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9
篇文章
<
1
2
…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放射性核素生态运移与辐射剂量评价研究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森林
吴仁杰
+1 位作者
张欣钰
李金凤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89-2007,共19页
放射性核素在生态环境中的输运和转移(简称运移)长期以来受到辐射环境保护领域的特别关注。本文将系统梳理放射性核素在生态环境中的运移机制和模型及参数、人类和非人类生物剂量评价方法,以及在核设施发生事故情况下放射性核素非平衡...
放射性核素在生态环境中的输运和转移(简称运移)长期以来受到辐射环境保护领域的特别关注。本文将系统梳理放射性核素在生态环境中的运移机制和模型及参数、人类和非人类生物剂量评价方法,以及在核设施发生事故情况下放射性核素非平衡态运移模型及参数等相关研究现状,并从计算模型、评价方法和参数等多维度探讨放射性核素在生态环境中的运移行为,重点针对放射性核素海洋运移、非人类物种剂量评价、短期事故排放的动态模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并提出建议,为核与辐射应急响应、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运移
剂量评价
非平衡态运移模型
氚
^(14)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反讽、主体与内在性——兼论马克思哲学中的反讽维度
被引量:
16
2
作者
刘森林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27,共10页
浪漫反讽与马克思的反讽虽然都共同体现着一种强烈的主体性,但马克思的反讽不是审美反讽,而是实践反讽。这种反讽虽然告别了意识的内在性,却仍然明显保留着另一种内在性——价值内在性。由此,应该防止日益兴盛的把马克思实证主义化和世...
浪漫反讽与马克思的反讽虽然都共同体现着一种强烈的主体性,但马克思的反讽不是审美反讽,而是实践反讽。这种反讽虽然告别了意识的内在性,却仍然明显保留着另一种内在性——价值内在性。由此,应该防止日益兴盛的把马克思实证主义化和世俗主义化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反讽
内在性
价值内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学龄前儿童语用发展状况实证研究——聚焦言语行为
被引量:
17
3
作者
刘森林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3,共5页
语用能力指语言使用者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根据语境情况实施或者理解具有社交得体性的施为行为所运用的各种知识的能力。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探讨学龄前儿童言语行为和认知语用能力发展的规律性。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语用学
建构主义
言语行为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为什么要关注虚无主义问题?
被引量:
13
4
作者
刘森林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34,共9页
虚无主义问题是传统深厚、现代化晚外发的大国对(西方传入的)现代文明哲学基础的反思与质疑。德国、俄国和中国是依次经历这一问题的国家。它反映着这些国家对现代文明本质和前景的思考,印证着现代化逐步成功后进一步的文化追求。从学...
虚无主义问题是传统深厚、现代化晚外发的大国对(西方传入的)现代文明哲学基础的反思与质疑。德国、俄国和中国是依次经历这一问题的国家。它反映着这些国家对现代文明本质和前景的思考,印证着现代化逐步成功后进一步的文化追求。从学术上说,这一问题诞生在雅可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中,并在马克思对施蒂纳、海德格尔对尼采的批评中逐渐深化和拓展。相比于德国的哲学表达与俄国的文学思考,中国虚无主义话语追求积极入世,追求根本解决等特征,也颇具特色,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无主义
马克思
屠格涅夫
朱谦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实践的逻辑与哲学终结论的困境
被引量:
11
5
作者
刘森林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26,共10页
以实践是一种具体、历史的现实生活为基础,把马克思意义上的哲学终结论解释为以具体、历史的分析取代抽象、超历史的形而上分析这种愈来愈被认可的说法,由于马克思仍然把需要、经济、理性、发展视为一般性、永恒性的东西,而需要重思。...
以实践是一种具体、历史的现实生活为基础,把马克思意义上的哲学终结论解释为以具体、历史的分析取代抽象、超历史的形而上分析这种愈来愈被认可的说法,由于马克思仍然把需要、经济、理性、发展视为一般性、永恒性的东西,而需要重思。实际上,马克思在反旧形而上学之路上前进的距离不能过高估计。对实践的自悖性估计过低是马克思未能继续前进的根源。同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反对过分的专门化富有意义,但把哲学终结于社会批判理论中的马尔库塞式见解也会造成某种漠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的终结
实践
理性
自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实用——崇拜——尊敬:对待马克思态度的合理调适
被引量:
5
6
作者
刘森林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4-6,共4页
1.马克思是在中国人追求现代化屡遭重挫和“西方的没落”之声正在流传之际,凭它喻示一种比西方更少缺陷、更美好的现代化而吸引国人注意并获得认同的。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认同者介绍进国内来时,自然不会主要以哲学、社...
