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树坤访日报告:河流整治与生态修复(五) 被引量:25
1
作者 刘树坤 《海河水利》 2002年第5期64-66,共3页
在河流整治中,工程建设必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为了缓和和减轻这种影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开展了河流生态修复工作。根据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的内容、程度不同,河流生态修复方法也多种多样。
关键词 刘树坤 河流整治 生态修复 冲积扇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树坤访日报告: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四)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树坤 《海河水利》 2002年第4期61-64,67,共5页
日本的冈山县自然保护中心的湿地植物园、大阪煤气公司敦贺生产基地建设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区和英国的曼彻斯特机场第二跑道建设中的生态修复区是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成功的案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做法即前期调查、规划制定、环境整治... 日本的冈山县自然保护中心的湿地植物园、大阪煤气公司敦贺生产基地建设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区和英国的曼彻斯特机场第二跑道建设中的生态修复区是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成功的案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做法即前期调查、规划制定、环境整治、动植物移植和环境保护区的管理和监测等。今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仅需要保护和维持自然生态环境,而且还要通过积极的生态修复实现自然环境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树坤 湿地生态系统 修复 日本 英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树坤访日报告:水力发电站建设中的生态修复(七)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树坤 《海河水利》 2003年第1期63-66,共4页
在水电站建设中,生态环境必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为了避免和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当在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选取适当的生态修复技术,以维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 刘树坤 水力发电站 生态修复 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树坤访日报告: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一)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树坤 《海河水利》 2002年第1期58-60,共3页
由于人类的大规模开发建设活动,自然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考虑到现有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足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开展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已经被提到重要日程。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特别是日本都把生态系统保护的重点放在湿地保护上... 由于人类的大规模开发建设活动,自然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考虑到现有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足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开展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已经被提到重要日程。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特别是日本都把生态系统保护的重点放在湿地保护上,并提出了一些生物生息地的保护和恢复对策并付诸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环境保护 修复 日本 环境影响评价 刘树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树坤访日报告: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二)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树坤 《海河水利》 2002年第2期56-60,64,共6页
由于人类的大规模开发建设活动,流域自然环境可能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因此开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已经被提到重要日程。生态环境修复,从时间流程来说,应按调查———分析———预测———评价———规划———设计———-施工——... 由于人类的大规模开发建设活动,流域自然环境可能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因此开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已经被提到重要日程。生态环境修复,从时间流程来说,应按调查———分析———预测———评价———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顺序连贯进行;从空间来看,它由通过保护、恢复、再创等手段生成的生态系统所组成。在生态环境恢复中,必须加强监控和管理,以提高其有效性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树坤 自然环境 保护 修复 生物生息地 监控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树坤访日报告:大坝建设中的生态修复(六)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树坤 《海河水利》 2002年第6期62-65,共4页
在水利工程特别是大坝建设中,生态环境必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为了避免和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当 在大坝建设的同时考虑和进行生态恢复,即保护生态恢复源、建立生态恢复模型和制订科学合理的生态恢复规划。
关键词 刘树坤 访日报告 大坝建设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树坤访日报告: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三)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树坤 《海河水利》 2002年第3期61-63,69,共4页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与生态环境关系非常密切。一般来讲,湿地分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在日本,农村的湿地包括水田、弃耕水田和池塘,在农村景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保护农村湿地,必须全面考虑自然社会因素,加强湿地整体管理。
