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自信融入知农爱农教育的施教策略——以大学语文课程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歆立 王怡爽 庞永锋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2期52-54,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为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大学生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担当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为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大学生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担当和使命,将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知农爱农教育,是农业高校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前提。培育文化自信是推动新农科建设、增强大学生知农爱农教育内驱力的必然要求,也为加强大学生知农爱农教育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和着力点。大学语文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上好大学语文课,对增强大学生知农爱农的内驱动力有着极强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大学语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乡村振兴的理论依据、社会价值与实践指向 被引量:2
2
作者 孟瑶 刘歆立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24期8-11,共4页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乡村振兴,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显著的社会价值,有助于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在实践层面...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乡村振兴,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显著的社会价值,有助于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在实践层面提出党建引领、利民为本、汇集民智的具体路径,以期为以人民为中心的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以人民为中心 理论依据 实践指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农地流转背景下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再认识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歆立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7-159,共3页
当前不少地方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特点。认为家庭承包责任制对于我国绝大多数省份来说仍然处于适宜期,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适合现代农业,具有接纳先进农... 当前不少地方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特点。认为家庭承包责任制对于我国绝大多数省份来说仍然处于适宜期,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适合现代农业,具有接纳先进农业科技与管理的潜力和机制;土地经营直接产出虽然较低,但是综合经济回报未必低;具有解决农村各种问题的社会政治功能;其"软肋"不是土地经营规模的受限,而主要是经营内涵需要深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土地流转 家庭联产承包 经济效率 社会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当前土地流转灰色预期的透视——基于转出土地农户的视角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歆立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6-59,共4页
在当前以土地集中经营为主要目标的土地流转中,不少地方遭遇到来自转出土地农户的种种阻力。这些阻力与农户对土地流转的灰色预期有很大关系。这些灰色预期表现为对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总体前景不看好、土地流转后可能导致社会保障丧失、... 在当前以土地集中经营为主要目标的土地流转中,不少地方遭遇到来自转出土地农户的种种阻力。这些阻力与农户对土地流转的灰色预期有很大关系。这些灰色预期表现为对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总体前景不看好、土地流转后可能导致社会保障丧失、土地流转会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土地流转会给自身造成"不经济"的后果及基层政府会采取不负责任的短期行为等。只有正确认识这些灰色预期产生的现实根源,才能寻找出应对其消极影响的有效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灰色预期 转出土地农户 规模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政策道德性及其意义初探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歆立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7期86-88,共3页
近年来,关于公共政策特征的研究文章与理论专著虽然发表与出版的不少,但从道德角度观照公共政策或者探究公共政策的道德属性的似为不多。本文认为公共政策应具有道德性这一基本属性,而且还从公共政策自身需要、善治视域中的公共政策需... 近年来,关于公共政策特征的研究文章与理论专著虽然发表与出版的不少,但从道德角度观照公共政策或者探究公共政策的道德属性的似为不多。本文认为公共政策应具有道德性这一基本属性,而且还从公共政策自身需要、善治视域中的公共政策需要、增强党和政府政治合法性与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论证了公共政策道德性的多方面意义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 道德性 意义 政治合法性 道德属性 道德角度 基本属性 发展需要 市场经济 党和政府 策应 善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郊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与出路——以H省Z市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歆立 袁哲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9期45-45,46-48,共4页