1.马克思是在中国人追求现代化屡遭重挫和“西方的没落”之声正在流传之际,凭它喻示一种比西方更少缺陷、更美好的现代化而吸引国人注意并获得认同的。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认同者介绍进国内来时,自然不会主要以哲学、社会批判论等学理性形式出现,而往往是以促动中国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实用主义
主体性话语
现代化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焦虑、中国特性与国家认同
被引量:
4
7
作者
刘森林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7,共9页
论文致力于从三种不同的焦虑出发分析中国的国家认同。本体论上(对命运、死亡)的焦虑、精神上(对空虚、无意义)的焦虑、道德(对罪过和谴责)的焦虑,构成三种基本的焦虑。焦虑Ⅱ在西方发达社会更普遍,造成政治冷淡;而当下的中国对焦虑Ⅰ...
论文致力于从三种不同的焦虑出发分析中国的国家认同。本体论上(对命运、死亡)的焦虑、精神上(对空虚、无意义)的焦虑、道德(对罪过和谴责)的焦虑,构成三种基本的焦虑。焦虑Ⅱ在西方发达社会更普遍,造成政治冷淡;而当下的中国对焦虑Ⅰ更为关注。焦虑主体在中国更多不是自立个体,却更多是国家。国家的哲学根基与其说是自立个体,不如说是履行发展功能、富强功能的"天道"。国家高于、优先于个我,国家的富强成为近代以来深感屈辱的中国人首要的希冀。相比于西方式的民主、平等理念,富强、统一、发展、繁荣,更成为国家认同的基础与标准。国家认同不单具有狭义的政治性,更与经济发展、文化、语言、历史的认同密切相关。中国国家认同的特殊性不能仅仅依据西方的国家观予以求解,也须同时充分考虑传统的天下观的作用。创建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新式现代化,这个困扰过德国、俄国的问题,客观上成为中国的关键问题。中国不以特殊性对抗现代化的普遍性,而是在普遍性与中国特色的融合中谋求这一问题的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国家认同
天下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面向读者的写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写作模式反思
被引量:
3
8
作者
刘森林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0,共10页
哲学写作具有不向大众诉说、把公开的esotericism说辞与隐微的esotericism说辞结合起来、启蒙和改造民众等多种模式。启蒙以来日益得以伸张的面向大众的写作模式因为大众社会的产生和大众人的成批出现而受到反思。马克思的写作模式是不...
哲学写作具有不向大众诉说、把公开的esotericism说辞与隐微的esotericism说辞结合起来、启蒙和改造民众等多种模式。启蒙以来日益得以伸张的面向大众的写作模式因为大众社会的产生和大众人的成批出现而受到反思。马克思的写作模式是不面向一般民众的,其学术写作更是坚持了很强的专业性。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写作应该放弃诸多的无对象写作,多作有对象的学术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写作
民众
大众人
哲人
无对象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语篇语用连贯的再现
被引量:
12
9
作者
刘森林
李佐文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8,共8页
本文从语境分析入手 ,试图揭示语篇语用连贯的实质 ,认为语境中的关系是语用推理的起点和基础。把语用推理产生的语用隐性前提和隐含结论作为语篇的欠缺环节 ,从而实现语篇语用连贯。
关键词
语篇
语用推理
连贯
隐含
揭示语
语境分析
再现
结论
环节
起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物化到虚无:关联与重思
被引量:
2
10
作者
刘森林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共9页
作为一个现代性反思的概念,"物化"应予以细分。分别对应Verdinglichung和Versachlichung的是"物化"与"物象化"("事化")。"物象化"("事化")是切入问题的关键,它意味着制度...
