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原文化元素在茶具设计中的应用
1
作者 刘桂华 杨建新 《福建茶叶》 2025年第5期80-82,共3页
本文在中原文化、中原文化元素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原文化元素在茶具设计中的应用及其意义,总结了中原文化元素茶具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原文化元素提取并应用于茶具进行设计实践。
关键词 中原文化元素 茶具设计 设计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几何估计优化的多线激光三维重建
2
作者 黄会明 刘桂华 +2 位作者 邓磊 宋涛 钦付平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4-286,共13页
传统的多线激光三维重建技术由于多线激光线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噪声的影响,导致检测的激光中心坐标存在一定误差,这将导致直接使用基于极线约束找到的匹配点进行三维重建时无法获得高精度的三维数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 传统的多线激光三维重建技术由于多线激光线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噪声的影响,导致检测的激光中心坐标存在一定误差,这将导致直接使用基于极线约束找到的匹配点进行三维重建时无法获得高精度的三维数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估计方法来实现多线激光的三维重建。首先,标定出多线激光的二次曲面方程,结合双目极线约束的方法可以计算出多线激光的初始匹配点。在找到正确的初始匹配点之后,利用图像点与双视图极线的关系约束来建立一个几何距离最小化的估计模型。通过这个几何距离最小化的优化估计,可以重新计算出更加符合极线约束的新匹配点,从而提高激光图像点的匹配精度,最后根据这些新的匹配点来完成多线激光的三维重建。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方法,本文提出的算法在匹配度和精度方面表现更优,最终的三维重建精度可以达到0.02mm左右。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双目多线激光重建的整体精度,从而获得更加精确和可靠的三维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线激光 极线约束 几何估计 多线激光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航拍图像的自适应感知目标检测网络
3
作者 袁玲玲 陈春梅 +2 位作者 朱天鑫 邓豪 刘桂华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5,共9页
由于无人机拍摄高度和角度的多样性,其图像往往呈现背景复杂且小目标居多的特征,这导致了相关检测算法性能较差。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感知网络的航拍图像车辆检测方法,旨在从提高车辆特征显著度和改善特征信息损失两个... 由于无人机拍摄高度和角度的多样性,其图像往往呈现背景复杂且小目标居多的特征,这导致了相关检测算法性能较差。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感知网络的航拍图像车辆检测方法,旨在从提高车辆特征显著度和改善特征信息损失两个方面来提升小目标的检测性能。首先,为了提取更高效的特征表征,提出了自适应感知特征提取模块,该模块通过捕捉长程依赖关系和更强的几何特征表示,能够自适应地对物体的形状进行建模。其次,为了减少下采样和连续池化造成的信息损失,设计了双分支空间感知下采样模块,该模块混合不同通道的特征图,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小目标特征信息。然后,在特征融合网络中,引入了具有丰富空间信息的浅层特征图,以增强小目标的检测能力。最后,设计了新的动态回归损失函数DEIoU,该函数引入惩罚项来度量真实框与检测框之间横纵比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网络的预测精度。在Visdrone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平均精度均值mAP达到了70%,推理速度达到了99.26 fps,实现了较好的速度与精度的平衡,并且所提方法在UCAS-AOD数据集上取得了最佳的检测精度,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目标检测 自适应感知特征提取 特征融合网络 双分支空间感知下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导光学的耐辐射成像系统研制
4
作者 麻凤娟 邓豪 +1 位作者 刘桂华 赵俊琴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5-1144,共10页
