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荧光光谱法探究柿原花青素与黏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葛珍珍 赵玉翔 +4 位作者 胡乔乔 刘泽龙 聂荣祖 纵伟 敬思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7,共8页
为了解黏蛋白(Mucin)对柿原花青素肠道消化释放的影响,借助激光粒度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技术对柿原花青素-黏蛋白复合物的理化特征及两者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物的粒径、电位绝对值与柿原花... 为了解黏蛋白(Mucin)对柿原花青素肠道消化释放的影响,借助激光粒度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技术对柿原花青素-黏蛋白复合物的理化特征及两者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物的粒径、电位绝对值与柿原花青素及其结构单元(ECG、EGCG)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柿原花青素酚羟基的引入使得黏蛋白的热稳定性、表面疏水性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红外光谱显示,氢键及游离的氨基参与两者反应;柿原花青素及其结构单元可以有效猝灭黏蛋白的内源荧光,以静态猝灭为主;根据Van’t Hoff方程获得的热力学参数∆G<0,∆H<0,∆S<0,表明柿原花青素及其结构单元与黏蛋白的结合是吉布斯自由能减少的自发反应,主要由氢键及范德华力驱动。综上所述,柿原花青素及其结构单元的添加诱导黏蛋白结构发生变化,其与黏蛋白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该研究为设计提高柿原花青素在肠道中生物利用率的智能递送系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原花青素 黏蛋白 理化特征 相互作用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极杆GC/MS测定石油馏分烃类组成的研究及其分析软件的开发 被引量:27
2
作者 刘泽龙 李云龙 +1 位作者 高红 陈晓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4-48,共5页
以直馏柴油馏分、重油饱和烃馏分和重油芳烃馏分为样品 ,研究用四极杆GC/MS代替磁式质谱仪 ,等效采用ASTMD2 42 5、D2 786和D32 39方法测定石油馏分的烃类组成 ,并开发了相应的通用分析软件。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自动进样的四极杆GC/MS... 以直馏柴油馏分、重油饱和烃馏分和重油芳烃馏分为样品 ,研究用四极杆GC/MS代替磁式质谱仪 ,等效采用ASTMD2 42 5、D2 786和D32 39方法测定石油馏分的烃类组成 ,并开发了相应的通用分析软件。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自动进样的四极杆GC/MS进行石油馏分烃类组成分析 ,均能满足ASTM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要求 ,大大降低了烃类组成分析的成本 ;分析软件的应用 ,使数据处理计算机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极杆GC/MS 色谱质谱法 石油馏分 烃类组成 分析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蓬莱原油初馏点~350℃馏分中石油羧酸的结构组成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泽龙 田松柏 +1 位作者 樊雪志 杨明彪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0-45,共6页
通过碱洗方法萃取蓬莱原油初馏点~ 35 0℃馏分中的酸性组分 ,甲酯化后经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石油羧酸酯 ,采用IR、GC/MS、FIMS和13 C NMR等方法对石油羧酸酯的结构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蓬莱原油初馏点~ 35 0℃馏分中的石油羧酸... 通过碱洗方法萃取蓬莱原油初馏点~ 35 0℃馏分中的酸性组分 ,甲酯化后经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石油羧酸酯 ,采用IR、GC/MS、FIMS和13 C NMR等方法对石油羧酸酯的结构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蓬莱原油初馏点~ 35 0℃馏分中的石油羧酸由脂肪酸、环烷酸 (包括单、双和三环烷酸 )和芳基酸 (包括烷基苯酸、单环烷基苯酸和二环烷基苯酸 )组成。其中环烷酸含量最高 ,占 85 .6 % ,芳基酸含量为 10 .2 % ,脂肪酸为 4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羧酸 结构组成 酸性组分 蓬莱原油 环烷基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类化合物对柴油安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泽龙 汪燮卿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20,共5页