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城郊地区作为农村中的经济发达地带与改革前沿阵地,其宅基地改革不仅对城市高质量建设与接纳新市民人口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整个农村改革具有方向引领与实践示范作用。基于对传统农区H省Z市流转情况调查发现,宅基地使... 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城郊地区作为农村中的经济发达地带与改革前沿阵地,其宅基地改革不仅对城市高质量建设与接纳新市民人口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整个农村改革具有方向引领与实践示范作用。基于对传统农区H省Z市流转情况调查发现,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是城郊农民的权利诉求与城郊发展的实际需要,它从土地供应与资金支持等方面助推了城市建设,以灵活方式与较低价格满足了部分新市民对房屋的刚性需求。然而,当前城郊农村宅基地流转渠道少而不畅且效益低下,流转市场混乱无疑于隐患众多,流转过程易引发各类纠纷并影响社会稳定。因而,要根据实际进行法律制度方面的改革与完善,恰当处理违规和非法流转带来的问题,借鉴与推广成功的宅基地流转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郊农村 宅基地 土地供应 资金支持 刚性需求 流转渠道 规范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的农民权利思想及其实现道路的革命探索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歆立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70,共6页
毛泽东从我国革命实际和农民处境出发,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民权利发展与解放道路的革命思想。这些思想是我们党关于农民权利认识链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包括"踏着人生和社会的实际"解决农民基本生存权利、农民拥... 毛泽东从我国革命实际和农民处境出发,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民权利发展与解放道路的革命思想。这些思想是我们党关于农民权利认识链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包括"踏着人生和社会的实际"解决农民基本生存权利、农民拥有改变国家命运的革命权利、要尊重农民"最大的革命民主派"政治地位与权利、在推动农业合作化中发展农民脱离"永久的痛苦"的经济权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农民权利 农民解放 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资源制度性流失及其遏制思路——以土地、资金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歆立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3-75,共3页
在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金等乡村主要资源,由于制度缺陷或制度壁垒的原因不断流入城市,而乡村却得不到更多的补充。遏制乡村资源的制度性流失,需要完善相关制度和体制,并扩散城市资源,实现城乡资源的互动。
关键词 乡村资源 制度性流失 遏制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对群众路线的历史继承与创新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歆立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67,共5页
邓小平继毛泽东之后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历史性地重大发展。首先,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他对毛泽东首倡的群众路线充分肯定,使这一党的优良作风在改革开放年代得以发扬光大;其次,他从多个方面对群众路线作了科学地界定与理论阐释... 邓小平继毛泽东之后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历史性地重大发展。首先,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他对毛泽东首倡的群众路线充分肯定,使这一党的优良作风在改革开放年代得以发扬光大;其次,他从多个方面对群众路线作了科学地界定与理论阐释,赋予了它以科学社会主义、党的建设、制度建设、具体践行等多重内涵;再次,他把群众路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紧密结合,重现了群众路线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巨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群众路线 毛泽东 新内涵 继承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干部选拔年轻化教条做法的误区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歆立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Z期38-39,共2页
根据1983年以来实行的"分级管理,下管一级"的干部管理权限与干部选拔原则,在各级领导干部提拔的过程中,上一级组织部门对下一级领导干部后备人选与拟提拔对象都会规定最大年龄的"死杠杠",一旦考察对象的年龄超过这... 根据1983年以来实行的"分级管理,下管一级"的干部管理权限与干部选拔原则,在各级领导干部提拔的过程中,上一级组织部门对下一级领导干部后备人选与拟提拔对象都会规定最大年龄的"死杠杠",一旦考察对象的年龄超过这个"死杠杠",无论表现如何突出和具有怎样的工作实绩也不再予以考虑。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年龄"死杠杠"一般会随着拟任领导岗位级别的降低而一路降低,由50多岁一直降低到30多岁乃至20多岁,这几乎成为一条铁板钉钉的"金科玉律"。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只具有部分合理性,因为它是运用直线性思维对中央有关精神要求的简单化解读,不自觉地陷入了干部选拔年轻化教条主义理解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工作 干部提拔 工作实绩 一级组织 领导干部 干部管理权限 后备人选 干部年轻化 副科级 分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老子》生命本位主义的人生哲学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歆立 《学习论坛》 2005年第11期70-72,共3页
