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Zn-Al复合氧化物催化1,2-丙二醇与尿素制碳酸丙烯酯
1
作者 王陇豫 卢志凯 +7 位作者 柳鑫 罗国华 徐新 刘海燕 孟祥海 徐春明 刘植昌 靳海波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3-452,共10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a-Zn-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采用XRD、SEM、XRF和NH 3-TPD分析方法对所制备催化剂的晶型晶貌、元素组成及表面酸性进行表征,并对其催化1,2-丙二醇与尿素醇解反应合成碳酸丙烯酯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制备...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a-Zn-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采用XRD、SEM、XRF和NH 3-TPD分析方法对所制备催化剂的晶型晶貌、元素组成及表面酸性进行表征,并对其催化1,2-丙二醇与尿素醇解反应合成碳酸丙烯酯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沉淀体系的pH值、金属离子比及催化剂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催化1,2-丙二醇与尿素醇解反应有明显的影响,同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沉淀体系n(Ca^(2+))∶n(Zn^(2+))∶n(Al 3+)=1.6∶3∶1、pH=9.5条件下,通过共沉淀得到具有水滑石结构的前驱体,前驱体经900℃焙烧4 h所制得的Ca-Zn-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催化1,2-丙二醇与尿素醇解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在n(1,2-丙二醇)∶n(尿素)=1.5∶1、温度145℃、压力20 kPa条件下反应4 h,碳酸丙烯酯收率达到93.8%。同时通过温度序列控制方案对该反应过程实现了有效优化,碳酸丙烯酯收率提高至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Zn-Al催化剂 尿素 1 2-丙二醇 碳酸丙烯酯 醇解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催化异丁烷与1-十六烯烷基化制备润滑油基础油
2
作者 焦琳凯 杨坤 +5 位作者 郑涛 回天力 孟祥海 刘海燕 刘植昌 张睿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49,共8页
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简称基础油)的生产是炼油企业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烷基化技术是生产基础油的重要方法之一。本研究选用安全环保的氯铝酸离子液体催化异丁烷与1-十六烯的烷基化反应,系统考察离子液体的组成以及烷基化反应温度、... 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简称基础油)的生产是炼油企业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烷基化技术是生产基础油的重要方法之一。本研究选用安全环保的氯铝酸离子液体催化异丁烷与1-十六烯的烷基化反应,系统考察离子液体的组成以及烷基化反应温度、离子液体与反应物体积比(酸烃体积比)、搅拌速率、异丁烷与1-十六烯摩尔比(烷烯摩尔比)等反应条件对其催化烷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优化的复合离子液体[Et_(3)NH]Cl-1.6AlCl_(3)-0.3CuCl为催化剂,适宜的酸烃体积比、提高烷烯摩尔比、加快搅拌速率、降低反应温度,均可以有效提升1-十六烯的转化率,显著增加目标产物C 20组分的选择性。在反应温度为15℃、搅拌速率为1300 r min、酸烃体积比为1∶2.8、烷烯摩尔比为30∶1的最佳反应条件下,1-十六烯的转化率可达99.8%,C_(20)组分的选择性在92%以上,烷基化油满足Ⅲ+类润滑油基础油的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化 离子液体 异丁烷 十六烯 润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丁烷循环促进离子液体[Et_(3)NH]Cl-AlCl_(3)催化正庚烷异构化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鹏军 刘浩玮 +4 位作者 郑涛 张睿 孟祥海 刘海燕 刘植昌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7,共9页
轻烃异构化一般以C_(5)和C_(6)烃为原料,C_(7)及C_(7)以上烃类在异构化过程中由于存在较为剧烈的裂化反应,致使异构化油收率较低。作为一种新型低温轻烃异构化催化剂,离子液体对大分子烃类原料的适应性不佳。因此,在大分子烃类异构化过... 轻烃异构化一般以C_(5)和C_(6)烃为原料,C_(7)及C_(7)以上烃类在异构化过程中由于存在较为剧烈的裂化反应,致使异构化油收率较低。作为一种新型低温轻烃异构化催化剂,离子液体对大分子烃类原料的适应性不佳。因此,在大分子烃类异构化过程中,抑制副反应、提高异构化油收率一直是研究的难点和重点。基于离子液体催化烷烃异构化反应机理,通过异丁烷循环抑制副反应、促进异构化反应的进行,进而降低异构化产物中C_(4)烷烃的含量,提高异构化油的收率。系统考察了异丁烷引入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率以及酸烃比等工艺条件对氯铝酸离子液体催化正庚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体系中大量异丁烷的循环提高了氢转移速率,抑制了裂化、歧化等副反应,使副产物C 4组分的含量大幅降低。