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村工资性就业教育收益率的估计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泽云 邱牧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9-90,共12页
根据CHIP农村住户调查数据,估算了1995、2002、2007年中国农村工资性就业的教育收益率。OLS估计表明1995-2007年农村全体打工者的教育收益率在3%-4%之间,呈轻微的下降趋势。在纠正了能力偏误和样本选择偏差之后,从2002年到2007年,全体... 根据CHIP农村住户调查数据,估算了1995、2002、2007年中国农村工资性就业的教育收益率。OLS估计表明1995-2007年农村全体打工者的教育收益率在3%-4%之间,呈轻微的下降趋势。在纠正了能力偏误和样本选择偏差之后,从2002年到2007年,全体打工者的教育收益率从3.2%下降到2.6%,本地打工者的教育收益率从3.5%下降到2.0%,外出打工者的教育收益率从不显著上升到4.5%。此外,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转向工资性就业,特别是转向本地的工资性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村 工资性就业 教育收益率 能力偏误 样本选择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对地区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基于地市级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泽云 赵佳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3-131,共9页
性别工资差异是各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的普遍问题,在我国也不例外。性别工资差异来源于男性和女性劳动者的禀赋差异(特别是人力资本禀赋差异)以及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已有研究使用个体层面的数据,发现教育作为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形... 性别工资差异是各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的普遍问题,在我国也不例外。性别工资差异来源于男性和女性劳动者的禀赋差异(特别是人力资本禀赋差异)以及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已有研究使用个体层面的数据,发现教育作为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对于缩小性别工资差异和减轻性别工资歧视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还缺乏宏观层面的研究,即分析地区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对地区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个体数据基础上生成的地市级层面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和工具变量法两种方法,研究发现:(1)一个地区劳动者整体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缩小地区内的性别工资差异;(2)随着女性相对于男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地区性别工资差异趋于下降;(3)劳动者整体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减轻地区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从政策含义上看,上述研究结论意味着提高劳动者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可以使得地区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程度降低,从而缩小地区内的性别工资差异;而加大对于女性的教育投资可以通过提高女性的人力资本禀赋来缩小性别工资差异。这对于缓解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性别工资差异逐步扩大的趋势,实现更大程度的性别平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性别工资差异 性别歧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收益率的元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泽云 刘佳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25,共13页
教育收益率,衡量了个体从教育投资中获得的经济回报。我国正处于经济和教育快速发展、转型和改革不断深入的历史时期,合理估计教育收益率、正确把握教育收益率的变化趋势和群体间差异,对于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合理制定教育政策和收入分... 教育收益率,衡量了个体从教育投资中获得的经济回报。我国正处于经济和教育快速发展、转型和改革不断深入的历史时期,合理估计教育收益率、正确把握教育收益率的变化趋势和群体间差异,对于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合理制定教育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推进劳动力市场的市场化进程、优化个人教育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文期刊文献对中国教育收益率研究进行的元分析发现,对于中国教育收益率和高等教育收益率的估计结果在不同研究之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首先,从1988年到2013年,教育收益率随年份的推移呈现递减的增长趋势;而高等教育收益率在2005年之前随时间增长,此后出现下降。其次,教育收益率和高等教育收益率存在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即城镇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再次,使用工具变量法的研究倾向于得到更高的教育收益率估计结果。最后,基于不同的数据库估计出的教育收益率存在差异。另外,发表偏误检验的结果则表明,中国教育收益率和高等教育收益率研究均存在显著的发表偏误,即回归结果越显著的研究越有可能被发表。因此,在分析中国教育收益率的变化趋势及其群体差异时,必须考虑研究之间的异质性和可能存在的发表偏误。未来的中国教育收益率研究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研究设计和估计方法以更准确地识别教育对个人收入的因果性影响,探究2012年之后教育收益率的最新变化趋势,持续关注教育收益率的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积极开展估计教育质量收益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收益率 元分析 发表偏误 教育质量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儿童为何失学?——基于多层模型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泽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0-80,共11页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农村儿童失学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分析影响农村儿童失学的因素,探究减少农村儿童失学现象和加快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有效途径,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从长远来看则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加快农...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农村儿童失学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分析影响农村儿童失学的因素,探究减少农村儿童失学现象和加快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有效途径,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从长远来看则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加快农村发展。在以往的研究中,影响儿童失学的个体层面因素和社区层面因素被简单地放在一个模型中分析,不能准确地估计出这两个层面的因素对儿童失学的影响。运用分层线性模型则能够有效避免这一问题。研究发现:儿童入学在整体上已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女孩入学受到的限制更大,即更依赖于家庭经济条件;家中有兄弟姐妹、父亲为少数民族、母亲文化程度较低、母亲不曾加入过共青团以及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儿童面临更高的失学可能性;富裕村的儿童失学的可能性要小,村中学校教育质量较高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入学机会。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阶段贫困儿童的资助,放缓削减学校布点的步伐,提高教育质量,以减少农村儿童失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入学 农村教育 分层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结构效应和价格效应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泽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6-125,共10页
本文在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生成326个地级行政区的数据,以此分析教育对我国城镇职工月工资不平等和小时工资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教育对工资不平等存在显著的结构效应,体现为职工平均受教育水平越高和职... 本文在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生成326个地级行政区的数据,以此分析教育对我国城镇职工月工资不平等和小时工资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教育对工资不平等存在显著的结构效应,体现为职工平均受教育水平越高和职工受教育水平分布越平等的地区工资差距越小。同时,教育对工资不平等的价格效应也是非常显著的,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上的平均教育收益率越高则工资不平等程度越高;另一方面,不同人群之间教育教育收益率的差异也会影响工资不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不平等 教育收益率 结构效应 价格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81
