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农架天鹅洞石笋76~58kaB.P.时段DO事件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殿兵 汪永进 陈仕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138,共8页
据神农架高海拔天鹅洞一支石笋9个^230^h年龄和332组氧、碳同位素数据,建立了76~58kaB.P.Dansgaard-Oeschger(DO)事件时间序列,揭示了深海氧同位素4阶段(MIS4)东亚季风降水百年尺度变化过程。天鹅洞和葫芦洞石笋、格陵兰NGRIP... 据神农架高海拔天鹅洞一支石笋9个^230^h年龄和332组氧、碳同位素数据,建立了76~58kaB.P.Dansgaard-Oeschger(DO)事件时间序列,揭示了深海氧同位素4阶段(MIS4)东亚季风降水百年尺度变化过程。天鹅洞和葫芦洞石笋、格陵兰NGRIP冰芯δ^18O对比显示,天鹅洞记录DO18事件暖湿程度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MIS3)水平,其振幅类似于格陵兰冰芯δ^18O记录。起始时间上,天鹅洞记录DO18事件在710年。^230Th测年误差范围内和葫芦洞记录保持一致,并支持了NGRIP冰芯记录对应时标。在全球降温背景下,如此典型DO事件指示了强季风降水过程。70kaB.P.左右,冰芯DO19事件至少老于石笋记录约950年,远大于700年左右的^230Th测年误差,对老于该时段的冰芯时标需高分辨率地质记录进一步验证。69.09~64.64kaB.P.(DO19'~18)期间,冰芯记录的百年尺度峰谷变化和天鹅洞石笋记录一一对应,反映了低纬热带海洋和北大西洋温盐环流之间耦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事件 氧同位素 石笋 神农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仙女木(YD)事件区域特征及动力机制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殿兵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1-349,共9页
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event,YD事件)为末次冰消期发生的快速降温事件,作为典型突变气候事件,它一直是国际古气候关注热点,其研究的开展促进和深化了科学界对千年尺度突变气候事件的理解和认识。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地质记录涌现,Y... 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event,YD事件)为末次冰消期发生的快速降温事件,作为典型突变气候事件,它一直是国际古气候关注热点,其研究的开展促进和深化了科学界对千年尺度突变气候事件的理解和认识。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地质记录涌现,YD事件时空差异性日益突出。对比和认识这些区域之间事件细节结构及转型模式异同有助于甄别其相位关系,探讨不同环境快速重组对高、低纬突变气候事件的响应方式,进而验证早期驱动—响应假说,为其动力学机制建立及未来相似边界条件下气候预测提供基本地质证据和理论模型。本文从YD事件区域响应方式入手,通过总结和对比模拟研究及地质记录,对YD事件已有研究存在的争议进行回顾,提出有待加强的研究区域和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D事件 精细结构 转型方式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穴石笋指标量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殿兵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41-952,共12页
洞穴石笋因分布广、可精确测年、δ18O信号可进行区域对比等优势逐渐成为重要的陆相地质载体.然而,由于量化研究不足,δ18O气候环境意义解译尚处于经验化阶段,特别是亚洲季风区石笋δ18O指标解释存在诸多争议.本文试通过总结已有石笋δ... 洞穴石笋因分布广、可精确测年、δ18O信号可进行区域对比等优势逐渐成为重要的陆相地质载体.然而,由于量化研究不足,δ18O气候环境意义解译尚处于经验化阶段,特别是亚洲季风区石笋δ18O指标解释存在诸多争议.本文试通过总结已有石笋δ18O、δ13C、微量元素、年层厚度等指标量化研究成果,石笋生长机理模拟实验及相关技术方法,分析其存在问题.结合其它地质材料量化方法,从现代器测资料校准、多指标开发、集成树轮材料等方面提出加强现代监测,促进机理研究,定量认识现代洞穴石笋年~季节尺度沉积旋回与洞穴环境关系,建立量化经验模型,以发挥石笋年代学优势,推动区域或全球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石笋 多指标研究 量化重建 经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季风气候对Heinrich2事件的响应:来自石笋的高分辨率记录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仕涛 汪永进 +1 位作者 吴江滢 刘殿兵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6-592,共7页