在异丁烷引入量为正庚烷体积的30%、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1 h、搅拌速率为1500 r min和酸烃比(离子液体与正庚烷体积比)为1的条件下,正庚烷转化率达到91.0%,异构烷烃选择性和液体收率分别达到87.2%和93.5%;与未引入异丁烷体系相比,正庚烷转化率相近时,引入异丁烷体系的异构烷烃选择性和液体收率分别提高了16.0百分点和14.8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化 离子液体 引发剂 异丁烷 正庚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四烷基化离子液体催化剂失活机理和再生方法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亚兴 张睿 +2 位作者 刘海燕 刘植昌 孟祥海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86-1595,共10页
氯铝酸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催化剂已用于催化碳四烷基化反应生产高品质汽油。然而,在长周期烷基化反应过程中,离子液体的催化活性逐渐下降,因此,明晰催化剂失活机理并恢复其催化活性对保证烷基化装置连续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为此... 氯铝酸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催化剂已用于催化碳四烷基化反应生产高品质汽油。然而,在长周期烷基化反应过程中,离子液体的催化活性逐渐下降,因此,明晰催化剂失活机理并恢复其催化活性对保证烷基化装置连续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为此,综述了碳四烷基化离子液体催化剂的失活机理和再生方法,介绍了离子液体的组成、结构及其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总结了离子液体中Br?nsted酸和Lewis酸中心的失活原因,烷基化副反应生成的酸溶油是Lewis酸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基于此,重点讨论了酸溶油的组成、结构及其与离子液体的作用机理,对比分析了从离子液体中脱除酸溶油的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并提供了失活离子液体的活性恢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铝酸离子液体 碳四烷基化 酸溶油 失活机理 再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用于催化裂化汽油烷基化脱硫的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40
5
作者 刘植昌 胡建茹 高金森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2-26,共5页
将离子液体用于催化裂化汽油烷基化脱硫实验,考察了不同阳离子、阴离子、阴阳离子比例对催化裂化汽油脱硫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离子液体作用下,FCC汽油中噻吩类硫化物与烯烃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了沸点更高的烷基化产物。由于叔胺... 将离子液体用于催化裂化汽油烷基化脱硫实验,考察了不同阳离子、阴离子、阴阳离子比例对催化裂化汽油脱硫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离子液体作用下,FCC汽油中噻吩类硫化物与烯烃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了沸点更高的烷基化产物。由于叔胺盐阳离子在具有Lewis酸性的同时还有Br(?)nsted酸性,由它形成的离子液体酸性较强。与CuCl、SnCl_2相比,由AlCl_3提供阴离子合成的离子液体的酸性最强,更适合做烷基化催化剂。由AlCl_3与Et_3NHCl按摩尔比为2:1合成的离子液体作用于FCC汽油,脱硫率在70%以上,汽油收率在95%以上,辛烷值基本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 离子液体 辛烷值 烷基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热处理对中孔较发达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孔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植昌 凌立成 +2 位作者 乔文明 吴东 刘朗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1999年第3期78-81,共4页
本文研究了前热处理和后热处理对中孔较为发达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可以使沥青基球状活性炭的孔容及比表面积缩小,特别是前热处理还可以使沥青基球状活性炭的孔径分布及微孔与中孔的比例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
关键词 热处理 沥青基 球状 活性炭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渍不同金属的沥青基炭球在不同气氛下的活化研究
7
作者 刘植昌 吕春祥 +1 位作者 凌立成 刘朗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1999年第4期73-76,共4页
