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南文化视域下的乾隆南巡刻石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欢萍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3-231,共9页
清代乾隆皇帝的六次南巡催生了大量刻石。它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生产主要缘于地方官绅邀宠志恩、刻意逢迎,同时也不乏皇帝本人的彰功显绩自我炫耀。异于普通刻石,南巡刻石具有御制性、官方性的特质。它们以特有的形式见证了清帝巡... 清代乾隆皇帝的六次南巡催生了大量刻石。它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生产主要缘于地方官绅邀宠志恩、刻意逢迎,同时也不乏皇帝本人的彰功显绩自我炫耀。异于普通刻石,南巡刻石具有御制性、官方性的特质。它们以特有的形式见证了清帝巡狩巨典,记录了一代帝王对江南风物文化的恋慕之情。更重要的是,这些刻石为江南的山水名胜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丰富其文化内涵,对江南地域名胜及文化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发挥着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南巡 刻石 江南文化 御碑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锡麒诗论与浙派诗学思想的深化与新变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欢萍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6-101,192,共6页
乾嘉诗人吴锡麒是浙派诗学中后期转关的重要人物之一,他虽无系统诗学著作,但蔚为大观的诗文题序、尺牍、日记等,均明确地体现了独特的诗学思想。即兼采唐宋,上溯汉魏,摒弃浙派的专宗宋诗;主张性情学问,相辅相成,扭转浙派一味重"学&... 乾嘉诗人吴锡麒是浙派诗学中后期转关的重要人物之一,他虽无系统诗学著作,但蔚为大观的诗文题序、尺牍、日记等,均明确地体现了独特的诗学思想。即兼采唐宋,上溯汉魏,摒弃浙派的专宗宋诗;主张性情学问,相辅相成,扭转浙派一味重"学"的创作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锡麒 浙派 诗论 新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高宗御制南巡诗的鲜明特点及其成因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欢萍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4-139,共6页
清高宗乾隆六次南巡期间创作大量诗歌,它们反映了南巡治理河工海塘、观风问俗、考政课吏等目的及内容,具有突出的史料价值。它们在艺术上特点鲜明:和诗叠韵规模空前庞大、阐释议论风格典型显著、诗歌情感前后相异。这些呈现在用韵形式... 清高宗乾隆六次南巡期间创作大量诗歌,它们反映了南巡治理河工海塘、观风问俗、考政课吏等目的及内容,具有突出的史料价值。它们在艺术上特点鲜明:和诗叠韵规模空前庞大、阐释议论风格典型显著、诗歌情感前后相异。这些呈现在用韵形式、审美风格和情感特质上的独特风貌成因多元,它们与作者的创作宗旨、审美趋向、巡幸年龄与巡幸外在环境的变化有关,还离不开帝王功才的宣示与诠释、潜意识里对前代崇仰对象影响力之焦虑等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南巡 御制诗 焦虑 自我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隆南巡对江南地域形象及文化的影响——以南巡御制江南名胜品题为中心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欢萍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1-104,共4页
清代乾隆皇帝曾六度南巡,对江南名胜作有大量品题,包括题咏、命名、题额、撰联等多样形式。从地域景观角度看,它们构成了江南山水园林的有机成分,发挥着点景、构景及拓境等审美创设作用;从地域文化角度看,它们提升了江南名胜的声望及知... 清代乾隆皇帝曾六度南巡,对江南名胜作有大量品题,包括题咏、命名、题额、撰联等多样形式。从地域景观角度看,它们构成了江南山水园林的有机成分,发挥着点景、构景及拓境等审美创设作用;从地域文化角度看,它们提升了江南名胜的声望及知名度,影响江南志书的纂修及其体例,折射了帝制文化从意识形态层次,对江南民风、文化作出的引导与整肃。南巡是一场塑造与传播江南地域形象的盛典,彰显了王权政治对地域文化的特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巡 乾隆品题 江南形象 命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乾隆南巡对江南形象传播之影响——以南巡相关绘画与仿建为中心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欢萍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4年第5期35-41,共7页
在历代帝王巡游中,清代乾隆皇帝的六次南巡最为世瞩目,其频率之高、规模之大、影响之重及后世传闻之广,堪称旷古未有。南巡期间,乾隆命画师相随,将江南名园、景致摹绘成图,大量仿建于北方御苑行宫。这种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植"... 在历代帝王巡游中,清代乾隆皇帝的六次南巡最为世瞩目,其频率之高、规模之大、影响之重及后世传闻之广,堪称旷古未有。南巡期间,乾隆命画师相随,将江南名园、景致摹绘成图,大量仿建于北方御苑行宫。这种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植"效法行为,为皇家园林体系注入了新的生机,成就了清中期皇家园林的空前鼎盛。同时,它更促进了江南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这种移植仿制行为,是出于"视听享受"还是为"吏治民生"?对此,皇帝本人也在不断地寻求冠冕堂皇的悖论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南巡 江南形象 绘画 仿建 园中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吴锡麒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对浙派诗风的承变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欢萍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175-180,共6页