作为一个现代性反思的概念,"物化"应予以细分。分别对应Verdinglichung和Versachlichung的是"物化"与"物象化"("事化")。"物象化"("事化")是切入问题的关键,它意味着制度愈来愈成熟、规范、严格、见事(物)不见人。是着眼于其效率的提高还是对个性的压抑?无论如何,立场的选取,相应的认知方式,都会驱使"虚无"问题的呈现。"虚无主义"意味着一种现代化的方案,意味着一种整合各种价值的雄心,一种整体地把握世界的冲动,更意味着难以割舍的主体性立场。这个主体性立场规定着谈论"物化"与"虚无"的基本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
物象化
事化
虚无
虚无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纤维增强PET复合材料等温结晶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
1
11
作者
刘森林
梁伯润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5期1-5,共5页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玻璃纤维、碳纤维、Kevlar 浆粕等增强纤维对PET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发现增强纤维的引入能促进PET的结晶,其效果与纤维种类有关,以碳纤维最好,Kevlar浆粕次之;玻璃纤维最差.同时还比较了等离子处理增强纤...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玻璃纤维、碳纤维、Kevlar 浆粕等增强纤维对PET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发现增强纤维的引入能促进PET的结晶,其效果与纤维种类有关,以碳纤维最好,Kevlar浆粕次之;玻璃纤维最差.同时还比较了等离子处理增强纤维及成核剂对PET结晶行为的影响.通过对体系的结晶形态研究发现,增强纤维的引入没有改变PET的结晶形态,但纤维表面的晶核密度比基体大而形成一层柱状的微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等温结晶
工程塑料
纤维增强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秩序·居敬——中国传统室内陈设艺术精神与观念
被引量:
4
12
作者
刘森林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5年第11期65-67,共3页
中国传统室内陈设,映射着对世界和宇宙秩序的一种阐明和解释,居处活动和行为中对人进行定向、定位的物化。恭持居敬,是君子的基本课业,以理节情的代表。
关键词
秩序
方位
恭持
居敬
庄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启蒙辩证法》与中国虚无主义
被引量:
1
13
作者
刘森林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34,共8页
中国学界往往把霍克海默、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解读为启蒙已经、也必然转化为自己的反面,即转化为神话、迷信和野蛮。启蒙辩证法只有这一条不归路径。这种颇成问题的解读与讲究操作和手段的当代中国操作主义思维相结合,促生和加重着当代...
中国学界往往把霍克海默、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解读为启蒙已经、也必然转化为自己的反面,即转化为神话、迷信和野蛮。启蒙辩证法只有这一条不归路径。这种颇成问题的解读与讲究操作和手段的当代中国操作主义思维相结合,促生和加重着当代中国的虚无主义。按照中国传统辩证思维方法解读《启蒙辩证法》,对于正确理解《启蒙辩证法》、中和日趋严重的虚无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辩证法
解读
操作主义
中国传统辩证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传统民居装饰中的整体意匠
被引量:
3
14
作者
刘森林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4年第4期24-27,共4页
中国古代民居建筑装饰及人居环境文化的一个重要现象和基本特征就是具有十分明确的整体意象,浑然一体、和谐协调。其间所表露出来的语义是多层次的:一方面反映了历代能工巧匠,古代先民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期律、建筑工程营造和技术与艺...
中国古代民居建筑装饰及人居环境文化的一个重要现象和基本特征就是具有十分明确的整体意象,浑然一体、和谐协调。其间所表露出来的语义是多层次的:一方面反映了历代能工巧匠,古代先民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期律、建筑工程营造和技术与艺术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也凸显着中华传统文化、人居环境文化艺术独特的精神和观念,讲求系统圆通的思维特征,注重变化与统一的具体表征。涵容了民族、地域、宗教、伦理、民俗、历史、社会等多方面的文化信息和价值,包含着丰厚宽广的人文观念、精神情感、价值取向和审美理想。 中国古代民居建筑装饰整体意匠,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民居建筑
装饰风格
整体意匠
人居环境文化艺术
艺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室内织物与陈设艺术
被引量:
4
15
作者
刘森林
《家具》
2000年第5期18-20,共3页
综观古今中外成功的室内陈设设计,或富丽、或典雅、或古朴、或简洁,都与环境和空间的用途、性质、氛围相一致。从选择陈设内容,确定陈设格局,到形成陈设风格,都必须充分考虑空间的特质,北京故宫坤宁宫东暖阁,为清帝结婚的洞房,宫内高悬...