据湖北省神农架天鹅洞一支石笋11个230Th年龄和254个δ18O数据,建立了28.5~22.0kaB.P.同位素分辨率平均约30a的东亚季风气候变化序列。该石笋δ18O曲线与南京葫芦洞石笋记录在重叠时段基本一致,说明本区石笋δ18O反映了区域性东亚季风... 据湖北省神农架天鹅洞一支石笋11个230Th年龄和254个δ18O数据,建立了28.5~22.0kaB.P.同位素分辨率平均约30a的东亚季风气候变化序列。该石笋δ18O曲线与南京葫芦洞石笋记录在重叠时段基本一致,说明本区石笋δ18O反映了区域性东亚季风经向环流特征。在24.3kaB.P.左右,石笋δ18O明显正偏,持续时间近1ka,指示一次显著的弱夏季风事件,与北大西洋倒数第二次冰漂碎屑事件(Heinrich2)同步发生,可视为东亚季风气候对H2事件的响应。高分辨率的δ18O序列揭示了H2事件的内部结构特征:(1)事件发生的突变性,石笋δ18O记录指示事件发生时在100a内δ18O从-8.59‰迅速正偏为-6.75‰,振幅达1.84‰;(2)事件结束的渐变性,δ18O正偏到-6.75‰后便以阶梯状缓慢负偏到-8.86‰至事件结束,持续时间近900a。这一过程与末次盛冰期东亚季风气候H1事件表现的季风强弱转换方式基本一致,说明末次盛冰期东亚季风气候H型事件具有共同的内部结构特征。研究表明,末次盛冰期东亚季风气候H事件的突变可能受北大西洋驱动并经青藏高原冰川变化放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季风 末次盛冰期 Heinrich2事件 石笋 神农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神农架年纹层石笋记录的YD与8.2ka事件转型模式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权 刘殿兵 +1 位作者 汪永进 邓朝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40-1148,共9页
基于青天洞两支年纹层石笋QT16和QT40高分辨率δ18O序列,重建了Younger Dryas(YD)和8.2 ka期间季风突变细节过程。结果显示,亚洲季风强度在YD和8.2 ka事件内部并不稳定。在年层时标控制下,季风强度在YD早期最弱,随后缓慢上升,其间叠... 基于青天洞两支年纹层石笋QT16和QT40高分辨率δ18O序列,重建了Younger Dryas(YD)和8.2 ka期间季风突变细节过程。结果显示,亚洲季风强度在YD和8.2 ka事件内部并不稳定。在年层时标控制下,季风强度在YD早期最弱,随后缓慢上升,其间叠加三次百年尺度次级振荡;在8.2 ka期间,季风强度整体较弱,内部出现一次持续40 a左右的强季风事件,曲线形态类似"W"结构。运用"方差法"和"RAMPFIT"法分析显示,在两事件开始,季风衰减均表现出缓慢特征(转型时间占据事件整体历时的40%~50%),但在结束期间季风迅速增强,相似变化模式得到了同区其他石笋记录的支持。与格陵兰冰芯记录对比发现,尽管高、低纬气候在两事件结束时段变化特征基本类似,但在两事件开始,亚洲季风衰减过程却显著长于北高纬气温变化。与低纬记录对比显示,热带水文变化在两事件开始阶段均表现出与亚洲季风基本一致的演化趋势,表明亚洲季风的突变过程可能具有鲜明的低纬特色。这些细节差异若得到更多高分辨率地质记录验证,将有利于进一步认识亚洲季风对突变事件的响应方式及其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纹层石笋 亚洲季风 YD事件 8.2ka事件 转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雾露洞石笋记录的MIS3晚期亚洲季风变化和南北极气候的联系 被引量:8
6
作者 崔英方 汪永进 刘殿兵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1-107,共7页
基于贵州雾露洞石笋(WU3)9个230 Th年龄和1 317个氧同位素数据,建立了39.1~29.2kaBP平均分辨率为10a的亚洲夏季风强度变化序列,揭示了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MIS3)晚期千年—百年尺度亚洲夏季风演变过程。雾露洞和葫芦洞石笋δ18 O记录在... 基于贵州雾露洞石笋(WU3)9个230 Th年龄和1 317个氧同位素数据,建立了39.1~29.2kaBP平均分辨率为10a的亚洲夏季风强度变化序列,揭示了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MIS3)晚期千年—百年尺度亚洲夏季风演变过程。雾露洞和葫芦洞石笋δ18 O记录在重叠时段具有很好的重现性,表明石笋δ18 O记录可反映大尺度区域性季风环流特征。雾露洞记录与格陵兰冰心δ18 O记录对比表明,千年—百年尺度季风突变事件频率与高北纬气温呈现较好的相似性,表明低纬季风与北极气候存在遥相关。在事件结构及转型模式上,雾露洞记录与南极EDML冰心δ18 O在反相位关系下呈现出细节上的一致性,反映亚洲季风可能受到南半球气候因素的影响,其机制可能是南大洋潜热释放通过越赤道气流影响了亚洲季风强度的变化。亚洲季风和南极温度的反相位关系进一步证实南北半球气候在千年—百年尺度上响应"see-saw"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3晚期 石笋 亚洲季风 see-saw现象 贵州雾露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季风区石笋氧同位素环境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何尧启 刘殿兵 邓朝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5-162,共8页
洞穴石笋作为古气候研究重要载体之一,其氧同位素指标运用极为广泛,逐渐成为低纬甚至全球古气候变化的参比标准。然而,已有研究对洞穴碳酸盐沉积δ18 O气候意义的解译存在很大差异,包括洞穴温度、降雨量、降雨过程、大气环流模式等,亚... 洞穴石笋作为古气候研究重要载体之一,其氧同位素指标运用极为广泛,逐渐成为低纬甚至全球古气候变化的参比标准。然而,已有研究对洞穴碳酸盐沉积δ18 O气候意义的解译存在很大差异,包括洞穴温度、降雨量、降雨过程、大气环流模式等,亚洲季风区相关研究的分歧尤其突出,至今仍未统一。因此,洞穴古气候学界必须加强现代观测等机理研究,探明石笋δ18 O各种控制因子及其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其气候地层学方面的优势,进一步促进区域间和全球气候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石笋 氧同位素 控制因子 气候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