针对CMOS图像传感器(CIS)在强辐射环境下受高能γ光子辐照生存周期短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传导光学的耐辐射成像系统,从传导式光学成像和抗核加固两方面延长CIS生命周期。首先,利用光纤传像束构建无源收光前端,以将场景光学描述传输至... 针对CMOS图像传感器(CIS)在强辐射环境下受高能γ光子辐照生存周期短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传导光学的耐辐射成像系统,从传导式光学成像和抗核加固两方面延长CIS生命周期。首先,利用光纤传像束构建无源收光前端,以将场景光学描述传输至辐照剂量率低的成像后端。其次,收光前端以耐辐射光学材料为基材,成像后端以防辐照光学材料为基材,从前耐后防两个角度分别降低成像系统收光性能损失与电子元件寿命衰减率。最后,针对CIS等器件易受γ光子影响的问题,对低剂量区集成电路进行包被式抗核加固。通过Zemax仿真软件对收光前端进行了设计和优化,结果表明其视场的光学调制传递函数(MTF)值在空间频率21 lp/mm处大于0.8,100 lp/mm处大于0.3,且所设计系统在真实^(60)Co辐照室内进行了2×10^(3) Gy/h剂量率、累计10^(4) Gy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依然可正常成像,验证了本工作设计的基于传导光学的耐辐射成像系统对提高CIS在强辐射环境下生命周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辐射 传导光学 CIS 抗核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鄄城小麦机械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5
作者 刘桂华 《农业工程技术》 2025年第14期71-72,共2页
该文阐述了小麦收割机械化自动化技术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小麦收割机械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当地小麦收割机械化自动化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揭示了小麦收割机械化自动化技术作为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提高小麦收割效率与... 该文阐述了小麦收割机械化自动化技术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小麦收割机械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当地小麦收割机械化自动化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揭示了小麦收割机械化自动化技术作为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提高小麦收割效率与准确性,降低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作用,同时强调应用GPS导航技术、传感器技术、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技术,有利于使农业生产全过程自动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户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收割 机械化 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和水产品中β-N-甲氨基-L-丙氨酸(BMAA)检测方法和检出情况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琛 刘桂华 +4 位作者 秦逍云 刘红河 姜杰 杨胜园 袁冠湘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4-874,共11页
本文对蓝藻毒素β-N-甲氨基-L-丙氨酸(β-N-methylamino-L-alanine,BMAA)的结构形态、检测方法、环境和食物中的检出情况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研究结果表明,BMAA主要存在3种赋存形态(游离态、溶解结合态、沉淀结合态);环境和食物中的BMA... 本文对蓝藻毒素β-N-甲氨基-L-丙氨酸(β-N-methylamino-L-alanine,BMAA)的结构形态、检测方法、环境和食物中的检出情况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研究结果表明,BMAA主要存在3种赋存形态(游离态、溶解结合态、沉淀结合态);环境和食物中的BMAA类目前主要采用经过AQC衍生的LCMS/MS法检测,样品需经形态分离后、采用MCX固相萃取小柱处理.水环境、水产品和藻类保健品中BMAA类的污染已被大量报道.亚洲、北美洲、欧洲的相关环境和食物中均有一定的检出(检出浓度:水样<0.01—25.3μg·L^(-1);藻类<0.01—300μg·g^(-1);非鲨鱼水产品中0.08—115.3μg·g^(-1);藻类保健品中0.04—0.73μg·g^(-1)).BMAA存在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的现象,水产品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检出浓度就越高,如鲨鱼类产品中检出浓度高达34—2011μg·g^(-1),需要引起重视.我国目前对BMAA的相关研究还很有限,未来应加强检测方法、现场调查、风险评估等相关方面的研究,以全面了解我国人群对BMAA类物质的暴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N-甲氨基-L-丙氨酸(BMAA) LC-MS/MS 水环境 水产品 藻类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纤维/密胺食品接触材料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安全性研究
7
作者 孙仁悦 庄培花 +7 位作者 金莉莉 邹凯 汪蓉 钱江山 邵晨杰 寇海娟 罗世鹏 刘桂华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69-176,共8页