关键词 刘树坤 湿地生态系统 日本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树坤访日报告:自然共生型流域圈与都市的再生(八)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树坤 《海河水利》 2003年第2期62-64,共3页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人口的剧增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过多地侵占和牺牲了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从而危及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了保护和恢复良好的流域生态环境,人类必须调整和改变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创建使人类能够与...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人口的剧增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过多地侵占和牺牲了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从而危及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了保护和恢复良好的流域生态环境,人类必须调整和改变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创建使人类能够与流域内其它生物共生、共存的自然共生型流域圈和都市。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形成以水、绿网络为主的生态网络,特别是对城市河流来说更要注意创建与自然共生的水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共生型 流域圈 都市 生态修复 刘树坤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树坤访日报告:日本城市河道的景观建设和管理(九)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树坤 《海河水利》 2003年第3期66-66,69,共2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水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社会对于改善水域环境的要求日益高涨,而以改善水域环境和再造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的“亲水”建设成为现代水利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和保证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日本提出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水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社会对于改善水域环境的要求日益高涨,而以改善水域环境和再造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的“亲水”建设成为现代水利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和保证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日本提出了建设多自然河流的方针。从此,日本的城市水利建设开始由“两堤一河”的工程建设向流域的全面治理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道 景观 建设和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电致发光纤维及其智能交互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树坤 王航 田明伟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2,共9页
交流电致发光作为一种独特的显示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对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关注较少,有必要对交流电致发光纤维在智能交互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总结。首先,介绍了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原理和特性,包括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纺织加工性... 交流电致发光作为一种独特的显示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对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关注较少,有必要对交流电致发光纤维在智能交互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总结。首先,介绍了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原理和特性,包括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纺织加工性和光电特性;其次,重点讨论了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两种基本结构,即同轴结构和并行结构,并结合近几年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两种结构的优势和不足;最后,对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电致发光纤维 智能交互 纺织加工性 光电特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损失测算 被引量:29
11
作者 刘树坤 杨汭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89-395,共7页
运用FRONTIER4.1软件估计了中国玉米生产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效率损失函数,测算得出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损失平均为19.6%,同时得出玉米生产中技术进步不显著,要素生产弹性小,技术效率变动趋势非收敛等结论。
关键词 玉米 随机前沿面生产函数 技术效率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未来情景描绘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树坤 王兴勇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共3页
淮河流域位于我国气候过渡带,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洪、涝、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在分析现有防洪减灾策略存在的不足基础上,提出了以流域为单元的国土综合整治防洪策略,协调人口和经济发展与流域资源、环境、... 淮河流域位于我国气候过渡带,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洪、涝、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在分析现有防洪减灾策略存在的不足基础上,提出了以流域为单元的国土综合整治防洪策略,协调人口和经济发展与流域资源、环境、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蓄滞洪区功能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以及新的管理思路,描绘了处于困境的淮河流域和蓄滞洪区发展的未来情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 流域规划 未来情景 防洪 蓄滞洪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建设中的景观和水文化 被引量:51
13
作者 刘树坤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0-32,共3页
人类在长期与水接触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各种载体表达的水文化,中国水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内容极其丰富,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水利建设事业中应当注意发掘和保存优秀的中国水文化,同时要满足现代人对水文化的需求.伴随社会现代化... 人类在长期与水接触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各种载体表达的水文化,中国水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内容极其丰富,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水利建设事业中应当注意发掘和保存优秀的中国水文化,同时要满足现代人对水文化的需求.伴随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人们对水域空间的景观和休闲娱乐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改善水域空间的景观,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也成为现代水利建设应当追求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建设 水域景观 水文化 中国 生态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防洪减灾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67
14
作者 刘树坤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0年第1期2-9,共8页
