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水电站高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石豫川 冯文凯 +2 位作者 刘汉超 周春宏 单志钢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9-613,共5页
通过大量现场调查和综合分析,对西南某水电站闸址区两岸高边坡的变形破坏类型、破坏特征、影响因素及变形破坏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该区岩体的变形破坏模式主要有滑移 拉裂型、弯曲 拉裂型及剥落、剥离或拉裂倾倒型3种,因而引起岩... 通过大量现场调查和综合分析,对西南某水电站闸址区两岸高边坡的变形破坏类型、破坏特征、影响因素及变形破坏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该区岩体的变形破坏模式主要有滑移 拉裂型、弯曲 拉裂型及剥落、剥离或拉裂倾倒型3种,因而引起岩体产生崩滑、弯曲倾倒及剥落、剥离或拉裂倾倒破坏.在此基础上,对其可能给闸址工程安全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边坡 闸址区 变形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多期复合型滑坡稳定性评价及因素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石豫川 冯文凯 +1 位作者 刘汉超 叶志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75-980,共6页
对西南某水电站库区一特大型、多期复合型滑坡所处的工程环境条件、自身结构及物质组成特征等进行了认真调查和研究。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对滑坡整体及分期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敏... 对西南某水电站库区一特大型、多期复合型滑坡所处的工程环境条件、自身结构及物质组成特征等进行了认真调查和研究。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对滑坡整体及分期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型 多期复合型 滑坡 稳定性评价 因素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填方块碎石夯实地基变形的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谢春庆 刘汉超 甘厚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8-41,共4页
依据贵州X机场、云南Y机场变形监测的数据 ,采用公式试算、沉降数理统计、二维和三维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高填方块碎石夯实地基变形分析 ,并提出了实用的估算公式。
关键词 高填方 块碎石 夯实地基 变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地下洞室顶板稳定性的岩体结构控制效应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明华 杨良策 +1 位作者 刘汉超 白世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84-487,共4页
采用结构力学方法和块体稳定性分析程序UNWFDGE分析了溪洛渡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中错动带单条发育、结构面成组发育和结构面集中发育呈碎裂岩体三种情况下的围岩稳定性,得出了错动带出露的临界稳定厚度和潜在不稳定块体的特征,为支护处... 采用结构力学方法和块体稳定性分析程序UNWFDGE分析了溪洛渡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中错动带单条发育、结构面成组发育和结构面集中发育呈碎裂岩体三种情况下的围岩稳定性,得出了错动带出露的临界稳定厚度和潜在不稳定块体的特征,为支护处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地下洞室 溪洛渡水电站 顶板稳定性 岩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低信噪比抗干扰数字接收机设计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汉超 梁昊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18-1423,共6页
针对阵列天线卫星移动通信抗干扰能力差、传播损耗大等特性,设计了一种数字波束形成技术(DBF)和扩频技术相结合的数字接收机。其中,DBF算法采用基于递归最小均方算法(RLS)的解扩重扩盲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使用VxWorks实现权值计算,FPGA... 针对阵列天线卫星移动通信抗干扰能力差、传播损耗大等特性,设计了一种数字波束形成技术(DBF)和扩频技术相结合的数字接收机。其中,DBF算法采用基于递归最小均方算法(RLS)的解扩重扩盲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使用VxWorks实现权值计算,FPGA实现波束形成;扩频方式采用直接序列扩频,在FPGA中实现。仿真分析与样机测试显示,通过两项技术联合使用,在信噪比低至-45 dB条件下仍可以实现可靠通信,同时有效加强了系统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移动通信 阵列天线 数字接收机 盲自适应波束形成 直接序列扩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獐子岛人工鱼礁海域夏季水质变化与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永虎 程前 +4 位作者 田涛 陈勇 尹增强 刘汉超 王月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1-337,共7页