采用元素组成、 IR和 GC/ MS等方法对济南炼油厂的催化裂化柴油碱洗出物进行分析 ,鉴定出 70多个酚类化合物。碱洗脱除酚类化合物后 ,催化裂化柴油的安定性得到改善 ;酚类化合物参与柴油催速氧化安定性试验后不溶物即氧化沉渣的形成。... 采用元素组成、 IR和 GC/ MS等方法对济南炼油厂的催化裂化柴油碱洗出物进行分析 ,鉴定出 70多个酚类化合物。碱洗脱除酚类化合物后 ,催化裂化柴油的安定性得到改善 ;酚类化合物参与柴油催速氧化安定性试验后不溶物即氧化沉渣的形成。采用在安定性好的基础油中加入酚类模型化合物的方法 ,研究了不同结构酚类化合物对柴油安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α-萘酚和羟基邻位有未被烷基取代的酚类能促使柴油氧化沉渣的形成 ,而β-萘酚和受阻型酚类可抑制氧化沉渣的产生。酚类模型化合物氧化沉渣的结构分析表明 ,在催速氧化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安全性 沉渣 碱洗出物 酚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优属度的大风区高速铁路线路方案优选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韩峰 王成祥 刘泽龙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3-881,共9页
为了应对西部路网扩张过程中必须面临的大风环境高铁建造问题,从问题的本源出发,研究选线设计与大风环境的耦合关系,建立科学的决策模型成为实现高速铁路高质量建设的关键内容。通过分析大风区高速铁路线路方案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参... 为了应对西部路网扩张过程中必须面临的大风环境高铁建造问题,从问题的本源出发,研究选线设计与大风环境的耦合关系,建立科学的决策模型成为实现高速铁路高质量建设的关键内容。通过分析大风区高速铁路线路方案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参考选线原则,从工程技术、生态环境、防风工程和社会效益4个方面选取22项指标,建立大风区高速铁路线路方案优选的多层次指标体系。采用三角模糊数对定性指标量化后,引入最佳去模糊性能值的方法将其转化为精确数,并融合粗糙集理论中的属性约简算法与信息熵理论,根据属性重要度将冗余或不重要的属性去除,实现初选指标的筛选。为使结果既能反映决策者的主观经验,又能反映指标数据的客观真实性,同时兼顾数据的变异和相互影响程度,分别采用G2法和CRITIC法进行主、客观赋权,并引入最优卡方距离的思想计算最终权重。最后,统筹考虑距离相似性和几何相似性维度,采用靶心距确定距离优属度以及与集合曲线趋势变化的趋同程度确定几何优属度,建立基于综合优属度的大风区高速铁路线路方案决策模型,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本模型的大风区高速铁路方案的决策结果与工程实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为大风区高铁线路方案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环境 高速铁路 线路方案优选 属性约简 综合优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环境敏感特征的铁路线路方案优选方法研究
6
作者 韩峰 刘泽龙 王成祥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6,共9页
为合理地解决环境敏感区铁路线路方案综合优选问题,研究顾及环境敏感特征的铁路线路方案优选方法 .首先,基于文献调研和环境敏感区特征探析,分析总结影响线路方案的因素,构建涵盖4大方面18项指标的顾及环境敏感特征的铁路线路方案优选... 为合理地解决环境敏感区铁路线路方案综合优选问题,研究顾及环境敏感特征的铁路线路方案优选方法 .首先,基于文献调研和环境敏感区特征探析,分析总结影响线路方案的因素,构建涵盖4大方面18项指标的顾及环境敏感特征的铁路线路方案优选指标体系.其次,在专家经验主观赋权和工程信息客观赋权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进行组合赋权.然后,结合改进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TOPSIS)确定各线路方案的相对贴近度,进而实现线路方案优选.最后,以新建铁路西宁至成都线合作至郎木寺段线路方案选择为例进行优选方法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段线路的4个备选方案的相对贴近度依次为0.527 9,0.523 6,0.508 7,0.522 7,方案一的相对贴近度最大为最优方案,基于本方法的优选结果与实际专家论证结果一致;与传统TOPSIS比较,基于改进TOPSIS的运算结果避免了计算结果受单方面优势指标影响的弊端,在运算过程中将线路方案涉及的极端优劣指标进行综合权衡考量,得到的运算结果更贴近实际情况.研究成果可为未来环境敏感区线路方案优选问题提供一种新的优选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敏感区 线路方案优选 组合赋权 灰色关联分析 改进TOP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柴油组成及其应用 被引量:26