将预活化的沥青基炭球在不同金属盐的水溶液中浸渍,使之负载有金属,然后进行活化处理。结果发现:活化过程中氢气的存在可以提高铁、钴、镍催化活化反应速度,但对钇催化的活化反应速度却有抑制作用。在氢气存在条件下制得的沥青基球... 将预活化的沥青基炭球在不同金属盐的水溶液中浸渍,使之负载有金属,然后进行活化处理。结果发现:活化过程中氢气的存在可以提高铁、钴、镍催化活化反应速度,但对钇催化的活化反应速度却有抑制作用。在氢气存在条件下制得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的中孔主要分布在30~50nm 处,而在氮气气氛中制得的中孔主要分布却在2.0nm 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基炭球 氢气 活化法 浸渍金属 中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Et_3NHCl-AlCl_3离子液体催化异丁烷/丁烯的烷基化反应 被引量:59
8
作者 黄崇品 刘植昌 +1 位作者 徐春明 刘耀芳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13,共3页
用盐酸三乙基胺和无水AlCl_3构成的离子液体催化异丁烷与丁烯的烷基化反应。结果表明,该室温离子液体有着较好的催化活性,当参与合成的无水AlCl_3摩尔分数为0.67,烷基化反应温度为65℃时,丁烯转化率达100%,烷基化油收率达到转化的丁烯... 用盐酸三乙基胺和无水AlCl_3构成的离子液体催化异丁烷与丁烯的烷基化反应。结果表明,该室温离子液体有着较好的催化活性,当参与合成的无水AlCl_3摩尔分数为0.67,烷基化反应温度为65℃时,丁烯转化率达100%,烷基化油收率达到转化的丁烯体积的160%以上,对C_8的选择性为50%以上,并且离子液体可以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3NHCl-AlCl3 离子液体 催化 异丁烷 丁烯 烷基化反应 催化剂 催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丁烷与C_4烯烃烷基化反应机理的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鹰 刘植昌 +1 位作者 黄崇品 徐春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6,共5页
论述了异丁烷与C4 烯烃进行烷基化反应的主要机理 ;对离子液体等新型催化剂在进行烷基化反应时的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关键词 异丁烷 C4烯烃 烷基化 反应机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中异丁烷与丁烯的烷基化反应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崇品 刘植昌 +2 位作者 史权 徐春明 刘耀芳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0-122,共3页
合成出一系列具有不同阴离子或阳离子结构的离子液体 ,并在高压釜中评价了这些离子液体对异丁烷与丁烯烷基化反应的催化效果以及相关反应条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由无水三氯化铝参与合成的离子液体催化性能较好 ,其活性来源于 [Al2 C... 合成出一系列具有不同阴离子或阳离子结构的离子液体 ,并在高压釜中评价了这些离子液体对异丁烷与丁烯烷基化反应的催化效果以及相关反应条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由无水三氯化铝参与合成的离子液体催化性能较好 ,其活性来源于 [Al2 Cl7]-。阳离子的类型影响产物的选择性 ,反应过程中烷基化油容易与离子液体分离。当烷、烯体积比为 4 0 ,反应温度为 6 5℃及反应时间为 2min时 ,烷基化油收率达到进料丁烯体积的 15 6 % ,其中C8组分的含量可以达到 5 7%以上 ,在催化反应过程中 ,离子液体可以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 离子液体 异丁烷 丁烯 烷基化反应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的离子存在形式和物性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彦红 刘植昌 +2 位作者 黄崇品 高金森 徐春明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665-669,共5页
离子液体是公认的21世纪最有希望的绿色溶剂和催化剂之一,要想很好地利用它,必须了解其相关的物性。离子液体的物性及与研究息息相关的离子液体中阴离子的存在形式作了较细致的综述,意在为离子液体的物性研究和应用提供信息和数据。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绿色化学 离子存在形式 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直馏柴油中硫化物的分离富集与结构鉴定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淑清 柯明 +2 位作者 史权 刘植昌 徐春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4-408,共5页
采用选择性氧化剂和还原剂对俄罗斯直馏柴油中的硫醚类硫化物和噻吩类硫化物分别进行分离和富集,得到两者的浓缩液。运用质谱技术对分离出的硫化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氧化还原法是分离俄罗斯直馏柴油中硫化物的有效方法;硫醚类... 采用选择性氧化剂和还原剂对俄罗斯直馏柴油中的硫醚类硫化物和噻吩类硫化物分别进行分离和富集,得到两者的浓缩液。运用质谱技术对分离出的硫化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氧化还原法是分离俄罗斯直馏柴油中硫化物的有效方法;硫醚类硫化物浓缩液中鉴定有烷基四氢噻吩和烷基四氢噻喃类化合物,四氢噻喃类硫化合物的烷基取代碳数在C4~C13范围;噻吩类硫化物浓缩液中有烷基侧链长度为C0~C9之间的苯并噻吩,烷基侧链长度为C0~C3之间的二苯并噻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直馏柴油 硫醚 噻吩 氧化还原法 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铝酸离子液体催化环己酮肟Beckmann重排制己内酰胺 被引量:7
13