为评价大连獐子岛海域人工鱼礁投放前后夏季水质的变化情况,根据2010—2014年该海域本底调查(2010年夏季)及4次(2011—2014年每年夏季)跟踪调查数据,采用富营养化指数(E)、有机污染指数(A)和水质综合评价方法等进行评价。结果... 为评价大连獐子岛海域人工鱼礁投放前后夏季水质的变化情况,根据2010—2014年该海域本底调查(2010年夏季)及4次(2011—2014年每年夏季)跟踪调查数据,采用富营养化指数(E)、有机污染指数(A)和水质综合评价方法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投礁后,无机氮(DIN)和无机磷(DIP)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DIN含量平均值由投礁前的(0.602±0.020)mg/L降低至(0.053±0.010)mg/L(2014年夏季),DIP含量平均值由投礁前的(0.033±0.005)mg/L下降至(0.016±0.004)mg/L(2014年夏季),氮的变化比磷的变化大;鱼礁区的溶解氧(DO)含量比较高,除2011年4号站位外,其他站位均大于6 mg/L;化学需氧量(COD)在2011年大幅度提高,达到6-7 mg/L,其他年份均为3-4 mg/L;重金属除Cu外,Pb、Cd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有机污染指数平均值整体呈下降趋势,由投礁前的0.045±0.004下降到-0.277±0.002(2014年夏季),水体质量由投礁前的较好转为投礁后的良好水平;富营养化指数平均值整体呈下降趋势,由投礁前的1.45±0.04降低至0.41±0.04(2014年夏季),水体的营养化水平由投礁前的富营养化转化为投礁后的贫营养化水平;比较投礁后3个海岛海水水质的变化情况,应用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可知其综合评价值依次为Ⅱ区域(大耗岛)〉Ⅰ区域(褡裢岛)〉Ⅲ(小耗岛)。研究表明,獐子岛人工鱼礁建设海域夏季水质状况在鱼礁投放后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营养盐 水质 獐子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某滑坡体成因机制分析与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3
7
作者 秦凯旭 石豫川 +1 位作者 刘汉超 吉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4-86,共3页
该滑坡地处长江左岸万州区,体积360×104m3,目前滑体上存在局部拉裂,待三峡库区蓄水升高后,滑体前缘处于175 m水位以下,滑体稳定性进一步下降,对坡体上的居民以及三峡库区都将造成极大危害,影响严重。在深入分析滑坡地质特征、结构... 该滑坡地处长江左岸万州区,体积360×104m3,目前滑体上存在局部拉裂,待三峡库区蓄水升高后,滑体前缘处于175 m水位以下,滑体稳定性进一步下降,对坡体上的居民以及三峡库区都将造成极大危害,影响严重。在深入分析滑坡地质特征、结构特征和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滑坡的成因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定量计算评价其稳定性,最后提出相应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成因机制 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某电站库区泥石流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彦军 刘汉超 石豫川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4-197,共4页
对四川某电站库区的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并运用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的方法对其中最易发的四条泥石流沟产生条件进行了定性的分析,并计算了它们的不同概率的泥石流总量,最后对该库区泥石流的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评价并提出了治理建议。
关键词 泥石流特征 危险性评价 成因机制 泥石流总量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地应力条件下Q系统在某勘探洞围岩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寇佳伟 石豫川 +2 位作者 刘汉超 王广德 周春宏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194-200,共7页