综观古今中外成功的室内陈设设计,或富丽、或典雅、或古朴、或简洁,都与环境和空间的用途、性质、氛围相一致。从选择陈设内容,确定陈设格局,到形成陈设风格,都必须充分考虑空间的特质,北京故宫坤宁宫东暖阁,为清帝结婚的洞房,宫内高悬着富丽堂皇的大宫灯,竖立着烫金大红双喜的屏风,配以'日升月恒'的牌匾,布置着各式案、几、桌、椅、榻、架、柜和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设计
织物
陈设艺术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认知语境因素结构化
被引量:
12
16
作者
刘森林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54-59,共6页
本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讨论了 :(1)认知语境因素结构化的理论基础 ;(2 )认知语境因素如何实现结构化 (概念化、命题化过程 )而成为命题、草案、框架、图式、社会心理表征等等问题以及它们对话语的解释力。认知语境因素结构化的研究为...
本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讨论了 :(1)认知语境因素结构化的理论基础 ;(2 )认知语境因素如何实现结构化 (概念化、命题化过程 )而成为命题、草案、框架、图式、社会心理表征等等问题以及它们对话语的解释力。认知语境因素结构化的研究为语用推理和语用意义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境因素
结构化
理论基础
语用推理
语用意义
命题
草案
框架
图式
社会心理表征
认知语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外推:生态困境的奥秘
被引量:
1
17
作者
刘森林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主体对客体的统治秩序以两者适当的距离为前提。把需要的存在者拉到近处(去远),与把主体难以忍受、无法处理的东西推到足够远的隐匿处(去近,外推),一同构成主体性统治的秘密。随着现代性空间延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制度、技术水平的日...
主体对客体的统治秩序以两者适当的距离为前提。把需要的存在者拉到近处(去远),与把主体难以忍受、无法处理的东西推到足够远的隐匿处(去近,外推),一同构成主体性统治的秘密。随着现代性空间延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制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升,外推空间愈来愈大,外推逻辑愈来愈隐蔽。制度难以规约的自然界,特别是外地、外国的遥远自然,构成最远和最有效的外推空间,此即生态困境不断恶化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远
去近
外推
主体性
统治
生态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人合一”观与传统造物设计
被引量:
1
18
作者
刘森林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1-13,共3页
占主流的天人合一思想所包含的若干合理成分,对于面对生态危机、资源危机的后工业社会、知识经济的今天而言,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但是,“天人合一”世界观也抹杀了作为对立的双方,尤其是人的特征的淡化、弱化,否认个体的独立价值...
占主流的天人合一思想所包含的若干合理成分,对于面对生态危机、资源危机的后工业社会、知识经济的今天而言,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但是,“天人合一”世界观也抹杀了作为对立的双方,尤其是人的特征的淡化、弱化,否认个体的独立价值,人的主观能动性渐趋消隐,与近代的人本主义南辕北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观
传统造物设计
环境保护
生态模式
设计价值
美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价值虚无主义
被引量:
2
19
作者
刘森林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7年第3期5-16,共12页
价值虚无主义不是(现代)西方特有现象,因为它发生、成立、延续的关键不是崇高价值体系采取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论证方式,而是由于社会价值文化的危机。中国传统思想没有采取柏拉图主义的形而上学来论证自己的价值系统,但仍然具有在类型、...
价值虚无主义不是(现代)西方特有现象,因为它发生、成立、延续的关键不是崇高价值体系采取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论证方式,而是由于社会价值文化的危机。中国传统思想没有采取柏拉图主义的形而上学来论证自己的价值系统,但仍然具有在类型、根据、论证方式方面颇具特色的虚无主义。必须祛除把价值虚无主义的关键视为哲学论证方式而不是社会价值危机的传统看法。鉴于俄国是中国价值虚无主义的主要来源地,正确理解价值虚无主义的中国发生和本性,也必须祛除《枫丹娜现代思潮辞典》对(俄国)虚无主义的误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价值危机
价值虚无主义
中国价值虚无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铀核素辐射监测新技术研究
20
作者
刘森林
骆志平
+1 位作者
陈凌
庞洪超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51-259,共9页
操作超铀核素的核设施,涉及到低能X/γ射线、中子、α粒子及α气溶胶。针对其特殊性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场所辐射监测、工作人员监测、环境监测等方面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建立了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的气溶胶实时连续监...
