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La掺杂Mg2Si的几何结构、弹性性能和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英民 马鸣檀 +1 位作者 任玉艳 刘桐宇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0-107,共8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对稀土元素镧(La)掺杂Mg2Si的几何结构、弹性性能和电子结构进行计算与分析。首先,结合形成焓、Born力学稳定性以及差分电荷密度的结果可知,掺杂稀土元素La之后,形成的Mg8Si4La和Mg8Si...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对稀土元素镧(La)掺杂Mg2Si的几何结构、弹性性能和电子结构进行计算与分析。首先,结合形成焓、Born力学稳定性以及差分电荷密度的结果可知,掺杂稀土元素La之后,形成的Mg8Si4La和Mg8Si3La均不能稳定存在,La掺杂的Mg2Si优先占据体系Mg原子的位置;其次,晶体的体模量(B),剪切模量(G),杨氏模量(E),泊松比(ν),以及各向异性系数(A)的计算结果表明本征Mg2Si为脆性相,而Mg7Si4La为韧性相,掺杂La可以提高Mg2Si的延展性;最后,态密度、Mulliken布居数和电荷差分密度的计算结果表明掺杂稀土镧后费米面向高能级区域偏离,进入导带,提高了Mg2Si的导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稀土元素LA MG2SI 弹性性能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场仿真的空间站睡眠区不同进风口位置睡眠舒适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桐宇 刘伟波 +3 位作者 徐浩 尚文锦 臧华兵 冯红旗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5-750,共6页
空间站睡眠区的气流分布对航天员睡眠舒适性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为保证睡眠区内空气对流充分,以及航天员的人身安全和舒适性,参照试验样机建立了空间站睡眠区三维模型,选择顶部、侧部、底部三种不同进风口位置,利用Fluent对睡眠区内部... 空间站睡眠区的气流分布对航天员睡眠舒适性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为保证睡眠区内空气对流充分,以及航天员的人身安全和舒适性,参照试验样机建立了空间站睡眠区三维模型,选择顶部、侧部、底部三种不同进风口位置,利用Fluent对睡眠区内部空气流场、温度场以及浓度场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并选取舒适速度比例、换气效率、以及吹风感作为睡眠舒适性和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显示,底部进风时睡眠区流场均匀性以及舒适速度比例最高,综合效果最佳,可达到优化睡眠区流场的目的,为我国空间站睡眠区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睡眠区 数值仿真 舒适速度比例 吹风感 睡眠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孕育剂作用下的Al-20%Mg2Si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桐宇 孙宇菲 +1 位作者 张正贵 张钧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5期367-371,共5页
研究了Ce孕育剂对原位内生工艺制备的Al-20%Mg2Si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Ce孕育剂能够有效改善Al-20%Mg2Si复合材料的晶粒尺寸、组织形貌及其分布规律.添加Ce的质量分数由0增至1.2%时,增强相Mg2Si颗粒... 研究了Ce孕育剂对原位内生工艺制备的Al-20%Mg2Si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Ce孕育剂能够有效改善Al-20%Mg2Si复合材料的晶粒尺寸、组织形貌及其分布规律.添加Ce的质量分数由0增至1.2%时,增强相Mg2Si颗粒的尺寸先减小后增大,同时复合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极限拉伸强度UTS、断裂伸长率BE和维氏硬度HV)也先提高后降低.当Ce孕育剂添加质量分数为0.6%时,Al-20%Mg 2Si中增强相Mg 2Si的组织形貌最好,分布最均匀,细化效果也最明显,同时各力学性能指标达到极值,UTS由157.9 MPa提高到200.9 MPa,BE由2.96%提高到了3.91%,HV由145.2 MPa提高到184.8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孕育剂 Al-20%Mg2Si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站梦天舱通风流场试验及仿真分析
4
作者 尚文锦 刘桐宇 +2 位作者 李英斌 冯红旗 史宝鲁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3年第5期43-50,共8页
空间站密封舱内的气流分布对航天员长期在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保证密封舱内空气扰动充分,通常都采用顶部送风,底部回风的方式。针对梦天舱航天员活动区通风流场问题,通过流场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内气流组... 空间站密封舱内的气流分布对航天员长期在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保证密封舱内空气扰动充分,通常都采用顶部送风,底部回风的方式。针对梦天舱航天员活动区通风流场问题,通过流场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内气流组织进行分析,采用舒适速度比例、吹风感作为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试验数据与仿真数据偏差在±15%以内,整个舱内空间风速统计学偏差在±5%以内,模型有效。梦天舱航天员活动区舒适速度比例高达92.15%,吹风感指数均小于40,满足人员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可作为后续载人航天器通风设计、试验、仿真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梦天舱 通风流场 数值分析 安全性 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冲击问题的SPH粒子接触算法三维数值计算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志春 卞强 +1 位作者 展文豪 刘桐宇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共6页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模拟高速冲击问题时通常采用连续速度算法来计算子弹和靶板的接触,但当子弹和靶板分离时,该算法存在缺陷;为解决高速冲击中的接触问题,基于SPH粒子接触算法,分别对球头钢弹斜冲击钢板和平头钢弹正冲击钢板的过程...