作者 郭强 孟祥海 +2 位作者 张睿 刘植昌 刘慧斌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67,120,共5页
以氯铝酸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和反应介质,通过实验研制一种价格低廉且环保的环己酮肟Beckmann重排制己内酰胺的催化体系.结果表明:环己酮肟转化率和己内酰胺选择性随离子液体酸性的增强而逐渐增大,离子液体中溶解的HCl对环己酮肟Beckman... 以氯铝酸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和反应介质,通过实验研制一种价格低廉且环保的环己酮肟Beckmann重排制己内酰胺的催化体系.结果表明:环己酮肟转化率和己内酰胺选择性随离子液体酸性的增强而逐渐增大,离子液体中溶解的HCl对环己酮肟Beckmann重排的影响不大;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离子液体用量对环己酮肟Beckmann重排有着较大的影响;确定离子液体Et3NHCl-2AlCl3催化环己酮肟Beckmann重排反应的最佳条件,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60min,离子液体与环己酮肟摩尔比为1∶1;在该反应条件下,环己酮肟转化率为99.7%,己内酰胺选择性为98.0%,己内酰胺收率为9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己内酰胺 环己酮肟 BECKMANN重排 环己酮 氯铝酸 酸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萃取分离石脑油中芳烃的理论计算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春明 殷梦凡 +6 位作者 童浩 车培源 张睿 刘海燕 刘植昌 张霖宙 孟祥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8-145,共8页
以苯-环己烷为模型体系,基于COSMO-RS模型研究多种离子液体阴、阳离子对分离性能的影响,以萃取性能指数作为评价指标优选出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氯化铁([Bmim][FeCl_(4)])萃取剂,并对[Bmim][FeCl_(4)]与苯、环己烷的弱相互作用进行探究... 以苯-环己烷为模型体系,基于COSMO-RS模型研究多种离子液体阴、阳离子对分离性能的影响,以萃取性能指数作为评价指标优选出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氯化铁([Bmim][FeCl_(4)])萃取剂,并对[Bmim][FeCl_(4)]与苯、环己烷的弱相互作用进行探究。合成[Bmim][FeCl_(4)]离子液体,并用于苯-环己烷体系的萃取分离,证实该离子液体对石脑油中的芳烃具有良好的萃取分离效果,采用NRTL模型对[Bmim][FeCl_(4)]-苯-环己烷体系的二元交互作用参数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离子液体[Bmim][FeCl_(4)]选择性萃取分离芳烃主要依靠咪唑阳离子与芳烃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相较于环丁砜,该离子液体对于苯-环己烷体系具有更大的两相区,易于苯-环己烷体系的分离;针对芳烃质量分数为0.1的原料,其芳烃分配系数、萃取选择性、萃取性能指数分别可达0.770、19.73和15.19;NRTL模型对该三元体系预测效果较好,均方根偏差为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石脑油 萃取 芳烃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催化异丁烯齐聚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淑清 刘植昌 +1 位作者 孟祥海 徐春明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2,共4页
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阴离子和阳离子结构的离子液体,并在高压釜中评价这些离子液体对异丁烯齐聚反应的催化性能及相关反应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无水三氯化铝参与合成的离子液体催化活性较高,但是液相产物的选择性较低;无水三氯化铁... 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阴离子和阳离子结构的离子液体,并在高压釜中评价这些离子液体对异丁烯齐聚反应的催化性能及相关反应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无水三氯化铝参与合成的离子液体催化活性较高,但是液相产物的选择性较低;无水三氯化铁和盐酸三乙胺合成的离子液体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齐聚液相产物中全部是异丁烯的二聚、三聚、四聚和五聚产物,没有裂解产品。阴离子的种类是影响反应活性和产物选择性的重要因素,阳离子的体积和构型也对反应活性产生影响。当离子液体由盐酸三乙胺和无水三氯化铁合成、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30min、稀释剂正己烷200mL、酸烃体积比1.2∶1、搅拌速率1300r/min时,异丁烯的转化率达到85%,液相产物中C8烯烃含量为22.87%,C12烯烃含量为57.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聚 离子液体 催化反应 异丁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C_4烃低温芳构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闫平祥 高金森 +1 位作者 徐春明 刘植昌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9,共5页