西南地区某水电站勘探洞高地应力是一个突出问题,高地应力洞段岩体属于坚硬岩或较坚硬岩,主要破坏方式是岩爆。高地应力区非岩爆岩体中未见结构性流变和软岩塑性流动等变形破坏现象,岩体质量较好。通过对岩体质量分类Q系统在该勘探洞高... 西南地区某水电站勘探洞高地应力是一个突出问题,高地应力洞段岩体属于坚硬岩或较坚硬岩,主要破坏方式是岩爆。高地应力区非岩爆岩体中未见结构性流变和软岩塑性流动等变形破坏现象,岩体质量较好。通过对岩体质量分类Q系统在该勘探洞高地应力洞段的应用,发现Q系统对于高地应力区非岩爆段岩体没有给出相应的SRF值;岩爆的发育条件是多方面的,但Q系统对岩爆的发育条件考虑较单一,所以它在高地应力区岩爆段的分类结果不能准确地体现出岩爆的等级和围岩类别。基于这2个问题,本文对Q系统做了相应的修改,以适应该勘探洞围岩分类,从修改后Q系统的分类结果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分类 高地应力 Q系统 岩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砻江支流某泥石流沟特征及其工程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吉锋 石豫川 +1 位作者 葛华 刘汉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79,共3页
雅砻江支流上某拟建水电站,库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库尾右岸某大型泥石流沟,其于2003年曾爆发百年一遇泥石流,堵塞江水5 min左右,在阐述该泥石流沟发育历史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其汇水-物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特征,最后通过计算估测该泥石... 雅砻江支流上某拟建水电站,库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库尾右岸某大型泥石流沟,其于2003年曾爆发百年一遇泥石流,堵塞江水5 min左右,在阐述该泥石流沟发育历史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其汇水-物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特征,最后通过计算估测该泥石流沟动力学特征,并对其工程效应做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砻江支流 泥石流 特征 工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弱层带抗剪强度经验公式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宏力 石豫川 刘汉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9-41,共3页
软弱层带是控制岩体稳定性的重要边界条件。软弱层带的工程特性是其物质基础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软弱层带的抗剪强度与塑性、干密度和含水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并提出了抗剪强度与三因子之间的经验公式。
关键词 软弱层带 抗剪强度 塑限 干密度 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长山人工生境开发示范区水质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露 田涛 +3 位作者 马智 刘永虎 杨军 刘汉超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7-392,共6页
为了评价大长山人工生境开发示范区水质环境,于2013—2015年对大连长海县大长山岛人工生境开发示范区进行了8个航次的环境调查,获取了盐度、pH、COD等20个水化学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及单因子指数法研究分析了该海域的水质状况。结... 为了评价大长山人工生境开发示范区水质环境,于2013—2015年对大连长海县大长山岛人工生境开发示范区进行了8个航次的环境调查,获取了盐度、pH、COD等20个水化学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及单因子指数法研究分析了该海域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除2014年8月航次对照区属Ⅱ类海水标准外,其余航次、站点调查结果均显示大长山海域符合Ⅰ类海水标准;用主成分分析法将20个指标分为了6个主成分,解释了79.165%的结果;主成分得分范围为-1.535~3.706,其中,2014年8月得分最高,评价结果与单因子指数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研究表明,大长山人工生境开发示范区整体水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长山 人工生境开发 水质评价 主成分分析 单因子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阵列天线逐通道相关在线标校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汉超 梁昊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5-81,共7页
由于发送端和接收端时钟的不一致性,导致低信噪比下阵列天线卫星移动通信的逐通道相关标校有很大的难度。在考虑易实现性和简易性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以解决低信噪比下通道校正的多周期长时累积方法。该校准信号为由地面标校站产生的BPS... 由于发送端和接收端时钟的不一致性,导致低信噪比下阵列天线卫星移动通信的逐通道相关标校有很大的难度。在考虑易实现性和简易性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以解决低信噪比下通道校正的多周期长时累积方法。该校准信号为由地面标校站产生的BPSK调制扩频信号,可以减少卫星设计的复杂度,且在不中断用户数据传输的基础上实现在线标校。该方法通过对接收信号打标、速率匹配等措施来解决收发时钟不一致导致的码偏和频偏问题。研究结果可以为阵列天线卫星通信技术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信号 标校 频偏 码偏 多周期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成型燃料制造及其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蒋剑春 刘石彩 +2 位作者 戴伟娣 陶渊博 刘汉超 《林业科技开发》 2000年第1期32-33,共2页
