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泰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
被引量:
84
1
作者
刘胜涛
高鹏
+2 位作者
刘潘伟
牛香
王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302-3310,共9页
森林在给人类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森林的生态效益。以泰山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依据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林木营养...
森林在给人类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森林的生态效益。以泰山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依据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林木营养物质积累、固碳制氧、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大气环境及森林防护7个方面对泰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定量评估,得出泰山森林生态系统每年的生态服务价值量为18214.97万元,以涵养水源(10376.84万元/a)、生物多样性保护(3796万元/a)和固碳制氧(2736.38万元/a)价值为主;泰山森林生态系统中松栎林的生态服务价值相对高于其他林种的,尤其是以侧柏林为最高;从不同林龄的角度进行评估,泰山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以中龄林为主,占到生态服务价值总量的35%,过熟林的生态价值总量虽然排在最后,但其单位面积的价值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评估
价值估算
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岗山流域土壤碳氮要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
12
2
作者
刘潘伟
高鹏
+3 位作者
刘晓华
刘胜涛
牛香
王兵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3-79,共7页
为了探究江西大岗山流域土壤碳氮要素的空间异质性分布规律,以该流域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GIS平台,建立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STN)与植被及地形因子的相关关系模型,从而分析流域土壤碳氮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1)流域表层...
为了探究江西大岗山流域土壤碳氮要素的空间异质性分布规律,以该流域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GIS平台,建立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STN)与植被及地形因子的相关关系模型,从而分析流域土壤碳氮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1)流域表层SOC和STN的平均值为25.55和1.61 g/kg,变异系数分别为64.16%和28.37%,均属于中等程度变异。2)植被和地形因子与SOC和STN具有较高的空间相关性,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海拔和地形湿度指数的流域表层土壤构建了SOC和STN的空间分布图——碳氮要素分布均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的趋势。3)流域表层的SOC和STN与汇流动力指数和沉积物运移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NDVI、海拔、坡度和地形湿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植被和地形因子显著影响大岗山流域SOC和STN的空间异质性分布。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南方红壤区森林植被土壤碳氮等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效益的定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地形因子
空间分布
碳素和氮素
表土
大岗山流域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模拟降雨下麻栎林地表径流和壤中流及氮素流失特征
被引量:
17
3
作者
王荣嘉
高鹏
+3 位作者
李成
刘潘伟
孙鉴妮
刘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732-2740,共9页
为探讨人工林地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产流机制及其氮素流失规律,选择鲁中南山区典型林地麻栎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麻栎林与荒草地的产流及氮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麻栎林的总产流量、地表径流量、壤中流量分别是荒草地...
为探讨人工林地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产流机制及其氮素流失规律,选择鲁中南山区典型林地麻栎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麻栎林与荒草地的产流及氮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麻栎林的总产流量、地表径流量、壤中流量分别是荒草地的80.5%、61.4%、162.2%。地表径流产流呈不断增加且趋于稳定的特征;壤中流产流时间明显滞后于地表径流的,产流过程径流量波动比较小,保持相对稳定。地表径流量和壤中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可分别通过对数函数和多项式函数进行模拟。(2)麻栎林的全氮总流失浓度、地表径流全氮流失浓度、壤中流全氮流失浓度为11.5、13.1、8.9 mg/L,分别比荒草地低19.0%、13.8%、8.2%。地表径流全氮流失浓度一般前期较大,而后递减并趋于稳定;壤中流全氮流失浓度在整个产流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地表径流和壤中流全氮流失浓度随降雨时间的变化过程可分别通过幂函数和多项式函数进行模拟。(3)在整个降雨产流过程中,麻栎林和荒草地的地表径流量分别占总产流量的61.8%和81.1%,麻栎林和荒草地的地表径流全氮流失量分别占全氮总流失量的70.4%和87.0%,径流、氮素的流失都以地表径流为主。与荒草地相比,麻栎林具有明显增加壤中流,减少氮素流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南山区
模拟降雨
地表径流
壤中流
氮素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淮丘陵区土壤侵蚀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
5
4
作者
刘晓华
刘潘伟
+4 位作者
胡续礼
张荣华
张光灿
杨锐
吴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1-286,共6页
[目的]掌握江淮丘陵区土壤侵蚀分布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坡度、植被、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的关系,为确定水土保持重点区域,开展水土保持规划、制定有针对性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淮河流域江淮丘陵区为研究区,以2015年15m...
