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量对双季稻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及其优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桃菊 朱冰 +4 位作者 江绍琳 潘星哲 唐建军 张笑东 胡雯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04-1009,共6页
以双季稻鄱优364和K优117为材料,设置6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双季稻产量、经济效益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施氮量范围内,水稻产量先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后有所下降,早稻鄱优364最高产量时的施氮量为184 ... 以双季稻鄱优364和K优117为材料,设置6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双季稻产量、经济效益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施氮量范围内,水稻产量先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后有所下降,早稻鄱优364最高产量时的施氮量为184 kg·hm-2,晚稻K优117最高产量时的氮肥施用量为228 kg·hm-2。根据当年水稻价格、投肥成本,拟合出水稻纯增收入与施氮量的一元二次曲线,即早稻为y=-0.219 7x2+75.787x+2 954.7;晚稻为y=-0.167x2+71.07x+5 202.8。由此得出双季早稻经济效益最高时的施氮量为173 kg·hm-2,双季晚稻经济效益最高时的施氮量为213 kg·hm-2。增施氮肥可提高稻谷的吸氮量,但双季稻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早、晚稻氮肥回收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抛物线状。根据双季稻高产、高效并适当提高氮肥利用率的原则,确定了双季水稻最佳施氮量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双季稻 氮素吸收利用 优化施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大麦干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桃菊 唐建军 +3 位作者 张东营 罗真 江绍琳 徐丰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20060-20062,共3页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大麦干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大麦重组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氮肥对大麦产量、干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大麦抽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大麦干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大麦重组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氮肥对大麦产量、干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大麦抽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弱;成熟期茎叶氮含量、植株氮积累量、籽粒氮含量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籽粒氮含量增速缓慢;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降幅较大。[结论]施氮水平对大麦干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大麦重组自交系 干物质生产 氮素吸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耕地保护制度执行力现状及其提升路径 被引量:61
3
作者 刘桃菊 陈美球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2-37,47,共7页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耕地保护制度执行力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提升路径,为耕地保护制度落地提供积极参考。研究方法:系统推论。研究结果:基于耕地保护制度是一项关乎整个国计民生的战略全局性公共制度,以及耕地具有位置固定、可永续利用、资...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耕地保护制度执行力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提升路径,为耕地保护制度落地提供积极参考。研究方法:系统推论。研究结果:基于耕地保护制度是一项关乎整个国计民生的战略全局性公共制度,以及耕地具有位置固定、可永续利用、资源稀缺的明显特征,其制度执行力有独特的形成机理,目前无论是制度的明晰力、制度的知行力,还是制度的行动力、制度的督导力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研究结论:要提升中国耕地保护制度执行力,应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内容体系,提高制度质量;提高耕地保护制度的社会认同度,营造执行氛围;健全耕地保护制度执行保障机制,激发执行动力;运用耕地保护现代科技手段,监督制度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制度执行力 现状 提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45
4
作者 陈美球 黄唱 +2 位作者 张婷 郭细根 刘桃菊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33,共8页
研究目的:系统剖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逻辑,并提出相应的改革路径,为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归纳演绎、系统推论。研究结果:现行的宅基地制度已难以满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逻辑起点,构建有效... 研究目的:系统剖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逻辑,并提出相应的改革路径,为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归纳演绎、系统推论。研究结果:现行的宅基地制度已难以满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逻辑起点,构建有效的“三权分置”制度体系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逻辑目标,而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顺应人们对乡村高品质居住生活空间的需求、统筹好宅基地保障功能与资产功能的关系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逻辑主线。研究结论:宅基地制度改革必须兼顾宅基地制度自身的特殊性及其改革的敏感性,改革路径主要包括:一是聚焦于制度建设,并确保制度能得以落实;二是以系统思维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并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之中;三是立足于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破解宅基地利用与管理中的难题;四是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提升其行使所有权人的能力,并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其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制度改革 改革逻辑 改革路径 三权分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地农民市民化现状剖析与对策探索——基于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沙井街道的调研 被引量:8
5
作者 陈美球 李志朋 +3 位作者 刘桃菊 刘馨 曹磊 周小清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1-38,共8页
研究目的:以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沙井街道为例,深入了解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现状,为加速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环境得到彻底改观;失地农民的经济收入明显增加,且来源多样化;失... 研究目的:以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沙井街道为例,深入了解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现状,为加速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环境得到彻底改观;失地农民的经济收入明显增加,且来源多样化;失地农民的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失地农民征地补偿费用的使用主要用于基本保障,较少用于非农创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和谐因素增多。失地农民市民化面临着"还建房"社区建设存在"先天不足",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软件环境建设严重滞后,失地农民融入城市生活困难大等主要困境。研究结论:要推进失地农民市民化,必须改革土地征用安置补偿方式,保障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加强对失地农民就业的引导与扶持,着重培育失地农民的生存能力;创新"还建房"小区管理,构建成"和谐社区";加强"还建房"小区文化建设,优化失地农民市民化软件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失地农民市民化 现状 对策 沙井街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屏障构建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陈美球 刘桃菊 +2 位作者 吕添贵 赵宝苹 许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4-67,共4页
为了保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屏障。在阐述构建生态经济区生态屏障必要性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系列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流域内公众环... 为了保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屏障。在阐述构建生态经济区生态屏障必要性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系列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流域内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认识流域生态系统内在规律;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全流域社会经济均衡发展;建立流域协调统筹规划,强化流域综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屏障 环境保护 经济建设 对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下的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思考 被引量:22