7
作者 徐广通 刘泽龙 +2 位作者 杨玉蕊 沈师孔 陆婉珍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5-71,共7页
针对清洁柴油燃料工艺研究、生产控制和产品质量检查的需要 ,为缩短测定柴油组成的时间 ,以ASTMD 2 4 2 5 (质谱法 )为基础测定方法 ,考察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校正模型在近红外长波区光谱测定柴油组成的可行性 ;比较了不同的光谱处... 针对清洁柴油燃料工艺研究、生产控制和产品质量检查的需要 ,为缩短测定柴油组成的时间 ,以ASTMD 2 4 2 5 (质谱法 )为基础测定方法 ,考察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校正模型在近红外长波区光谱测定柴油组成的可行性 ;比较了不同的光谱处理方法、波长范围对模型质量的影响。所建立的模型的训练集样本中包括直馏柴油、加氢精制柴油、催化裂化柴油和调和的成品柴油 ,测定指标包括饱和烃、芳烃总量、胶质、单环芳烃、双环芳烃、三环芳烃、链烷烃和环烷烃。对建立的校正模型用验证集样本进行了检验 ,结果表明 ,在模型适用的范围内 ,校正集和验证集样品的标准偏差符合ASTMD 2 4 2 5的再现性要求。建立的分析模型已用于柴油加氢催化剂和柴油生产工艺的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法 测定 柴油 组成 应用 化学计量学 芳烃 多环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表征VGO馏分油中噻吩类含硫化合物 被引量:33
8
作者 刘颖荣 刘泽龙 +2 位作者 胡秋玲 祝馨怡 田松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59,共8页
在平均质量分辨率为220000,m/z检测范围150~1200的条件下,采用大气压光致电离源(APPI)的9.4T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MS),建立了VGO馏分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表征方法。在所研究的VGO中,主要包括2种(含1个硫原子S... 在平均质量分辨率为220000,m/z检测范围150~1200的条件下,采用大气压光致电离源(APPI)的9.4T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MS),建立了VGO馏分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表征方法。在所研究的VGO中,主要包括2种(含1个硫原子S1和含2个硫原子S2)共计29类噻吩类硫化物,碳数分布范围为15~50。对VGO依沸点分布的窄馏分进行含硫化合物种类分布考察结果表明,在4个窄馏分中,均以S1硫化物为主,S2硫化物含量较少,而且随着馏分沸点的增加,其中的烷基取代基的碳数增加,多环芳烃含硫化合物含量增加,S2硫化物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 MS) 大气压光致电离源(APPI) 噻吩类含硫化合物 减压瓦斯油(VG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场电离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在柴油详细组成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9
作者 祝馨怡 刘泽龙 +2 位作者 徐延勤 刘颖荣 田松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7-282,共6页
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方法(GC-FI TOF MS)结合了气相色谱在线分离、场电离软电离技术和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采用该技术表征了不同柴油样品的详细组成。结果表明,与现有的ASTM D2425方法相比,样品无需预分离,可直接进样分... 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方法(GC-FI TOF MS)结合了气相色谱在线分离、场电离软电离技术和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采用该技术表征了不同柴油样品的详细组成。结果表明,与现有的ASTM D2425方法相比,样品无需预分离,可直接进样分析,且提供的样品信息更加丰富,能够同时得到柴油的烃类化合物和含硫、含氮化合物类型分布和碳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场电离 飞行时间质谱(TOF MS) 柴油 烃类 含硫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碳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念的西部山区线路方案优选算法研究
10
作者 刘泽龙 韩峰 王成祥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76-2487,共12页