对木屑等原料采用内压滚动式成型机和相应工艺条件能连续稳定制造符合质量标准的颗粒成型燃料,生产能力达到250kgh。当颗粒成型燃料应用于家庭等取暖炉时,制造成型燃料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颗粒成型燃料 成型燃料 设备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水电站库区骆驼沟泥石流成因分析及危害性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吉锋 冯文凯 +2 位作者 石豫川 刘汉超 周春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4-367,共4页
西南地区某水电站库区骆驼沟为大渡河的一级支流,2005年7月爆发了一次大规模泥石流,彻底摧毁了进山公路,改造了与大渡河交汇处至以上1.6 km长的堆积区地貌,迫使骆驼沟改道,幸未造成人员伤亡。骆驼沟流域面积大,纵坡降缓,沟谷开阔,是一... 西南地区某水电站库区骆驼沟为大渡河的一级支流,2005年7月爆发了一次大规模泥石流,彻底摧毁了进山公路,改造了与大渡河交汇处至以上1.6 km长的堆积区地貌,迫使骆驼沟改道,幸未造成人员伤亡。骆驼沟流域面积大,纵坡降缓,沟谷开阔,是一条比较成熟的河流,但却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泥石流,通过调查分析,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支沟垄龙沟距主沟沟口很近,且为一条典型泥石流沟,能够为主沟泥石流的发生提供大量固体物质来源;(2)主沟汇水面积广,可形成大规模洪水,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强大的水动力条件,能将垄龙沟大量固体物质带到沟口;(3)强降雨因素。此外,从地形条件及物源储量来看,骆驼沟泥石流正处在发展阶段,对沟口公路干线、居民建筑物依然存在较大的威胁,但对水电站库容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泥石流 成因分析 发展趋势 危害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坝溃决洪水峰顶流量计算公式应用于滑坡堵江坝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爱果 韩坤立 +1 位作者 刘汉超 柴贺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31-234,共4页
滑坡堵江事件在山区广泛发育,堵江形成的天然坝的稳定性一般不高,在暴雨、地震等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可能发生溃决,溃坝洪水对下游河道及沿江两岸的各种设施及居民生命造成巨大威胁,因此溃坝洪水计算意义重大,而峰顶流量和洪水演进过程中... 滑坡堵江事件在山区广泛发育,堵江形成的天然坝的稳定性一般不高,在暴雨、地震等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可能发生溃决,溃坝洪水对下游河道及沿江两岸的各种设施及居民生命造成巨大威胁,因此溃坝洪水计算意义重大,而峰顶流量和洪水演进过程中洪峰高度的变化直接决定了溃坝洪水的灾害程度。利用谢任之教授提出的人工坝溃决洪水计算方法,根据滑坡天然坝体溃决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分析溃口形态,调整了溃口宽度的取值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滑坡堵江天然坝瞬时溃决洪水峰顶流量计算中,经历史溃坝实例验证计算结果可靠,为天然坝溃决洪水峰顶流量计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溃坝洪水灾害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堵江 天然坝 溃决洪水 峰顶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现阶段抗滑桩设计中几个问题的再讨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葛华 刘汉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1-152,156,共3页
现阶段抗滑桩的设计方法主要还是参照桥梁桩基的设计方法推导、发展、演变而来;通过对目前滑坡防治工程中抗滑桩设计的步骤、设计理论和方法加以总结和分析,指出了现今抗滑桩设计理论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作用于桩身荷载的不确定... 现阶段抗滑桩的设计方法主要还是参照桥梁桩基的设计方法推导、发展、演变而来;通过对目前滑坡防治工程中抗滑桩设计的步骤、设计理论和方法加以总结和分析,指出了现今抗滑桩设计理论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作用于桩身荷载的不确定性以及荷载分布形式的不确定性是现阶段抗滑桩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且提出应以被动桩的观点来进行抗滑桩的设计。对于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会使抗滑桩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更加趋于完善和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防治工程 抗滑桩 抗滑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场施工条件下老化温度对灌缝胶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刘汉超 滕新华 +2 位作者 张菁燕 张凯华 林辉 《中外公路》 2024年第4期73-82,共10页