[目的]掌握江淮丘陵区土壤侵蚀分布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坡度、植被、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的关系,为确定水土保持重点区域,开展水土保持规划、制定有针对性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淮河流域江淮丘陵区为研究区,以2015年15m分辨率的Landsat 8影像为基础信息源,基于"3S"技术平台,采用综合评判法和实地调查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植被、坡度、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结果](1)江淮丘陵区水土流失面积为1 409.60km2,约占总面积的10.20%,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局部以中度侵蚀为主。(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下垫面起伏度较大、条件较为恶劣的坡耕地,以及坡度相对较大、植被盖度较差的林地和荒草坡中;不同坡度下,主要发生在5°~15°的山区与平原的交界带;不同植被覆盖度下,主要发生在45%~75%的地区;不同土壤类型下,主要发生在暗色土、水稻土以及黄棕壤等土壤类型中。[结论]土地利用类型、坡度、植被、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与淮河流域江淮丘陵区土壤侵蚀分布关系紧密,坡耕地、坡度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低、土壤抗蚀性较差等下垫面更容易发生土壤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空间分布
环境因子
江淮丘陵区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滨州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及防治途径
被引量:
7
5
作者
刘晓华
刘潘伟
+3 位作者
张荣华
王贵霞
常成
张光灿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第3期34-38,共5页
在国家、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的基础上,结合滨州市实际情况,以乡镇为基本划分单元,运用系统聚类与Arc GIS空间叠置分析工具,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先定量研究后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滨州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在...
在国家、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的基础上,结合滨州市实际情况,以乡镇为基本划分单元,运用系统聚类与Arc GIS空间叠置分析工具,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先定量研究后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滨州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在省级重点预防区、永久基本农田和引黄干渠两侧外延100 m范围外,划定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775.75 km^2,占全市总面积8.08%;在主要城镇区外,划定重点治理区280.65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92%。针对不同区域内的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了不同的防治途径,可为滨州市明确水土流失防治方向、开展水土保持规划及制定合理可行的防治措施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重点治理区
重点预防区
防治途径
滨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泰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
被引量:
84
1
作者
刘胜涛
高鹏
刘潘伟
牛香
王兵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山东省土壤侵蚀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泰山森林生态站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302-3310,共9页
基金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课题(2014303-08)
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林果业生态环境功能提升协同创新中心(PXM2016_014207_000038)
全国第八次山东省森林资源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研究(201204101)
文摘
森林在给人类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森林的生态效益。以泰山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依据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林木营养物质积累、固碳制氧、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大气环境及森林防护7个方面对泰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定量评估,得出泰山森林生态系统每年的生态服务价值量为18214.97万元,以涵养水源(10376.84万元/a)、生物多样性保护(3796万元/a)和固碳制氧(2736.38万元/a)价值为主;泰山森林生态系统中松栎林的生态服务价值相对高于其他林种的,尤其是以侧柏林为最高;从不同林龄的角度进行评估,泰山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以中龄林为主,占到生态服务价值总量的35%,过熟林的生态价值总量虽然排在最后,但其单位面积的价值量最高。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评估
价值估算
泰山
Keywords
ecosystems
estim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
distributed calculations
Tai Mountain
分类号
S718.56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岗山流域土壤碳氮要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
12
2
作者
刘潘伟
高鹏
刘晓华
刘胜涛
牛香
王兵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3-79,共7页
基金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课题“森林生态系统水文和气象生态要素连清技术研究”(2014303-08)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沂蒙山区退耕坡地壤中流氮磷流失特征与输移机制研究”(ZR2016CM49)
文摘
为了探究江西大岗山流域土壤碳氮要素的空间异质性分布规律,以该流域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GIS平台,建立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STN)与植被及地形因子的相关关系模型,从而分析流域土壤碳氮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1)流域表层SOC和STN的平均值为25.55和1.61 g/kg,变异系数分别为64.16%和28.37%,均属于中等程度变异。2)植被和地形因子与SOC和STN具有较高的空间相关性,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海拔和地形湿度指数的流域表层土壤构建了SOC和STN的空间分布图——碳氮要素分布均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的趋势。3)流域表层的SOC和STN与汇流动力指数和沉积物运移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NDVI、海拔、坡度和地形湿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植被和地形因子显著影响大岗山流域SOC和STN的空间异质性分布。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南方红壤区森林植被土壤碳氮等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效益的定量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
