3种密度处理;播种期最迟的棉株在上半部纤维长度、马克隆值、伸长率和断裂比强度上与其它3个播期的相应水平上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密度 播期 产量 纤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