7
作者 陈美球 刘桃菊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共5页
研究目的:针对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目标,探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创新对策。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城乡发展一体化对农村土地资源的供给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不断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城镇化、工业化、新农村... 研究目的:针对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目标,探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创新对策。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城乡发展一体化对农村土地资源的供给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不断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城镇化、工业化、新农村建设提供必要的建设用地保障,为城乡居民的生活与生产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研究结论:针对当前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农村土地主要问题,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农村土地制度创新:(1)完善强农惠农方式,优化耕地流转环境,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良好的土地条件;(2)改革农村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提升节约集约利用水平;(3)改革土地征收制度,完善城镇化土地资源的配置机制;(4)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机制,真正发挥区域土地利用的宏观管制作用;(5)创新农村土地整治机制,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土地综合整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城乡发展一体化 农村土地制度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耕地的社会化保护对策与启示 被引量:5
8
作者 陈美球 魏晓华 刘桃菊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32,共3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外耕地保护的理论依据,阐述了耕地的社会化保护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中国耕地的社会化保护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耕地保护 保护对策 社会化 国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BC省土地利用规划及其启示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美球 魏晓华 刘桃菊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41,共6页
研究目的:比较分析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土地利用规划,为中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加拿大BC省在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思路、公众参与、社会经济与环境评价、监督体系方面建立了较为成... 研究目的:比较分析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土地利用规划,为中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加拿大BC省在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思路、公众参与、社会经济与环境评价、监督体系方面建立了较为成功的机制。研究结论:中国应从重视对规划区域用地冲突问题分析、公众参与制度化建设、社会经济与环境评价内容与方法的健全、融实施评估和效果评估为一体的监督体系建设等方面来完善土地利用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加拿大BC省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困”与“解”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美球 洪土林 刘桃菊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16,共2页
建设高标准农田,既是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国变为农业强国的内在需求。然而,这项利国利民的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种种困境。
关键词 标准农田建设 “解” “三位一体” 农业大国 耕地数量 内在需求 基础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现状与完善对策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美球 刘桃菊 张淑娴 《中国土地》 2019年第10期27-30,共4页
健全用途管制,监督规划实施,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是新时代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尽管我国已实行了多年的土地用途管制,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尚处于起步阶段,客观认识当前国土空间用途... 健全用途管制,监督规划实施,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是新时代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尽管我国已实行了多年的土地用途管制,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尚处于起步阶段,客观认识当前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对策建议,可为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健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用途管制 国土 现状 用途管制制度 空间规划 治理能力 治理体系 起步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国土空间治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美球 刘桃菊 林雯璐 《中国土地》 2022年第3期20-22,共3页
深入认识新发展理念是国土空间治理的内在需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国土空间治理,对于推进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次分析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如何在国土空间治理中得以贯... 深入认识新发展理念是国土空间治理的内在需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国土空间治理,对于推进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次分析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如何在国土空间治理中得以贯彻与执行,并引导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发展理念 国土空间 内在需求 高质量发展 深入认识 引领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基于“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研讨会”的综述 被引量:8
13
作者 邹梦玲 王庆日 +3 位作者 陈美球 曾爽 陈美景 刘桃菊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134,共8页
研究目的:系统梳理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的理论探讨及实践探索,并对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进行展望,以期为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系统推理。研究结果:(1)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所有权、资格权、... 研究目的:系统梳理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的理论探讨及实践探索,并对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进行展望,以期为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系统推理。研究结果:(1)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是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其中所有权是“母权”;(2)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面临着所有权行使主体的法律定位不明、资格权界定长期处于模糊状态和使用权适度放活的“度”难以把握等困境;(3)试点地区分别从宅基地所有权的行使、宅基地资格权的认定与保障、宅基地使用权的适度放活三方面展开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成效。研究结论:应面向中国式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立足于中国国情开展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一是“三权分置”的实现应坚持稳慎推进的主基调;二是加强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是落实“三权分置”的关键;三是“三权分置”的实现必须因地制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宅基地“三权分置” 有效实现 理论探讨 实践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