为研究短期老化温度对灌缝胶性能的影响,制备了灌缝胶,并模拟现场施工条件,对180~220℃下短期老化前后的灌缝胶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灌缝胶的黏弹性、物化特性与微观结构,对其性能变化的内在机制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老化后灌缝胶的锥入度... 为研究短期老化温度对灌缝胶性能的影响,制备了灌缝胶,并模拟现场施工条件,对180~220℃下短期老化前后的灌缝胶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灌缝胶的黏弹性、物化特性与微观结构,对其性能变化的内在机制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老化后灌缝胶的锥入度、流动值降低,软化点、弹性恢复率升高,高温(>180℃)短时间和低温(160℃)长时间的老化均会造成较为明显的性能改变,而低温拉伸性能则并非随温度上升而单调降低。物化特性测试与微观结构表征结果显示:更高温度下老化的灌缝胶极性基团显著增加,组分玻璃化转变温度上升,储能模量升高;更高温度下制样的灌缝胶黏度更低,易渗入孔隙与黏结面形成机械锚固,同时,老化造成的极性升高会使其与黏结面产生更高的化学胶结力,进而提升黏结性能。然而,随着老化的不断加剧,灌缝胶黏度上升,黏结性能也会随之降低。因此,灌缝胶的综合性能并非随短期老化温度的上升而线性降低,而是其自身黏弹性及黏结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材料 灌缝胶 短期老化 黏弹性变化 物化特性分析 微观结构表征 黏度演变 温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经验强度准则估算岩基强度参数和变形模量的方法
19
作者 宋建波 于远忠 刘汉超 《矿产勘查》 2000年第10期49-51,共3页
结合岩体CSIR和NGI分类体系 ,介绍了由岩体经验强度准则和岩体分类指标RMR和Q估算地基岩体强度参数和变形模量的方法 ,从而为快速、经济地进行岩基设计提供了重要途径。
关键词 岩基 HOEK-BROWN强度准则 强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copath模型的獐子岛人工鱼礁海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 被引量:14
20
作者 许祯行 陈勇 +3 位作者 田涛 刘永虎 尹增强 刘汉超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5-94,共10页
为了研究獐子岛海洋牧场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基于Ecopath with Ecosim 6.4软件,构建了獐子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2010—2012年夏季的Ecopath模型,分析了3个时期海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结构和功能变化,模型由23个功能组构成,基本覆盖了... 为了研究獐子岛海洋牧场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基于Ecopath with Ecosim 6.4软件,构建了獐子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2010—2012年夏季的Ecopath模型,分析了3个时期海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结构和功能变化,模型由23个功能组构成,基本覆盖了该海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全过程。结果表明:2010—2012年夏季獐子岛海域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中,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等生物营养级升高;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的猎物重叠度指数平均值从0.123升至0.139,捕食重叠度指数平均值从0.112升至0.165,许氏平鲉的捕食重叠度指数平均值从0.063升至0.185,大泷六线鱼的捕食重叠度平均值从0.062升至0.132;该生态系统能量转化效率由2010年夏季的11.1%升至2012年夏季的14.4%;3个时期獐子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的循环指数(FCI)值均大于0.1,再循环率较高,系统净生产力(NSP)值较高,杂食指数(SOI)从0.136升至0.172,联结指数(CI)从0.203升至0.224,平均能流路径(MPL)从2.555升至3.486。研究表明,獐子岛人工鱼礁区海域生态系统处于尚未稳定的成熟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生态系统结构 能量流动 生态位重叠度 ECOPATH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