目的通过研究新型植物纤维/密胺复合食品接触材料的潜在使用安全风险,为此类材料的生产及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采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结合非靶向筛查技术和风险评估方法,对原料类型、接触的食品模拟物类型、迁... 目的通过研究新型植物纤维/密胺复合食品接触材料的潜在使用安全风险,为此类材料的生产及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采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结合非靶向筛查技术和风险评估方法,对原料类型、接触的食品模拟物类型、迁移规律3个维度进行筛查分析,全面考察植物纤维/密胺复合材料所迁移出的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可能来源及风险。结果植物纤维/密胺制品中共筛查出12种不同的半挥发性迁移物质,其来源与复合材料中的植物纤维密切关联,且迁移风险在安全阈值内。此外,迁移规律研究表明,可迁移半挥发性物质的迁移量随着食品模拟物中的乙醇浓度升高而逐渐变大,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结论植物纤维/密胺食品接触材料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迁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纤维/密胺材料 非靶向筛查 高分辨质谱 风险评估 迁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间磺酸钠三苯基膦乙酰丙酮羰基铑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8
作者 冯中 王润泽 +5 位作者 孟凡强 许明明 朱江 李建 刘桂华 戴云生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57-160,共4页
采用乙酰丙酮二羰基铑作为金属前体、三间磺酸钠三苯基膦为配体合成了三间磺酸钠三苯基膦乙酰丙酮羰基铑。通过优化反应溶剂以及重结晶用溶剂,单批次合成产物148.70 g,收率93%。利用FT-IR、NMR和元素分析等表征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表明... 采用乙酰丙酮二羰基铑作为金属前体、三间磺酸钠三苯基膦为配体合成了三间磺酸钠三苯基膦乙酰丙酮羰基铑。通过优化反应溶剂以及重结晶用溶剂,单批次合成产物148.70 g,收率93%。利用FT-IR、NMR和元素分析等表征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表明产品纯度符合要求。优化的合成方法在提升产物收率及纯度的同时减少了溶剂的使用量,适用于大规模合成生产。经催化丙烯氢甲酰化测试表明,所合成的产品与常用工业催化剂三(三间磺酸钠三苯基膦)羰基氢化铑活性近似,适合作为催化剂应用于氢甲酰化第四代催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间磺酸钠三苯基膦 乙酰丙酮二羰基铑 三间磺酸钠三苯基膦乙酰丙酮羰基铑 氢甲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ansformer特征金字塔的空中加油锥套实时检测
9
作者 李桂林 刘桂华 +2 位作者 陈涛 邓豪 唐雪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5-82,共8页
空中加油锥套的实时检测是实现自主空中加油的重要前提。针对现有目标检测算法在空中加油锥套检测中易受环境干扰导致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Transformer特征金字塔的空中加油锥套实时检测算法。首先,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池化注意力的Tr... 空中加油锥套的实时检测是实现自主空中加油的重要前提。针对现有目标检测算法在空中加油锥套检测中易受环境干扰导致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Transformer特征金字塔的空中加油锥套实时检测算法。首先,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池化注意力的Transformer特征金字塔结构TPN对主干特征进行融合,实现更加高效的特征图增强;其次,使用线性注意力进一步降低TPN中注意力机制复杂性,提出轻量化检测模型DNet-LinTPN,减小其80%的内存占用。在自制的空中加油锥套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TPN的模型在同等条件下精度、速度与模型大小均优于YOLOv7;轻量化检测模型DNet-LinTPN精度达到93.8%较YOLOv7-tiny提升9.4个百分点,参数量减少67.2%,运算量减少45.2%,鲁棒性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空中加油 锥套检测 特征金字塔 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及多头注意力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10
作者 李秋恒 邓豪 +4 位作者 刘桂华 庞忠祥 唐雪 赵俊琴 卢梦圆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5-774,共10页