NDVI
地形因子
空间分布
碳素和氮素
表土
大岗山流域
江西
Keywords
NDVI
terrain factors
spatial distribution
carbon and nitrogen
topsoil
the Dagangshan Watershed
Jiangxi province
分类号
S151.9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模拟降雨下麻栎林地表径流和壤中流及氮素流失特征
被引量:
17
3
作者
王荣嘉
高鹏
李成
刘潘伟
孙鉴妮
刘晴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国家林业局泰山森林生态站山东省土壤侵蚀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732-2740,共9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6CM49)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课题(2014303-08)
文摘
为探讨人工林地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产流机制及其氮素流失规律,选择鲁中南山区典型林地麻栎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麻栎林与荒草地的产流及氮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麻栎林的总产流量、地表径流量、壤中流量分别是荒草地的80.5%、61.4%、162.2%。地表径流产流呈不断增加且趋于稳定的特征;壤中流产流时间明显滞后于地表径流的,产流过程径流量波动比较小,保持相对稳定。地表径流量和壤中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可分别通过对数函数和多项式函数进行模拟。(2)麻栎林的全氮总流失浓度、地表径流全氮流失浓度、壤中流全氮流失浓度为11.5、13.1、8.9 mg/L,分别比荒草地低19.0%、13.8%、8.2%。地表径流全氮流失浓度一般前期较大,而后递减并趋于稳定;壤中流全氮流失浓度在整个产流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地表径流和壤中流全氮流失浓度随降雨时间的变化过程可分别通过幂函数和多项式函数进行模拟。(3)在整个降雨产流过程中,麻栎林和荒草地的地表径流量分别占总产流量的61.8%和81.1%,麻栎林和荒草地的地表径流全氮流失量分别占全氮总流失量的70.4%和87.0%,径流、氮素的流失都以地表径流为主。与荒草地相比,麻栎林具有明显增加壤中流,减少氮素流失效果。
关键词
鲁中南山区
模拟降雨
地表径流
壤中流
氮素流失
Keywords
hilly area of middle southern Shandong Province
simulated rainfall
surface flow
interflow
nitrogen losses
分类号
S714.7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淮丘陵区土壤侵蚀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
5
4
作者
刘晓华
刘潘伟
胡续礼
张荣华
张光灿
杨锐
吴畏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1-286,共6页
基金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管理科技项目“淮河流域江淮丘陵区水土流失问题与综合治理技术调查”(HWSBC2016001);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BS2015DX014)
文摘
[目的]掌握江淮丘陵区土壤侵蚀分布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坡度、植被、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的关系,为确定水土保持重点区域,开展水土保持规划、制定有针对性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淮河流域江淮丘陵区为研究区,以2015年15m分辨率的Landsat 8影像为基础信息源,基于"3S"技术平台,采用综合评判法和实地调查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植被、坡度、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结果](1)江淮丘陵区水土流失面积为1 409.60km2,约占总面积的10.20%,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局部以中度侵蚀为主。(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下垫面起伏度较大、条件较为恶劣的坡耕地,以及坡度相对较大、植被盖度较差的林地和荒草坡中;不同坡度下,主要发生在5°~15°的山区与平原的交界带;不同植被覆盖度下,主要发生在45%~75%的地区;不同土壤类型下,主要发生在暗色土、水稻土以及黄棕壤等土壤类型中。[结论]土地利用类型、坡度、植被、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与淮河流域江淮丘陵区土壤侵蚀分布关系紧密,坡耕地、坡度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低、土壤抗蚀性较差等下垫面更容易发生土壤侵蚀。
关键词
土壤侵蚀
空间分布
环境因子
江淮丘陵区
淮河流域
Keywords
soil eros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environmental factors
Jianghuai hilly region
Huaihe River basin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滨州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及防治途径
被引量:
7
5
作者
刘晓华
刘潘伟
张荣华
王贵霞
常成
张光灿
机构
山东省土壤侵蚀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
滨州市水利局
滨州市水文局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第3期34-38,共5页
基金
滨州市水利局资助项目(BZSL20161102)
文摘
在国家、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的基础上,结合滨州市实际情况,以乡镇为基本划分单元,运用系统聚类与Arc GIS空间叠置分析工具,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先定量研究后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滨州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在省级重点预防区、永久基本农田和引黄干渠两侧外延100 m范围外,划定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775.75 km^2,占全市总面积8.08%;在主要城镇区外,划定重点治理区280.65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92%。针对不同区域内的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了不同的防治途径,可为滨州市明确水土流失防治方向、开展水土保持规划及制定合理可行的防治措施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土保持
重点治理区
重点预防区
防治途径
滨州市
分类号
S157.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泰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
刘胜涛
高鹏
刘潘伟
牛香
王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8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岗山流域土壤碳氮要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刘潘伟
高鹏
刘晓华
刘胜涛
牛香
王兵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模拟降雨下麻栎林地表径流和壤中流及氮素流失特征
王荣嘉
高鹏
李成
刘潘伟
孙鉴妮
刘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江淮丘陵区土壤侵蚀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刘晓华
刘潘伟
胡续礼
张荣华
张光灿
杨锐
吴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滨州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及防治途径
刘晓华
刘潘伟
张荣华
王贵霞
常成
张光灿
《中国水土保持》
201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