操作超铀核素的核设施,涉及到低能X/γ射线、中子、α粒子及α气溶胶。针对其特殊性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场所辐射监测、工作人员监测、环境监测等方面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建立了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的气溶胶实时连续监测装置和方法,在测量时间为1 min的情况下,系统对239 Pu气溶胶的探测下限(LOD)为1.7×10^-5 Bq/m^3,远低于导出空气浓度(DAC)限值(对于M和S类239 Pu的DAC分别为0.3 Bq/m^3和1.0 Bq/m^3);建立了基于碲锌镉(CZT)常温半导体的场所周围剂量当量测量系统,该系统对X/γ射线的能量下限低至15 keV,满足低能X/γ射线探测的要求;针对人员安全建立了基于加速器质谱(AMS)的尿钚测量方法,对239 Pu的LOD为1.1μBq(0.47 fg),比传统的α谱仪测量方式低2个量级;同时,建立的AMS系统可进行环境样品等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铀核素
气溶胶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场所监测
加速器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放射性核素生态运移与辐射剂量评价研究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森林
吴仁杰
张欣钰
李金凤
机构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出处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89-2007,共19页
基金
中国工程院国际合作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2022-GJ-05)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咨询项目。
文摘
放射性核素在生态环境中的输运和转移(简称运移)长期以来受到辐射环境保护领域的特别关注。本文将系统梳理放射性核素在生态环境中的运移机制和模型及参数、人类和非人类生物剂量评价方法,以及在核设施发生事故情况下放射性核素非平衡态运移模型及参数等相关研究现状,并从计算模型、评价方法和参数等多维度探讨放射性核素在生态环境中的运移行为,重点针对放射性核素海洋运移、非人类物种剂量评价、短期事故排放的动态模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并提出建议,为核与辐射应急响应、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运移
剂量评价
非平衡态运移模型
氚
^(14)C
Keywords
radionuclide transport and transfer
dose assessment
non-equilibrium migration model
tritium
14C
分类号
TL942 [核科学技术—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反讽、主体与内在性——兼论马克思哲学中的反讽维度
被引量:
16
2
作者
刘森林
机构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27,共10页
文摘
浪漫反讽与马克思的反讽虽然都共同体现着一种强烈的主体性,但马克思的反讽不是审美反讽,而是实践反讽。这种反讽虽然告别了意识的内在性,却仍然明显保留着另一种内在性——价值内在性。由此,应该防止日益兴盛的把马克思实证主义化和世俗主义化的倾向。
关键词
主体性
反讽
内在性
价值内在性
Keywords
Subjectivity
Irony
Interiority
Interiority of Value
分类号
B0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龄前儿童语用发展状况实证研究——聚焦言语行为
被引量:
17
3
作者
刘森林
机构
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
出处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3,共5页
基金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五’规划2006年度课题"之成果。项目编号:06-B9-1
文摘
语用能力指语言使用者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根据语境情况实施或者理解具有社交得体性的施为行为所运用的各种知识的能力。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探讨学龄前儿童言语行为和认知语用能力发展的规律性。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语用学
建构主义
言语行为
实证研究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为什么要关注虚无主义问题?
被引量:
13
4
作者
刘森林
机构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中山大学哲学系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34,共9页
基金
中山大学985工程第3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创新基地"经费资助
文摘
虚无主义问题是传统深厚、现代化晚外发的大国对(西方传入的)现代文明哲学基础的反思与质疑。德国、俄国和中国是依次经历这一问题的国家。它反映着这些国家对现代文明本质和前景的思考,印证着现代化逐步成功后进一步的文化追求。从学术上说,这一问题诞生在雅可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中,并在马克思对施蒂纳、海德格尔对尼采的批评中逐渐深化和拓展。相比于德国的哲学表达与俄国的文学思考,中国虚无主义话语追求积极入世,追求根本解决等特征,也颇具特色,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
虚无主义
马克思
屠格涅夫
朱谦之
分类号
B086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实践的逻辑与哲学终结论的困境
被引量:
11
5
作者
刘森林
机构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26,共10页
基金
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基金0209019号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以实践是一种具体、历史的现实生活为基础,把马克思意义上的哲学终结论解释为以具体、历史的分析取代抽象、超历史的形而上分析这种愈来愈被认可的说法,由于马克思仍然把需要、经济、理性、发展视为一般性、永恒性的东西,而需要重思。实际上,马克思在反旧形而上学之路上前进的距离不能过高估计。对实践的自悖性估计过低是马克思未能继续前进的根源。同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反对过分的专门化富有意义,但把哲学终结于社会批判理论中的马尔库塞式见解也会造成某种漠视。