针对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容易出现细节丢失,且现有的融合策略难以平衡视觉细节特征和红外目标特征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与高效多头自注意力相结合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首先,为提高目标与场景的描述能力,采用了多... 针对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容易出现细节丢失,且现有的融合策略难以平衡视觉细节特征和红外目标特征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与高效多头自注意力相结合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首先,为提高目标与场景的描述能力,采用了多尺度编码网络提取源图像不同尺度的特征;其次,提出了基于Transformer的多头转置注意力结合残差密集块的融合策略以平衡融合细节与整体结构;最后,将多尺度特征融合图输入基于巢式连接的解码网络,重建具有显著红外目标和丰富细节信息的融合图像。基于TNO与M^(3) FD公开数据集与7种经典融合方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视觉效果与量化评价指标上表现更佳,生成的融合图像在目标检测任务上取得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红外与可见光图像 多尺度特征 多头自注意力 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优化的冷凝铜管表面缺陷分割
11
作者 张雨涵 陈春梅 +1 位作者 邓豪 刘桂华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39-148,共10页
针对冷凝铜管表面缺陷特征表达能力弱、相似缺陷之间特征混淆导致的缺陷分割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优化的冷凝铜管表面缺陷分割方法。首先,针对冷凝铜管表面缺陷显著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缺陷区域关注度增强策略的... 针对冷凝铜管表面缺陷特征表达能力弱、相似缺陷之间特征混淆导致的缺陷分割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优化的冷凝铜管表面缺陷分割方法。首先,针对冷凝铜管表面缺陷显著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缺陷区域关注度增强策略的关注度优化模块,在抑制背景特征表达的基础上提升缺陷的特征表达能力。其次,通过采用不同膨胀率的空洞卷积,并结合特征图优化技术,以实现像素跨领域语义捕获,并解决相似缺陷之间特征混淆的问题。最后,建立基于特征对齐的多尺度特征增强融合方法,提升模型对不同尺度缺陷的检测能力。在真实产线环境中拍摄的冷凝铜管图像上进行多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研究方法在解决上述问题时取得了精度与参数量的平衡,实现了较好的分割效果。该算法平均交并比达到80.53%、Dice系数达到88.94%、而模型大小仅为25 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凝铜管 表面缺陷 特征混淆 缺陷分割 特征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拜耳法溶出过程降低赤泥碱耗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桂华 刘云峰 +3 位作者 李小斌 彭志宏 周秋生 徐华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55-559,共5页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过程中,碱耗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有钠硅渣的生成,碱耗可以用赤泥钠硅比(N/S)表征。通过对钠硅渣和水化石榴石反应行为的热力学分析,发现高饱和系数(x>1)的水化石榴石不易被苛性碱分解,低饱和系数的水化石榴石易被分...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过程中,碱耗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有钠硅渣的生成,碱耗可以用赤泥钠硅比(N/S)表征。通过对钠硅渣和水化石榴石反应行为的热力学分析,发现高饱和系数(x>1)的水化石榴石不易被苛性碱分解,低饱和系数的水化石榴石易被分解而转化为钠硅渣,且钠硅渣也可以转化为水化石榴石,而在Na2CO3溶液中,任何形式的水化石榴石均能被分解生成钠硅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矿区的铝土矿对赤泥N/S影响不明显,母液中Na2CO3浓度升高、石灰加入量降低、母液中碱浓度降低均会导致赤泥N/S升高,引起碱耗增大。因此,降低母液中Na2CO3浓度、提高石灰添加量将明显有利于赤泥N/S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硅渣 水化石榴石 碱耗 N/S 碳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硅渣中的氧化铝回收工艺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桂华 张亚莉 +3 位作者 彭志宏 周秋生 刘祥民 李小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99-503,共5页