本文根据美、日等国最新文件和资料,结合作者多年的研究,简明地介绍经济发达国家在防洪减灾方面的最新发展趋势.内容涉及洪水灾害风险管理、泛滥原管理、防洪标准、城市雨洪调蓄、堤防建设技术、公众参与、洪水保险、蓄滞洪区管理、防... 本文根据美、日等国最新文件和资料,结合作者多年的研究,简明地介绍经济发达国家在防洪减灾方面的最新发展趋势.内容涉及洪水灾害风险管理、泛滥原管理、防洪标准、城市雨洪调蓄、堤防建设技术、公众参与、洪水保险、蓄滞洪区管理、防洪投入、防洪减灾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灾害 防洪技术 防洪标准 堤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利现代化和新水利理论的形成 被引量:24
15
作者 刘树坤 《水资源保护》 CAS 2003年第2期1-5,共5页
分析在 2 0世纪中 ,中国因大规模进行水利建设而带来的流域水循环短路化、绝缘化及生态系统的孤立化等问题。并以海河流域为例 ,阐述了目前流域社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由。为保证中国水利的现代化 ,必须建立新水利理论 ,在传统水利... 分析在 2 0世纪中 ,中国因大规模进行水利建设而带来的流域水循环短路化、绝缘化及生态系统的孤立化等问题。并以海河流域为例 ,阐述了目前流域社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由。为保证中国水利的现代化 ,必须建立新水利理论 ,在传统水利理论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环境、生态、社会等对水系影响较大的因素 ,重新定位水利在流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建设目标 ,以流域为整体 ,以流域社会可持续发展为规划目标 ,不断完善新水利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建设 流域规划 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综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水利理论与科学发展观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树坤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1-24,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社会体制的改革,国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水利理论也需要相应地调整、进步和发展,传统的水利理论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文中阐述了传统水利理论之不足,提出了大水利理论,初步建立了大水利理论...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社会体制的改革,国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水利理论也需要相应地调整、进步和发展,传统的水利理论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文中阐述了传统水利理论之不足,提出了大水利理论,初步建立了大水利理论的框架结构和基本目标和内容。文中还分析了传统水利和大水利理论在主要方面的基本差别,对今后水利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水利 科学发展观 安全度 舒适度 富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及行蓄洪区的移民安置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树坤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1年第2期23-25,36,共4页
着眼于 2 1世纪大水利建设的基本方向 ,分析制约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洪涝灾害和水质污染等因素的主要特征 .提出加强流域国土综合整治、实施洪涝灾害风险管理、减少行蓄洪区人口、调整生产生活方式、加强流域对雨洪的调蓄能力等 5项重... 着眼于 2 1世纪大水利建设的基本方向 ,分析制约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洪涝灾害和水质污染等因素的主要特征 .提出加强流域国土综合整治、实施洪涝灾害风险管理、减少行蓄洪区人口、调整生产生活方式、加强流域对雨洪的调蓄能力等 5项重要对策 .针对淮河流域的焦点问题———行蓄洪区安全建设 ,介绍东风湖行洪区实施移民建镇的基本经验 .调查结果显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蓄洪区 移民安置 淮河流域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灾害与生态环境问题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树坤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0年第5期2-5,共4页
中国西部地区是水旱灾害频发的地区 ,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滞后 ,人口不断增长 ,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西北地区生态极其脆弱 ,西南地区又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 .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减少水旱灾害损失... 中国西部地区是水旱灾害频发的地区 ,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滞后 ,人口不断增长 ,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西北地区生态极其脆弱 ,西南地区又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 .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减少水旱灾害损失十分迫切而重要 .文章在分析我国西部地区水旱灾害及生态基本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中必须遵循的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加强国土综合整治 ,制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调整产业结构 ,减少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对西北地区的人口及耗水量实行总量控制 ;对向西北地区的跨流域调水持慎重态度 ;西南的水电开发应优先于西北的石油开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开发 水旱灾害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的中国大水利建设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树坤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0年第2期6-9,共4页
:2 1世纪中国的水利建设 ,将在充分总结 2 0世纪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水利建设经验基础上 ,根据 2 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对水利建设的需求 ,无论在指导理论 ,还是在建设技术 ,以及其内涵方面都会有较大的变化而更加丰富多彩 .为有别于... :2 1世纪中国的水利建设 ,将在充分总结 2 0世纪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水利建设经验基础上 ,根据 2 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对水利建设的需求 ,无论在指导理论 ,还是在建设技术 ,以及其内涵方面都会有较大的变化而更加丰富多彩 .为有别于迄今为止的传统水利 ,将 2 1世纪中国现代化水利称之为“大水利” .本文重点论述大水利与传统水利的区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建设 水利规划 可持续发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中国大水利建设探讨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树坤 《中国水利》 1999年第9期16-17,共2页
一、大水利——新概念 我认为21世纪的中国大水利建设可概括为:通过流域的综合整治与管理,使水系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都得到完全地发挥,使全流域的安全性、舒适性(包括对生物而言的舒适性)都不断改善,并支持流域实现可持续... 一、大水利——新概念 我认为21世纪的中国大水利建设可概括为:通过流域的综合整治与管理,使水系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都得到完全地发挥,使全流域的安全性、舒适性(包括对生物而言的舒适性)都不断改善,并支持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1.工作范围 大水利是把流域作为基本单元,把流域内的天文、气象,地理、地貌、岩土,人类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建设 水利工作 中国 21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