西部山区的地理环境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因此西部山区铁路选线工作尤其需要注重环保和建设运维成本的问题。在设计阶段应尽可能地考虑铁路和区域环境的协同可持续发展,对两者的协同机制进行研究是必要的。同时,新时期双碳目标背景下绿... 西部山区的地理环境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因此西部山区铁路选线工作尤其需要注重环保和建设运维成本的问题。在设计阶段应尽可能地考虑铁路和区域环境的协同可持续发展,对两者的协同机制进行研究是必要的。同时,新时期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铁路建设也需要从线路与区域环境协调发展视角进行深入研究。为此,开展了基于区域环境协调发展理念的西部山区线路方案优选算法研究。以西部山区铁路工程子系统的工程和经济要素以及周边区域环境子系统的经济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要素为切入点,建立“2子系统-5要素-33指标”的西部山区铁路工程与周边区域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相对熵组合赋权法进行主客观权重的权衡优化,确定了指标的组合权重。结合耦合理论构建了西部山区铁路工程与周边区域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模型,通过该模型定量化分析两者的相互作用程度。基于耦合协调评价模型设计了西部山区线路方案优选算法。以成贵铁路宜宾至威信段线路方案优选为例进行应用验证。优选算法的计算结果与既有研究结果相符,耦合协调模型将各线路方案与相关区域环境的协调程度简洁直观地呈现了出来。该算法提高了西部山区线路方案优选的科学性和适用性。研究成果可为未来西部山区线路方案优选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山区铁路 区域环境 相对熵 耦合协调模型 线路方案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在不同加氢催化剂上的转化 被引量:27
11
作者 李会峰 刘锋 +2 位作者 刘泽龙 李明丰 聂红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5,共6页
采用孔饱和共浸渍法制备了CoMo/Al2O3、NiMo/Al2O3和NiW/Al2O3加氢催化剂。采用H2-TPR表征了其还原性能,并与Co/Al2O3、Ni/Al2O3、Mo/Al2O3和W/Al2O3进行对比。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加氢微反装置上,考察了菲在不同催化剂上加氢反应的转化率... 采用孔饱和共浸渍法制备了CoMo/Al2O3、NiMo/Al2O3和NiW/Al2O3加氢催化剂。采用H2-TPR表征了其还原性能,并与Co/Al2O3、Ni/Al2O3、Mo/Al2O3和W/Al2O3进行对比。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加氢微反装置上,考察了菲在不同催化剂上加氢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结果表明,CoMo/Al2O3、NiMo/Al2O3和NiW/Al2O33个催化剂中,NiMo/Al2O3比CoMo/Al2O3容易还原,NiW/Al2O3最难以还原。其原因主要是由于Mo与Al2O3相互作用比W弱,相对更容易还原;以及Ni比Co对促进Mo(W)还原的效果更显著。在相同的加氢反应条件下,NiMo/Al2O3和NiW/Al2O3均比CoMo/Al2O3表现出更好的菲加氢饱和性能,NiMo/Al2O3比NiW/Al2O3具有更高的低温加氢活性。在菲转化率相当时,NiMo/Al2O3和NiW/Al2O3表现出更高的八氢菲和全氢菲选择性,而CoMo/Al2O3则表现出较高的二氢菲选择性,这主要是由于Ni和Co助剂对Mo(W)作用效果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饱和 活性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燃烧型有机类干扰烟幕的红外干扰性能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泽龙 郭建广 +1 位作者 缪云坤 郑卫平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6-119,共4页
随着在现代高科技战场上光电武器作用的日益突出,作为无源光电对抗技术的主要手段之一的烟幕干扰技术自然就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文章简要介绍了几种燃烧型有机类红外干扰发烟剂通过燃烧在烟箱内形成的气溶胶烟幕对8μm~14μm波... 随着在现代高科技战场上光电武器作用的日益突出,作为无源光电对抗技术的主要手段之一的烟幕干扰技术自然就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文章简要介绍了几种燃烧型有机类红外干扰发烟剂通过燃烧在烟箱内形成的气溶胶烟幕对8μm~14μm波段中远红外辐射衰减性能的研究,并给出了进行研究的理论依据和部分实验结果。实验证明该类燃烧型红外干扰发烟剂形成的烟幕对中远红外辐射具有显著的衰减能力,能够有效的干扰工作在该波段的红外侦察、探测、制导武器的正常使用,降低其战场效能和战场杀伤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干扰烟幕 燃烧型 有机类 干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馏分油烃类碳数分布的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定 被引量:18