关键词
哲学的终结
实践
理性
自悖性
Keywords
the end of philosophy
practice
rationality
paradox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实用——崇拜——尊敬:对待马克思态度的合理调适
被引量:
5
6
作者
刘森林
机构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4-6,共4页
文摘
1.马克思是在中国人追求现代化屡遭重挫和“西方的没落”之声正在流传之际,凭它喻示一种比西方更少缺陷、更美好的现代化而吸引国人注意并获得认同的。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认同者介绍进国内来时,自然不会主要以哲学、社会批判论等学理性形式出现,而往往是以促动中国现代化。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实用主义
主体性话语
现代化意识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焦虑、中国特性与国家认同
被引量:
4
7
作者
刘森林
机构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暨哲学系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7,共9页
基金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985三期专项经费资助
文摘
论文致力于从三种不同的焦虑出发分析中国的国家认同。本体论上(对命运、死亡)的焦虑、精神上(对空虚、无意义)的焦虑、道德(对罪过和谴责)的焦虑,构成三种基本的焦虑。焦虑Ⅱ在西方发达社会更普遍,造成政治冷淡;而当下的中国对焦虑Ⅰ更为关注。焦虑主体在中国更多不是自立个体,却更多是国家。国家的哲学根基与其说是自立个体,不如说是履行发展功能、富强功能的"天道"。国家高于、优先于个我,国家的富强成为近代以来深感屈辱的中国人首要的希冀。相比于西方式的民主、平等理念,富强、统一、发展、繁荣,更成为国家认同的基础与标准。国家认同不单具有狭义的政治性,更与经济发展、文化、语言、历史的认同密切相关。中国国家认同的特殊性不能仅仅依据西方的国家观予以求解,也须同时充分考虑传统的天下观的作用。创建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新式现代化,这个困扰过德国、俄国的问题,客观上成为中国的关键问题。中国不以特殊性对抗现代化的普遍性,而是在普遍性与中国特色的融合中谋求这一问题的求解。
关键词
焦虑
国家认同
天下
国家
分类号
B035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面向读者的写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写作模式反思
被引量:
3
8
作者
刘森林
机构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0,共10页
基金
"全国百优博士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0301)教育部十五规划OIJB720018号。
文摘
哲学写作具有不向大众诉说、把公开的esotericism说辞与隐微的esotericism说辞结合起来、启蒙和改造民众等多种模式。启蒙以来日益得以伸张的面向大众的写作模式因为大众社会的产生和大众人的成批出现而受到反思。马克思的写作模式是不面向一般民众的,其学术写作更是坚持了很强的专业性。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写作应该放弃诸多的无对象写作,多作有对象的学术写作。
关键词
哲学写作
民众
大众人
哲人
无对象写作
Keywords
philosophical writing, the mass, the mass man, philosopher, writing without facing certain object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语篇语用连贯的再现
被引量:
12
9
作者
刘森林
李佐文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
出处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8,共8页
文摘
本文从语境分析入手 ,试图揭示语篇语用连贯的实质 ,认为语境中的关系是语用推理的起点和基础。把语用推理产生的语用隐性前提和隐含结论作为语篇的欠缺环节 ,从而实现语篇语用连贯。
关键词
语篇
语用推理
连贯
隐含
揭示语
语境分析
再现
结论
环节
起点
Keywords
context,pragmatic inference,pragmatic premises,implicated conclusion,missing links,pragmatic coherence of discourse
分类号
H314 [语言文字—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物化到虚无:关联与重思
被引量:
2
10
作者
刘森林
机构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中山大学哲学系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0JJD710013)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虚无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关系研究”(09BZX001)研究成果
文摘
作为一个现代性反思的概念,"物化"应予以细分。分别对应Verdinglichung和Versachlichung的是"物化"与"物象化"("事化")。"物象化"("事化")是切入问题的关键,它意味着制度愈来愈成熟、规范、严格、见事(物)不见人。是着眼于其效率的提高还是对个性的压抑?无论如何,立场的选取,相应的认知方式,都会驱使"虚无"问题的呈现。"虚无主义"意味着一种现代化的方案,意味着一种整合各种价值的雄心,一种整体地把握世界的冲动,更意味着难以割舍的主体性立场。这个主体性立场规定着谈论"物化"与"虚无"的基本边界。
关键词
物化
物象化
事化
虚无
虚无主义
分类号
B017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纤维增强PET复合材料等温结晶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
1
11
作者
刘森林
梁伯润
机构
中国纺织大学材料学院
出处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5期1-5,共5页
文摘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玻璃纤维、碳纤维、Kevlar 浆粕等增强纤维对PET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发现增强纤维的引入能促进PET的结晶,其效果与纤维种类有关,以碳纤维最好,Kevlar浆粕次之;玻璃纤维最差.同时还比较了等离子处理增强纤维及成核剂对PET结晶行为的影响.通过对体系的结晶形态研究发现,增强纤维的引入没有改变PET的结晶形态,但纤维表面的晶核密度比基体大而形成一层柱状的微晶区.