利用小型固定流化床试验装置,考察了混合C4烃在催化剂LTA上的低温芳构化反应。试验结果表明,混合C4烃中的C4烯烃得到有效转化,可低温芳构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反应温度和重时空速对混合C4烃低温芳构化反应的产品分布、气体组成... 利用小型固定流化床试验装置,考察了混合C4烃在催化剂LTA上的低温芳构化反应。试验结果表明,混合C4烃中的C4烯烃得到有效转化,可低温芳构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反应温度和重时空速对混合C4烃低温芳构化反应的产品分布、气体组成、汽油组成和辛烷值等有一定影响。反应温度不仅影响C4烯烃的芳构化活性,而且也影响芳构化反应历程,较低温度(340~360℃)下芳烃主要通过氢转移生成,而在较高温度(360~390℃)下,脱氢反应成为芳烃生成的主要途径。增加空速会使催化剂含碳量增加,加速催化剂的失活,降低C4烯烃的芳构化反应性能。较高的反应温度和较低的重时空速有利于生成高辛烷值汽油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C4烃 低温 芳构化 辛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铝酸离子液体催化异丁烯齐聚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淑清 刘植昌 徐春明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18,共5页
合成出具有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结构的离子液体,在高压釜中评价其对异丁烯齐聚反应的催化性能,并且考察反应条件对异丁烯齐聚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AlCl3与不同有机胺盐合成的离子液体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异丁烯转化率达到95%以上... 合成出具有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结构的离子液体,在高压釜中评价其对异丁烯齐聚反应的催化性能,并且考察反应条件对异丁烯齐聚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AlCl3与不同有机胺盐合成的离子液体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异丁烯转化率达到95%以上;其中,由AlCl3与(C2H5)3NHCl合成的离子液体,当AlCl3与(C2H5)3NHCl摩尔比小于1时,对异丁烯齐聚反应没有催化性能,当AlCl3与(C2H5)3NHCl摩尔比等于1时,对异丁烯齐聚反应有一定的催化性能,液相产物的选择性较好,但重复性不好,当AlCl3与(C2H5)3NHCl摩尔比大于1时,异丁烯转化率达到95%以上,但是产物分布连续,选择性变差,有较多的裂化产物;反应温度、时间和搅拌速率在一定的范围内影响氯铝酸离子液体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适宜的反应条件为温度80℃、时间30min、搅拌速率1 300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铝酸离子液体 催化 异丁烯 齐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烷基化反应器结构优化及其中液滴分布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建军 刘植昌 +2 位作者 刘梦溪 卢春喜 徐春明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4-140,共7页
采用双电导探针测定了不同实验条件下新型烷基化反应器中物料的液滴直径。反应器的结构参数对液滴直径有较大影响,优化后,反应器上升管高度与内径之比=8、喷嘴出口平面高度z=0.49m。研究发现,反应器可以分为4个流动区域,即预混区、混... 采用双电导探针测定了不同实验条件下新型烷基化反应器中物料的液滴直径。反应器的结构参数对液滴直径有较大影响,优化后,反应器上升管高度与内径之比=8、喷嘴出口平面高度z=0.49m。研究发现,反应器可以分为4个流动区域,即预混区、混合区、环流区及分离区。考察了水相表观进料速率ua、油相通过喷嘴喷入反应器的表观进料速率ub和油相通过分配管喷入反应器的表观速率uc等操作参数对各区域内的液滴直径分布的影响。各区域内的液滴大小各不相同,但都具有中心区域油滴直径小、近壁区域油滴直径大的分布特点。在本实验范围内,分别增大ua、ub和uc,各区油滴直径随之减小;但当uc>0.011m/s时,油滴直径会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化 离子液体 反应器 液滴直径 双电导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态三组元NiMoP/γ-Al_2O_3催化剂的TPR表征及噻吩HDS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齐兴义 徐春明 +2 位作者 刘植昌 李文钊 辛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41-843,共3页
A series of sulfided tertiary NiMoP/ γ Al 2O 3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contents of MoO 3 were prepared by using molybdophosphoric acid of Keggin structure(H 3PMo 12 O 40 ) and nickel nitrate as origins of active pha... A series of sulfided tertiary NiMoP/ γ Al 2O 3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contents of MoO 3 were prepared by using molybdophosphoric acid of Keggin structure(H 3PMo 12 O 40 ) and nickel nitrate as origins of active phase components