仅有5000字的《老子》一书中的人生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大致涵盖重身轻物的生命至上思想、少私寡欲的人生价值取向、为而不争的基本人生态度和“出生入死”的超然生死观等方面。发掘《老子》的人生哲学思想,对构建社... 仅有5000字的《老子》一书中的人生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大致涵盖重身轻物的生命至上思想、少私寡欲的人生价值取向、为而不争的基本人生态度和“出生入死”的超然生死观等方面。发掘《老子》的人生哲学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生命本位主义 人生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合力”思想及几个关键词语含义再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歆立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47,共4页
在原始文本中,恩格斯是在物理学意义上使用"合力"概念的,这一概念不是人们协作中产生的一种大于不协作时候的力量,即人们熟悉的系统论意义上的1+1>2的作用力。在"合力"的作用下,是"人们"而不是"... 在原始文本中,恩格斯是在物理学意义上使用"合力"概念的,这一概念不是人们协作中产生的一种大于不协作时候的力量,即人们熟悉的系统论意义上的1+1>2的作用力。在"合力"的作用下,是"人们"而不是"人类"创造着自己的历史。由此,理解恩格斯的"合力"思想,不能离开这一思想所包含的物理学的概念特征和分析方法,要认识到"合力"对社会历史及历史规律形成所产生的客观影响。恩格斯这一思想也为我们认识历史规律及其形成特点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力” 关键词语 文本考证 历史主体 历史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从严治党要处理好六个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歆立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4-89,共6页
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重要一环,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最大的政绩",是一个需要不断地运用辩证思维和发展眼光创新推进的系统工程。全面从严治党要处理好六个关系:把用重典从严治党与常态化依规治党在... 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重要一环,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最大的政绩",是一个需要不断地运用辩证思维和发展眼光创新推进的系统工程。全面从严治党要处理好六个关系:把用重典从严治党与常态化依规治党在尊崇党章的认识与实践中统一起来,把扎紧制度"篱笆"依规治党和拧紧思想总开关以德治党在真正地落实"守政治规矩"中统一起来,把全面要求党员履行义务与充分尊重党员权利在实现党员规范管理中统一起来,把严格管束党员不当言论与全面保障党员话语权利在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中统一起来,把党员数量的"出入口"管理和党员质量的"楼梯口"管理在实现党的科学化发展中统一起来,把保持党组织"肌体健康"与激活党员"细胞活力"有机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建设 从严治党 实践创新 全面性 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伽达玛哲学解释学中黑格尔辩证法之影响——以其效果历史理论生成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歆立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0-62,共3页
关于评介伽达玛哲学解释学的思想著作和论述非常多,但对其哲学解释学思想源头的研究视野大多集中在从表面看来对其影响比较直接的传统解释学上,很少从滋育其解释学思想的德国古典哲学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中寻根比较。因之以其效果历史理... 关于评介伽达玛哲学解释学的思想著作和论述非常多,但对其哲学解释学思想源头的研究视野大多集中在从表面看来对其影响比较直接的传统解释学上,很少从滋育其解释学思想的德国古典哲学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中寻根比较。因之以其效果历史理论与黑格尔辩证法关系为例,说明德国古典哲学对其哲学解释学思想形成与发展的作用是别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玛 哲学解释学 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 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体制改革应遵循制度逻辑——基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教训的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歆立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66,共5页
一夜之间导致苏共亡党和苏联国家解体的苏联剧变被人誉为"现代世界真正的斯芬克斯之谜",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是造成苏联剧变的重要直接诱因。从制度变革角度来看,戈尔巴乔夫改革启示我们,当前政治体制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 一夜之间导致苏共亡党和苏联国家解体的苏联剧变被人誉为"现代世界真正的斯芬克斯之谜",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是造成苏联剧变的重要直接诱因。从制度变革角度来看,戈尔巴乔夫改革启示我们,当前政治体制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信念,坚持制度改革的正确方向;立足基本国情实际,规避制度模仿的陷阱;进行必要科学的总体设计,规避制度之间的关系混乱;依靠法治力量来推进改革,规避制度成果的夭折;重视改革中新旧制度衔接,规避制度进步的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制度问题 戈尔巴乔夫改革 改革教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非经济作用及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歆立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6-458,共3页
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具有多方面的非经济发展的功能作用: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政治作用;有助于改变我国农民"袋装的马铃薯"的低组织化现状;有力地促进公平正义的公共服务功能;增强社会认同感和培育农村信任文化;成为弱势群... 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具有多方面的非经济发展的功能作用: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政治作用;有助于改变我国农民"袋装的马铃薯"的低组织化现状;有力地促进公平正义的公共服务功能;增强社会认同感和培育农村信任文化;成为弱势群体的农户参与公共事务的组织载体;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合作经济 经合组织 政治功能 社会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特贡献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歆立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1,共5页
