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游戏功能论视角下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林可
刘梦霏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系
北京师范大学游戏的人档案馆
-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5,共11页
-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青少年数字公民素养的多主体共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EEA210414)的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教师数字素养是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现代化发展与教育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采用游戏功能论视角,聚焦数字游戏的正向功能,充分挖掘和利用数字游戏媒介的育人功能,或可创新教师数字素养培育路径。在载体层面,应引导教师重新审思数字游戏的前沿科技属性、正向社会价值和教育创新活力。在理念层面,应将“游戏素养”视为教师数字素养的表征之一,向教师阐释数字游戏助力其数字素养提升的可能性,即:以“游戏赋义”激发数字化意识,以“游戏启智”拓展数字化知识技能,以“游戏促教”提升数字化育人能力,以“游戏载道”增强数字社会责任,以“游戏立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实践层面,应以“游戏化教学”引领教师数字素养培育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
关键词
教师数字素养
数字游戏
功能游戏
游戏化
游戏化教学
-
Keywords
teacher’s digital literacy
digital games
functional games
gamification
gamified teaching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自然及“圣林”在督伊德教信仰中的作用辨析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刘梦霏
梅雪芹
-
机构
清华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1-122,178,共13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环境史及其对史学的创新研究"(16ZDA122)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自然如何在精神与信仰上影响社会?古凯尔特人的信仰督伊德教提供了一个范例。作为一种自然宗教,古督伊德教崇拜自然,以"圣林"为圣地;17—19世纪再复兴之后,新督伊德教信仰在近代成为一种包含了"土地共同体"观念的与自然和平相处的生活方式;进入现代社会后,数字媒介再现的"圣林"又成为工业社会中"自然乌托邦"的一部分。深入古今督伊德教之中,可以发现自然在其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这里将围绕"圣林",重新解读督伊德教中的自然元素,由此展现自然的文化知识与信仰如何与更大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联,并在不同的时代反映出不同的社会渴求。
-
关键词
督伊德教
圣林
橡树
凯尔特复兴
土地共同体
数字媒介
-
分类号
B933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从溪流到水泥沟:关于清华校河景观变迁的探析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刘梦霏
-
机构
清华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6-143,178,共8页
-
文摘
作为北京万泉河的一段,清华校河自明清到近现代几经风霜。通过综合性利用清华校史中的成文史料(回忆录、档案、诗文)、水利史的地图资料与水利工程基建图纸等图像史料,以及整合"三山五园"园林史特别是圆明园史和北京地方史的研究成果,本文首先梳理了校河及景观变迁的历史。自1707年被作为熙春园的园景河以来,校河由自然河流变为人工模仿自然的河流,又在1908年后的民国时期成为一条小生境完整的自然河流,将具有互动性的景观对各个阶级,乃至生态系统中各生命体都完全开放。然而,1978年的万泉河治理行动打破了这种平衡,清华校河由一个曾予人强反馈、具有包容性且可自给自足的互动舞台,成为了一个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维护的自然布景。清华校河景观开放性与互动性的变迁影响了回忆的形成,从而影响了清华人对学校的认同。此外,对校河的治理亦揭示出工业化背景下科技与自然互动的三种模式,通过强调古典及近代校河以当地物治当地河的经验,为当今城市化、工业化大背景下的河流治理提供了值得思考的案例。
-
关键词
清华大学
万泉河
景观
乾隆帝
北泽川
利奥波德
-
分类号
TV882.1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