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搞好退耕还林需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有华 王晓斌 刘润栓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1期110-112,共3页
通过对山西省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两年来各种情况的调查,考虑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因素,提出搞好退耕还林需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是:吃饭问题,烧柴问题,花钱问题,林权证的发放问题,生态林转移支付与永续利用问题,污染防治问题,替代产业扶... 通过对山西省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两年来各种情况的调查,考虑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因素,提出搞好退耕还林需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是:吃饭问题,烧柴问题,花钱问题,林权证的发放问题,生态林转移支付与永续利用问题,污染防治问题,替代产业扶持问题,生态移民与小城镇建设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解决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公沟流域枣树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2
作者 刘润栓 李有华 +3 位作者 许国平 梁德平 秦旭峰 李金峰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1年第3期30-31,共2页
发展枣树既是胡公沟流域农民调整结构、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 ,也是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手段。调查表明 ,流域枣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品种老化、管理粗放、栽植零星、加工销售困难。应采取的具体对策是更新品种、枣粮间作、规... 发展枣树既是胡公沟流域农民调整结构、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 ,也是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手段。调查表明 ,流域枣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品种老化、管理粗放、栽植零星、加工销售困难。应采取的具体对策是更新品种、枣粮间作、规模经营和实现产供销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公沟流域 枣树发展 影响因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建设绿色山西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有华 刘正魁 刘润栓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4期293-295,共3页
通过对建设绿色山西的认知,结合山西省的实际并查阅相关资料,提出建设绿色山西的意义、有利条件、具体内容及几点建议,与同行商榷。
关键词 绿色山西 有利条件 具体内容 建设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流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梁德平 李有华 +3 位作者 许国平 刘润栓 秦旭峰 李金峰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2年第2期14-16,共3页
集流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是适宜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生产的一种水土保持耕作技术。临县旱地玉米的实验研究表明了其集水、改土、聚肥的特点 ,利于提高旱地农作物的产量。据测定 :该技术可使耕作活土层达45cm~60cm ,土壤有机质、全氮、... 集流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是适宜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生产的一种水土保持耕作技术。临县旱地玉米的实验研究表明了其集水、改土、聚肥的特点 ,利于提高旱地农作物的产量。据测定 :该技术可使耕作活土层达45cm~60cm ,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分别提高0 45、0 022、0 011个百分点 ,天然降水基本全部拦蓄 ,大大提高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 ;大旱之年作物产量比对照提高11 38倍 ,显示了该项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强大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流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技术 应用 旱地 玉米 胡公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作区农业节水形式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有华 刘正魁 +2 位作者 王子科 王永峰 刘润栓 《中国水土保持》 1997年第3期38-40,共3页
山西省水资源贫乏,旱作区发展农业要抓好以利用天然降水为重点的节水措施.节水形式有:旱地果园、庭院蔬菜、农地经济作物区集流节水;大面积农业区水土保持措施节水;农业耕作措施节水;覆盖保墒、减少蒸腾技术节水.其中集流节水应作为发... 山西省水资源贫乏,旱作区发展农业要抓好以利用天然降水为重点的节水措施.节水形式有:旱地果园、庭院蔬菜、农地经济作物区集流节水;大面积农业区水土保持措施节水;农业耕作措施节水;覆盖保墒、减少蒸腾技术节水.其中集流节水应作为发展的重点,是我国旱地农业中高投入、高产出的一种较为可行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区农业 节水形式 集流节水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实施退耕还林的经验及相关问题探讨
6
作者 李有华 王子科 +1 位作者 刘润栓 李金峰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30-31,共2页
山西省自 2 0 0 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 ,每年都顺利完成了任务。其主要经验是领导重视、创新机制、依靠科技和群众的积极参与。对农民的长久生计、土地 (林地 )流转、天然林保护、生态移民、经费及科技支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建设 山西 创新机制 天然林保护 科技支撑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