关键词
PET
等温结晶
工程塑料
纤维增强
复合材料
Keywords
PET, 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plasma - treating, reinforcement, morphology
分类号
TB33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TQ322.3 [化学工程—合成树脂塑料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秩序·居敬——中国传统室内陈设艺术精神与观念
被引量:
4
12
作者
刘森林
机构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5年第11期65-67,共3页
文摘
中国传统室内陈设,映射着对世界和宇宙秩序的一种阐明和解释,居处活动和行为中对人进行定向、定位的物化。恭持居敬,是君子的基本课业,以理节情的代表。
关键词
秩序
方位
恭持
居敬
庄重
分类号
TU238.2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启蒙辩证法》与中国虚无主义
被引量:
1
13
作者
刘森林
机构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中山大学哲学系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34,共8页
文摘
中国学界往往把霍克海默、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解读为启蒙已经、也必然转化为自己的反面,即转化为神话、迷信和野蛮。启蒙辩证法只有这一条不归路径。这种颇成问题的解读与讲究操作和手段的当代中国操作主义思维相结合,促生和加重着当代中国的虚无主义。按照中国传统辩证思维方法解读《启蒙辩证法》,对于正确理解《启蒙辩证法》、中和日趋严重的虚无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启蒙辩证法
解读
操作主义
中国传统辩证思维
分类号
B089.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传统民居装饰中的整体意匠
被引量:
3
14
作者
刘森林
机构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4年第4期24-27,共4页
文摘
中国古代民居建筑装饰及人居环境文化的一个重要现象和基本特征就是具有十分明确的整体意象,浑然一体、和谐协调。其间所表露出来的语义是多层次的:一方面反映了历代能工巧匠,古代先民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期律、建筑工程营造和技术与艺术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也凸显着中华传统文化、人居环境文化艺术独特的精神和观念,讲求系统圆通的思维特征,注重变化与统一的具体表征。涵容了民族、地域、宗教、伦理、民俗、历史、社会等多方面的文化信息和价值,包含着丰厚宽广的人文观念、精神情感、价值取向和审美理想。 中国古代民居建筑装饰整体意匠,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民居建筑
装饰风格
整体意匠
人居环境文化艺术
艺术特征
分类号
TU241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TU238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室内织物与陈设艺术
被引量:
4
15
作者
刘森林
机构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家具》
2000年第5期18-20,共3页
文摘
综观古今中外成功的室内陈设设计,或富丽、或典雅、或古朴、或简洁,都与环境和空间的用途、性质、氛围相一致。从选择陈设内容,确定陈设格局,到形成陈设风格,都必须充分考虑空间的特质,北京故宫坤宁宫东暖阁,为清帝结婚的洞房,宫内高悬着富丽堂皇的大宫灯,竖立着烫金大红双喜的屏风,配以'日升月恒'的牌匾,布置着各式案、几、桌、椅、榻、架、柜和墩。
关键词
室内设计
织物
陈设艺术
相关性
分类号
TU238.2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认知语境因素结构化
被引量:
12
16
作者
刘森林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
出处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54-59,共6页
文摘
本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讨论了 :(1)认知语境因素结构化的理论基础 ;(2 )认知语境因素如何实现结构化 (概念化、命题化过程 )而成为命题、草案、框架、图式、社会心理表征等等问题以及它们对话语的解释力。认知语境因素结构化的研究为语用推理和语用意义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认知语境因素
结构化
理论基础
语用推理
语用意义
命题
草案
框架
图式
社会心理表征
认知语用学
Keywords
cognitive pragmatics
relevance theory
proposition
scripts
schemata
socio psychological representation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推:生态困境的奥秘
被引量:
1
17
作者
刘森林
机构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哲学系
出处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基金
全国百优论文基金项目"现代性的批判性澄清"(200301)资助
文摘
主体对客体的统治秩序以两者适当的距离为前提。把需要的存在者拉到近处(去远),与把主体难以忍受、无法处理的东西推到足够远的隐匿处(去近,外推),一同构成主体性统治的秘密。随着现代性空间延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制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升,外推空间愈来愈大,外推逻辑愈来愈隐蔽。制度难以规约的自然界,特别是外地、外国的遥远自然,构成最远和最有效的外推空间,此即生态困境不断恶化的奥秘。
关键词
去远
去近
外推
主体性
统治
生态困境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人合一”观与传统造物设计
被引量:
1
18
作者
刘森林
机构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出处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1-13,共3页
文摘
占主流的天人合一思想所包含的若干合理成分,对于面对生态危机、资源危机的后工业社会、知识经济的今天而言,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但是,“天人合一”世界观也抹杀了作为对立的双方,尤其是人的特征的淡化、弱化,否认个体的独立价值,人的主观能动性渐趋消隐,与近代的人本主义南辕北辙。