对水化石榴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研究了碳酸钠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球磨对水化石榴石中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钠硅渣脱碱后形成的水化石榴石能被碳酸钠分解,且在分解过程中易于生成6CaO·6SiO2·... 对水化石榴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研究了碳酸钠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球磨对水化石榴石中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钠硅渣脱碱后形成的水化石榴石能被碳酸钠分解,且在分解过程中易于生成6CaO·6SiO2·H2O和2CaO·SiO2·0.5H2O;碳酸钠浓度的增大、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温度的提高都有利于提高氧化铝的回收率;同时球磨处理水化石榴石也可以提高其回收率。实验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碳碱浓度大于180g/L,反应温度180℃左右,液固比5,反应时间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硅渣 水化石榴石 碳酸钠 氧化铝 回收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碱高苛性比铝酸钠溶液中水合铝硅酸钠形成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刘桂华 李小斌 +1 位作者 彭志宏 张传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1262-1265,共4页
研究了浓碱高苛性比铝酸钠溶液中水合铝硅酸钠形成的动力学行为 ,反应对 Al(OH) - 4 、Si O2 (OH) 2 - 2 均为一级反应 .结合溶液的结构和沸石形成机理 ,提出了五配位中间体形成机理 ;提高反应温度、降低碱浓度、加强搅拌或加入晶种 (... 研究了浓碱高苛性比铝酸钠溶液中水合铝硅酸钠形成的动力学行为 ,反应对 Al(OH) - 4 、Si O2 (OH) 2 - 2 均为一级反应 .结合溶液的结构和沸石形成机理 ,提出了五配位中间体形成机理 ;提高反应温度、降低碱浓度、加强搅拌或加入晶种 (或杂质 )均有利于水合铝硅酸钠的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湿法 铝冶炼 水合铝硅酸钠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的低钙比烧结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桂华 张明 +3 位作者 肖伟 彭志宏 周秋生 李小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03-1908,共6页
研究烧结法处理我国高铁中等品位矿石的工艺条件,确定钙比为1.5时熟料中存在3CaO·2SiO2和2CaO·2SiO2。结果表明,增大钙比使熟料Al2O3溶出率、SiO2溶出率均有所降低;延长烧成时间,提高烧成温度有利于Al2O3溶出率的增加和SiO2... 研究烧结法处理我国高铁中等品位矿石的工艺条件,确定钙比为1.5时熟料中存在3CaO·2SiO2和2CaO·2SiO2。结果表明,增大钙比使熟料Al2O3溶出率、SiO2溶出率均有所降低;延长烧成时间,提高烧成温度有利于Al2O3溶出率的增加和SiO2溶出率的降低;提高铁铝比,熟料最佳烧成温度降低,烧成温度范围变窄;提出的Al2O3有效溶出率概念表明,钙比为1.5时,熟料烧成效果最好;确定高铁铝土矿适宜的烧成制度为:烧成温度1250~1300℃,烧成时间20~40min,钙比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一水硬铝石 烧结 低钙比 有效溶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钙或氢氧化钙与浓碱铝酸钠溶液的反应特性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桂华 李小斌 +2 位作者 彭志宏 张传福 刘祥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66-269,共4页
研究了氧化钙、氢氧化钙与浓碱铝酸钠溶液的反应特性。在相同条件下 ,氧化钙的反应活性高于氢氧化钙 ,这归结于氧化钙在水化放出大量热量的同时 ,固相颗粒细化 ,比表面积增大。较多量的氧化钙加入反应体系后 ,体系主要因固相颗粒团聚容... 研究了氧化钙、氢氧化钙与浓碱铝酸钠溶液的反应特性。在相同条件下 ,氧化钙的反应活性高于氢氧化钙 ,这归结于氧化钙在水化放出大量热量的同时 ,固相颗粒细化 ,比表面积增大。较多量的氧化钙加入反应体系后 ,体系主要因固相颗粒团聚容易发生膨胀。渣相的扫描电镜分析表明 :加入表面活性剂后 ,表面活性剂可能因吸附“挤占”了新生固相表面吸附的小分子 ,破坏或削弱了体系的团聚 ,从而消除了体系的膨胀 ;同时 ,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降低了固液界面张力 ,使颗粒细化 ,从而提高了反应的比表面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钙 氢氧化钙 铝酸钠溶液 反应活性 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水硬铝石溶出预热套管结疤组成与表面性质间的关系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桂华 刘鹏 +4 位作者 周秋生 齐天贵 吴海文 彭志宏 李小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43-1150,共8页