13
作者 祝馨怡 刘泽龙 +1 位作者 田松柏 刘颖荣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6-431,共6页
采用固相萃取技术将重馏分油分离为饱和烃和芳烃组分,并通过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GC-FI TOF MS)分别进行分析。根据分子离子峰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可实现化合物的定性分析,根据分子离子峰强度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到重馏分... 采用固相萃取技术将重馏分油分离为饱和烃和芳烃组分,并通过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GC-FI TOF MS)分别进行分析。根据分子离子峰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可实现化合物的定性分析,根据分子离子峰强度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到重馏分油饱和烃和芳烃的碳数分布信息。与现有的ASTM D 2786和D 3239烃类组成分析方法相比,本方法可提供更加详细的重馏分油烃类组成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场电离 飞行时间质谱(TOFMS) 固相萃取 重馏分油 烃类 碳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C催化剂组元上轻柴油裂化反应焦炭的结构组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宋海涛 刘泽龙 +2 位作者 陈蓓艳 蒋文斌 达志坚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77,共7页
结合柱色谱层析分离、GC/MS和场解析质谱(FDMS)技术,建立了一种可萃取焦的分离检测方法,并考察了不同FCC催化剂组元轻柴油裂化反应焦炭的组成结构。结果表明,在较低反应温度下(400~460℃),Y型沸石上的焦炭含较大比例的可萃取焦,USY沸... 结合柱色谱层析分离、GC/MS和场解析质谱(FDMS)技术,建立了一种可萃取焦的分离检测方法,并考察了不同FCC催化剂组元轻柴油裂化反应焦炭的组成结构。结果表明,在较低反应温度下(400~460℃),Y型沸石上的焦炭含较大比例的可萃取焦,USY沸石的可萃取焦所占比例低于REY沸石的,表明USY沸石上焦炭的分子缩合度高于REY沸石;较高反应温度下(520℃),沸石上的焦炭中95%以上以高缩合度不可萃取焦状态存在。基质上的焦炭中,仅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400℃)含有很少量可萃取焦,焦炭缩合度远高于沸石组分上的焦炭。可萃取焦以多环芳烃(3~8环结构,烷基侧链碳数不大于8)为主要组分;不可萃取焦呈无定形状态,nH/nC比在0.3~0.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C 催化剂 柴油 裂化反应 焦炭 Y型沸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定柴油馏分中含硫化合物的形态分布 被引量:9
15
作者 祝馨怡 刘泽龙 +2 位作者 徐延勤 刘颖荣 田松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7-800,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GC-FI TOF HRMS)建立了柴油中含硫化合物形态分布的测定方法。该方法无需对样品中的含硫化合物进行分离富集,可直接进样分析,能够提供7类含硫化合物的类型和碳数分布的信息。
关键词 气相色谱 场电离 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TOF HRMS) 柴油 含硫化合物 碳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反转技术在LFMCW雷达目标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泽龙 杨威 +1 位作者 苗楠楠 曹新贞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5年第3期409-414,共6页
为提高复杂环境下线性调频连续波(LFMCW)雷达的目标检测性能,分析了多路径对目标检测的影响,针对时间反转(TR)技术的优点,提出了基于时间反转技术的检测模型,并探讨了该模型的可行性,最后通过仿真比较了不同检测算法的检测性能。仿真结... 为提高复杂环境下线性调频连续波(LFMCW)雷达的目标检测性能,分析了多路径对目标检测的影响,针对时间反转(TR)技术的优点,提出了基于时间反转技术的检测模型,并探讨了该模型的可行性,最后通过仿真比较了不同检测算法的检测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时间反转技术的检测模型相比于传统目标检测算法具有更好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 时间反转技术 多路径 杂波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并噻吩的脱硫细菌代谢产物的鉴定 被引量:7
17
作者 于丽 刘泽龙 +3 位作者 褚小立 肖宝清 汪莉 李本高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8-69,共2页