of molybdenum, phosphorus and nickel, and characterized by TPR technique, with their HDS activity being investigated with thiophene as a model substrate. For the sulfided Mo 0 catalyst containing no nickel as promoter, the only hydrogen sulfide evolution peak Ⅰ is observed at 462 K and attributed to the hydrogenation of the so called edge sulfur atoms chemisorbed on coordinatively unsaturated(cus) Mo x+ sites on the MoS 2 phase(MoS 2 slab).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nickel into the active phase of the sulfided Mo 0 catalyst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molybdenum loading, a new hydrogen sulfide evolution peak Ⅱ gradually develops at the low temperature side of the peak Ⅰ, at the same time accompanied by both the increase of the area ratio of the peak Ⅱ to the peak Ⅰ and the shift of the hydrogen sulfide evolution maximum rate to lower temperatures, which may imply the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active centers related to molybdenum and nickel respectively and the synergic action between the two centers above.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for the sulfided NiMoP/ γ Al 2O 3 catalysts, the thiophene HDS rate and the quantity of hydrogen sulfide evolved during TPR process increase monotonously with the atomic ratio of molybdenum to nickel in the form of [ n (Ni)+ n (Mo)]/ n (Ni).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here, the conclusion may be reached that the two kinds of vacancies can be formed on the edge of Ni Mo S slab due to the loss of S during TPR process and vacancies or sites related to the H 2S evolution peak II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mainly active reaction centers of thiophene H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硫化物 TPR 石油 加氢精制 氧化铝 负载型硫化态三组元催化剂 噻吩 HDS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岔沟脱灰煤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元素转化规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荣 赵学超 +4 位作者 刘植昌 顾素敏 曲旋 陈皓侃 毕继诚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5-102,共8页
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严重影响我国燃煤电厂的可持续发展,亟待探索高效、超低排放的燃煤发电技术。将煤粉在超临界水中氧化,产生的化学能直接释放至水中,产生超临界水/CO_(2)复合工质,推动汽轮机做功发电,工质做功后可直接回收高浓度CO_(... 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严重影响我国燃煤电厂的可持续发展,亟待探索高效、超低排放的燃煤发电技术。将煤粉在超临界水中氧化,产生的化学能直接释放至水中,产生超临界水/CO_(2)复合工质,推动汽轮机做功发电,工质做功后可直接回收高浓度CO_(2),实现煤炭的近零排放燃烧发电。采用红外光谱研究脱除矿物质后西岔沟煤中有机官能团变化,以脱除矿物质的西岔沟煤为原料,研究反应终温400~600℃、氧气当量比1.0~1.4条件下,脱灰煤在超临界水氧化环境下的反应特性以及碳、氮、硫元素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酸碱联合法脱灰对西岔沟煤结构的影响较小,煤大分子脂肪侧链变短,芳碳率略增加。西岔沟脱灰煤在超临界水中氧化,温度和氧化剂用量对煤转化率的影响较大,气相产物以CO_(2)为主,不产生NO_(x)和SO_(x),低温下有少量CO和H_(2)生成。反应终温超过500℃后,转化的碳被完全氧化为CO_(2)。提高反应终温和氧化剂用量,煤中C、N、S等元素的转化率提高,在反应终温550℃,氧化剂为化学计量的1.4倍条件下,C、N、S转化率分别达97.08%、94.52%和94.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灰煤 超临界水 氧化 反应性 元素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