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勒柯克的新疆田野调查及其当代价值
1
作者 刘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3,共6页
20世纪初,勒柯克(Albert Von Le Coq)三次参与新疆田野考古。作为“他者”,勒柯克的研究立场与文化身份在其探险式田野调查与著作中时显时隐。在批判勒柯克考察研究中“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同时,肯定其多元文化、多民族文明互动的研究... 20世纪初,勒柯克(Albert Von Le Coq)三次参与新疆田野考古。作为“他者”,勒柯克的研究立场与文化身份在其探险式田野调查与著作中时显时隐。在批判勒柯克考察研究中“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同时,肯定其多元文化、多民族文明互动的研究取径,对揭示新疆美术史的内涵与当代价值,促成中国边疆艺术史与艺术研究的“本土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勒柯克 新疆田野调查 文化认同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美育的认知及其矛盾性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渟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73-80,共8页
美育的概念与内涵有很多种解读,许多学者站在对美育认知的各自立场上阐释了美育的重要性与价值。有的持美育工具论立场,有的持美育决定论立场,有的持美育自律论立场。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强调学校美育的当下,对美育尤其是学校美育在认知立... 美育的概念与内涵有很多种解读,许多学者站在对美育认知的各自立场上阐释了美育的重要性与价值。有的持美育工具论立场,有的持美育决定论立场,有的持美育自律论立场。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强调学校美育的当下,对美育尤其是学校美育在认知立场上的误区与矛盾性,造成美育工作推进的各种障碍与尴尬。尤其是在关于美育与德育的关系、美育的非功利性与功能观、美育理论与实践、美育课程化与终身化等问题上存在诸多认知矛盾性。因此,揭示过往美育认知的矛盾性,找准美育推进的路径,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概念 学校美育 认知矛盾性 美育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物艺术研究的艺术性回归--评学术专著《盛世风尚--唐代金银器装饰艺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渟 《创意与设计》 2020年第2期101-104,共4页
中国古代艺术史中的器物艺术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画史为核心的艺术品研究有诸多不同,尤其是跨学科研究的介入,使其在艺术史领域研究的学科独专性常常受到挑战。王丽梅著《盛世风尚--唐代金银器装饰艺术研究》一书在一定程度上使器... 中国古代艺术史中的器物艺术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画史为核心的艺术品研究有诸多不同,尤其是跨学科研究的介入,使其在艺术史领域研究的学科独专性常常受到挑战。王丽梅著《盛世风尚--唐代金银器装饰艺术研究》一书在一定程度上使器物艺术史研究在装饰艺术阐释方面为艺术史的学科独专性做出了有力的回应。其著作对装饰艺术的解读超越了艺术考古、物质文化史和传统工艺美术史的概念阐释,把"装饰艺术"从普通的装饰性图案认知扩展到装饰纹样的绘画性和器形的装饰工艺等既属于艺术史本体的概念范畴,又不同于传统工艺美术史的阐释空间。在装饰艺术研究的艺术性与视觉性辨析上找到了突破口,同时对与经典绘画史相对应的"无名艺术史"当代研究提供了"艺术性回归"的具体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饰艺术 无名艺术史 器物艺术 艺术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无名艺术史研究”之滥觞:中外学者的汉唐陵墓考察著述论略
4
作者 刘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4,209,共7页
在中国艺术史学的现代转型中,由学科之分类细化所应运而生的"无名艺术史"研究在民国具有重要的学科体系建构意义和方法论反思价值。本文从中外学者(足立喜六、色伽兰、朱偰、王子云)对汉唐陵墓田野调查的著述中,剖析古代陵墓... 在中国艺术史学的现代转型中,由学科之分类细化所应运而生的"无名艺术史"研究在民国具有重要的学科体系建构意义和方法论反思价值。本文从中外学者(足立喜六、色伽兰、朱偰、王子云)对汉唐陵墓田野调查的著述中,剖析古代陵墓的田野研究对无名艺术史研究草创期而言,在研究范畴、理论与方法、史学体系建构方面的学术贡献,为民国的无名艺术史研究找寻更多的实践案例,以期完善中国艺术史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名艺术史 陵墓研究 田野考察 理论与方法 学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远”新议
5
作者 刘渟 《艺术探索》 2003年第4期31-33,共3页
The term Three Perspectives(San Yuan) described by GuoXi in his art book, Lin QuanGao Zhi, was explained asthree kinds of perspectivesand named as Scattering Per-spective (San Dian Tou Shi) inthe view of Western art b... The term Three Perspectives(San Yuan) described by GuoXi in his art book, Lin QuanGao Zhi, was explained asthree kinds of perspectivesand named as Scattering Per-spective (San Dian Tou Shi) inthe view of Western art bysome art researchers. Is itright? The writer, Liu Ting,believes that is a mistake.She say:" Affecting by theworld view of traditionalChinese philosophy, theterm Three Perspectives actu-ally reflects a mood and anideal state of artists, whichis not corresponding to thescientific term in Westernart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绘画理论 创作方法 审美观照 艺术境界 构图法 透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俗之韵--对宋代宫廷风俗画审美情趣的再阐释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渟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4-126,共3页
长期以来我们对待风俗画总因其题材内容的世俗化而产生一种错觉和误导,仿佛风俗画在宋代经济繁荣、城市文化发达的历史大背景下,就理所应当成为迎合市井百姓审美取向的绘画门类。本篇试图从宋代宫廷统治阶层的文化政策、自上而下的宋学... 长期以来我们对待风俗画总因其题材内容的世俗化而产生一种错觉和误导,仿佛风俗画在宋代经济繁荣、城市文化发达的历史大背景下,就理所应当成为迎合市井百姓审美取向的绘画门类。本篇试图从宋代宫廷统治阶层的文化政策、自上而下的宋学思潮对宫廷风俗画的作用以及对当时风俗画家的心态胸臆、主体精神倾向以及市井百姓的文化审美心态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从而对古代美术大众化形式的审美价值和情感追求作出新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廷风俗画 审美情趣 雅与俗 主体精神 大众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者介入的艺术史——20世纪前期来华艺术考察及其本土回声
7
作者 刘渟 《西部文艺研究》 2023年第2期129-139,共11页
20世纪前期,西方学者对我国进行了多次针对民间无名艺术的田野调查。本文以伊东忠太(日本)、伯施曼(德国)、色伽兰(法国)、喜龙仁(瑞典)对中国建筑、雕刻、绘画等艺术文物的考察与研究为核心,分析他们来华考察的缘由、考察方式与方法、... 20世纪前期,西方学者对我国进行了多次针对民间无名艺术的田野调查。本文以伊东忠太(日本)、伯施曼(德国)、色伽兰(法国)、喜龙仁(瑞典)对中国建筑、雕刻、绘画等艺术文物的考察与研究为核心,分析他们来华考察的缘由、考察方式与方法、他者介入的艺术史学观念及价值取向,进而反思“他者介入”背景下中国艺术史研究在现代转型中的影响与本土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考察 他者介入 无名艺术史 本土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