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况下另辟新径,掀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发展的新篇章,提出了一系列丰富而深刻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命题、新判断和新思想:首次使用"中国化马列主义"的概念并进行论述,... 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况下另辟新径,掀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发展的新篇章,提出了一系列丰富而深刻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命题、新判断和新思想:首次使用"中国化马列主义"的概念并进行论述,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象、精髓与实际过程进行深入地理解思考,提出了在实践上走自己的路,在思想上要警惕经验主义与教条主义两种主观主义的干扰;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伟大理论创造具体示范了如何走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路子,对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发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独特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合力”思想被误解误用例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歆立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49,共6页
当前一些研究对恩格斯的历史合力思想存有误解误用情况。首先,把恩格斯“合力”概念与“协力”“系统力”等混用。恩格斯“合力”概念不是人们由于协作而产生的“系统力”(即1+1>2的作用力),而是物理学意义上各力相互抵消后的合力(即... 当前一些研究对恩格斯的历史合力思想存有误解误用情况。首先,把恩格斯“合力”概念与“协力”“系统力”等混用。恩格斯“合力”概念不是人们由于协作而产生的“系统力”(即1+1>2的作用力),而是物理学意义上各力相互抵消后的合力(即1+1<2的作用力)。其次,把恩格斯的“合力”变成脱离人及其活动的抽象力,把历史合力抽空为一种“无主体”或“泛主体”的历史现象,丢掉了恩格斯借用物理学方法揭示历史规律的方法论特征。再次,将恩格斯“合力”与“历史动力”“历史发展方向”“历史必然性”等混为一谈,认为历史合力线方向代表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人民力量的胜利,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逻辑迷思,陷入历史宿命论的泥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合力思想 误解 误用 文本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约我国土地集中性流转的若干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歆立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597-2600,共4页
目前制约全国土地大面积集中、快速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土地的诸多因素表现为:现行土地使用制度正处于适宜期,缺乏普遍化的实行土地规模经营的民意诉求,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非常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土地与实现农民... 目前制约全国土地大面积集中、快速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土地的诸多因素表现为:现行土地使用制度正处于适宜期,缺乏普遍化的实行土地规模经营的民意诉求,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非常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土地与实现农民增收目标没有必然联系;规模经营土地能否成为一种稳定的农村职业、种田大户能否成长为职业农民有待观察;农民解决土地经营中问题形成了较为理性与有效的方法;农村固有的多种零散资源将无法充分利用;推行中可能会引发其他社会矛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度规模 土地经营 实时性 社会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我国城镇化发展路径探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歆立 黄真真 《现代化农业》 2019年第1期54-57,共4页
城镇化与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然而,建国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几年来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给农村、农业与农民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突出地表现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造成农村人荒问题;优质资源被汲取,农村产... 城镇化与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然而,建国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几年来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给农村、农业与农民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突出地表现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造成农村人荒问题;优质资源被汲取,农村产业畸形落后;优秀传统文化衰落,农村现代文化无从建立,农村生态环境恶化,村落环境不够宜居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对这些多年悬而未决问题进行有力破解的战略应对,是实现国家发展重心的下移与城乡资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战略组合,是解决我国城镇化负面效应的现实路径选择,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的重大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城镇化 路径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