6
作者 王善迈 袁连生 刘泽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4,共10页
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在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学生收费制度和贫困学生资助制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地表现为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和公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理论分析表明,应强调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 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在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学生收费制度和贫困学生资助制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地表现为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和公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理论分析表明,应强调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教育财政职能。今后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和完善教育财政法规、建立公平的公立学校资源分配制度、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制度、选择合适的高等教育财政模式以及完善贫困学生资助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教育资源配置 公共教育财政体制 贫困学生资助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学校与儿童的学习成绩——基于甘肃省农村地区的研究 被引量:45
7
作者 孙志军 刘泽云 孙百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3-115,共13页
经济学中关于学生成绩决定因素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已形成了三个视角:学校教育生产函数、家庭决策模型以及学校与家庭相互作用模型。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文特别关注学校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会因家庭背景的不同而不同。基于学校投入对儿童学... 经济学中关于学生成绩决定因素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已形成了三个视角:学校教育生产函数、家庭决策模型以及学校与家庭相互作用模型。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文特别关注学校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会因家庭背景的不同而不同。基于学校投入对儿童学习成绩的效果边际递减的基本原理,本研究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学校特征变量的基本计量模型,然后在模型中引入家庭与学校变量的交互项,同时控制了儿童个体学习主观努力程度、家庭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等变量可能造成的估计偏差。利用来自甘肃省20个县小学儿童的数据,研究发现,衡量家庭背景的父母教育水平、家庭收入,以及衡量学校质量的几个指标均与儿童成绩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而且,学校投入的提高,将会缩小儿童因家庭背景的不同而造成的成绩差异,这一关系在数学成绩模型中表现的更为显著。上述结果的政策含义是,加大贫困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投入,对于那些处于不利家庭背景儿童的成绩将具有更为显著的正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成绩 教育生产函数 父母教育 家庭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袁连生 刘泽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7-123,共7页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是收费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收费对贫困家庭,特别是农村贫困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导致贫困学生因为负担不起入学费用而大量失学。贫困学生资助是收费条件下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入学的重要措施,但由于义务教育财政...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是收费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收费对贫困家庭,特别是农村贫困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导致贫困学生因为负担不起入学费用而大量失学。贫困学生资助是收费条件下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入学的重要措施,但由于义务教育财政责任重心偏低和各级政府责任不明确等原因,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很长时间没有建立起来。本世纪开始,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建设快速推进。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发布,提出对农村义务教育贫困学生减免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两免一补"政策,奠定了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的基本框架。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规定到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标志着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基本建立。但是,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运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资助覆盖面偏小,部分农村儿童和多数进入城市的农村流动儿童没有得到资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没有落实,只有一小部分的贫困学生能得到生活补助。贫困学生甄别困难,资助工作实施难度大,成本高。需要采取教育券等方式给进城的农村流动儿童提供资助,需要对全部学生免除教科书费,地方政府之间需要明确提供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的责任,以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贫困学生 资助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资源投入与代际收入流动性 被引量:2
9
作者 袁青青 刘泽云 吴合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43,共11页
教育是促进代际流动、减小社会不平等、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义务教育资源投入对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义务教育资源投入对代际收入流动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小学教育资源投入的影响大于初中教育资... 教育是促进代际流动、减小社会不平等、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义务教育资源投入对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义务教育资源投入对代际收入流动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小学教育资源投入的影响大于初中教育资源投入的影响;义务教育资源投入对农业户口群体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非农业户口群体没有影响;义务教育资源投入对“80后”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正向影响大于“90后”;义务教育资源投入通过减弱父代收入对子代受教育年限和子代非农就业机会的影响来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性。继续增加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的教育资源投入,将有助于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性、改善教育机会公平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教育资源投入 代际收入流动性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审慎监管与财政政策的协调
10
作者 刘泽云 《经济研究参考》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4期17-18,共2页
在现有的讨论中,对于宏观审慎监管与财政政策的协调涉及不多。但政府财政政策的稳健同样是金融稳健的必要条件,所以这两者之间的协调也非常重要。如果政府财政赤字过高。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财政 财政金融 公共部门债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