通过测定接触角、X射线衍射谱和元素含量,研究预热套管结疤组成和表面性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预热温度升高,结疤相中碱(Na_2O)、二氧化硅、氧化铝和磷含量随之升高,氧化镁、二氧化钛、灼减量逐渐减少,氧化钙含量变化不明显;钛酸钙... 通过测定接触角、X射线衍射谱和元素含量,研究预热套管结疤组成和表面性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预热温度升高,结疤相中碱(Na_2O)、二氧化硅、氧化铝和磷含量随之升高,氧化镁、二氧化钛、灼减量逐渐减少,氧化钙含量变化不明显;钛酸钙量减少,钠硅渣、水化石榴石量增多,且水化石榴石中二氧化硅系数增大,结疤的硬度增强;由于钠硅渣、水化石榴石、赤铁矿比钛酸钙的亲水性强,随着温度的升高,套管结疤的亲水性增强,疏水性减弱,因而,高温下更有利于生成更致密、难清理的结疤。加入有机添加剂,可以改变渣相的表面性质,为防止结疤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疤 预热套管 表面性质 钠硅渣 钛酸钙 水化石榴石 有机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典型酸性黄壤中3种叶菜类蔬菜对Cd累积特性及低累积品种筛选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桂华 胡岗 +2 位作者 秦松 任婧 范成五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6-401,共6页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酸性黄壤中3种叶菜类蔬菜作物——苋菜、油菜和芹菜的12个品种(每种蔬菜有4个供试品种)对重金属Cd的吸收差异,并通过聚类分析和作物对Cd富集规律的探讨,筛选出对Cd的低累积品种。结果表明,随土壤Cd添加量增加冠...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酸性黄壤中3种叶菜类蔬菜作物——苋菜、油菜和芹菜的12个品种(每种蔬菜有4个供试品种)对重金属Cd的吸收差异,并通过聚类分析和作物对Cd富集规律的探讨,筛选出对Cd的低累积品种。结果表明,随土壤Cd添加量增加冠一青梗菜、四季小香芹及圆叶白苋菜生物量变化不显著。3种叶菜类蔬菜对Cd的富集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苋菜、油菜、芹菜。对于3种供试蔬菜的不同品种对Cd的累积水平,苋菜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大圆叶红苋菜、圆叶白苋菜、圆叶淡黄白苋菜、红圆叶苋菜,油菜为五月慢、宝竹青梗菜、紫冠一号、冠一青梗菜,芹菜为黄苗实芹、荷兰红芹、四季小香芹、津南实芹王。聚类分析表明,四季小香芹、荷兰红芹及津南实芹王为Cd低累积类群,五月慢、红圆叶苋菜、圆叶淡黄白苋菜、圆叶白苋菜、大圆叶红苋菜为Cd高累积类群,其他品种均为Cd中累积类群。3组处理(对照组、低质量比、高质量比)中,苋菜的4个品种和五月慢对Cd的富集系数大于1,芹菜的4个品种和冠一青梗菜对Cd的富集系数则小于1,宝竹青梗菜和紫冠一号仅在高Cd质量比处理时富集系数大于1。初步筛选出四季小香芹为Cd低累积叶菜类蔬菜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酸性黄壤 叶菜类蔬菜 累积 低累积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镁在铝酸钠溶液脱硅中的反应行为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桂华 齐天贵 +3 位作者 田侣 周秋生 彭志宏 李小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055-2060,共6页
通过分析含硅铝酸钠溶液脱硅过程二氧化硅浓度、脱硅渣成分和物相,研究氧化镁在铝酸钠溶液中的反应行为。结果表明,在95~100℃的常压脱硅条件下,氧化镁在铝酸钠溶液中易形成水合碳铝酸镁,对溶液基本无脱硅效果,氧化铝损失较多,但... 通过分析含硅铝酸钠溶液脱硅过程二氧化硅浓度、脱硅渣成分和物相,研究氧化镁在铝酸钠溶液中的反应行为。结果表明,在95~100℃的常压脱硅条件下,氧化镁在铝酸钠溶液中易形成水合碳铝酸镁,对溶液基本无脱硅效果,氧化铝损失较多,但氧化镁能显著促进石灰的脱硅作用,且在石灰用量一定时随氧化镁添加量的增加,溶液的脱硅率显著升高;在190℃的高压脱硅条件下,氧化镁对铝酸钠溶液石灰脱硅作用的促进不明显,但它可使脱硅渣的钠硅比(质量比)显著降低;无论是单独采用石灰(CaO),还是采用石灰和氧化镁混和物脱硅,含硅铝酸钠溶液高温脱硅渣中均含有钠硅渣相,这与热力学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镁 铝酸钠 石灰 脱硅 钠硅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变形量楔横轧成形过程中内部缺陷的预防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桂华 赵培峰 +2 位作者 徐春国 任广升 沈智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50-153,共4页
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楔横轧工艺参数及二次轧制中不同变形量分配对轧件内部空心缺陷的影响,并对某汽车变速箱一轴和二轴的成形工艺进行了改进设计,对改进前后所得到的楔横轧轧件进行超声波探伤和低倍组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改进... 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楔横轧工艺参数及二次轧制中不同变形量分配对轧件内部空心缺陷的影响,并对某汽车变速箱一轴和二轴的成形工艺进行了改进设计,对改进前后所得到的楔横轧轧件进行超声波探伤和低倍组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前的产品内部空心缺陷或疏松的产生率约为10%;改进后试生产的产品经检验完全消除了内部缺陷。可见,在变形量较大需要二次轧制的楔横轧成形过程中,轧件内部容易产生空心缺陷,通过合理的变形量分配及工艺参数的选择可以获得满足要求的合格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变形量 楔横轧 内部缺陷 工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