从茂名炼油总厂周围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可脱除二苯并噻吩 (DBT)的细菌YC -LI -1 ,用GC -MS方法定性鉴定了该细菌脱除DBT的代谢有机产物为2_羟基二苯 (2_OHBP) ,此外BaCl2 实验证明了DBT中的硫原子代谢为水溶性的硫酸盐。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生物降解 脱硫 代谢物 二苯并噻吩 脱硫细菌 2-羟基二苯 油品 煤炭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测定柴油中烯烃的碳数分布 被引量:12
18
作者 徐延勤 祝馨怡 +1 位作者 刘泽龙 田松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1-436,共6页
采用Ag-SiO2固相萃取技术将含烯烃柴油分离为饱和烃组分和芳烃、烯烃混合组分,采用气-质联用和核磁共振等手段考察其分离效果,采用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GC/FI-TOFMS)测定芳烃、烯烃混合组分的烯烃含量和碳数分布。GC/FI-TOFMS... 采用Ag-SiO2固相萃取技术将含烯烃柴油分离为饱和烃组分和芳烃、烯烃混合组分,采用气-质联用和核磁共振等手段考察其分离效果,采用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GC/FI-TOFMS)测定芳烃、烯烃混合组分的烯烃含量和碳数分布。GC/FI-TOFMS的场电离技术可将化合物电离为分子离子,高分辨的飞行时间质谱可测定化合物的精确质量,因此根据烯烃化合物分子离子峰的精确质量对其进行定性分析,根据分子离子峰强度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可快速准确地得到烯烃的类型分布和碳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烃 柴油 固相萃取 场电离 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碳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酸原油柴油馏分中石油酸结构组成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黄少凯 田松柏 +1 位作者 刘泽龙 朱纯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55,共5页
通过碱洗法分离柴油馏分中的石油酸,对石油酸进行甲酯化后采用红外光谱、气-质联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和电喷雾电离源质谱分析其结构组成。实验结果表明,蓬莱、多巴、辽河3种高酸原油的柴油馏分中有机羧酸的组成以一环环烷酸、二环环烷酸... 通过碱洗法分离柴油馏分中的石油酸,对石油酸进行甲酯化后采用红外光谱、气-质联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和电喷雾电离源质谱分析其结构组成。实验结果表明,蓬莱、多巴、辽河3种高酸原油的柴油馏分中有机羧酸的组成以一环环烷酸、二环环烷酸、三环环烷酸为主,基本占有机羧酸的60%以上;3种柴油230~320℃馏分中石油酸碳数分布在8~22之间;320~350℃馏分中石油酸碳数分布在11~28之间;随着柴油馏分沸点增加,脂肪酸、三环环烷酸和烷基苯酸含量升高,一环环烷酸、二环环烷酸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环烷酸 结构 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轻馏分的分子水平表征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田松柏 龙军 +1 位作者 李长秀 刘泽龙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5-604,共10页
石油轻馏分的分子水平认识是实现石油炼制过程分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先进仪器,结合现代分离技术,建立了催化裂化干气中的痕量NO_x,车用汽油中违法掺入的杂原子化合物,中间馏分中不同类型异构... 石油轻馏分的分子水平认识是实现石油炼制过程分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先进仪器,结合现代分离技术,建立了催化裂化干气中的痕量NO_x,车用汽油中违法掺入的杂原子化合物,中间馏分中不同类型异构烷烃、烯烃、烃类和非烃类单体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这些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智能化,使这些方法在石化行业得到广泛的推广利用。笔者对近年来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在石油轻馏分的分子水平表征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工作的经验,对将来应重点开展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轻馏分 分子组成 石油炼制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