乾嘉诗人吴锡麒是浙派中晚期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清峭而不秀媚、情韵格律兼长,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后期浙派诗"神骨不俊、气格不高,力量不厚"的弊病,继厉鹗、杭世骏之后再振此派旗鼓。其诗歌在艺术特色上明显地表现出对此前浙... 乾嘉诗人吴锡麒是浙派中晚期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清峭而不秀媚、情韵格律兼长,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后期浙派诗"神骨不俊、气格不高,力量不厚"的弊病,继厉鹗、杭世骏之后再振此派旗鼓。其诗歌在艺术特色上明显地表现出对此前浙派诗风的承袭、新变:汉魏唐宋,共炉而冶,在诗歌宗尚上不拘囿于宋诗;用笔雕琢、隶典自如,对浙派末流的饤饾挦扯既有承袭又有修正;以"清"为宗的诗歌风格和以雅正为纲的整体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锡麒 浙派诗人 厉鹗 杭世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野确《松阴快谈》中的中国散文观
7
作者 刘欢萍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86-191,共6页
长野确《松阴快谈》是日本江户时代诗话,其论评诗文颇有独到之见。其中卷二论文章之学,对中国古代散文历史演变、散文本体、创作及鉴赏批评等方面,均有深入而具独创性的见解。发掘其中国文评观,可为当今中国古代散文研究提供一些新视角... 长野确《松阴快谈》是日本江户时代诗话,其论评诗文颇有独到之见。其中卷二论文章之学,对中国古代散文历史演变、散文本体、创作及鉴赏批评等方面,均有深入而具独创性的见解。发掘其中国文评观,可为当今中国古代散文研究提供一些新视角,同时也可考见中国散文及文论对域外文章学的影响、受容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野确 《松阴快谈》 日本中国文章学 文法论 文气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代黄庭坚、陈师道诗歌优劣之争考论
8
作者 刘欢萍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28-33,共6页
在诗歌接受史上,历代文人对于黄庭坚与陈师道二人诗史地位及诗艺造诣作出了大量的评判轩轾,或黄陈并尊,或扬黄抑陈,或尊陈贬黄,纷纭不一,折射出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诗歌宗尚。导致黄陈诗优劣之争的重要原因及关键问题在于黄陈诗风... 在诗歌接受史上,历代文人对于黄庭坚与陈师道二人诗史地位及诗艺造诣作出了大量的评判轩轾,或黄陈并尊,或扬黄抑陈,或尊陈贬黄,纷纭不一,折射出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诗歌宗尚。导致黄陈诗优劣之争的重要原因及关键问题在于黄陈诗风诗论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以及陈氏师法对象的选取、是否归属江西诗派等等。从读者反应的角度出发研究这一文学接受现象,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二人的创作成就及江西诗派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陈师道 江西诗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文学作品中旅游文化思想的阐释——以《儒林外史》为例
9
作者 刘欢萍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9-126,共8页
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对于"旅游"的描述比比皆是,如何运用现代旅游理论探索并阐释其中所蕴含的旅游文化思想,是一个重要且艰巨的过程。《儒林外史》写出了不同社会阶层、群体和性别的旅游主体形态、性质多样的旅游活动,展现... 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对于"旅游"的描述比比皆是,如何运用现代旅游理论探索并阐释其中所蕴含的旅游文化思想,是一个重要且艰巨的过程。《儒林外史》写出了不同社会阶层、群体和性别的旅游主体形态、性质多样的旅游活动,展现了当时江南社会蓬勃的旅游风气与人们愈加注重舒适性与娱乐性的旅游观念变迁。小说还揭示了江南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环境:优越的自然、人文景观,寺庙道观等组成便捷的旅游住所,水网发达、船只舒适构成便利的交通条件。从心理学角度看,小说中不同主体的"游"体现了旅游者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的不同层次与面相,即娱乐、解放与超越。从文化互动角度看,小说中两处具有对比呼应性质的旅游情节书写,马二先生游西湖和王玉辉游苏州、南京,凸显了旅游者的文化背景与旅游景观所含文化因素之间发生的复杂、相互的作用,以及产生或认同、或隔膜抵触、或引发反思的不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江南 旅游 超越 文化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