关键词
“天人合一”观
传统造物设计
环境保护
生态模式
设计价值
美学思想
分类号
J50 [艺术—艺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价值虚无主义
被引量:
2
19
作者
刘森林
机构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7年第3期5-16,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观研究"(15AZX00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价值虚无主义不是(现代)西方特有现象,因为它发生、成立、延续的关键不是崇高价值体系采取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论证方式,而是由于社会价值文化的危机。中国传统思想没有采取柏拉图主义的形而上学来论证自己的价值系统,但仍然具有在类型、根据、论证方式方面颇具特色的虚无主义。必须祛除把价值虚无主义的关键视为哲学论证方式而不是社会价值危机的传统看法。鉴于俄国是中国价值虚无主义的主要来源地,正确理解价值虚无主义的中国发生和本性,也必须祛除《枫丹娜现代思潮辞典》对(俄国)虚无主义的误识。
关键词
价值
价值危机
价值虚无主义
中国价值虚无主义
Keywords
value
value crisis
value nihilism
Chinese value nihilism
分类号
B01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铀核素辐射监测新技术研究
20
作者
刘森林
骆志平
陈凌
庞洪超
机构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出处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51-259,共9页
文摘
操作超铀核素的核设施,涉及到低能X/γ射线、中子、α粒子及α气溶胶。针对其特殊性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场所辐射监测、工作人员监测、环境监测等方面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建立了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的气溶胶实时连续监测装置和方法,在测量时间为1 min的情况下,系统对239 Pu气溶胶的探测下限(LOD)为1.7×10^-5 Bq/m^3,远低于导出空气浓度(DAC)限值(对于M和S类239 Pu的DAC分别为0.3 Bq/m^3和1.0 Bq/m^3);建立了基于碲锌镉(CZT)常温半导体的场所周围剂量当量测量系统,该系统对X/γ射线的能量下限低至15 keV,满足低能X/γ射线探测的要求;针对人员安全建立了基于加速器质谱(AMS)的尿钚测量方法,对239 Pu的LOD为1.1μBq(0.47 fg),比传统的α谱仪测量方式低2个量级;同时,建立的AMS系统可进行环境样品等的测量。
关键词
超铀核素
气溶胶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场所监测
加速器质谱
Keywords
transuranic nuclide
aerosol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site monitoring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er
分类号
TL81 [核科学技术—核技术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放射性核素生态运移与辐射剂量评价研究现状及趋势
刘森林
吴仁杰
张欣钰
李金凤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反讽、主体与内在性——兼论马克思哲学中的反讽维度
刘森林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学龄前儿童语用发展状况实证研究——聚焦言语行为
刘森林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为什么要关注虚无主义问题?
刘森林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实践的逻辑与哲学终结论的困境
刘森林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实用——崇拜——尊敬:对待马克思态度的合理调适
刘森林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焦虑、中国特性与国家认同
刘森林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面向读者的写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写作模式反思
刘森林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语篇语用连贯的再现
刘森林
李佐文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从物化到虚无:关联与重思
刘森林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纤维增强PET复合材料等温结晶行为的研究
刘森林
梁伯润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秩序·居敬——中国传统室内陈设艺术精神与观念
刘森林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启蒙辩证法》与中国虚无主义
刘森林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中国传统民居装饰中的整体意匠
刘森林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室内织物与陈设艺术
刘森林
《家具》
200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认知语境因素结构化
刘森林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0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外推:生态困境的奥秘
刘森林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天人合一”观与传统造物设计
刘森林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论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价值虚无主义
刘森林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超铀核素辐射监测新技术研究
刘森林
骆志平
陈凌
庞洪超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8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