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模拟高速冲击问题时通常采用连续速度算法来计算子弹和靶板的接触,但当子弹和靶板分离时,该算法存在缺陷;为解决高速冲击中的接触问题,基于SPH粒子接触算法,分别对球头钢弹斜冲击钢板和平头钢弹正冲击钢板的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计算;通过在SPH粒子上施加接触力的方式计算子弹和靶板发生接触时的接触作用;将SPH粒子接触算法、LS-DYNA970算法、SPH连续速度算法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表明SPH粒子接触算法能够适用于正冲击、斜冲击、复杂接触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 接触算法 斜冲击 正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联络通道冻结温度场发展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军浩 刘桐宇 +2 位作者 张潮潮 陈冠任 蔡益平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059-3067,共9页
通过对福州某超长联络通道冻结法进行现场实测及研究,指出传统的从单侧隧道钻孔冻结在超长联络通道中的局限性。根据冻结过程监测数据,计算冻结壁发展速度、冻结壁厚度、冻结壁平均温度等关键指标,验证双侧钻孔冻结方案的可行性。借助AN... 通过对福州某超长联络通道冻结法进行现场实测及研究,指出传统的从单侧隧道钻孔冻结在超长联络通道中的局限性。根据冻结过程监测数据,计算冻结壁发展速度、冻结壁厚度、冻结壁平均温度等关键指标,验证双侧钻孔冻结方案的可行性。借助ANSYS有限元软件,综合考虑各类初始和边界条件以及土体的相变潜热过程,建立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与现场实测结果相比较,验证有限元数值分析的可靠性。结合监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研究超长联络通道双侧冻结温度场发展和分布规律,结果可为日后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联络通道 监测分析 数值模拟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三圈管冻结模型试验及冻结方案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军浩 刘桐宇 李栋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4-100,共7页
为获得不同冻结条件下人工三圈管冻结壁温度场发展规律,以顾北矿冻结风井为工程背景,进行了室内三圈管冻结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冻结参数对冻结壁温度场发展影响,结合有限元计算、现场测试手段,对模型试验结果加以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为获得不同冻结条件下人工三圈管冻结壁温度场发展规律,以顾北矿冻结风井为工程背景,进行了室内三圈管冻结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冻结参数对冻结壁温度场发展影响,结合有限元计算、现场测试手段,对模型试验结果加以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冻结管环向开孔间距平均每增大0.1m,冻结壁交圈时间延迟4 d左右;内圈管圈径平均每增大1 m,井帮温度提高1.5℃左右;外圈管圈径平均每增加1 m,冻结壁有效厚度增加0.4 m左右;冻结壁平均温度主要受冻结孔环向、径向间距大小影响。在工程现场可以通过优化冻结管布置圈径与调整冻结孔间距大小等方式来减少一定量冻结孔个数,达到保证冻结效果的同时减少工程造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三圈管 冻结方案 温度场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M技术在钢结构施工中应用点的选择
8
作者 刘桐宇 《大众标准化》 2022年第13期44-46,共3页
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BIM技术的发展现状,对钢结构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难点加以分析,依照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施工中的实际应用提出具有针对性优化措施,进而来提高BIM技术在钢结构施工中所起到的作用与效果,降低外界风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实... 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BIM技术的发展现状,对钢结构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难点加以分析,依照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施工中的实际应用提出具有针对性优化措施,进而来提高BIM技术在钢结构施工中所起到的作用与效果,降低外界风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钢结构施工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进而满足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对于国民经济建设而言也会产生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钢结构施工技术 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样机器人+BIM技术在异形超长曲面模板支撑体系中的应用
9
作者 周政仁 刘祥 刘桐宇 《工程技术研究》 2023年第19期51-53,共3页
放样机器人+BIM模型的测量放样技术可充分将BIM模型中的数据快速落实到施工现场中,特别是在异型建筑的测量放样施工中,具有智能化、准确度高、投入人工少的特点。在现场建立BIM模型虚拟坐标系与施工现场真实坐标系的映射关系,利用放样... 放样机器人+BIM模型的测量放样技术可充分将BIM模型中的数据快速落实到施工现场中,特别是在异型建筑的测量放样施工中,具有智能化、准确度高、投入人工少的特点。在现场建立BIM模型虚拟坐标系与施工现场真实坐标系的映射关系,利用放样机器人三维激光定位技术快速定位各类点位,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文章以敦煌研究院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项目(二期)工程为例,介绍了放样机器人+BIM技术应用思路及具体应用,最后提出了放样机器人+BIM技术的应用效果及注意问题,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样机器人 BIM技术 测量放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